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机遇的把握
11883000000017

第17章 机遇的赢取(2)

参加比赛的人,总共约60位,他很顺利地通过了第一次预选,终于来到正式决赛,此时他严肃地想:“好吧!既然我差一点就被逐出比赛,现在就算不入选也无所谓了!不过,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我一定要努力。”

后来他终于获得了冠军。

就这样,小泽征尔建立了世界大指挥家不可动摇的地位,我们可从他的努力中看出,直到最后,他都没有放弃。他很有耐心地奔走日本大使馆、美国大使馆,为了参加音乐节,尽了最大的努力,如此才能为他召来好运——获得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优胜,成为享誉国际的名指挥家,建立现在的地位。

费希特得以成为大教育家,小泽征尔得以成为大指挥家,这难得的机遇是哪里来的呢?

一言以蔽之,是他们从来不因别人误解而不平,不因人生艰难而不平,励精图治,尽情显现自己的才华,自己努力争取机遇,如此心态,如此勇气,如此人生,总会有机遇光临,总会有伯乐赏识,只不过在时间上有早晚,形式上不同罢了。

瑞典科学家阿列纽斯于1882年在瑞典科学院物理学家爱德龙德的指导下进行了测定电解质导电率的研究工作。

他把测定结果写成一篇博士论文寄给母校乌普沙拉大学,由于该校学位评议委员会的成员们还不理解论文的深刻意义,因而错误地评为四等。

“四等”就意味着参加博士考试的失败,但是,阿列纽斯在挫折面前没有退却,没有消沉,他将这篇落选的博士论文和一封附信一起寄给德国加里工学院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

奥斯特瓦尔德仔细地阅读了论文和来信后,被深深地打动了,连呼“真了不起”。

1844年8月,他亲自去瑞典访问了阿列纽斯,对那篇落选的论文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代表加里工学院授予他博士学位。

阿列纽斯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1903年因这一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人间不平事,不知有多少。矢志进取的人,面对挫折没有抱怨,没有烦恼,没有退却,只有一心向着理想目标奋进,这才是成功的真谛,这也是人生考验的关键。

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那些不畏艰难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如是说。在人的一生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百折不回的人,才会有成功的命运。

韩国著名企业家郑周永就是一位靠百折不挠的精神而最终获得成功的人。

郑周永出生在江原道通川郡松田面峨山里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辈世代务农,父母亲都是村里出名的勤劳人,除他以外,家里还有五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少年时代的郑周永曾就读于通川郡松田公立小学,小学毕业后,贫穷的家境再也不允许他继续念书了,郑周永只得回到家中同父亲一起,起早摸黑地在地里干活。然而,尽管全家人拼死拼活地干,仍然不能改变贫苦的命运。一年下来连基本口粮都无法保证。一天的劳动全靠早饭支撑,晚上只有稀粥来哄哄肚子。这种艰难贫穷的农村生活使得少年的郑周永难以忍受。他开始梦想了——要离开这毫无希望的穷山恶水,去寻找另一个属于他的新天地。于是,他向在镇上工作的几个同学求援,想让他们帮忙在镇上谋点事干。然而他的同学想不出什么办法,反而他的“异想天开”还被固执的父亲骂了一顿,理由很简单:身为长子就应该留在家里传承祖业,老老实实地种田打粮,养家糊口。

郑周永并没有打消自己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应该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第二年春天,16岁的郑周永在一个偶然的机遇到里长家看报纸,发现北方的清津市正在修建港口和铁路。他马上意识到,修港口和铁路一定会需要大量的劳工。这或许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郑周永仿佛已感觉到了自己正处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成千上万的建筑工人来来往往地忙碌着,那里面当然也有他。

然而当他在一张破旧的地图上找到清津市时,心顿时冷了——清津市竟与通川相距1000多里。“再远我也要去!”郑周永下定了决心。他立即行动起来:先去找到最好的伙伴池周元,两人悄悄地靠卖柴积攒了4角7分钱。8月的一天,他们拿着这仅有的路费,背着父母,溜出村子,向清津出发了。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白天靠几分钱的食粮维持体力来赶路,晚上便空着肚子在背风处过夜。一路奔波,疲惫不堪的郑周永怎么也睡不着,他望着黑洞洞的天空,想起了贫穷的家乡,想起了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想到父母会为儿子的失踪而感到焦急不安,他深感自己对不住父母双亲,伤心地哭了。郑周永狠狠地咬住自己的嘴唇:为了改变贫穷,为了能让全家人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我一定要出去,走到底!

