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评曾国藩
12007100000077

第77章 “不附和诸儒重道轻文之说”

——李肖聃评曾国藩之一

【评主简介】

李肖聃(urn年),原名犹龙,字肖聃,后以字行,别号西堂,又有星庐、桐园、亟斋、灵岩、天武等笔名。湖南长沙人。1财年考取秀才。m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年回国。年返湘定居,长期在湖南大学等校任教,解放后被聘为湖南军政委员会顾问。着有《湘学略曳、《星庐笔记》及未刊稿《中国文学史》、《亟斋日录》

等。

原文

……不附和诸儒重道轻文之说①,亦斥陆王直指本心之非②。及与夏弢甫书,则历举明代伟人得力王学者之德业③。……作《劝学篇》示直隶士子④,则言义理、考据、词章三者皆可入道⑤。故其平生笃崇宋儒⑥,不废汉学⑦,不轻立说⑧,专务躬行⑨,卒能提挈群贤⑩,中兴清业,所就出诸葛亮、陆贽、司马光诸公之上。……

……盖曾公为文效法韩、欧,而辅益以汉赋之气体。平生寝馈于《汉书》,沈酣于《文选》,欲以戴、段、钱、王之训诂,发为卿、云、潘、郭之文章,其于文学所志甚大,虽老年才退,或未足以逮其所见,然其健者实足颉颃前修。……章炳麟睥睨一世,独称曾文正之壮美,谓其碑铭足媲班、韩。王先谦则称其以雄直之气,闳通之识,发为文章,冠绝今古。上考湘州先民,濂溪扬声于宋代,西涯奋藻于明朝,姜斋着书于衡阳,天门造术于资水,较其所诣,无足比美曾公。自公斥尊道贬文之说,明词章义理之分,合奇偶于一炉,循阴阳之大顺,同时友朋若郭筠仙、刘孟蓉、吴南屏辈,皆卓然以古文自名。门士如武昌张廉卿裕钊、桐城吴挚甫汝纶、无锡薛叔耘福成、遵义黎莼斋庶昌,皆亲从受业,守其师说,友教四方⑩。……自是以后,王龙文之《平养堂集》良有端绪;罗正钧之《劬庵文录》,亦见规摹。罗所撰《左文襄公年谱》、《山师友记》皆有史法。赵启霖之《瀞园集》、李桢之《宛兰斋集》王先谦之《虚受堂集》、黄兆枚之《芥沧集》矩镬森然⑩。若王阊运之《湘绮楼集》、《缃军志》则渊乎入大雅之林。六七十年湖外文章之学,卓然为天下之魁。即至于今,学荒文敝,士有丧斯之痛,然深山穷巷之中,犹有守先士之义例,冥然欲追古人而与之齐者,于以知曾公之武烈仅彪炳于一时,而其文藻之流芬乃沽溉于无既也。……

——节录自《湘学略》

【注释】

①道:道义;事理。文:文字;文辞:文章。

②陆王:指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明代理学家王阳明。二人均是主观唯心主义派。本心:陆九渊与王阳明都主张以心为本体,提出“求理于吾心”,“心即是理”,不须外求。

③德业:德行和事业。

④示:以事告人。

⑤义理:经义名理。考据:也称考证。指对古籍的文字音义及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等进行考核辩证。词章:也称“辞章”。诗文的总称。道:思想;学说。

⑥笃崇:真诚崇尚。宋儒:这里指的是宋学。宋学即宋儒理学,别于汉学而言。因为宋儒治经以义理为主,故称理学。又因为宋儒兼谈性命,所以又称性理学,也称道学。

⑦汉学:汉儒治经,多注重训诂文学,考订名物制度。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称其学为汉学,与宋明理学相对,又称朴学。

⑧立说:建立一种独立的学说。

⑨躬行:亲身实践,身体力行。

⑩提挈:扶持。

寝馈:寝,睡。馈,吃。

沈酣:本意是指痛饮而感到畅快。引申为醉心于某事。

戴、段、钱、王:分别指清前中期的戴震、段玉裁、钱大昕、王念孙。训诂:解释古书字义。也称“诂训”、“训故”、“故训”。

卿、云、潘、郭:分别指西汉司马相如(字长卿)、扬雄(字子云),西晋潘岳、郭璞。

颉颃:不相上下;相抗衡。前修:即前彦。前代的贤人。

⑩睥睨(pini):斜视;看不起。

媲:比·配。班:措东汉班固。

⑩韩:指唐代韩愈。

闳通:渊博通达。

西涯姜斋

即李东日,字宾之,号西涯,明代湖南茶陵人。以诗文闻名于后世。

即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又号船山。明清之际湖南衡阳人。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诗文亦自成家。

