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政府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
12032500000024

第24章 政府支付管理(4)

目前中国的国防开支规模与其他一些主要国家相比,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在世界上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如2005年,从绝对数量上看,美国是4017亿美元,英国是488亿美元,日本是453亿美元,法国是365亿美元,中国只有302亿美元;从相对数量上看,中国军费占GDP的比重是1.36%,美国是3.6%,英国是2.59%,法国是1.98%,中国军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7.43%,美国是17.8%,法国是11.4%,德国是9.25%。

必须说明的是,日本军费占其GNP比重之所以比较低,主要是受限其战后制定的和平宪法,该国宪法规定,日本军费不能突破GNP的1%,但在中曾根康弘执政期间,日本军费开始突破这一法定界限,从1987年到1989年,日本军费占其GNP的比重分别为1.004%、1.013%、1.006%②。近几年日本军费开支占其GDP的比重没有突破1.2%。但由于其经济总量即GDP规模很大,所以,军费开支的绝对额仍然高于中国,2005年的数据即如此。

(第三节行政管理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

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就是指政府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交机构行使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开支。行政管理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行政管理费不但不可能从行政支出中完全消失,相反,其绝对规模可能不断增长。这是因为,行政支出是国家的基本支出,是维护国家政权和社会职能的物质基础,也是纳税人必须支付的成本。

从性质上来说,行政支出是一种“纯消费性”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它主要用于政府自身耗费的部分,它不会直接创造任何社会价值或物质财富,但对于社会再生产有间接的推动作用。行政支出是保证国家政府机构正常有效运转和实现政府职能的财力保证,而国家政府机构的有效运行又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没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社会经济就难以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考察,维持合理的行政性支出,不仅必要,而且是必需的。

二、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

(一)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主要内容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是通过预算安排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行政管理费;(2)外交事务支出;(3)公检法司支出。

(二)我国行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1.行政支出增长过快。根据资料显示,近20年来,我国行政支出增长速度比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2倍多,成为导致财政支出急增的重要原因。行政性支出的畸形增长,成为困扰我国财政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

2.行政性支出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过大。由于行政性支出增长过快,使其在整个政府支出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从而挤占了财政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尤其是建设性支出的比重下降,导致地方财政困难重重,有的地方甚至连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吃饭财政”成为地方财政的普遍现象。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经济增长水平和公共收入的规模、政府的职能范围及其相应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政府的行政效率等等。对于我国目前财政难题来说,主要还是机政府经济管理理论学习实践构膨胀、冗员过多、行政效率低下等原因所致,因此,进一步精简机构、压缩行政编制、转变政府职能,是解决中国行政支出规模过大、增速过快的主要途径。另外,加强政府支出的监督管理,切实实行规范化的政府采购,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

(第四节政府转移支出政府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将一部分资源以无偿方式转移出去的支出。它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政府财政补贴支出两项组成。这是一项旨在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资金转移措施,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再分配的手段,它具有无偿性、单向性等特点,对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有间接性影响。

一、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支出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其成员因各种个人难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其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而提供的物质保证,是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是:(1)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2)风险分担功能;(3)收入再分配功能;(4)维护社会稳定功能;(5)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

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构成。

所谓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在其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时,为保障劳动者及家属的基本生活对其提供的种种物质帮助。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其完善程度也成为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健全的标志。由于它是通过国家立法建立的保障制度,凡是法律覆盖范围内的人群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因此,强制性成为社会保险的最主要特征。社会保险的项目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方面的内容。

所谓社会救济,又称为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由于贫困及各种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不幸者组成的社会群体,无偿提供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济的功能主要有四个:解救功能、辅助功能、稳定功能、激励功能。社会救济主要包括对残疾公民提供的部分生活资助,对残废军人和军烈属的抚恤与照顾,对灾区居民的抢救、转移、安置、医疗支出及生活资助,对城乡困难户的最低生活保障支出等。社会救济的资金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也包括部分社会捐助。其救助对象具有选择性,即必须经过一定形式的经济情况调查,才能获得救助资格。

所谓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各种福利机构及福利企业向社会成员提供超值服务或提供福利津贴,使社会成员在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证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福利待遇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社会福利满足的是人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因此被称为“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措施”。一国的社会福利体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即个人福利、一般社会福利和特殊社会福利。个人福利是指个人享受到集体福利设施,各种福利性开支、补贴以及各种增进物质利益的措施;一般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有关部门及团体举办的社会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以及城镇建设、服务网点、社会服务等;特殊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无法定抚养人的孤老残幼和家庭无力照顾的老年人、残疾儿童、精神病患者等社会特殊群体提供的物质帮助和福利服务。

社会优抚是指国家根据法律法规对现役军人、退伍军人、烈军属等提供的保证其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的活动,是一种带有褒扬优待和抚恤性质的特殊保障活动。

此外,有人认为社区服务也是一种社会保障支出,但这种服务往往是以城市街道或社区为依托开展的居民邻里互助互济活动,政府很少投入,所以,不应将其划为政府支出范围。

2.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其成员因各种个人无法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其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时提供的物质保证,是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在这里,“社会共同力量”和“社会全体成员”,构成了保障者和被保障者。所说的“社会共同力量”,只能是在社会管理者的组织监督下形成的力量。

3.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社会保障支出内容包括:(1)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第一,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现收现付式、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第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社会保障基金是多方面共同承担的,所以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也是多渠道的。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由三条渠道,即用人单位缴纳、劳动者交纳和国家财政拨款。第三,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方式主要有社会保障税、社会统筹和政府预算拨付。(2)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社会待业和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社会保障基金的补助支出等。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