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软体动物:中国古代文人的B面
1185900000042

第42章 倒反东林的剧人·阮大铖 (2)

名声臭了,南京也呆不长久,不久阮大铖又一次被逼“跑路”。复社的诸位才子于崇祯十一年在南京开会,响应黄宗羲的号召,坚决不让小人“百计翻之”。顾杲、吴应箕、陈贞慧等人联手整出个《留都防乱公揭》,目标很明确,就是让阮大铖滚蛋。当时复社征集了一百多位知识分子签名,要把阮大铖批倒批臭,砸烂阮大铖的狗头。老阮望风而逃,在南京郊外牛首山躲了起来。有必要提到的是,当时复社有一个人没签名,此人叫朱茂曙,朱彝尊的父亲。他拒签时说的那句话至今还有现实意义,“治小人不宜过激”。

初到南京时,阮大铖一度也主动结交东林人士,貌似那时的他跟东林党人也不想结仇。复社四公子还曾把他的阮家班召来唱戏,搞得阮大铖很振奋,说“此诸君子欲善我!”为此还专门写了一本《燕子笺》示好。再看复社公子们的表现——吴梅村记下了这一幕:诸君箕踞而嬉,听其曲,时亦称善,夜将半,酒酣,辄众中大骂曰:‘若奄儿媪子,乃欲以词家自赎乎?’引满泛白,抚掌狂笑,达旦不少休。”这就有点欺负人了,人家免费给你唱堂会,你还骂“这孙子是要拿这个赎罪吗?没门!”我估计,就是在此时此刻,阮大铖彻底死心了。

后来周延儒起复,除了复社张溥等人给他凑了一笔政治献金,阮大铖发发狠也给了一万两,说明这人敛财确实有一套。一开始周延儒没敢要,问他,我这次复起可都是东林人出的力,小阮你名字还在逆案名单里呢,没法推荐你啊。阮大铖一想也是,好吧,推荐马士英没问题了吧。周延儒说,太没问题了,拿着一万两银子就走了。此举说明阮大铖得到了吕不韦的真传,会做长线投资,马士英就是他向东林复仇的潜力股。

阮大铖复仇记

南明小朝廷刚刚成立,马士英就上疏弘光举荐阮大铖,当年的投资开始往回收了。阮大铖很直接,见弘光的第一面就亮出了刀子,刀锋对准东林党。“陛下只知君父之仇未报,亦知祖母之仇未报乎?”

弘光就是福王朱由崧,“君父”指的是他堂弟崇祯和他爸老福王朱常洵。李自成攻陷洛阳后,把大胖子朱常洵剁成肉块和鹿肉混一起炖了一大锅,美其名曰“福禄宴”,跟手下们分而食之,第二天老福王变成李自成的大便被排了出来。“祖母”就是朱常洵他妈郑贵妃,明朝三大案的第一犯罪嫌疑人。当年郑贵妃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就是被杨涟等东林党人“粉碎”的。阮大铖之所以把棺材里的郑贵妃翻出来,当然不是让朱由崧缅怀他奶奶,目的还是东林党。此时的阮大铖已经没啥可以掩饰的了,过去是有官万事足,现在是报仇万事足。

复仇之前得先把自己打扮得政治正确,于是阮大铖开始频繁上疏自辩。本来老阮给自己历史遗留问题的辩解还算靠谱,但可能是通讯不发达的缘故,他说北京破城后自己的好哥们冯铨“阖家殉难”,还说大学士韩爌“全家投敌”,结果正好相反,全家投敌的是冯铨,阖家殉难的是韩爌。

大学士姜日广,久经考验的东林党党员,因反对起用阮大铖被后者诬告。收拾姜学士的过程很简单,阮大铖只动用了他的编剧才能就逼得姜日广致仕。具体细节是这样的,阮大铖上了一道“黄疏”,说姜日广跟儿媳妇通奸,连伪证都懒得弄,直接拽了个姓朱的皇室成员署个名就OK了。朱由崧是南明第一混蛋,一见有自己亲戚签字就信了,认定这起“爬灰事件”成立。阮大铖这招非常下作,给姜日广扣个爬灰的屎盆子,后者一耿直老儒,想分辨几句都不好张口,总不能把儿媳妇叫皇上跟前儿帮老公公证明清白吧。其实泼粪这招东林党人当年也对阮大铖使过,不过论技术那帮大儒只能管阮大铖叫老师。

