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贪官是谁?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我们有足够的数据可以说明,是清王朝乾隆晚期的宠臣和。
清高宗弘历在位60年(1736—1796),年号乾隆。他即位的时候是25岁。到了85岁,他当皇帝当厌烦了,就以不敢超过康熙在位的年限为由(康熙在位的时间为61年),传位给第15个儿子 琰,改元嘉庆,自称太上皇。但是对于国家重要政事他仍然要管。直到1799年他病死,嘉庆才当上了有名有实的皇帝。
和是满族正红旗人,出身文生员,少年时候在官学中读过四书五经,略通文墨。他成年后在乾隆的銮仪卫当差,是个三等侍卫。有一次,乾隆要乘銮舆,仓卒间找不到黄盖,乾隆厉声责问:“此谁之过?”那些侍卫大眼瞪小眼,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有和 站出来高声回答:“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乾隆看他眉清目秀,声音宏亮,应对自如,颇为赏识,就坐在銮舆内一边行进,一边问他一些四书里的问题。也亏他还有一点小聪明,“奏对颇能称旨”。乾隆十分满意,叹曰:“侍卫之中,居然还有人才!”立刻把他从三等侍卫升为御前侍卫,总管仪仗队。
和 的长相不错,更兼能说会道,一副笑脸迎人,常常跟随在乾隆身边,不失赢得皇帝好感的机会。他又耳濡目染,学会了一整套拍马屁的工夫,平时仔细观察皇帝的一言一行,猜测其心理和爱好,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摸清了皇帝的脾气和习性。遇到事情,用不着皇帝开口,他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立刻操办,让皇帝省心、满意。于是他得到皇帝的欣赏,官运亨通,扶摇直上,短短几年,就由侍卫升副都统,升侍郎,升尚书,升大学士。到了1776年,他居然当上军机大臣,参与军机大事。1782年任户部尚书,太子太保,掌握财政大权;1784年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掌握人事大权;1786年授文华殿大学士,位极人臣。乾隆又把他的儿子丰绅殷德招为和孝公主的驸马。和孝公主是乾隆最宠爱的十公主,足见皇帝对他的宠信,已经超过以往任何一个首辅。
和从1776年开始受宠当权,到1799年被嘉庆赐死、抄家,在前后20多年中间,他充分利用乾隆对他的宠信,独揽大权,集财权、人权于一身,成为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殊人物。他这一辈子,就跟定了一个人———乾隆;他平时所想的,所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拍马逢迎;这样做的目的也只有一个———揽权纳贿,贪污发财。他在掌权、用权的时候,在形式上当然也做过许多不同的工作,但是那些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贪污,是敛财。经过毕生的努力,他的贪污“事业”的确大有可观。只就赃款的数字而言,他在中国历代的贪官中,可以列为榜首。
由于历代的生活水平不同,所使用的货币币值也不同,要想对历代贪官的赃款数字加以纵向比较,有很大的难度。笔者认为:不妨采用一种很笨的方法来进行比较,那就是把历代大贪官的赃款数字和当时的国家岁入(整个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比较一下,看看其比重有多大,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东汉一代的的大贪官,由外戚而当上大将军的梁冀权倾天下,专权纳贿,成为巨富。到他事败抄家,估计他的家产所值约为当时朝廷岁入的一半。从魏晋直到明代,被朝廷明令抄家的大贪官为数不少,不下百人,但是抄家所得的赃款数字够得上当时朝廷岁入数字的,寥寥无几。而和 抄家所得的赃款,竟然是当时朝廷岁入的十倍以上。
和贪污所得的天文数字
和在未得志之前,“家贫”;当权20多年之后,富甲天下。他究竟贪污了多少?在抄家的清单上列出的财产数字如下:
正屋一所(13进72间)东屋一所(7进38间)西屋一所(7进33间)徽式屋一所(62间)花园一所(楼台42座)东屋侧室一所(52间)钦赐花园一所(楼台64座、四角楼更楼12座更夫120名)杂房(120余间)古铜鼎(22座)汉铜鼎(11座) 端砚(700余方) 玉鼎(18座)宋砚(11方)玉磐(28架)古剑(10把)大自鸣钟(19座)小自鸣钟(19座)洋表(100余个)大东珠(60余颗,每颗10两)珍珠十八颗手串(共226串)珍珠数珠(18盘)大红宝石(180余块)小红宝石(980余块)蓝宝石(大小共4070块)宝石数珠(1008盘)珊瑚数珠(373盘)蜜蜡数珠(13盘)宝石珊瑚帽顶(236个)玉马二匹(高一尺二寸,长四尺)珊瑚树10棵(高三尺八寸)白玉观音一尊 汉玉罗汉十八尊(长一尺二寸)金罗汉十八尊(长一尺八寸)白玉九如意(387个) 玺大燕碗(99个)白玉汤碗(154个)白玉酒杯(120个)金碗碟三十二桌(共4288件)银碗碟(4288件)嵌玉如意(1601个)嵌玉九如意(1018个) 水晶酒杯(123个) 金镶玉簪(500副) 整玉如意(120余枚) 金镶象箸(500副) 白玉大冰盘(25个) 玺大冰盘(18个)白玉烟壶(800余个) 玺烟壶(300余个)玛瑙烟壶(100余个)汉玉烟壶(100余个)白玉唾盂(200余个)金唾盂(120个)银唾盂(600余个)金面盆(117个)银面盆(233个)镶金八宝炕屏(40架)镶金八宝大屏(23架)镶金炕屏(24架)镶金炕床(20架)四季夹单纱帐(全)老金缕丝床帐(6顶)镶金八宝炕床(120架)嵌金玻璃炕床(32架)金珠翠宝首饰(大小共计28000件)金元宝一千个(每个重100两,计银1500000两)银元宝一千个(每个重100两)赤金五百八十万两(估银17000000两)生沙金二百余万两(估银18000000两) 元宝银九百四十万两 洋钱五万八千元(估银40600两)制钱一千零五十五串(估银1500两)
