书城传记外国名人快读
11775900000059

第59章 永不言败的硬汉作家—海明威

名人档案

全名 厄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国别 美国

生卒年 1899—1961

出生地 美国芝加哥市橡树园镇

仰慕 托尔斯泰

爱好 拳击、斗牛、打猎等

成就贡献

厄内斯特·海明威,作为一位极富挑战个性,独具艺术天才的作家,不仅在美国,甚至在整个世界文坛上都是不可多得的。这个出身艺术之家,在猎游和冒险中度过传奇一生的一代文豪,同他笔下一系列出色的“硬汉”形象一道将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成功地塑造了“硬汉性格”的典型形象,圣地亚哥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性格特征,是作家多年来的执著追求,也是人们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作品问世后,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他赢得了1953年度的普利策奖和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被认为是他创作达到顶峰的作品。

尽管海明威在他创作生涯的第一二阶段就已创作出诸如《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表现战后“迷惘的一代”颓废、幻灭情绪的佳作,引领了一代文学潮流;也写出过《丧钟为谁而鸣》这样充满高昂革命热情的长篇力作,但是真正标明海明威创作达到顶峰的却是他晚期创作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篇幅短小,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整部作品就写了四个方面的事物:一个老人,一个小孩,一片大海,一群鱼。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是一个独自在墨西哥湾流中一条小船上捕鱼的老人。他一连84天去出海都空手而归。一心恋着他的孩子马诺林被父母强迫着离开他去了另一条船上。疲惫的老人没吃没喝,只靠孩子弄来的咖啡和沙丁鱼充饥。在渔夫们的讥嘲和同情中,老人又独自一人去了很远的海上。他终于钓到一条至少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马林鱼拖着他在海上走了三天。他又累又饿,只得靠生鱼充饥,不时想想那个爱他的孩子和棒球赛来解解闷。好不容易等到那大马林鱼浮出水面,他竭尽全力拽住它,把它叉住,绑在船头。但是在回去的路上,他遭到了一群鲨鱼的袭击。他相继用叉、桨和棍子同这一群力量强大的鲨鱼搏斗,也杀死了它们中的一些。可那些凶猛而贪婪的家伙穷追不舍,把一条肥美的大马林鱼变成了一架残骸。精疲力竭的老人上了岸,走进自家的窝棚里,沉沉睡去,在睡梦中梦见了狮子。那个孩子为他弄来咖啡,等他醒来,两人约好再次出海。

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以平静、沉着的叙述,举重若轻而又极其自然地塑造了一个不屈不挠的英雄老人形象。像海明威笔下其他那些在厄运面前永远不失潇洒风度的硬汉(如《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乔丹等)一样,圣地亚哥尽管很老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当他很费劲地拽住大马林鱼时,他感到头晕目眩,可他对自己说:“为我熬下去吧,头啊。你从未晕倒过。”当他杀死第一条鲨鱼的时候,他对自己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他带着残骸回到岸上,感到被那群鲨鱼打败了。但是,他想“……那么是什么把你打垮的。” “什么也没 有……只怪我出海太远了。”有学者提出,这部作品具有多层涵义。如以老人海上捕鱼的孤独和艰难影射耶稣受难的故事,以此比喻人生的苦难,或者说以老人与海的故事象征作家的创作过程等。海明威自己谈到这部作品时则说:这本书描写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尊严。

在创作手法上,这部作品体现了海明威一贯的“新闻简报式”的叙事风格,语言极其简洁明晰,人物刻画基本上使用白描手法。同时,作品也贯彻了他的现实原则和“冰山原理”,即忠于现实,结构精当而意蕴深远,就好比冰山有八分之七在水面以下以突出露在水面以上的其他部分。

《老人与海》1952年发表后,好评如潮,被公认为是海明威最伟大的作品,是他一生创作的最好总结。该作品为他赢得了1953年度的普利策奖和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也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生活故事