经过几天的奔波,他们来到了高原市。当得知这里也有铁路工地,就决定先挣点路费再去清津。筑路的活比种田要累得多,一天从早干到晚,使他周身疼痛,浑身乏力。可一想到贫穷的家和茫茫的前程,他只得咬牙坚持下去。筑路工每月工资4角5分钱,除去饭费,一个月满勤也只有1角5分钱。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中秋节快要到了。郑周永想让父母高兴一下,于是好不容易说服了工头,预先支点钱给家里寄去。正当他高兴地从工头棚里走出来时,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使他愣住了:“周永!”“爸爸!”父亲出乎意料地站在他面前。看着累得又黑又瘦的儿子,父亲的心里一阵酸痛,郑周永猛地扑到父亲的怀里,放声大哭,他太想家了,他毕竟还只是一个16岁的孩子。

原来,从他离家出走后,焦急万分的父母好不容易从里长的女儿那里得到一点线索,便一路找来,没想到在高原遇到了。就这样,郑周永便像个小俘虏一样被父亲带回了贫穷的小山沟。

尽管郑周永是个在小山沟里土生土长的穷孩子,但少年时代特有的幻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始终缠绕着他。他无法忍受这难耐的困境,他急需改变这一切;穷则思变,郑周永已经下定决心,无论阻力多大,他都要走出这小山沟。

一次他看到连载小说《泥土》时,立即被主人公许崇吸引住了,他感到许崇能从山沟里独自进城,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而我郑周永为什么就不能出去闯一闯呢?于是,一个新的计划又在他的心里萌发了。第二年春天,他又联合了村里的另外两个小伙伴,在一天夜里,溜出村子,一口气跑了100多里,朝汉城走去。然而,他又失败了,当他们一伙来到金化的一位亲属家时,又被一路追来的父亲“押”了回去。

回到家中,郑周永后悔不已,他总结了这次失败的原因是路费不足,再走一定要有充足的路费,再也不能去投亲靠友了。这年秋天,他狠下心干了一件对不起家人的事,把父亲买田用的卖牛钱找到了。这次他变得聪明了,一不找伙伴,二不在晚间溜,以免引起父亲的注意。郑周永乘家里无人时,终于坐上了南下汉城的火车。一路上他看着窗外景邑,心里浮想联翩。他此去汉城,主要目标是进牡丹会计学校速成班。这是今年夏天他在女朋友玉善家的旧报上看到的。学制6个月,毕业后学校安排工作,按当时的工资看,毕业后每月至少能挣30元,每年就有360元,去掉每年120元食宿费,还有240元剩钱。这样每年最低能买下24袋大米,这比他一家人一年打的粮食要多得多。他越想越高兴,相信等父母接到寄回的钱时,一定能原谅他所有的过错。

到汉城后,郑周永很快就办完了入学手续。由于已经开学3天,课程又讲得很快,郑周永不得不加倍努力,因为他知道,学校将来是按成绩分配工作的。正在他踌躇满志之际,意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一天早上他匆匆忙忙往学校赶,走到校门口时,又与父亲撞个满怀,他的脸颊顿时变得惨白。尽管郑周永向父亲说尽了好话,父亲还是流着老泪让儿子“快回家吧”。父亲的眼泪一下子把郑周永所幻想的一切全泡汤了。父子俩一前一后默默朝车站走去。其实做父亲的有谁不想让儿子出人头地呢?父亲三番五次地外出寻找儿子,不单是希望郑周永尽到长子的责任,主要是在父亲的眼里,他仍是孩子,父亲担心儿子一人在外会吃苦头,农村再穷再苦,一家人毕竟还可以平平安安过日子。看着伤心的儿子,父亲也觉得内疚。快到火车站时,父亲开口了:“孩子,你来汉城10多天了,没到别处去玩玩吗?”“没有。”父亲心里一酸,领着儿子重新折回,来到动物园。他想让儿子开开眼界,以后恐怕再也没有机遇了。父亲好不容易摸出5分钱,递给郑周永:“进去看看吧,我们坐晚车走,你好好玩玩,爸爸在外边等你。”父亲几句诚挚的话,使郑周永泪如雨下,他没有去动物园,而是扶着父亲回到了火车站。

1934年,是郑周永记事以来最旱的一年,田里的庄稼几乎绝收。村里又流行着一种可怕的传染病。郑周永那强烈的愿望又复苏了,他无法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再也不阻挡他了。这样,19岁的郑周永第一次正式地告别了父母,直奔汉城,去寻找他向往已久、属于他自己的梦。

经过一番奔波和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在一家叫福兴商会的米行当一名发放员,月薪是18元。由于他的勤劳朴实,很快便赢得了店主人的喜欢和信任。在福兴商会工作的两年间,郑周永汇回家的工资所能买到的大米就有18袋之多,远远超过了一家人的全年收入。

然而由于店主的儿子不争气,米行不得不停业关闭。经过三年锻炼的郑周永,决定自己独立地干一番事业。于是他在原址继续从事米行生意,并充分利用了新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很快便站稳了脚跟。不久他便打出了自己买卖的大号——京一商社。从此,郑周永便步入商界,在充满了险恶斗争与较量的商战中开始了新的搏击。

