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12056300000031

第31章 影视艺术(1)

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

无声电影,也称“默片”,是对有声电影发明之前所有电影的统称。有声电影即观众既能在银幕上看到画面,又能同时听到剧中人对白、旁白,以及解说、音乐和音响的一种影片。

电影诞生之后,由于声音技术的局限,早期电影是有影像而无对白和声效的电影。为了解决这一局限,无声电影多采用单画面的字幕来表现重要对白和音效,故也称“默片”。有些院线在电影放映时,会在现场由音乐家根据剧情发展进行即兴伴奏。无声电影时期,诞生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大师,如梅里爱、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勒内·克莱尔等。

到了1920年代末,随着有声电影技术的发明,《唐璜》、《爵士歌王》等影片开始在部分地采用有声技术,使当时的观众非常震撼。刚开始有声电影以蜡盘(即唱片)发音,后改进为片上发音。其制作方法为,拍摄时使用两种感光性能不同的底片,一种摄取画面,一种记录声音。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使声音和画面合印在一条正片上,制成影片拷贝。放映时,放映机附有还音装置,在映出画面的同时,能使声迹还原为声音。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电影是1929年上映的《纽约之光》。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摄制过程中大部分工序已由磁性录音取代感光录音。

奥斯卡金像奖的由来

1927年5月4日,当时美国电影界的36位领导人在一次集会上发起组织一个以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为宗旨的非赢利团体。这就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前身。电影界领导人梅耶建议学院用颁奖的方式,为正在繁荣和发展中的电影业带来了声望和荣誉的人颁奖,于是便产生了学院奖。选定了24岁的雕塑家乔治·斯坦利创作的镀金雕像作为奖品,因为雕像为金色,故称金像奖。1931年,第4次授奖时,该学院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玛格丽特·赫利奇看到金像,无意中说了句:“这个人像,使我想起了我的叔父。”原来,她的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戏剧家奥斯卡·沃尔德。她说的那句话,恰巧被一伙新闻记者听到了,于是就被广泛宣扬出去,人们便不约而同地把这项学院奖称作“奥斯卡金像奖”了。

奥斯卡金像是是个手握长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的欧洲中世纪武士的全身像。虽号称“金像”,却仅用了24K黄金装饰表面,实际上是用铜和铝等金属塑造的,重3850克,高35厘米。金像奖共有12个类别: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其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此外还颁发一些特别荣誉奖。评选分两个步骤。每年年初,院方召集全体会员,评审前一年发行的影片。会员们以投票方式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5部影片及最好的5位演员,但每人只能选两大类别,即最佳电影奖和自己所属的专业奖(例如演员会员选演员,编剧会员选编剧等等)。在投票结果统计出来之后,院方把被提名的名单发给会员,再进行第二次选举,得出最后结果。奥斯卡奖评选慎重,计票公平,评选质量较高,电影界人士都以获得此奖作为莫大荣誉。

电影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蒙太奇的名目众多,迄今尚无明确的文法规范和分类,但电影界一般倾向分为叙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征的、对比的和隐喻的)三类。

影都好莱坞

好莱坞(Hollywood),本是一个地名,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市区西北郊,是洛杉矶的邻近地区,约有30万居民。但由于当地发达的娱乐工业,现“好莱坞”一词往往直接用来指美国加州南部的电影工业。

1886年,房地产商哈维·威尔考克斯在洛杉矶郊区买下了一块了0.6平方千米的地,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小城。韦尔考克斯的夫人一次旅行时听到她旁边的一个人说她来自俄亥俄州的一个叫做好莱坞的地方,她很喜欢这个名字,便将此地命名为“好莱坞”。

1907年,导演弗朗西斯·伯格斯带领他的摄制组来到洛杉矶拍摄《基度山伯爵》,发现好莱坞阳光明媚,是拍摄电影的天然场所。1910年代初,导演大卫·格里菲斯带着丽莲·吉许、玛丽·璧克馥等演员来到了好莱坞,陆续拍了好几部电影。渐渐许多业内人士都知道了这块宝地,到好莱坞的电影剧组越来越多。1911年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在好莱坞开业,以后有许多电影公司陆续搬来,逐渐形成了繁荣的“电影城”,成为美国的影都,至20年代,形成了以“好莱坞”为基础的美国电影生产、发行基地。好莱坞电影在艺术质量上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不少影片,如《大独裁者》、《乱世佳人》、《魂断蓝桥》、《蝴蝶梦》、《公民凯恩》、《卡萨布兰卡》等,都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好莱坞电影的题材广阔,风格迥异。构成了通俗的受欢迎的大众艺术。另外,美国影片在技术上也注意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世界电影事业作出了贡献。

