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软体动物:中国古代文人的B面
1185900000006

第6章 中国版葛朗台·王戎;迷失的才子·陆机 (3)

李显诛杀二张复位后,宋之问被流放南粤,那地方是瘴疠之地,北人熬不住,就擅自逃到了洛阳朋友王同皎(《资治通鉴》中为王同皎,另有说法是张仲之)家里,王极仗义,冒着杀头之罪把宋之问匿藏,衣食皆由其供给。王同皎张仲之等人恨武三思跋扈,就合谋除之,宋之问帘后听闻,演出了一场臭名昭著的窃听风暴,命其侄密告武三思,结果王同皎等人被诛,家产籍没。写到这想起朔爷那句精准而辛酸的名言:这叫为朋友两肋插刀,把刀插在朋友的肋上。

这等操性的宋诗人当然为人不齿,但不齿就不齿把,宋之问是不在乎身后洪水滔天的,天遂他愿,其后果然声名狼藉。话说这宋诗人因举报有功升了官,此后先事太平公主,后事安乐公主,睿宗登基后,秋后算账,把宋之问贬谪钦州,又下诏赐死。死的时候磨磨蹭蹭丑态毕露,连同死的祖雍都看不下去了,斥骂了几句,这位诗人才哆哆嗦嗦按部就班地去死。

宋之问的另一污点正史无记载,可能是这人太操蛋了,所以人们宁可信其有。刘希夷是宋的外甥,留下一首《代悲白头翁》的名篇,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宋之问看了眼馋得不行,就想据为己有,放到今天这可是知识产权问题,刘希夷答应了,但越想越不是滋味,就把娘舅没出息的事说与他人听,宋恚怒,以土囊将刘活活闷死。《全唐诗》中,宋有一诗与刘希夷这首只有两字之差,多半是“郭敬明”自外甥的作品,应该没冤枉他。补充一句,此处的“郭敬明”为动词。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模棱两可最有味道

苏味道,初唐赵郡栾城人。唐朝时栾城属赵县管辖,现在则是石家庄的郊县。十几年前我去过栾城,那时候喜欢把祖宗刨出来来比来比去,席间就问一土著兄弟贵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名流。兄弟说有个叫苏味道的,是个人物,如今还有他的坟,在栾城县的苏邱村。

兄弟说听老人们讲,这姓苏的很灵验,早年间村里的人办红白喜事缺桌椅板凳,就到苏坟前烧纸祈求,第二天清早打开门,院子里就摆满了一水的红木桌椅。完事后,村民再把桌椅搬到坟前,摆上供果香烛,翌日再来那些家什就消失了。兄弟说这年头鬼比人有诚信,但凡烧了纸,这位阴间婚丧服务公司的苏总没有不按时送货的。不过后来有村人起了贪心,把桌椅据为己有,结果第二天就发现桌椅还是桌椅,却成了纸糊的草编的。此后村民再怎么烧纸供奉也不灵了,想是苏总寒了心,再不肯为家乡人民服务。

《栾城县志》记载,苏九岁能做诗文,是个天才儿童,弱冠之年,考中栾城县史上第一位举人。才华横着溢,虽然留下谀诗如潮,却也有火树银花和金吾不禁的原创成语,后人才知原来封建帝王也有不戒严不清场与民同乐的时候。不过他留下的成语最有名的还是模棱两可,往下看。

《旧唐书》记载,苏味道人称“苏模棱”,这“雅号”源自他的从政名言——“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就是说什么事别整那么明白,模糊处理就行了,否则出了问题就得吃不了兜着走。这样的官,搁哪个时代都算不上什么好官吧。

有关苏味道的“模棱术”,《太平广记》里有一记载:苏味道任御史,抓了个名叫李师旦的会稽令,此人在国丧日又饮酒又唱歌还揍人玩,被上访者举报,苏准备定其罪。二审时李师旦诡辩,说有规定不许喝酒吗?再说我喝的是药酒,那是为了补好身子好为大唐做贡献。歌确实唱了,但唱的是挽歌爱乐,那是为了寄托老子的一腔哀思。揍人是会稽出了案子我限期侦破,揍一揍提高办事效率,综上所述御史大人你说我错在哪了?