当铺七十五座(查本银30000000两)银号四十二座(查本银40000000两)古玩铺十三座(查本银200000两)玉器库两间(估银700000两)绸缎库两间(估银800000两)洋货库两间(五色大呢800板、鸳鸯170板、五色羽缎600余板、五色哔叽200余板)皮张库一间(元狐12张、各色狐1500张、貂皮800余张、杂皮56000张)磁器库一间(估银10000两) 锡器库一间(共估银64137两)珍馐库十六间 铁黎紫檀器库六间(8600余件)玻璃器皿库一间(800余件)药材房一间(估银5000两) 人参六百八十余两(估银270000两)貂皮女衣(610件)貂皮男衣(806件)杂皮男衣(806件)杂皮女衣(437件)棉夹单纱男衣(3208件)棉夹单纱女衣(2108件)貂帽(54顶) 貂莽袍(37件) 貂褂(48件)貂靴(120双)地亩八千余顷(估银8000000两)
另抄刘(全)马二家人财产清单:
宅子内外大小共182间 金银古玩(估银3686000两)衣饰器皿(估银1413000两)洋货皮张绸缎(估银30000两) 人参(估银40000两)地亩六百余顷(估计600000两)当铺四座(本银1200000两)古玩铺四座(本银40000两)市房二十七所(契价银2500两)
以上这些财产一共值多少银子,萧一山《清代通史》一书中作了比较详细的推算。书中说:
和家产共109号,内有83号尚未估价,已估者26号,合算共计银223895160两……以上清单,俱系传抄之本,确实与否,尚难断定也。总之,私家记载,虽不无耳食之处;官书所云,亦难免隐吞之弊……呈明入官者(即上缴国家财政的)仅属此数,余则流入大内(进入嘉庆的小金库),或赏赐臣下矣。和 家财,以比例推算之,殆不下八万万两。甲午(1894年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两次赔款总额,仅和 一人之家产足以当之。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 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岁入之半额而强(半额只有七万万两),岂非可惊之事!呜呼!以数万万之母财,而置诸不生产之地,民生焉得而不贫困耶!
和这个大贪官当权20年,居然能把10年以上的政府岁入全都装进自己的腰包里,贪污数字之大,堪称空前绝后。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清王朝的乾隆时代,自有原因,绝非偶然。
在两千多年的专制王朝时代,中国的历史常常是一治一乱,治乱相间。大乱之世是出不了大贪官的。试想:田园寥落,骨肉流离,老百姓已经民穷财尽,苟延残喘,家无隔宿之粮,你就是想当贪官,又到哪里去贪?所以,贪官总是出在治世,至少是天下粗安的时候。既然称得上治世或者天下粗安,总能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也就是说,会有法律以及民情风俗、伦理道德管住你,使你不敢乱来。我国虽然从秦汉起已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把天下的财富都算做皇帝一人的私产,把天下的臣民都算做皇帝一人的奴仆。但是皇帝也只能是“受命于天”,来管理天下的老百姓而已,要想把老百姓的钱财全都装到自己的腰包里,那也办不到。在历代王朝中,虽然君权至上,但是宰相也还有“相权”,能对君权起一定的制约作用。皇帝过于胡作非为,搜刮民间的财富太过分了,宰相和言官也会起来说话,即所谓“进谏”,加以劝阻。因此,在明代以前,不要说是贪官,就是皇帝本人想要挥霍过度,也不可能。
自从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让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以来,就更有利于皇帝的独断专行。明、清两代虽把大学士称为相国,那只是喊得好听,其实大学士只不过是皇帝的秘书长而已,只能遵命办事,并无前代照章行事的相权,大学士在皇帝面前只能是唯唯诺诺。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如果能干一点,责任心强一点,重要政事都由自己处理,不让大权旁落,国家还可以维持粗安;皇帝如果糊涂、懒惰,把自己的事推给别人代理,大权就会旁落。大权如果落到一个书呆子手中,虽然做不成多少大事,总还可以把摊子守住,不会出大乱子;如果落到了小人手里,那就太可怕了。小人做事,根本不顾大局,只谋眼前的私利,必然会把国家大事搅得一塌糊涂,乾隆晚期让和 当权,就是这种情况。
明代出过不少贪官,但是所贪的数字都不太大。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明代惩治贪官,从来严厉。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贫民,对于贪官污吏一直存在一种仇恨心理,所以反贪污反得特别厉害。贪赃在60两以上的贪官,不仅枭首示众,还要剥皮实草。官员的公座之旁,往往挂上过去贪官剥皮实草的躯体(好像动物标本),令人触目惊心。这种恐怖的做法,确也起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当官的要想贪污,总是心存恐惧,不敢为所欲为;当了大贪官的,只是几个无知无识的当权太监而已。科举出身的贪官严嵩自己贪污起来,还是顾虑重重,敢于放手贪污终于招致家破人亡的是他无知无识的儿子严世蕃。其二是明代的内忧外患连绵不断,国家财政左支右绌,从来没有宽松过。就算是小人当权,敢于放手贪污,由于国库空虚,底子太薄,你又能贪污得了多少!
