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复活的古城
12056500000031

第31章 古城消失之谜(2)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远古传说的亚特兰蒂斯古国可能曾经占据着西西里岛至塞浦路斯岛之间的广大地区。更有一些学者对亚特兰蒂斯古国存在的可能性和真实性,持怀疑甚至完全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古人臆造出来的一个神话,不可置信,但不少学者却坚信远古时地球上确实曾存在过由外星人建造的“亚特兰蒂斯古国”。

###三、古楼兰消失之谜

1.千年后的发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的名句,虽然,楼兰古国在唐代已经销声匿迹许多年了,但它还深刻地印在唐朝文人的脑海中,时时成为吟咏的对象。

楼兰,最早见于我国西汉史籍。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还说它“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杨、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驼。”其实,司马迁没去过楼兰,他是根据他同时代的大使节张骞的报告写的。张骞一生三次出使西域,历尽千辛万苦,很熟悉西域各国的情况。

可见当时,楼兰古国由于地处丝绸要道,加上水土肥美,曾经极盛一时。

匈奴是汉朝西北最大的敌人。为争夺西域疆土,楼兰首当其冲。汉朝同匈奴进行了长达七八十年的战争,这种争夺曾一度白热化。直到公元前77年,大将霍光派傅介子刺杀了楼兰国王,另立其弟为王,迁都伊循城。楼兰古国改名为鄯善国。

此后,楼兰一直都是汉王朝的西域重镇。东汉,班超曾活动于此。三国,鄯善属魏。西晋,封鄯善王为归义侯。五世纪,名僧宋云曾赴鄯善,城中住着吐谷浑的宁西将军。

后来,古楼兰国消失了,它再也没进入任何文献记载。到了唐代,疆域空前辽阔,唐代大军到达西域时曾经寻找过楼兰,可是没有找到,它从此消失了,只存在于边塞诗人们的想象之中。

1274年,大探险家马可·波罗沿古丝绸之路东来,也没见过楼兰,看见的只有莽莽黄沙。

它到底到哪里去了呢?难道它不翼而飞了?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东,到达孔雀河下游,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他的向导是维吾尔族农民爱尔迪克。

3月27日,探险队到达了一个小土岗,这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斯文赫定发现他们带来的水泄漏了许多。在干旱的沙漠之中,没有水就等于死亡。

他们于是去寻找水源,却又发现携带的铁铲丢失了。向导奉命回原路寻找铁铲,途中,遇到了强烈的风沙,风沙迷住了爱尔迪克的眼睛,他只好先躲起来。待风沙过后,他睁开眼睛,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一座古城出现在他的眼前:有城墙,有街道,有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爱尔迪克恐怖极了,他以为看见的是魔鬼的宫殿。他匆匆地在城市中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走了一圈,拾了几枚古币,背了两块精美的雕花木板,向斯文赫定的探险队赶去。

爱尔迪克的发现使斯文赫定激动地差点晕过去。他知道,这一定是考古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由于没有水,斯文赫定不得不离开这里。他决定第二年再来彻底考察。

1901年2月,斯文赫定带着充足的水和食品又来到了这里,他发现,这里是一座被人们遗弃了的古城,而原先,曾经有过相当的繁华。

斯文赫定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简和几支手笔……斯文赫定回国后,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莱鉴定。经鉴定,这座古城就是赫赫有名的古国楼兰,整个世界震惊了,随后,许多国家的探险队随之而来……1979年,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辉煌的楼兰古国终于重见天日了。

2.古楼兰遗梦黄沙下

经过历史学家和文物学家长期不懈地努力,楼兰古国神秘的面纱被撩开了。

昔日的楼兰城占地约10万平方米,在孔雀河下游。城正中是行政官署,官署是土坯砌成,有粗而高的门柱,有涂着朱漆的雕梁画栋,这里是古城的权力中心,也是古城最豪华的处所。

城南是居民区,居住着大约14000人,残存的房屋显示出这里有中国宅院式建筑,分正房和厢房,屋后还有果园。

城东有一座高大的佛塔,5里外有一座佛寺,这可以窥见当年这里的宗教情况。城东北还有残存的土堆,这就是汉代的驿站遗址。

城西北和西南有茂密的胡杨林。

城中街道纵横分明,还有一条河由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城周围有集中的墓地,这里可窥见当时的风俗人情。

大量的文物再现了楼兰昔日的辉煌。城里发掘了大量文书及木简;既有汉代的五铢钱,也有贵霜帝国的铜币;既有汉代的丝织品、绢网,也有波斯的壁画,甚至希腊、罗马以及以雅典娜为图案的工艺品;还有各国的陶器和漆器。

这一切都显示了楼兰在中西方交通、交流及商贸上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

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经著名的敦煌,再西行至楼兰。楼兰的确是中国对外交流的枢纽和前哨。它在当时,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国际性中转城市。中国客商到这里,便可选择不同道路前往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地的人员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再前往长安。正如史学家孔拉特所说:“楼兰古城的兴衰,是一面紧张的世界史的纪念碑。”

让我们想想昔日楼兰的辉煌吧:

不同风格的华丽的建筑比比皆是,街上人流熙熙攘攘,不同国家的语言此起彼伏,一拨一拨的驼队来来去去,商人们携带着大量钱币和货物寻找着没有客满的旅馆,中国的军人们许是在酒吧恣情纵意,因为这一派和平热闹景象似乎显示他们的多余……然而,这一切都去得那么仓促和突然,它似乎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消失,消失得无影无踪,是什么使这个繁华的古城陡然之间变成一座空城,随即被掩埋在厚厚的黄沙之下呢?