好莱坞著名的电影公司有:米高梅公司、派拉蒙公司、华纳兄弟公司、雷电华公司、环球公司、联美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好莱坞著名的星光大道(WalkofFame)始建于1958年。1960年2月9日,女演员乔安妮·伍德沃德得到了第一颗星的殊荣。2001年,柯达剧院(KodakTheatre)在Highland大道开业,成为奥斯卡奖颁奖礼新的举办场所。

宽银幕电影

宽银幕电影即使用的银幕比普通银幕宽的电影的统称。普通银幕电影的画面就是按黄金分割比例确定的尺寸,画幅的宽和高之比是4∶3,这个标准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大家也习惯称这种银幕为标准银幕。宽银幕电影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型电影,它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把放映画面展宽,适合人的两眼水平视角大于垂直视角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景物并无限界的特点,使观众扩大视野,增加临场真实感。

超大银幕电影

采用70毫米的电影放映技术,因其银幕巨大而称超大。其银幕高度为21米,宽度为30米,相当于七层楼的高度。银幕之大而成为世界之罕见。它具有画面稳定、清晰、色彩还原正常等特点,银幕上景物真实而恢宏的场面,给人以美的欣赏与动的感受,随着远近镜头的推拉,将把您带入富异国情调的美丽的大自然之中。

球幕电影

又称“圆穹电影”或“穹幕电影”。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大银幕电影。拍摄及放映均采用超广角鱼眼镜头,观众厅为圆顶式结构,银幕呈半球形,观众被包围其中,视银幕如同苍穹。由于视野开阔,具有多声道立体声效果,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水幕电影

水幕电影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由激光演示系统、放映机系统、水幕发生器、音响系统组成,比银幕电影要好看。它摒弃常用的白布、墙面,改用水幕作为投影载体,通过高压水泵和水幕发生器将水高速喷出,雾化后形成“银幕”,再由专用放映机将影像投射出来。由于屏幕是透明水膜,因此在影像播放时有一种特殊光学效果,屏幕的视觉穿透性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影片内容与水面巧妙地结合,扇形水幕与自然夜空融为一体,令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立体电影

立体电影的原理即为以两台摄影机仿照人眼睛的视角同时拍摄,在放映时亦以两台投影机同步放映至同一面银幕上,以供左右眼观看,从而产生立体效果。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就会感到银幕上的一切景物和现实中一模一样,存在着远近前后不同距离。

世界著名电影节及奖项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威尼斯电影节的奖项很多,主要有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圣丹斯国际电影节: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独立制片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是专为没有名气的电影人和影片设立的电影节,由罗伯特·雷德福于1984年一手创办。一年一度的圣丹斯电影节每年1月18日至28日在美国犹他州的帕克城举行,为期11天。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始于1985年,由东京国际映象文化振兴会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电影节定于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举行。旨在发掘新人和奖励青年导演,是亚洲最大的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1951年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主要奖项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

戛纳电影节:成立于1939年夏天。主要奖项有金棕榈奖和评委会特别奖,金棕榈奖属于最佳影片大奖,象征了导演的最高荣誉,第二个奖常选择一到三部优秀作品颁发,另外则有一些名目不少的个人奖,如:“最佳导演奖”、“最佳演技奖”、“国际青年批评家奖”等。

美国电影金球奖:始自1943年,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主办,是美国影视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金球奖共设有24个奖项,金球奖的被提名者名单通常是在圣诞节前公布,颁奖晚会则选在一月中旬举行。作为每年第一个颁发的影视奖项,金球奖被许多人看做是奥斯卡奖的风向标。