肃清东林、复社是个大工程,首先就是拟定一个详细名单。阮大铖想起了罗织学前辈崔呈秀、王绍徽等各位老师,就学着编了一本《蝗蝻录》,一本《蝇蚋录》,蝗虫个大,所以这本是东林党名单;蚊虫个小,所以《蝇蚋录》里全是复社成员。黑名单炼成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抓人整人,一时间东林党人纷纷辞官,复社四公子四散奔逃。倒有个东林大人物主动送上门,文章宗伯钱谦益,不过这位是主动加入阮派,还表扬阮大铖是“慷慨块垒奇男子”,因此老钱就不整死了,但也不重用,当摆设挺好。

投降要趁早

南明小朝廷被端后,马士英带着残兵到杭州绍兴一带打游击,阮大铖投奔鲁王和隆武政权先后被拒,最后被老同学朱大典收留。朱大典和阮大铖是同科进士,在敛财上和阮大铖一样都是天才,所以有资本自己拉起一支队伍。和阮大铖不同的是,朱大典死脑筋不肯投降,最后清兵攻破金华,朱家的女眷都跳了井,男的都围坐在朱大典身边,朱点燃引线,一声巨响一了百了,非常悲壮。

在朱大典处呆了没几天,金华人就不干了,说金华以香喷喷的火腿闻名,你老朱弄了个姓阮的臭豆腐在这供着,不行,轰走。朱大典没办法,就把阮大铖送到了钱塘江分部。钱塘江是要津,阮大铖知道此地的冲要,于是“潜通降表于清,且以江东虚实启闻,在江上为此间谍者几一年,而越人不知也。后大清录用降官,阮大铖有‘投诚独早’之语”,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阮大铖说投降要趁早,都是人生圭臬。不久清兵攻破钱塘江防线,阮大铖就顺水推舟地投降了。随后阮大铖就把朱大典给清朝的“开国大典”献礼了,阮大铖先是写信劝降,被朱大典撕了,清军随即攻城,金华城墙太厚,炮轰了半天也没动静。据说就是阮大铖献的策,他告诉清军金华西门是新夯的土,最薄弱,一轰之下果然破城。接下来就是开头那一幕了,所以朱大典比阮大铖名声好一些,死后还得了个谥号:烈愍。

降清后的阮大铖非常讨清军喜欢,有个清军将领求知欲很强,阮大铖就教他吟诗作对,以他的水平给满洲武人上课,跟教幼儿园差不多,没几天就收了一堆少数民族学生。清军吃的军粮粗糙,阮大铖就让手下采办蔬果肉食,找自家的厨子烹饪,香气把站岗放哨的都吸引过来了。吃饱喝足,清军带兵的贝勒听说他有个阮家班,唱戏唱得贼好,就问阮大铖会不会,老阮就亲自“执板顿足而唱,以侑诸公酒”。满人都是东北那旮来的,听不懂南方话,阮大铖就改唱弋阳腔,清兵听了都说:老阮你说你咋整的呢?老阮你太有才了!

有关阮大铖的死,版本很多,相对较靠谱的是张岱的记载。他的《石匮书后集》中关于阮大铖之死记录得相对详细,“随征金华,城破,大铖搜朱大典外宅,得美女四人,宣淫纵欲。过仙霞岭,中风堕马,已不能言,咋舌而死”。舌头都伸出来了,多半是脑溢血。吴伟业记录的略有不同,清军攻打衢州前,领兵贝勒见他满脸浮肿,就劝他原地休息,等回来的时候再接他,阮大铖怕丢了将来的官位,就说:“福建巡抚已在我掌握中,诸公为此言得毋有异意耶?”别人又劝,他就扯着嗓子吼,顺便表明一下自己中气十足,“我何病!我年虽六十,能挽强弓,能骑劣马,我何病!”贝勒爷一看,既然你这老东西逞能,就一块走吧,死半道上可别怨我。到仙霞岭,其他人都骑马上山,阮大铖想表现自己很强悍,就牵着马登山,还指着旁边的清兵说,你看,老子我的身子骨比小青年还强十倍呢!说完噌噌地往山上爬,要做第一个登上峰顶的人。结果,他赢了。

