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政府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
12032500000025

第25章 政府支付管理(5)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业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社会保障初步建立了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为主,包括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项目以及社会救济、抚恤等在内的社会保障总体框架,并且还确定了多渠道、多层次兴办社会保障的方针,提出了社会保障费用应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社会保障原则,探索出了社会保障实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金运行模式。这些改革的思路和改革的措施及其效果,直接反映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还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是:(1)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不够宽,保障水平较低,存在较大的所有制差别和城乡差别。(2)社会保障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管理。(3)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国家和企业负担沉重。(4)社会保障基金收缴难度大,直接影响了社会保障的正常运行。(5)社会保障基金总量不足。(6)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制度的改革滞后。(7)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缺乏总体协调与宏观控制。

针对上述矛盾和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法制和基金运行机制,应当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建立社会保障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在政府预算中健全社会保障预算。(3)统一管理体制,实现征缴、管理、使用三分离。(4)建立城乡有别、区域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5)开征社会保险税。(6)加强社会保障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之间的协调配合。(7)建立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8)逐步加大政府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力度。

二、财政补贴支出

(一)财政补贴概念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依照有关法律,通过财政分配方式,向特定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是政府对国民收入的一种再分配行为,是政府调节国家经济生活和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政府进行财政补贴,实质上是将一部分纳税人的收入无偿地转移给另一部分经济主体。20世纪以来,随着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程度的加深,财政补贴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从各国的财政补贴实践来看,这一杠杆运用得好,就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反之,就会成为政府的沉重包袱。

(二)财政补贴的特征

财政补贴的性质同社会保障支出一样,都属于政府的转移性支出,但财政补贴又有其显著特点。

1.鲜明的政策性。无论是财政补贴的对象还是补贴的数额和期限,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政策需要确定的,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

2.很大的灵活性。尽管财政补贴的政策性很强,但它又很灵活,即无论是补贴对象还是补贴数量、期限,都能够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政策的灵活性决定了财政补贴的灵活性。

3.极强的时效性。财政补贴本身可能是长期不变的,但补贴的规模、对象是随着形势变化而不断更新的,当国家的某项政策失去效力时,与之相适应的财政补贴措施也就随之终止。

(三)财政补贴的种类

财政补贴的种类很多,为了方便管理和全面反映财政补贴的内容,可以将财政补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补贴的环节划分,财政补贴可以划分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从补贴的经济性质划分,财政补贴可以划分为生产性补贴和生活性补贴;从政府是否通过预算安排看,财政补贴可以分为明补和暗补;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划分,可将财政补贴划分为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从补贴的来源划分,可将财政补贴划分为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从补贴形式划分,财政补贴还可以划分为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收支出等。根据补贴形式分类,是在政府预算中采用的方法,也是财政补贴最主要的分类方法。

我国的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补贴、租房补贴、外贸补贴和职工生活补贴等。生活补贴是政府为了保证职工的某些基本消费不因物价的上涨而受到影响,而给予职工个人的补贴,如住房补贴、水电补贴、煤气补贴、降温补贴等等。

(四)财政补贴的功能

财政补贴对经济的影响表现在:(1)有效调节社会供求平衡,维护宏观经济稳定。(2)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3)配合自然垄断领域的管制价格,提供社会福利。(4)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这是财政补贴的积极作用。但财政补贴也有其局限性,主要是:(1)政府财政对一些经济活动长期提供大量补贴,将使价格与价值的背离长期化、合法化,从而削弱价格的经济调控功能。(2)不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3)加剧了财政收支的矛盾,使政府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五)我国财政补贴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财政补贴的回顾与现状。建国后,我国的财政补贴始于1953年,当时只有对棉絮一项补贴。此后,补贴范围逐年扩大,补贴金额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财政补贴从规模和范围上都有很大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78~1989年是第一阶段,是我国财政补贴暴涨时期。此间,平均年增长率达到64.79%,远远超出同期的财政增长率(24.95%),1989年财政补贴达到历史高峰,补贴占整个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4.1%,以致政府财政赤字增加,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减弱。

1990~1994年是第二阶段,是财政补贴下降期。面对巨额的财政赤字和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开始采取财政和货币双刹车措施,使财政补贴平均每年下降6%,到1994年财政补贴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下降到10.44%。

从1995年开始进入新的阶段,财政补贴又开始逐年攀升,但增速在财政支出增速之下,1998年财政补贴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6.95%,创历史新低。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政府必须受WTO《补贴与反补贴协议》制约,使补贴行为与国际惯例和法规接轨。从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取消农业税后,政府对“三农”的补贴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因此会拉动整个补贴规模扩大。

2.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补贴数额大,已成为政府财政的负担。中央财政在扣除生活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等补贴后,已经难以维持正常的财政运转,只能通过发行债务解决,致使财政赤字剧增。2005年,中央财政总收入17260.49亿元;中央财政总支出20259.99亿元;中央财政赤字2999.5亿元,比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3000亿元赤字的警戒线只少0.5亿元。

(2)财政补贴的项目过多、范围广,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

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内,都存在大量补贴,仅列入政府预算科目的就有27项。地方政府以“优惠政策”方式竞相推出的种种财政补贴,不仅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更使政府财政补贴行为失范。

(3)现行的企业亏损补贴制度不规范,使补贴功能错位,不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换经营机制。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补贴,使企业改革、转制和提高效率都增添阻力。很显然,企业有国家这个靠山,危机感必然缺乏,改革转制动力必然不足。不仅如此,这种补贴也导致政府对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基础教育、公共设施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补贴严重不足,即该补的没有补,不该补仍在补,该多补的没多补,该少补的没少补。

(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政补贴领域中的职权划分不明确,不利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有效运行。

(5)补贴结构不合理。在补贴环节上,80%的价格补贴用于生活资料,只有20%的补贴用于生产资料;在补贴形式上,“明补”与“暗补”、现金与实物补贴结构失衡。

针对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弊病,我国财政补贴制度改革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财政补贴应尽量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扰;二是财政补贴应适时、适度地调整其规模,优化补贴结构;三是财政补贴应与其他政策配合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四是规范财政补贴管理,提高补贴效率;五是加强财政补贴监督管理,适时调整补贴政策,也就是说,补贴政策也应该“与时俱进”。

【案例】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历史沿革

【案例思考题】

1950~2001年我国现行财政支出结构有哪些特点?这种结构是否合理?为什么?

【本章思考题】

1.简述政府支出的特征、原则及作用。

2.简述政府支出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3.简述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4.简述我国财政补贴的现状与问题。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项怀诚:《中国财政5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刘溶沧、赵志耘:《中国财政理论前沿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周绍朋、王健:《公共财政简明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汝信、陆学艺等:《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郭庆旺等:《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威廉·配第:《赋税论》,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萨缪尔森:《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马斯格雷夫:《财政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