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官贪官各行其道
11918900000007

第7章 敢摸老虎屁股的宋

历史上最强大的汉、唐两代,得力于8位贤相。据《容斋随笔》一书的说法,这8位贤相是汉之萧何、曹参、丙吉、魏相;唐之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 。只就唐代而言,史称“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说的也是房、杜、姚、宋这4个人。本文所说的,就是“汉唐八相”中的最后一人———宋 。

宰相有好的,也有坏的。好宰相能够安天下,是使国家保持稳定的柱石;坏宰相结党营私,专权纳贿,则是国家的致乱之源。宰相是朝廷里最大的官,好宰相要想正人,必先正己,因此他必然是最大的清官;坏宰相以权谋私,也就必然是最大的贪官。唐代的奸相李林甫、杨国忠都是有代表性的大贪官。刚直不阿,一身正气的宋 则是一位一清如水的大清官。

和女皇帝较劲的宋御史

宋 (663—737),邢州南和人,很年轻就中了进士,一生历事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都担任重要职务,为官清正,坚持原则,即使得罪皇帝亦在所不惜。

一般的情况是,明君用君子,则出现治世;昏君用小人,则出现乱世。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却有与众不同之处,她既能用君子,也能用小人。对于君子,她能放手重用,目的是依靠他们治理国家,稳定政局。对于小人,她也尽量利用,目的是依靠他们的阿谀逢迎,满足私欲。她用君子的办法对待君子,尽量尊重对方的人格与职权;用小人的办法对待小人,以利禄为诱饵随意加以使唤。因此她虽然阴险残暴,做了不少坏事,而且在70多岁的高龄还养着许多男宠,宫闱里一塌糊涂,但是国家的大局还能长期保持稳定,没有造成大乱。

张易之与张昌宗兄弟,都是当时出名的美男子,先是太平公主的男宠,后经太平公主的推荐,入宫侍奉武则天。他们涂脂抹粉,出入宫廷,活脱脱地是一对人妖。二张受宠而得高官,得赏赐不可胜记。朝廷中的亲贵纷纷奔走于他们的门下,尊称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对他们谄媚无所不至。有人夸张张昌宗的美貌说:“六郎面似莲花。”居然有内史杨再思谄媚说:“人皆以六郎面似莲花,我独以为不然,我认为是莲花似六郎也!”真是拿肉麻当有趣。二张恃宠而骄,不仅结党营私,而且图谋不轨,受到朝廷中许多正直官员的猛烈攻击。武则天觉得难以回护,只好命令张昌宗到肃政台受审。当时肃政台的长官正是御史中丞宋 ,他早就看不惯二张的横行无忌,立即严加审问,准备审完了立处死刑。想不到武则天出尔反尔,从宫中发出特赦文书,赦免二张之罪。宋 大怒,说恨不得一来就打碎这小子的脑袋。这话被武则天听到了,为了缓和矛盾,她命令张昌宗到宋 那里去谢罪。宋 气愤不已,拒绝不见,一点也不给武则天留面子。这事流传出来,宋 正直的名声震天下,武则天则大大地丢了面子。

二张也并没有多活多久,不久之后,武则天病重,年已80的宰相张柬之等五位正直的官员联合羽林军发动一场宫廷政变,攻入皇宫,生擒张易之、张昌宗二人,斩于下,枭首示众;并且逼武则天退位,传位于唐中宗。同年末,武则天病死。

停废歪门邪道的“斜封官”

武则天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唐中宗与韦皇后随即又重演唐高宗与武皇后的故事。唐中宗比唐高宗更为懦弱,他虽然在张柬之等唐朝老臣的拥护之下才恢复了帝位,但他并不信任这些唐朝老臣,只信任韦皇后。韦皇后和武三思相勾结,韦、武两家外戚势力把持了朝政,把张柬之等唐朝老臣全都逐出朝廷。他们肆无忌惮,为了敛财,大卖官职。当时皇帝受后妃、公主的请托,任意颁下敕书任命官员。他用斜封交付给中书省办理,故被称为“斜封官”。这种不经正式手续任命的官员,确实是经歪门邪道而来。不管什么人,只要出钱若干万,就给官做,有同正、试、摄、检校、判、知官等等名目,朝廷官员一下子多出了数千人,完全乱了套。

在两家外戚把持下的朝廷,政局很不稳定。710年,韦皇后为了独揽大权,竟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准备自己学武则天的样子临朝称制。她的这一恶毒行为激怒了唐中宗的侄子李隆基(也就是中宗之弟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李隆基联络羽林军奋力攻入宫中,杀韦皇后、安乐公主以及韦家、武家两个外戚集团中的人物,拥唐睿宗即位,自己成为皇太子。

