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人都穆有本《南濠诗话》,内有一段提到了方回,吴兴有个叫唐广唐惟勤的,平日喜欢翻看周密的《癸辛杂识》,读到方回不堪入目的事迹就愤愤不平,晚上做梦就梦到了方回,方回说:其实我哪有那么坏,那是因为周密和我有过节,就往臭里写我,你文笔不错,写篇文章帮我平反行不?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给唐广送来一本《瀛奎律髓》,唐广乐了,嘿嘿好玩,莫非这是方老先生给我行贿来了?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里提到了这个诡异的梦,他说,“使密果污蔑方回,不应有元一代无一人为回讼冤,至明而其鬼忽灵者”,是啊,怎么元朝没人出来给方回平反,到了明朝方回的鬼魂才出来找人诉苦呢?
第二十章 大明性学家·万安;反水才子·解缙;土产“伟哥”发明人·顾可学
《明史·万安传》帝一日于宫中得疏一小箧,则皆论房中术者,末署曰“臣安进”。帝命太监怀恩持至阁曰:“此大臣所为耶?”安愧汗伏地,不能出声。
认妃作姑
万安,字循吉,明朝四川眉州人,跟苏东坡是老乡。正统十三年考中进士,二甲第一名,总排名全国第四,考完就选了庶吉士,担任皇家秘书兼高级编辑。
高考成绩这么好,说明万安的八股文水准极高,另一个利好就是该考生长得也很帅,殿试时获得了印象加分。《明史·万安传》中说他“长身魁颜,眉目如刻画,外宽而深中”,就是说这万安不仅高大魁梧,一张脸还棱角分明凹凸有致,不像传统南方汉人那么扁平,长出了雕塑感。据考证北魏鲜卑人有复姓叶万的,南迁后就改姓万了,所以万安多半是个混血。
从遗传学角度说,混血儿不仅漂亮智商也比较高,是否靠谱不祥,总之万安的脑子很好使,尤擅套磁。他有个同学叫李泰,时任詹事府一把手,比万安还小两岁,但万安会装嫩,非要认李泰当大哥。万安甘愿做小的原因很简单:李泰还有个身份,宦官李永昌的干儿子。太监是皇帝身边人,跟太监的养子混成了哥们,自然没什么坏处。话说李泰对这位比自己大的小弟还真不错,每有升职的机会,他都主动让给万安。李泰最讲义气的一次是内阁选拔,本来他入阁是铁定的了,却又让给了万安,李泰还亲自奏疏举荐,弄得厚脸皮的万安都觉得不好意思了,要说这李泰真仗义,居然还安慰“小弟”,说:“你走先,哥哥我还愁入不了阁吗?”
可李泰还真的没入阁,不久就死了,史载暴病而亡。后世有人怀疑是万安害的,这就有点阴谋论了,万安确实不是什么好鸟,不过这种卸磨杀驴的事大概还做不出来。
踩着李泰这个梯子入阁后,梯子死了,万安亟需再找个靠山。而高度和硬度兼备的,只有恭肃贵妃,最对榫的是这女人居然也姓万,简直是上天赐给万安的礼物。于是万安就常常去内宫转悠,见了万贵妃就喊姑姑,比杨过的嘴甜十倍。
万贵妃,芳名万贞儿,跟元朝关汉卿的夫人同名。万贞儿比明宪宗朱见深大十九岁,属于姐弟恋,因倍受宠爱,枕头风吹得疾劲,生生把皇后都吹废了。不过皇上再怎么宠爱也改不了她的出身,万贞儿她爸是县衙的清洁工兼看大门的,叫万贵,这种身份当皇上的岳父,皇上也觉得脸上无光。万贵死后,万贵妃找当时的大学士商辂给写个墓志铭,遭拒,气愤异常却也无计可施,正恨自己家没文化呢,万安主动上门了——哼,你姓商的跟我摆知识分子的臭架子,这回好了,万大学士成我大侄子啦!
洗屌相公
傍上万贵妃后,万安水到渠成地跟贵妃的弟弟万通搭上了关系。万贵妃既然是姑姑,万安管万通就得叫叔叔。这叔叔万安是很乐意认的,万通叔叔司职锦衣卫指挥,有个特务头子叔叔,整起人那叫一个方便。
不过后来万安遇到了一桩幸福的麻烦事:辈分有点儿乱。某日万通的岳母来京探亲,他媳妇就问:妈咪呀,小时候咱家巨穷,我记得有个妹妹卖给别人当小老婆了,你知道嫁谁了吗?她妈想了想说:好像是嫁给了四川的万编修。万通怀疑小姨子嫁的就是万安,就派人去打听。
万安听说此事,赶紧跑万通家攀亲,说没错没错,老太太,我就是四川人,那阵子我正当编修,又姓万,最巧的是我还真娶了个小妾,就是您闺女我婶婶的亲妹妹啊!