如今,郑周永创办的现代企业已成为一家世界性的大企业,郑周永创建的“现代建筑”成为建筑业的霸主,并进军海外,占领了中东建筑市场;“现代造船”超过了日本同行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企业;“现代汽车”的产品奔驰在世界各地。郑周永被誉为“最有魅力的人”、“亚洲最富”的企业家。

当初,郑周永如果第一次出走后被父亲找了回来他便改变了决定,如果第二次出走失败后他改变了决定,如果第三次出走未成他改变了决定,那就不会有现在的郑周永,也就不会有令世人瞩目的“现代集团”。不过,郑周永就是郑周永,什么事他只要一经决定,便百折不回地去做到底。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郑周永一生的历史便只能从头改写。事实上,我们不管做什么事,不仅需要深思熟虑后的果敢决定,更需要有一种为实现自己的决定而做出无悔的、不懈的努力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我们又何能成就大事?后来他终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俗话说,皇天不负有心人。当然没有什么“皇天”,这句话其实是说,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寻找到成功的机遇;而如果放弃努力,则机遇不会白白地送到眼前。

冲破困境到成功

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面对困难,而成功的人往往是在困难中想像成功的人。

我们大家可能都看过西部电影中的牛仔和油子哥,现在我们也来想像另外一部电影,一部关于你自己的电影。一部关于在未来五年之后你的美丽生活的电影。

你看见了什么?希望你看到的是一个成功者。一个住着新房子,驾驶着新汽车,干着新的工作,生活在爱你的人们中间的人。

往下,你还可以为自己想像一些细节。比如你所喜欢的住宅式样,你所希望的新车牌子,你所向往的工作种类等等。只要你能想出这些,你就能够得到它们!我想,美丽的生活正是从你所想像的这幅图画开始的。

你也许觉得这很可笑,这简直是毫无意义的空想。但我想它却是真的,只有首先去想像,你才可能树起成功的愿望;也只有首先去想像,你才可能订下美丽生活的目标。

在人类社会中,人类曾设想有朝一日能飞上天空,遨游天宇;能潜入大海,探寻奥秘;能呼风唤雨,左右天庭……这些想法在当时看来都是不可能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是后来却逐一实现了,这些东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赋予了人们更为广泛的自由,也使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变得丰富而美丽。

在现代社会中,有一个国家就是通过数百万人民的想像而建立的——他们想像并且创造了它。这个国家就是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创建者之一大卫·本·格里恩曾经说过,他一直在脑海中清晰地保留着关于这个国家的一幅图画。

他曾这样告诫以色列第一位女总理格尔达梅说:“你必须有一个理想,伟大的人将他的生命奉献给这样一种理想,这种理想在别人看来疯狂无理,但却能够成为现实。”

其实,格尔达梅也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她之所以能为这个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就是因为她能够想像这个新的国家和它的潜能。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色列成为一个国家,格尔达梅作为第一位大使出使当时的苏联。后来,她成为总理,为她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她的整个艰苦生活和政治生涯中,她从没有忘记去梦想——保持想像的活力。她的生活哲学是: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她承认,“是个相信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理想主义者。”

这也正是你所能做的——一个想像未来并主宰自己命运的理想主义者。

这个道理极其浅显:思想先于行动,你现在要去做的,必然首先是你所想过的。

瑟多·格赛尔是当今最富想像力的人之一。你可能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你一定知道他在为孩子们所写的书中所用的笔名:苏斯博士。

苏斯博士书中那些敢于冒险和富于创造的主人公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孩子。可是,当瑟多·格赛尔刚开始想像他奇异的创造物时,他不得不在很长的时间里竭力坚持住自己的梦想。他写出第一本书并画好插图,把它送给出版商,出版商说不行。

苏斯博士并不灰心,他想像他的书一定能取得成功。他把这本书又送给另一位出版商,一位接着一位,人家都说不行。他一共遭到二十七位出版商的拒绝。但是他的第二十八次成功了。他由此而书写了儿童读物历史上的新篇章。

鲍勃·布恩是《夏威夷指南》和《澳大利亚指南》这两本畅销书的作者,这两本书被旅游家们公认为他们的最好读物。可是,在书问世之前,鲍勃·布恩曾将《夏威夷指南》的手稿送给125家出版商,结果都被人拒之门外。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遭到125次拒绝之前早就打退堂鼓了。但是鲍勃·布恩却坚持着他的梦想——并最终获得了成功。现在他的书每年都被成千上万的旅行者争相阅读。

从苏斯博士和鲍勃·布恩两人的境遇中可以看出,梦想——发挥你的想像力去建构自己的生活理想,并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它有时甚至可能是你摆脱困境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