唐睿宗即位后,以姚崇为兵部尚书,宋 为吏部尚书,同居相位,整顿吏治。他们立即上书,主张“先朝斜封官悉宜停废”,“嬖幸用事,选举混淆,无复纲纪”的混乱状态必须纠正。唐睿宗完全采纳他们的建议,一次黜退了斜封官数千人。以后文官选举必经吏部,武官选举必经兵部,恢复了任官的正当途径。实际上,唐代的“斜封官”是朝廷中一件公开的大贪污案。好在姚崇、宋 决心很大,一旦奏准,立即雷厉风行,着手整顿,短短几个月的工夫,就完全铲除了“斜封官”,恢复旧制。

大刹官场上的歪风

唐睿宗又是个懦弱无能、顶不起国家大事的人,712年,他让位给三儿子李隆基,自己当了吃闲饭的太上皇。李隆基即位,就是唐玄宗。唐玄宗是个历史上有名的半截人物,他在青壮年时期,奋发有为,励精图治,开创了能与贞观之治相提并论的开元之治。到了老年时期,他就意志消沉,骄奢淫逸,造成了天宝时期的乱源(由杨贵妃引进了杨国忠,由杨国忠激发了安史之乱)。在开创开元之治的时候,姚崇、宋 这两位贤相是最大的功臣。

宋 最后虽然成为汉唐八大贤相之一,但是他的仕途绝非一帆风顺。倒是在武则天时代,他还得到保护,不管张易之、张昌宗如何屡进谗言,武则天都不为所动。在唐中宗时代,他受到武三思的排挤,出任过杭州、相州刺史;在唐睿宗时代,他受到太平公主的排挤,出任楚、魏、冀、兖诸州刺史,河北按察使,睦州刺史,广州都督,所到之处,“为官清严”,皆有政绩,为老百姓所拥护,对他不满的人拿不到他半点短处。

唐玄宗即位之初,以姚崇为宰相。716年,拟任宋 为相,派宦官杨思 到广州去接他。杨思 是皇帝的亲信,一向骄横自大,他久闻宋 的大名,很想与之结交,但是宋 看不起他,一路上从不和他交谈。他很气愤,回到京城就向唐玄宗诉苦,对宋 大肆攻击。玄宗感叹良久,更敬佩宋 刚直不阿的品格。

宋 为相,特别注意考察官员的品质。他认为:让那些阿谀逢迎之徒混入官场,一定不是好事。718年,有人向他推荐一个名叫范知 的人,并附上此人的文章。宋 发现其文章为《良宰论》,主要内容都是歌颂自己的言行与政绩的,而且有不少溢美之辞。他阅后非常气愤,立即下笔作了批示:“看了这篇《良宰论》,觉得内容颇涉佞谀。既然上书,就应该直言本义,何必写些迎合之辞!文章写得好,何不去参加科举考试,用不着到处找门路!”这一严厉批评,狠狠地堵住了吹捧的歪风。

719年,唐玄宗的“藩邸故吏”妻舅王仁琛,到京城求取高官。玄宗帮他开了后门,给了一个五品官。时任宰相的宋 坚决反对,他劝玄宗说:“王仁琛已得到许多恩宠,不宜再破格提拔。如他真有才能,应该经过吏部考核,才可授官。”玄宗接受了这个意见,取消了先前的任命。

同年冬,朝廷按惯例选拔官员,有个名叫宋元超的人,在吏部自称是宋 的叔父,希望吏部照顾,分派他一个好差使(意为肥缺)。吏部官员如实报告,宋 立即写了批文说:“宋元超确是我的三从叔,但是国家用人,不应徇私,望秉公处理!”写完之后,想想又觉得不妥,惟恐吏部官员顺水推舟,趁势卖个人情。所以他重又提起笔来,把文尾五个字圈掉,改写为:“从前他不提与我的关系,自可公事公办,依例授职。现在他居然伸手要官,很不应该。矫枉必须过正,应免其官。”吏部接到批文,只能照办。宋元超满心希望能够得到侄子的照顾,殊不知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有一次,宋 的妻弟跑来找他,恳求他说:“姐夫!你为官清廉,任人惟贤,名声在外,谁人不知。可惜我多次考试不中,无可奈何,想请你照顾一下,弄个差事干干!”宋什么话也没有说,热情地招待了妻弟,饭后派人赶车送他回家,送到之后,才递给他一封信。他妻弟把信拆开一看,长叹一声,再不言语。原来信中只写了五个字:“一切靠自己。”真是:

宋为相有直声,

不畏权贵不徇情;

人生一切靠自己,

千古名言劝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