苏味道当下就傻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此反白为黑汉,不能绳之。”明知这个李师旦能把白的说成黑的,却不定罪,这“模棱”老苏任高检领导真是天下墨吏之福。

苏味道入选“软体动物”,主因是党附武则天的“爱妃”张易之、宗昌两兄弟,这是他洗不脱的历史污点。正是因此,他晚年被贬至四川眉州,将赴益州任时死在了眉州。他的几个儿子扶灵柩将老父葬在栾城,余一子留在眉山。百年后的北宋,眉州“出产”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牛逼闪闪放光芒的三个大人物:苏洵、苏轼、苏辙,就是苏味道那个留守儿子的嫡系子孙。一个有历史污点的文人在贬谪地播下三苏这样的佳种,这种现象叫蚌病生珠。

唐·杜审言《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戚里生昌胤,天杯宴重臣。画楼初满月,香殿早迎春。睿作尧君宝,孙谋梁国珍。明朝元会日,万寿乐章陈。

将牛逼进行到底

杜审言,字必简。初唐诗人,祖籍襄阳。据说是西晋杜预的后人。史载杜审言这位先祖有瘿瘤之疾,估计就是现在说的甲状腺肿大。因曾伐吴,东吴人最恨他,见到长了瘤的树就贴上“杜预颈”三字,路人经过就砍上一刀。这杜审言招人恨的程度不亚于其先祖,因为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开罪了上级领导,差点没命。

杜审言的老爸给儿子起名字时煞费了苦心,审言、必简——盼着此子长大后说话前先加一道审查程序,这有点像当今各大网站的发帖审核功能,非说不可也一定要言简意赅,别废话,废话遭雷劈。总之杜父起的名字并没有起到约束作用,杜审言后来狂得不行,屈原宋玉只配给他提鞋,王羲之的书法跟他比简直小儿涂鸦,眄视一下不能表达不满的古人到也罢了,杜审言连其上级苏味道都瞧不上眼。苏味道做天官侍郎时拔擢人才,杜审言负责笔试面试。完事之后杜审言跟同僚们说:“味道必死”,众人不知所云,惊问出了什么事,杜审言说,苏味道看了我的判词还不羞死。还好苏味道是个好脾气,没有给他弄双小鞋穿穿。

终于终于,杜审言为不加节制的牛逼付出了惨痛代价:一个幼子。他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时,得罪了司马周季重司户郭若讷,下了狱,将被处死。杜审言的儿子杜并时年十三岁,带刀见官,把全无防备的周季重一刀捅死,比秦武阳猛多了。杜并随即被杀。杜并之死惊动朝野,武则天亲召杜审言上殿,像陈鲁豫老师那样和蔼可亲地问:你见到我高兴吗?《新唐书·杜审言传》载:审言蹈舞谢——一代狂士露出了猴屁股,手舞之足蹈之,伟大领袖亲切会见后的文人大抵都这个德性。武则天赏了他个著作郎的官,杜审言以儿子的血铺就晋身的红地毯,当了文学弄臣。男宠张易之喜附庸风雅,杜审言与宋之问沈佺期等人蝇绕身畔,陪着张易之兄弟,很是过了段舒服日子,可谓“纵做鬼也幸福”了。

李显复位后,杜审言被贬,后又被召至国子监当主薄,不久卒。临死前宋之问等一帮同有溜须之谊的好友到杜府临终关怀,杜审言还没忘了将牛逼进行到底,他说: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白话意思就是:我活着,老压得你们出不了头,这回死了挺好,不过能赶上老子我的,还是没见着啊!宋之问等人的反应史书无载,不过对一个要死的人也没什么好急的,何况还是舔过同一条屁沟的战友。

多年以后杜甫说: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原来杜审言有子名杜闲,闲生子名甫,字子美,杜审言正是诗圣的亲爷爷。就凭这孙子,好脾气的苏味道在阴间也一定没少受杜审言的揶揄,忍了百年若干代,眉州出了三苏,苏相才算是伸了伸脚。

第六章 领导痊愈否?尝粪便·郭霸;隐士的隐,仕途的仕·卢藏用;面首批发中心主任·崔湜

宋·李洪《新交行》若非大夫尝便客,亦是丞相拂须人。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今无朱伯厚。

