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软体动物:中国古代文人的B面
1185900000009

第9章 叛徒里的硬通货·苏世长;收钱改史好买卖·许敬宗 (1)

唐·李渊《嘲苏世长》名长意短,口正心邪。弃忠贞于郑国,忘信义于吾家。

苏氏职场密钥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但不会武功,唐朝的武功在今天陕西武功县一带。苏世长的爷爷当过后魏的散骑常侍,这个官都由文化人担任,入则规谏过失,出则随驾三从。他爸也是官,北周时当过刺史。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因为家境富有所以受教育程度高,苏世长就是个天才儿童,十岁出头就给皇上写信,但没有找皇上做笔友的意思,而是像模像样地上书。一个小屁孩还未必有攀附之心,估计是他老豆苏振的意思。

周武帝宇文邕是鲜卑人的汉化版,喜欢中原文化,就问这小不点读什么书,苏答:《孝经》、《论语》。宇文邕又问他有什么提案,苏世长说:你治理国家别怠慢了鳏夫寡妇,就是好政策。周武帝听了高兴,就帮他联系了最好的公立学校虎门馆读书,还免了择校费。北周的鳏夫和寡妇也因为小苏的一句话待遇得到改善。魏晋南北朝时的文人们留下了几十首寡妇赋,苏世长小小年纪就知关心孤男寡女,一定不光读《孝经》、《论语》,趁他老爸不再还一定研究过寡妇问题。

隋大业末年,苏世长当了个管水利的官。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干掉后,苏世长走一路哭一路,眼泪流得差不多了,就抹把脸当了王世充的太子太保。洛阳被攻陷后,苏世长随即投降李渊,这回没哭。《新唐书》里记载了苏世长跟李渊数次顶嘴的故事,假如后者狠一点,他就只能顶一次嘴了。除了说明李渊涵养功夫还算不错之外,还证明苏世长是个心理分析专家。第一次是刚刚归顺,李渊损他没跟着自己混,苏世长说群雄逐鹿,您得了鹿就得了吧,哪有把打猎没收获的人宰了的道理。苏世长揣摩得很准,只一句话,李渊作为一个成功猎人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不仅不杀,还赏了个玉山屯监的官做。

这是个从七品的官儿,管皇家农场收成的农业干部。苏世长显然不满意,某次在玄武门李渊逗他,说你到底是个奸人还是好人呢?苏世长答:愚且直。李渊又说,你说你是个直人,怎么背叛了王世充投奔我呢?此时苏世长拍起了东方式马屁,说:您都把洛阳平了,我也没什么辄,不过但凡王世充不死,我还是您李唐的劲敌。

这种以不示弱的方式示弱,相当高明。这么高明的回答后来我只听说过一次,话说有一同事当初来我报社应聘时,人力官员问:为什么选择我们报社呢?同事不卑不亢得令人发大拇指,说:敝人原供职单位要不是被封了报馆,我不会来贵报的。我报夭折后,放眼全城,也就只有贵报能实现我的新闻理想了。人力官员听了感动得要死,颤抖着说:你明天来入职吧。

马屁有时要反着拍

《全唐诗》中仅收李渊诗作一首,诗名《嘲苏世长》。说是诗,看上去挺不伦不类的,分明就是几句评语嘛。被评者就是苏世长,这时他已经是李渊的谏议大夫。该评语是这么写的:名长意短,口正心邪。弃忠贞于郑国,忘信义于吾家。前两句拿苏世长的名字开玩笑,说他虽然叫“长”,其实是挺“气短”的一个人,嘴里喷得挺伟光正的,其实一腔子脏心思。后半截则是对苏世长历史问题的盖棺之语,说他不忠于郑王王世充,跟了我们李唐吧,信用额度也是相当不咋地。

