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机遇的把握
11883000000016

第16章 机遇的赢取(1)

人生难免遇挫折

人人都会遇到挫折。

在遇到挫折时,我们往往很快就会放弃努力,不再坚持尝试,而且我们不再努力的理由通常是不充足的。我们常说:这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我无法改变自己。”其实,我们是能够改变的。

在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种种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的障碍和干扰,从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

挫折使人产生或轻或重的挫折感——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有人称之为“心理停滞状态”。这种状态,有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甚至不可挽回的后果。而这种后果,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日本一家著名企业在一次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开招聘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平素成绩优异,对未来充满自信的大学毕业生,因为未被录取而自杀了。

三天后,招聘结束了。当企业负责人查询电脑整理资料时,竟意外地发现,那个自杀的应聘者其实是成绩最好的,只是由于电脑的失误,才导致他落榜。

这的确是一件令人深深为之惋惜的不幸事件。而更令人深思的,还是那位企业负责人在真相大白后说的一段话:“我为电脑操作失误深表歉疚,为这位大学生的不幸感到惋惜。但从企业的角度,我却感谢这次事件和这场特殊的考试。我为我的公司庆幸。”

他的话不无道理。不能正确对待挫折的人无法胜任许多正常的工作;不能战胜挫折感的人决不可能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

每一个人,甚至在最最平常的日常生活中,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有的挫折是短暂的,有的却是长时间的;有的比较严重,也有的则较轻微。人们遇到挫折时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有的人会向挫折挑战,百折不挠地去克服挫折;另一些人却往往萎靡不振,甚至精神崩溃。

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反应,其实就是个体之间挫折容忍力的差异。

挫折容忍力是指个人遭遇挫折时免于心理失常的能力,是指个人经得起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能忍受挫折的打击,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以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动,这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

挫折不等于失败。失败尚且有可能转化为成功,何况随处随时都可能发生的那些一时一事的挫折呢?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这样解释失败与挫折:

这里,先让我们说明“失败”与“暂时挫折”之间的差别。且让我们看看,那种经常被视为“失败”的事是否实际上只不过是“暂时性的挫折”而已。

有时候,我甚至认为,这种暂时性的挫折实际上是一种幸运,因为它会使我们振作起来,使我们调整努力的方向,使我们向着不同的但却是更正确或者更美好的方向前进。

由此可见,假如一个人能够具备正确的挫折观的话,挫折不仅不是坏事,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动力。它可以增长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一个人以更好的方法或更好的途径去实现目标。

正是挫折,激发起一个人向自己挑战的勇气。

这种向自己挑战的内在冲动一旦化为行动,世界上任何挫折都不会使你屈服。

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位著名的美国人所遭遇过的挫折吧: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也许你不相信,这个经历过无数挫折的人正是美国的第十六任总统阿伯拉罕·林肯。

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他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遭遇挫折,正是他向自己挑战的时机。

他要向怯弱挑战,变怯弱为无畏。假如不能战胜怯弱,他就无法在成功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他要向不幸挑战,变不幸为幸运。对于一个拥有积极心态的人,每一个不幸中都潜藏着幸运的种子。

他要向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挑战,因为问题中已经包含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要向贫困挑战,变贫困为富有。努力奋斗的人不会永远贫困,至少在精神上,他不会向贫困低头。

他要向困难挑战,因为他知道,生命中的每一个困难,都是对一个人战胜困难的能力的考验。

他要向一切不满意的事物挑战,在挑战中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世界。

越是险恶的环境,越能使强者有所表现。

只有强者,才能在磨难和挫折中继续生存,才有勇气去迎接困难的挑战,才有毅力去战胜逆境和获取新的成功。

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舒勒博士曾经举过一个十分有趣的例子:

爱荷华州的农民以种植马铃薯为生,他们每年都习惯于将收获的马铃薯按体积的不同分为大、中、小三类,然后分类包装,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分类包装占用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可是有一个农民却从来不这样做,他是当地农民中收入最高的人。

有一天,他的一位邻居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你从来不用对马铃薯分类?”他回答道:“其实道理很简单,我只是把所有的马铃薯装上车,然后将车开到最崎岖的路上。经过8英里山路的颠簸,小的马铃薯自然会滑到下面和四周去,而个头较大和体积中等的马铃薯则会自然地留在上层和中央。”

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于马铃薯,也能给人以启示:崎岖的生活道路和艰难困苦的环境,往往更能使一个坚强的人充分体现出他们自身的存在价值。

绝不能向困难屈服

命运总是宠爱不怕困难的勇士。

对喜欢逃避责任的人来说,困难是最好的挡箭牌。你也许听过许多人把失败原因归咎于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对这些人来说,假如他们真受了大学教育,他们仍能为自己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成熟的人则不会。他们会想办法去克服困难,而不是找借口去逃避困难。

亚历山大·贝尔有次向朋友约瑟、亨利抱怨自己的工作不顺利,认为那完全是由于自己缺乏有关电机方面的知识。约瑟·亨利是华盛顿区一家工学院的校长,他虽然同意贝尔的说法,却没有向贝尔说:“真不幸,亚历山大,你没有机遇学习电机课程真是太不幸了!”这样的话,也没有告诉贝尔该如何去申请奖助金,或如何向父母请求帮助。他只是简短地告诉他:

“去读啊!”