升迁之道在屎溺

郭霸,初唐庐江人。天授二年,在宋州宁陵丞的位子上应举。时值李勣的孙子徐敬业起兵,骆宾王《讨武曌檄》一纸风行南北。郭霸想是也熟读了其中名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郭霸想当然是武后之天下啊,姓李的都杀差不多了。便急切表明立场,恨不能“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同一代词用了四次,换来一顶侍御史的乌纱,赚了。不耻其滥用代词的同僚顺便奉送了个“四其御史”的诨名。

郭霸被载入史册的原因当然不是擅用代词,而是勇于代医。虽然身为文臣,却兼具杏林国手都学不来的诊病秘技,且不是一般的敬业。话说某日御史大夫魏元忠生病,御史们都去探望。钱钟书说,“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旁观”,这郭霸是最后一个去的,一见领导病病歪歪僵卧榻上,郭霸的脸也随即浮现出忧心忡忡的样子。此时室内无旁人,空气中领导尿液的味道氤氲。郭霸用鼻子捕捉着尿味中的疾病信息,可他毕竟不是狗,只好以视觉弥补嗅觉的不足,便“请视元忠便液,以验疾之轻重”,魏元忠哪好意思,就委婉拒之。谁知郭霸自作主张从领导床下端出尿盆仔细端详,可他毕竟不是太医,只好以味觉弥补视觉的不足,就“固请尝之”,魏元忠顿时就被该下属弄傻了,只听说勾践尝过吴王的便便,这回算是见着比勾践还贱的了,竟一时失语。

郭霸尿液入口细细咂摸,渐渐面露喜色,说:大人您这尿要是甜的那就不好办了;刚才我尝着贵尿发苦,看来这病说话就要好啦!

以上来自《大唐新语》所载,《旧唐书·酷吏传》里也说郭御史品尝的是尿液。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中则说郭霸尝的是粪,“霸往问之,因尝其粪”,古人把屎叫做粪,把尿成为溺,分类还是比较清楚。但是因前两者成书年代更早,所以尝尿比吃屎更可信。而且就品尝难度而言,稀的也比干的更可信。

再说魏元忠,亲眼得见这种事儿,简直比自己吃屎还恶心,遂把郭霸的“事迹”广而告之。话说这魏大人真不厚道,郭霸碰上他也算倒了大霉,如果生在先秦,给秦王吮痈舔痔怎么也能“得车五乘”吧。这之后“四其御史”是没人叫了,都叫郭霸“吃屎御史”,反正屎尿一家。郭大人从此恨元忠入骨,后来来俊臣领衔构陷魏元忠,郭霸不遗余力,自不待言。

郭御史的红白喜事

郭霸给领导尝屎尿的故事“感动中国”,得以列入史册。不过你要是认为此人是“有屎以来”的唯一你就错了,郭大人“屎道不孤”,除了越王勾践,尝屎尿的另有高人,从难度系数和服用剂量两个方面都超越了勾践和郭霸,称得上震古烁今。因此以下文字请诸位读者空腹阅读——

北齐权臣和士开患无名恶疾,太医说非黄龙汤不可治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写到了这副汤剂,制法是将粪尿混合盛在罐中封口,埋于地下,“积年得汁,疗温病垂死者皆瘥”。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中说,黄龙汤不是中医原创,处方权在古代天竺。至于治病机理,据说是粪便中能存活的只有一种圆形虫,服用后这种虫能吃掉其他寄生虫。再说这和士开,端着黄龙汤怎么也下不了决心,这时,同样是一位前来探望的大臣,为了劝和公服药,毅然端起黄龙汤咕嘟咕嘟喝了下去。和士开见罢勇气倍增,把剩余的“黄龙汤”一饮而尽,据说“恶疾即愈”。

至于郭霸的死很有传奇色彩,基本可以入《聊斋》了。《唐书》中说郭霸屡次被一个叫李思徵的鬼魂骚扰,这人就是他害死的。郭霸叫家人请僧人转经、超度、驱鬼,但随即就看到李思徵带人持刀闯入,郭霸惊骇不已,持刀自剖其腹,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