清代的经济情况就要好得多。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共计130多年,在整个清王朝中算是一个比较安定的时期。自从三藩之役结束,台湾收复之后,对内对外都没有比较重大的战事,生产逐渐恢复,经济开始繁荣,国库也就充实起来。乾隆三十四年(1769)以后,国家财政收支年年都有节余,库存银两每年都能保持在7000万两以上。就在这个时候,和 开始当权。可以说,和 当权的这一段时期正是清王朝经济情况比较宽松的时期,所以他才能大贪特贪,聚敛到这么一笔天文数字,成为天字第一号大贪官。
乾隆酷似隋炀帝
虽然在乾隆晚期,承平日久,国家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财富;虽然清代也和明代一样,君主高度集权,皇帝本人或者他的宠臣有大肆聚敛的可能;但如果找不到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和 再有本领,也贪污不了这么大的数字。和 善于拍马逢迎,也得找到一个喜欢拍马逢迎的对象。好大喜功,既贪利又贪名的乾隆,正好是一个理想的对象。和 的拍马逢迎,正对他的胃口;和 的敛财本领,正合他的需要。于是乎一拍即合,他对和 也就宠信有加。他们之间,实际上处于一种“共生”状态。我们要想了解和的为人,最好是先了解一下乾隆的为人。
笔者认为,从表面来看,乾隆和隋炀帝迥然不同,但仔细分析,乾隆却有很多地方酷似隋炀帝。也许有些读者不赞成,因为盖棺论定,隋炀帝是个暴君、亡国之君;乾隆虽然是个两截人物(早期奋发有为,晚期骄奢淫逸),但是总的说来,还不失为被御用史官长期讴歌的“康乾盛世”的创建者之一,还算是个略有作为的皇帝,二者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不必空口说白话,争论是非短长;不妨对他们的一生经历作一番认真的比较,就会看出他们之间确有不少相同之处。
一、他们都是生逢盛世的幸运儿。在历史上,有些皇帝生在一个倒霉的时代,不管怎么努力都难以力挽狂澜。例如汉献帝在被扶立的时候,早已大权旁落,根本无法有所作为;例如崇祯帝即位之时,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不论如何挣扎都逃脱不了覆亡的命运。隋炀帝出生在北周的贵族之家,成年以后正好接手父亲隋文帝的开国大业,志得意满,不可一世。乾隆25岁即位,继承了康熙、雍正两朝所培植的国力,所积累的财富,可以为所欲为。他们都是皇帝中的幸运儿,纨 子弟。
二、他们都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如果手里没有本钱,要想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也不可能。隋炀帝本来就手握兵权,指挥了平陈的战事,立了大功。在远征高丽时他受了挫折,就大闹意气,不计代价,非灭高丽不可。乾隆自己不懂军事,只凭财大气粗,更兼死要面子,每每乐于用兵,一旦打响了,又非打赢不可。所以在他60年的皇帝生涯中,发动过10次战役,被御用史官歌颂为“十全武功”,他在晚年也自称“十全老人”,以此自豪。其实这10次战役,并非全胜。有些战役,完全是小题大做,全无用兵的必要,一仗打下来,可以说是得不偿失。但他为了自己争个好名声,不惜一再发动战争,牺牲广大军民与边疆少数民族的生命,大玩打仗的游戏。
三、他们都附庸风雅,自诩为风流才子;他们都是自大狂,不仅自认为大有武略,而且自认为大有文才。隋炀帝能写几首艳诗,就敢于自夸“只凭做诗,我也该当这个皇帝”。薛道衡能诗,有“空梁落燕泥”一语为时人所传诵。隋炀帝十分妒恨,把他杀了之后,还得意地说:“尚能作‘空梁落燕泥’否?”乾隆爱好诗词,他在巡游天下之时,到处吟诗题词,卖弄自己的本领。同时他又自诩高明,常常在汉人的诗词中去找毛病,一再大兴文字狱。
四、他们都爱好到处巡游,特别是巡游富庶的江南。隋炀帝三下江都,乾隆六次南巡,所动用的人力之多,耗费之大,沿途扰民之甚,也都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