从诗来看,苏世长挺招李渊烦的,其实李渊多半是拿他消遣。苏世长给李渊最下不来台的时候,这位高祖都没急。有一次李渊带着群臣到泾阳打猎,收获颇丰。回宫的时候李渊就问,你快乐吗?大家都道:我很快乐。只有苏世长回答得特个性,他说:我不快乐,快乐其实也没什么道理,快乐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李渊阴了脸,苏世长却还在那说,“陛下废万机,事游猎,不满十旬,未为乐也。”意思说李渊你把国家大事都撇一边了,打猎打得时间太短,没过够瘾,还应该再多玩一阵子。李渊当然听出他是在说反话,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损他,杀人的心都起了。就阴云密布地说:你那狂劲又上来了吧?苏答:就我这当臣子的身份来说,是挺狂的;可为了皇上您的建国大业,我这是一片忠心在暖壶,滚烫滚烫的啊。还有一次苏世长更扫高祖的兴致,李渊叫他陪着在披香殿吃酒,没想到这老苏酒足饭饱后来了一句:这地儿够豪华的啊,是隋炀帝的超标建筑吧?一盏灯都得上百万两银子。李渊一口酒差点没喝呛喽,硬忍着没骂出来,说:你这人吧,表面上挺爱提意见的,其实动机不纯内心奸诈,装什么孙子啊,你不知道这是我的宫殿吗?

苏世长当然知道。所以当然是故意的,然后就把夏桀的倾宫商纣的鹿台搬出来,批评李渊这是要做亡国之君,干吗这么奢靡呀,当年在武功的时候您挺简朴的,总不能建了国就耗费民脂民膏光图自己个儿享受。李渊醒过味来觉得老苏真是为他好,就又升了他的官。

这么看苏世长不是个软骨头,相反还是个硬通货。他奉命出使突厥时,跟突厥人的可汗争利益,还拒腐蚀,挺不辱使命的。不过中国历史自司马迁后就被“司马迁”得不轻,所谓官方正史,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我见过2008年某地的语文高考试卷,有一题是苏世长直谏的古文,让考生对苏之行为做出判断,标准答案正确地令人发中指,正确到你不这么答就要扣分,“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是吗是吗?真的那么肯定吗?

有关苏世长还有很好玩的一段,他在陕州当地方官时,手下小吏横行不法。这位爷不整顿吏治却想出个苦肉计,叫执刑的伍伯拿鞭子抽他。伍伯嫌苏世长假门假式的,心里暗骂他装逼犯,手上就抽得加倍狠,苏世长吃不住疼,提上裤子就跑了,这顿半截儿“罪己鞭”遂成笑柄。

《君臣对》唐太宗谓许敬宗曰:朕观群臣,惟有卿贤,犹有言卿之过者,何也?许敬宗曰:臣闻,春雨如膏,滋长万物。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万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尚且不尽如人意,何况臣乎……臣无羊羔美酒,焉能以调众口。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折,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此之谓也。

蹈舞求生,奸

许敬宗,字延族,初唐杭州新城人。其父许善心,仕隋朝,有气节,是个后世评价很高的忠臣能臣。许敬宗继承了他老爸的才华,五言七律的,《全唐诗》收入了不少。《十八学士赞》说他“抑扬辞令,纵横才藻”,他的诗有的清雅,有的肥腻,后者大多是奉旨拍马时所写。许善心的善心和耿介,许敬宗没怎么继承,所以后人对其评价实在差劲,《新唐书》甚至将之列为奸臣第一人。

许敬宗爆得奸名的直接证据是当了武则天的党羽,这本来也够不上大奸大恶,既然当下的历史学家把武则天誉为能君明君,许敬宗作为辅臣也难说多坏。不过吾国治史的大都有为帝王唱赞歌的雅好,却不大肯为区区臣僚哼上两句。这种现象值得现存的奴才惕醒。

客观的说,许敬宗罗织罪名构陷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人,如果不是武则天授意,他也未必去干。不是不敢,是全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