生活中的海明威正如他笔下的“硬汉”一样,具有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他中学时初学拳击,在第一节课上就跟陪练杨奥赫恩开始了真正的较量。一分钟后,他被打得鼻血长流,晕了过去,但是他未被吓倒,第二天带着伤又走上拳台。其他学员吃不了苦,纷纷告退,而海明威却坚持了好几十年。他说:“拳击教会了我绝不能躺下不动,我总是第一个跃起来准备再次冲锋。”

海明威在创作中也有着这样一股韧劲。据说他的《永别了,武器》最后部分被他修改了39次才定稿。当有人问到他是怎么创作《老人与海》时,他说:“我读过二百多遍手稿,每读一遍都给我一些新的启发。即使它现在定稿了、问世了,我一拿起这本书,就仿佛觉得终于找到了我平生追求的东西。”

海明威一生结过四次婚,先后同数十位女性有过深入的交往,其中同他的初恋情人阿格尼斯的恋情格外动人。海明威初见阿格尼斯是在1918年。26岁的阿格尼斯当时是米兰红十字医院的一名护士,而海明威作为陆军少尉被派往意大利,在战场上受伤住进了医院。在海明威的19岁生日晚会上,他们相遇了。阿格尼斯的苗条身姿和瀑布般的秀发迷住了海明威,而阿格尼斯也被海明威的幽默、风趣所吸引。两人一见倾心,坠入情网。不到一个月海明威便给他母亲写信,不无得意地告诉她自己有了女朋友。阿格尼斯趁值夜班的机会,夜夜同他幽会。不久以后,阿格尼斯被派往佛罗伦萨,海明威伤心欲绝地把她送到车站。两人身处异地,便鸿雁传书。海明威写情书的速度之频繁使他周围的人惊讶不已。遗憾的是1919年12月,海明威起程回美国,不得不离开了他心爱的姑娘。这段美好恋情令海明威终生难忘,他把它写进了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原型就是阿格尼斯。

海明威从小就酷爱读书。每天晚上保姆照管他上床睡觉之前总是习惯性地把房中所有的书都收起来。但是第二天早上,当她收拾房间的时候总会发现他的枕套里、被子里或其他地方到处都是书。原来他夜间悄悄读各种各样的书。1921年他到了巴黎。一天他在街上走,意外地发现了一家名为“莎士比亚之友”的书屋。他很想借一套托尔斯泰的著作,可惜当时他口袋里连办一张借书卡的钱也没有。好心的店主西尔维亚虽然与他素不相识,但还是慷慨地给他办了卡。为了获得西尔维亚的同情和信任,海明威不惜编造了不幸的身世和坎坷的经历。结果善良的西尔维亚从此以后对他格外开恩,随便他借什么书。

传世名言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写作,即使是最成功的时候,也是一种孤寂的生活。

写作就像猎狮,猎到一头时就该想到下一头。

只有爱情才能使婚姻变得圣洁,只有被爱情圣洁化了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婚姻。

面对危难时你绝不能退却,而应闯过去。即使你死了,你也没白送命,因为你已经做了你应该做的事和你一生乐于追求的事。

生平大事

1899年7月,出生于芝加哥市西九英里处的橡树园小镇。

1917年10月,进《堪萨斯星报》当记者。

1918年,作为陆军少尉奔赴意大利战场。

1919年,回美国。

1921年,同哈德莉结婚,同年12月赴巴黎,任《多伦多星报》驻欧记者。

1926年,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出版。

1927年5月,同第二任妻子波琳结婚。

1929年9月,小说《永别了,武器》出版。

1932年,小说《午后之死》发表。

1933年11月至1934年3月在非洲猎狮。

1936年,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发表。

1940年10月,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出版。

1940年11月,同第三任妻子玛莎结婚。

1941年2月,到中国访问。

1944年,开赴欧洲战场。

1946年3月,同第四任妻子玛丽结婚。

1952年9月,小说《老人与海》发表。

1961年7月,开枪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