乱吧,咱来理一下这关系——万安既然管万通叫叔,万通的老婆就是他婶,那万安就得管万通的小姨子叫姑妈,可是万通的小姨子又嫁给万安作妾……推理结果很恐怖,也就是说,万安娶了个姑妈当小老婆,乱伦啊!
不过这难不住万安,内阁大学士不是盖的,毕竟没啥血缘关系,姑妈睡了就睡了,叔叔婶婶还照样叫,各论各的就是了。此后两家的女人常来常往,关系越来越铁。万通的媳妇不理宫禁,有事没事的往万贵妃宫里跑,回来就找万安的小妾传闲话,所以万安的消息那是相当的灵通,随时了解皇上的心思,拍起马屁来特别有准头,官位自然更稳了。
接下来要谈的万安事迹将证明他的信息渠道畅通到何种程度。通过万贵妃、万通老婆这条线,万安得知皇上有那方面的需求,就亲自秘送大明伟哥给明宪宗,朱见深和妃子们用了都说好,他好我们也好,万安的地位就举而坚坚而久了。
其实万安并没有研究过房中术,他的药是一个叫倪进贤的小官给的。清朝诗人李调元有本《制艺科琐记》,房术一章中说:倪进贤,婺源人,素不读书,以房术进万安,安大喜,适成化戊戍科,安嘱考官刘吉彭华取之,遂登进士,选庶吉士。“安大喜”,这三个字的潜台词就是万安也有那方面的隐疾,用了倪进贤的药和技术之后立竿见影,所以才找人帮倪进贤高考作弊,给了他的性保健医一套富贵。而朱见深用的,说不定也是倪氏配方。
不久后倪进贤被万安提拔为御史,大臣们背地里叫他“洗屌御史”,万安官大,朝廷首辅,被誉为级别更高的“洗屌相公”。
万岁阁老
除了“洗屌相公”,万安还有个不那么三俗的绰号,叫“万岁阁老”,这个文雅一点的外号发轫于一次内阁会议。成化七年大旱,钦天监观测员发现彗星频现,非常紧张,不像后世的人认为那是浪漫,叫着女朋友一起来看流星雨,而是认为冒犯了太微星。内阁成员商辂、彭时分析后认为,这是皇上老是躲在后宫炼丹、研习房中术,不理朝政的缘故,就上书请明宪宗出来给个说法。
彼时朱见深跟几个妖道正玩得上瘾,妖道中他最崇拜的叫李孜省,排名第一,所以简称李一。朱见深忙着跟李道长学羽化成仙,因此很不耐烦,听了几句,就想敷衍了事,可即便是敷衍的这几句也被打断了。商辂彭时还没来得及第二轮陈述,就见万安匍匐在地,大呼万岁,搞得其他几位内阁成员也不得不跪倒。朱见深见坡下驴,转身就闪人了,神秘的炼丹术和养生培训班大师正等着他呢,成仙多重要的事啊。
举凡中央级会议,规矩是大臣喊了万岁,就等于话说完,皇上可以宣布散会了。所以万安一“万岁”,万岁就撤了,弄得商、彭二位大员连话都没说完,更别提让朱见深下罪己诏了。这事发生后,太监们都笑了,不阴不阳地跟大学士们说:你们平时老嫌皇上不召见,这回好不容易见着了,却就知道喊万岁,这不是缺心眼嘛!从此,万安就多了个绰号:万岁相公。
这件事对万安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他的危机公关策略是干脆不承认,非常不要脸。万安跟其他朝臣说,那次喊万岁的是彭时,不是我。再说了,有啥事告诉太监,太监再禀报皇上不就完了嘛,非见皇上干嘛呀。
之后的万安努力排除异己安插亲信,每逢考试,就委任自己的门生当考官,肆无忌惮地舞弊,儿子孙子内侄外侄加女婿一窝进士,都封了官。万安的儿子当侍郎,孙子是翰林院编修,万家的势力一时无两。不过老天是公平的,万安死后不到一年,他儿子孙子就先后挂了。
就这么个又洗屌又万岁的内阁首辅,几年之内不停地加官进爵,吏部尚书、太子少保、太子太保,经历了三任皇帝,混了三十九年,可以说万安的屁股非常之安。直到明孝宗朱祐樘登基,在他老爸的卧室里发现了一个盒子,万安的仕途才抵达终点。
盒子里是一摞奏疏,这堆奏疏只有一个主体思想:房中术。落款也是一致的:臣安进。朱祐樘看了气得要杀人,就叫太监怀恩去申斥万安,怀恩说:这是大臣该干的事吗?万安一身冷汗,磕头如捣蒜,却绝口不提辞职。怀恩就把大臣们全叫来,当着所有人的面读了万安的房中术论文,万安又出了第二身冷汗,捣了第二钵蒜,还是不说辞职。怀恩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就简单加粗暴了一把,上前劈手抢过万安的牙牌,说:You,可以滚蛋了!