清军登顶后,见“大铖马抛路口,身坐石上。呼之不应,马上以鞭挑其辫,亦不动”,死了。

身前身后名

黄裳先生读过阮大铖的《咏怀堂诗》之后,写了篇散文,因为引了一句国学大师王伯沆的话,被领导呵斥一通,那句话是“乃知小人无不多才也”。知道了吧,三十多年前表扬奸臣有才华也是桩罪名。后来阮氏诗集《和箫集》被发现,黄裳先生曾想买下,不卖就抄下来,结果被政治素质过硬的人告发,遭到批判,这回的罪名是“对一个历史上的大坏蛋寄予了爱慕和同情”。

其实早就有人表扬阮大铖了,陈寅恪先生,还有他的父亲陈散原,都认可阮大铖在文学与戏剧两个领域的才华。陈寅恪还提到了阮大铖的两本戏,“至所著诸剧本中,《燕子笺》、《春灯谜》二曲,尤推佳作。其痛陈错认之意,情辞可悯。”此外他还论述了阮大铖后期行为的成因,认为东林党人对他苛之太甚,“此固文人文过饰非之伎俩,但东林少年似亦持之太急,杜绝其悔改自新之路,竟以‘防乱’为言,遂酿成仇怨报复之举动,国事大局,益不可收拾矣。”这段话出自《柳如是别传》,比黄裳“过分”得多,不知陈寅恪先生为此挨过批斗没有。

章太炎也高度评价阮诗,认为明朝能跟他水平相当的没几个,并举例潘岳宋之问这二位的屁股未必比阮大铖干净,但诗文也都传世了,“君子不以人废言也”,因此发掘秦桧、严嵩、阮大铖这些“大奸大恶”的遗作,不是什么给坏蛋张目的行为,属于正经的文学考古。

阮大铖在戏剧创作上绝对是一天才,终其一生他总共写了十一个剧本,如果都流传下来,相当于三分之一个莎士比亚,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四种,《燕子笺》、《春灯谜》、《牟尼合》以及《双金榜》。先不说质量,单说写作速度就把现代编剧比没了,《牟尼合》总共三十六场,阮编剧半个月搞定,《春灯谜》三十九场戏,一个多月就写完了。那时候的昆曲火得一塌糊涂,往往阮大铖刚写完几场就拿去排演,要不是手快还真接不上。当时的观众都是阮剧的粉丝,连阮大铖的死敌复社诸位公子也爱看,只不过这几位粉丝太难伺候,上文有述,不重复了。

香港的几位电影大腕都有自己的班底,比如成龙的成家班,洪金宝的洪家班,都是人家阮大铖玩剩下的。当年阮大铖养了个“阮家班”,只唱自己写的戏,这几乎是后世所有编剧的梦想,却不知人家阮老板早在明朝末年就实现了。阮大铖的哥们、写《夜航船》的张岱多次欣赏过阮家班的表演艺术,看完给了“五个出色”的至高评价,认为阮大铖的戏从剧情、角色、唱词到唱功扮相无一不精妙。另据观众之一的冒襄记载,阮家班演一出戏的门票是十六两白银,寻常人家是看不起的。

张岱还把阮大铖定位为现实主义戏剧大师,“骂世十七,解嘲十三”,顺便在戏里夹枪带棒地骂骂东林党,相当解气。不过螳螂捕蝉孔尚任在后,阮大铖想不到自己也会被人写进了戏里,而且还是反一号,《桃花扇》里的阮大铖构陷侯方域、拆散侯和李香君,形象相当不光彩。而侯方域在他的《李姬传》又把阮大铖灭了一道。这就叫世道轮回报应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