中国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建于1993年,是中国每年始于春季的第一个电影节。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宗旨,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特色。于每年的4月20日至5月4日之间召开。参赛影片几乎囊括最新优秀国产影片,学生评委来自全国各大高校。

中国电影主要奖项

金鸡奖:始创于1981年中国农历鸡年。它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由电影艺术家、电影评论家参与评选的专业性电影奖。奖杯以金鸡啼晓象征百家争鸣,同时亦包含着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舞、奋发前进的意义。该奖每年评选一次。

大众电影百花奖:始创于1962年,1964年停办,1980年恢复举办。它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所属《大众电影》杂志社主办的,经由广大观众投票产生的群众性电影奖。它以百花盛开象征影坛繁荣,鼓舞电影工作者为广大群众创作出更好的影片。该奖每年评选一次。

华表奖:是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奖,其奖杯采用的是北京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造型,每年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对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种影片进行评选。华表奖的前身是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始评于1957年,中断了22年后,从1979年继续进行评奖活动,一年一届。1985年文化部电影局整建制划归广播电影电视部后,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除1986年与1987年,1989年与1990年合并评奖外,仍为一年一届,1994年开始启用现名。

香港电影金像奖:1982年由《电影双周·刊》创办,目的是通过评选与颁奖,对表现优异的电影工作者加以表扬,同时检讨过去一年电影的成绩,促进香港电影的发展,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

台湾地区电影金马奖:是台湾地区为促进华语片制作事业,对优良华语片以及优秀电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项竞赛奖励。创办于1962年,是世界华语电影制作事业最崇高的荣誉。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是国内唯一将内地和港台地区电影作品同时纳入视野的电影评选活动,由南方都市报发起,创办于2001年,旨在通过两岸三地电影人的交流,电影的多方面对比,创造一个更开放、活泼、新锐的电影评论环境,全面推动中国电影的创造。

什么是类型片?

这是好莱坞的一种拍片方法。它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定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美国人为类型片共列出过75种类型,其中,在故事片的项目下,有大家比较熟悉的西部片、警匪片、歌舞片、喜剧片、恐怖片、科幻片、灾难片、战争片、体育片等,在非故事片名下则有广告片、新闻片、纪录片、科教片、风光片等。

电影的分级制度

世界各地的电影分级制度并不统一,目前中国还没有正式的分级制度。下面介绍两种分级制度。

香港电影分级制度:

第Ⅰ级:适合任何年龄的人观看。

第Ⅱ级:儿童不宜观看。其中ⅡA级:儿童不宜——在内容和处理手法上不适合儿童观看,影片可能使用轻微不良用语和少量裸体、性暴力及恐怖内容,建议有家长指导。第Ⅱ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观众应预期影片内容不适合成分的程度较第ⅡA级强烈,强烈建议家长给予指导,影片可能有一些粗鄙用语及性相关的主语词,可含蓄地描述性行为及在情欲场面中出现裸体,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内容。

第Ⅲ级:只准18岁(含)以上年龄的人观看。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

G级: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

PG级: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

PG-13级: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

R级: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

NC-17级: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

另补充几种特殊的分级:

NR和U:NR是属于未经定级的电影,而U是针对1968年以前的电影定的级。

M、X和P:这一级中的电影基本上不适合在大院线里公映,都属于限制类的。

肥皂剧的由来

肥皂剧(soapopera),是指“以家庭问题为题材的广播或电视连续剧”,以家庭妇女为主要观众,以普通家庭生活环境为舞台,通常由家庭日用品商家赞助。有人以为肥皂剧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类连续剧休闲而且冗长,人们可以边洗泡沫浴边看连续剧,但事实上最早的肥皂剧,指上世纪30年代美国无线电广播中播放的一种长篇广播连续剧,由于当时赞助商主要是日用清洁剂厂商,其问插播的广告主要是肥皂广告,由此得名“肥皂剧”。

肥皂剧分日间肥皂剧、晚间肥皂剧,日间剧多为日播,晚间剧多为周播。日间肥皂剧以18~49岁的家庭主妇为受众,每周白天固定播5集。晚间肥皂剧则在黄金时段以每周一集的频率播出,在结构上与日间相似。20世纪80年代末,晚间肥皂剧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脱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