明·解缙《咏菖蒲》三尺青青古太阿。舞风斩碎一川波。长桥有影蛟龙惧。流水无声昼夜磨。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秋来只恐西风起。销尽锋棱怎奈何。
“哈佛”男孩解大绅
解缙,字大绅,明初江西吉安人。解缙的爷爷叫解子元,元末进士,他爸大名解开,也是一文化人,而且人如其名非常想得开。朱元璋曾请他来南京聊聊解子元的英雄事迹,聊完觉得此人不俗要给他官做,没成想解开敬谢不敏,回家当民办教师去了。解缙的母亲也留名青史,很好听,老太太芳名高妙莹,史载她“通经史传记,善小楷、晓音律、算数、女红极其敏妙”,女红倒不必提了,历史书法音乐数学都“敏妙”,解缙的老妈差不多算是黄蓉式的杰出女青年。
父母都是高知,生下的孩子多半也是异于常人,解缙证明了遗传学是靠谱的,父母的基因是很重要的。还在襁褓时,高妙莹就在地上写字教儿子认,不用耗费纸张,非常环保。五岁的时候,解开亲自教,七岁时解缙就能写诗,十岁能背千字文,过目不忘。到解缙十二岁的时候,《四书》、《五经》都读完了,解开开始发愁还教他什么。总之解缙的教育很成功,不用上官学,老爸老妈就解决了儿子的教育问题。解开的教育经验多年以后被郑渊洁学了去,郑亚旗同学也在家成才了。有一阵子我也想效仿,想给女儿退学,被长辈一通臭骂,遂死了心。
解缙十七岁参加江西统考,第一。吉水轰动了,乡亲们在他高中的那一天起都罹患口吃,见了他就喊:解解元。其实应该念“解元”,还没解放的解。洪武二十一年,解缙和他哥解纶以及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选为庶吉士,这一年他才二十二岁。
前文提到,朱元璋曾召见解缙的父亲解开,算是有故人之情,加之解缙才名远播,考试成绩又这么好,朱洪武喜欢得不得了,这位中国历史上手段最狠的帝王居然被解缙激发出了一腔父爱,他对解缙说:在朝咱俩是君臣关系,私下里你就是我儿子,所以有啥话该说就说,别怕!解缙听了这话全身暖洋洋,分外舒泰,也就真没见外,立马写了封万言书给朱老爸,文中颇有不敬之词,比如“尝闻陛下震怒,锄根剪蔓,诛其奸逆矣。未闻褒一大善,赏延于世,复及其乡,终始如一者也”——很直白,老听说皇上您爱发怒,动不动就成串地杀,可怎么就没见您表扬奖励过一个好人呢,即便是褒奖过谁,转天就被打成奸佞弄死了,很奇怪啊很奇怪。潜台词就是:是不是你这当皇上的有什么问题呢?胆子不是一般得大,几乎就是不拐弯地斥责朱元璋杀人成性反复无常。
需要交代一下背景,彼时胡惟庸案发,朱元璋正杀得性起,解缙此时上书,口气还如此严厉,许多人都以为解缙活腻歪了。出乎意料地是,朱元璋不仅没对他动刀,还当着朝臣的面表扬了他。弄得某些心怀叵测嫉贤妒能的朝臣很失望,本来他们都想好了,过几天结伴去参观以解缙的皮缝制的稻草人呢。
一代才子遭回炉
万言书之后,同僚们发现解缙还是整块的,少不得羡慕嫉妒恨,但嫉妒也没用,朱元璋不会拿他们都当儿子看。而发现自己安然无恙的解缙,惊喜之余又贾余勇写了一篇《太平十策》,分别从土地、郡县制、人事、礼乐、皇家教育、基础教育、裁剪冗员、税务、农桑以及军事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同僚们私下说,这回解缙该挂了吧?谁知解缙又遭到了朱元璋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