亚历山大·贝尔果然就去攻读有关电机的课程,最后成了历史上对传播科学极有贡献的人。

人生中,最大的困难也许就是贫穷。那么,贫穷会不会是失败最有力的理由呢?

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是衣阿华一名铁匠的儿子,后来又成了孤儿;IBM的董事长托玛斯·华森,年轻时曾担任过簿记,每星期只赚两块钱;名制片家阿朵夫·祖可曾替一名皮货商担任助手,也是每星期只赚两块钱薪水。

这些著名的成功人士,均不认为贫穷是他们的障碍。他们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工作上面,因此根本没有时间去自怜。

罗伯·路易·史蒂文生一生多病,却不愿让疾病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十分开朗、有精力,并且所写的每一行文字也充分流露出这种精神来。由于他不愿向身体的缺陷屈服,因此使他的文学作品更多彩、更丰盛。

历史上,许多举世闻名的人物都有他们自己身体上的缺点。如:拜伦爵士长有畸形足,朱利亚斯·凯撒患有癫痫症,贝多芬后来因病成了聋子,拿破仑则是有名的矮子,莫扎特患有肝病,富兰克林·罗斯福则是小儿麻痹症的病患者,而海伦·凯勒更是从小就又聋又瞎。歌唱家珍·佛洛蒙在一次飞机意外事件时严重受伤。由于她不屈不挠的精神,后来不但恢复健康,并且成为有名的歌星。名演员苏珊·鲍尔曾经锯掉一条腿,但这也没有影响到她幸福的婚姻生活,并且直到去世为止,都一直在影坛十分活跃。

萧伯纳对那些时常抱怨环境不顺的人很感不耐烦。他说:“人们时常抱怨自己的环境不顺利,因此使他们没有什么成就。我是不相信这种说法的。假如你得不到所要的环境,可以制造出一个来啊!”

事实是,假如每个人成天都认为环境不好,当然就会把自己的过失诿诸“缺陷”或种种其他原因。在我年轻的时候,常因自己长得比别人高而气馁不已。经过好几年之后,我才逐渐明白,身高跟其他许多与生俱来的条件一样,可以有好处,也可以有坏处,完全看自己的态度而定。

假如别人有两条腿,而我只有一条腿;假如别人富有,而我比较贫穷;假如我长得胖、瘦、美、丑、金发、黑发、害羞或进取——无论哪一点使我们与众不同,都很可能成为我们的缺陷——只要你自己这么认为!

不成熟的人随时可以把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看成是缺陷、是障碍,然后期望自己能受到特别的待遇。成熟的人则不然,他们先认清自己的不同处,然后看是要接受它,或是加以改进。

生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幸福之旅,而是时时摆动在幸与不幸、沉与浮、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模式里。我们不能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堆里面,拒绝面对各种麻烦,而麻烦也不会因此获得解决。苦难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实实在在地去面对,才是成熟的表现。

不成熟的人最常犯的过错,便是遇事抽身而退,不敢面对现实。许多小孩在游戏的时候,常因自己没有胜算便拒绝玩下去,成熟的成年人便不会如此,他们会一试再试,直到成功为止。

麦可年方二十一岁进入军中服役,并且奉命参加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间的战争。他在一次战役中受了严重的眼伤,眼睛因此看不见东西。虽然他承受这么大的伤害,个性仍然十分爽朗。他常常与其他病人开玩笑,并把配给自己的香烟和糖分赠给好朋友。

医师们都尽心尽力想恢复麦可的视力。一日,主治大夫亲自走进麦可的房间向他说道:

“麦可,你知道我一向喜欢向病人实话实说,从不欺骗他们。麦可,我现在要告诉你,你的视力是不能恢复了。”

时间似乎停止下来,房间里呈现可怕的静默。

“大夫,我知道。”麦可终于打破沉寂,平静地回答说:“其实,我一直都知道会有这个结果。非常谢谢你们为我费了这么多心力。”

几分钟之后,麦可对他的朋友说道:

“我觉得我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绝望。不错,我的眼睛瞎了,但我还可以听得很好,讲得很好啊!我的身体强壮,不但可以行走,双手也十分灵敏。何况,就我所知,政府可以协助我学得一技之长,以让我维持生计。我现在所需要的,就是适应一种新生活罢了。”

这就是麦可。一名拥有明亮视野的盲眼士兵。由于忙着计算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因此没有时间去诅咒自己的不幸。这便是百分之百的成熟——也就是我们要面对问题的方法。

上帝并不偏爱任何人。身为一个人,我们都得历经一些苦难,正好像我们也历经许多喜乐一样。迟早,生活本身便会教我们明了:在受苦受难的经历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国王或乞丐、诗人或农夫、男性或女性,当他们面对伤痛、失落、麻烦或苦难的时候,他们所承受的折磨都是一样的。无论是任何年纪,不成熟的人会表现得特别痛苦或怨天尤人,因为他们不了解,诸如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像生、老、病、死或其他不幸,其实都是人生必经的阶段。躲进蜗壳中的人永远也长不大。只有勇敢把挡箭牌抛弃,行动起来,向困难挑战,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到达成功的彼岸。

无须为挫折担惊

挫折是命运对你的考验,不解、报怨、愤怒都没用,把能力完全表现出来,才能争取到成功的机遇。

世事艰辛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我们不必因不平而泄气,也不必因挫折而烦恼,只要自己努力,机遇总会有的。

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希特年轻时,曾去拜访大名鼎鼎的康德,想向他讨教,不料康德对他很冷漠,拒绝了他。

费希特失去了一次机遇,但他未受不平的影响而灰心,也不怨天尤人,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心想,我没有成果,两手空空,人家当然怕打搅啰!

我为什么不拿出成果来呢?

于是他埋头苦学,完成了一篇《天启的批判》的论文,呈献给康德,并附上一封信。

信中说:

“我是为了拜见自己最崇拜的大哲学家而来的,但仔细一想,对本身是否有这种资格都未审慎考虑,感到万分抱歉。虽然我也可以索求其他名人函介,但我决心毛遂自荐,这篇论文就是我自己的介绍信。”

康德细读了费希特的论文,不禁拍案叫绝。他为其才华和独特的求学方式所震动,便决定“录取”,还亲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邀请费希特来一起探讨哲理。

由此,费希特获得了成功的机遇,后来成为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一谈到小泽征尔先生,大家都知道,他堪称是全日本足以向世界夸耀的国际大音乐家、名指挥家,然而,他之所以能够建立今天名指挥家的地位,乃是参加贝桑松音乐节的“国际指挥比赛”带来的。

在参加贝桑松音乐节之前,小泽征尔不仅与世界无关,即使是日本,也是名不见经传。因为他的才华没有表现出来,不为人所知。

他决心参加贝桑松的音乐比赛,来个一鸣惊人,经过重重困难,他终于充满信心地来到欧洲。但一到当地后,就有莫大的难关在等待他。

他到达欧洲之后,首先要办的是参加音乐比赛的手续,但不知为什么,证件竟然不够齐全,不为音乐实行委员会正式受理,这么一来,他就无法参加期待已久的音乐节了!

一般说到音乐家,多半性格是内向而不爱出风头的,所以,绝大多数的人在遇到这种状况时,必是就此放弃,但他却不同,他不但不打算放弃,还尽全力积极争取。

首先,他来到日本大使馆,将整件事说明原委,然后要求帮助。

可是,日本大使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正在束手无策时,他突然想起朋友过去告诉他的事。

“对了!美国大使馆有音乐部,凡是喜欢音乐的人,都可以参加。”

他立刻赶到美国大使馆。

这里的负责人是位女性,名为卡莎夫人,过去她曾在纽约的某音乐团担任小提琴手。

他将事情本末向她说明,拼命拜托对方,想办法让他参加音乐比赛,但她面有难色地表示:

“虽然我也是音乐家出身,但美国大使馆不得越权干预音乐节的问题。”

她的理由很明白。

但他仍执拗地恳求她。

原来表情僵硬的她,逐渐浮现笑容。

思考了一会儿,卡莎夫人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是个优秀的音乐家吗?或者是个不怎么优秀的音乐家?”

他刻不容缓地回答:“当然,我自认是个优秀的音乐家,我是说将来可能……”

他这几句充满自信的话,让卡莎夫人的手立时伸向电话。

她联络贝桑松国际音乐节的实行委员会,拜托他们让他参加音乐比赛,结果,实行委员会回答,两周后作最后决定,请他们等待答复。

此时,他心中便有一丝希望,心想,若是还不行,就只好放弃了。

两星期后,他收到美国大使馆的答复,告知他已获准参加音乐比赛。

这表示,他可以正式地参加贝桑松国际音乐指挥比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