天:指明代大臣郭都贤,字天,湖南益阳人。曾任吏部主事、四川参政和江西巡抚等职。因益阳在资水之畔,故日“天门造术于资水”。

诣:造诣。

⑩奇偶:本指单双数。但这里是指道与文、词章与义理。

大顺:指根据德、L、法、信等封建L教法制的准则而达到安定境界。

郭筠仙:即郭嵩焘,字伯琛,号筠仙。刘孟蓉:即刘蓉,字孟蓉。吴南屏:即吴敏树,号南屏。

卓然:特异貌。

亲自跟随。受业:从师学习。

师长之学说。

帮助教化。

很有。端绪:头绪。

即规模。

记载历史的方法。

矩获(huo):规则法度。森然:森严。

大雅:大方雅正。

失去这个。

合乎古礼的事例。

深思。

勇武威猛。彪炳:焕发貌。

词采;文采。流芬:流芳。沽溉:用沽河之水灌溉。无既:无尽。既,尽也。

⑩亲从师说友教良有规摹史法丧斯义例冥然武烈

⑩文藻

【译文】

……曾国藩不附和诸儒重道轻文的观点和说法,同时也指斥陆九渊、王阳明直指本心的不对。后来在给夏忮甫的信中,他就举出了很多明代有名人物得力于王学者的德行和事业的例子。……曾国藩作《劝学篇》以告诫直隶的读书人,就谈到义理、考据、词章三者皆可列入学说。所以他平生真诚地崇尚宋儒,同时又不废汉学,不随便去建立一种独立的学说,而重视亲身实践、身体力行。这样他最终能扶持群贤,中兴清朝的帝业,所获得的成就高于三国的诸葛亮、唐代的陆贽和宋代的司马光诸公。……

曾国藩为文效法韩愈和欧阳修,而加入汉赋的风格相辅。平生睡觉、吃饭都离不开《汉书》,又醉心于阅读《文选》,想要以戴震、段玉裁、钱大昕、王念孙对古书字义解释所取得的成就,引发出司马相如、扬雄、潘岳、郭璞那样的文章。他对于文学所立定的志向甚大,虽然老年才退,也许没有完全来得及看到,但其刚强完全不比前贤差。……章炳麟是最看不起前人的,但他却独称曾国藩文辞壮美,称其碑铭完全可以比配班固和韩愈。王先谦则称颂曾国藩以雄直之气概,闳通之见识,发为文章,冠绝千古。往上考证湖南先民中的有名人物,周敦颐显扬声名于宋代,李东阳以文辞流畅典雅显赫于明朝,王夫之辛勤地撰述着书于衡阳,郭都贤造术于资水,比较他们在学术上的造诣,都不足以同曾国藩比美。

自从曾国藩指斥尊道贬文之说,明确地告诫词章、义理同样重要,合道与文、词章与义理为一炉,遵循阴阳之大顺后,与他同时代的朋友如郭嵩焘、刘蓉、吴敏树等人,皆卓然以古文闻名于世。他的门生如武昌的张裕钊、桐城的吴汝纶、无锡的薛福成、遵义的黎庶昌,皆亲自跟随他学习,他们都守其师长之学说,帮助教化于四方。……自此以后,王龙文的《平养堂集》,很有头绪;罗正钧的《劬庵文录》,也见其不同凡响的规模;罗还撰有《左文襄公年谱》、《船山师友记》,均熟练地掌握了记载历史的方法。赵启霖的《瀞园集》、李桢的《畹兰斋集》、王先谦的《虚受堂集》、黄兆枚的《芥沧集》,其规则法度都比较森严。至于王阅运的《湘绮楼集》、《湘军志》,则以专精而入大雅之林。近六七十年来以湖湘为据点影响遍及湖湘以外各个地方的文章之学,竟卓然为天下第一。

即使到了今天,学术荒废文章纰漏,读书人因失去这个而悲痛,然而在深山穷巷之中,尚有遵循先士的合乎古礼的事例,深思着企图赶追古人而与古人并驾齐驱的人。从以上这些就可以知道曾国藩的勇武威猛仅焕发于一时,而他的文采之流芳就像用沽河之水灌溉一样无穷无尽了。

【评析】

《湘学略》一书是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任教于湖南大学(当时迁辰溪)时所写的教材。由于时代不同,立场观点不同,有一些褒贬欠妥、抑扬失宜之处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比如篇中指出曾国藩的成就超过诸葛亮,指出王夫之在学术上的造诣不足以同曾国藩比美等等。诸如这些,我们在阅读时必须有所鉴别,有所警惕。

但是,由于此篇的重点是研究曾国藩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学术的影响,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比如篇中指出曾国藩平生“笃崇宋儒,不废汉学,不轻立说,专务躬行”,基本与历史事实相吻合。比如篇中叙述在曾国藩的影响下,他的一些朋友如郭嵩焘、刘蓉等人,“皆卓然以古文自名”,一些门徒如薛福成、黎庶昌等人,“皆亲从受业,守其师说”,基本上是这么一回事。又比如篇中强调曾国藩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而“其文藻之流芬乃沽溉于无既也”,这个评述也可以为今天的学者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