3.古楼兰消失之谜

罗布泊是一个变化无常的湖泊,被称为“会迁徙的湖泊”。古代,罗布泊就在楼兰古城北,司马迁说楼兰古城“临盐泽”就是指的罗布泊。专家们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导致了气候恶劣,楼兰人继续留在这里只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只好弃城别走,楼兰古城也就在历史上消失了。

但是罗布泊为什么会迁移呢?专家们却又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是塔里木河携带大量泥沙,使罗布泊淤塞,湖底抬高,塔里木河只好改道他行,旧的罗布泊就干涸了;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塔里木河在土质松软的谷地流淌,会自行改道,形成新的河床,造成新的罗布泊;还有学者认为,罗布泊的迁移是由于地质构造和运动表现不均衡的结果。

许多学者也认为,古楼兰的衰亡是与社会人文因素紧密相连的。我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而楼兰处在军事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掠夺性的洗劫使楼兰的植被和交通商贸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沙漠边缘的古国。丧失了这两个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于是,它就变成今天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

楼兰被遗弃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专家学者们还在探索……

###四、古示巴消失之谜

1.《圣经》里的历史谜团世界上有史以来再版和印数最多的书,恐怕要属基督教神学经典《圣经》了。它既是文辞优美晓畅的文学佳作,也是读来饶有兴味的历史故事集。尤其是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旧约全书》,还含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但是,它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些颇为难解的历史谜团,其中之一就是关于示巴女王和示巴古国是否确实存在的问题。

《旧约全书·列王记》第十章和《历代志》第九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公元前10世纪中叶,当以色列王国在国王所罗门治理下国泰民安、兴盛至极的时候,异国君主示巴女王因仰慕所罗门的智慧和声名,在庞大的扈从队陪同下带着香料、宝石和黄金,浩浩荡荡地抵达耶路撒冷,拜见以色列国王。她向所罗门表示敬意,献上厚礼,并提出一些难题让对方回答。所罗门机智地作了解答,更使女王尊敬不已。所罗门对女王也热情相待,并在她回国前回赠了礼物。

这段简短的记述非常精彩,示巴女王的出现引人注目。但是,这位女王来自何方?出身于哪个民族?《圣经》里再无其他描述。甚至她名字叫什么也无从得知。惟一可以推断的是,从女王携带的礼物来看,她统治的示巴王国是一个很富有的国度。《旧约全书·以西结书》第27章也明确提到,示巴王国是以从事香料、宝石和黄金贸易出名的。示巴女王在《圣经》

中偶然闪烁的神秘色彩,引起了历代史学家、文学家、行吟诗人和民间艺人的极大兴趣,由此而生的种种臆想、传说更显得浪漫离奇甚至荒诞不经。

2.示巴女王的传说

在中世纪流传很广的一个传说里,示巴女王被说成是预晓耶稣将受难于十字架的女先知。据传她在去耶路撒冷拜见所罗门的途中,曾遇到一座小桥。她的幻觉中突然闪现出救世主将被人用这座木桥上的板木钉死的可怕图景。于是她绕道而行,并虔诚地向这座桥祈祷祝福。所罗门得知这个不祥之兆后,立即命人把桥板取下深埋地底,以为就此万事大吉了。却不料后来仍被人挖了出来,成了恶人加害耶稣时所用十字架的板材。

除了这种神乎其神的传闻外,示巴女王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艺术中,时而作为美丽的女王形象,时而又作为丑陋的女巫形象交替出现。在西欧许多国家现今所存的哥特式教堂里,人们仍可以看到表现内容迥然不同的女王形象。在法国的哥特式雕刻中,示巴女王还被不可理解地塑成一位跛足者。这究竟是当时人有史实依据的人物特征描写,还是凭人随意想象的艺术处理,就无从得知了。

在非基督教信仰的世界里,示巴女王的形象是基本上被丑化了的。犹太教的传奇故事,把示巴女王描绘成有着毛茸茸双脚的恶魔形象,并把她比喻为古代亚述和巴比伦神话中诱人堕落的淫妇。而在伊斯兰教的传说中,示巴女王受到了更大的贬斥,她被称为“比尔基斯”,意为妖怪,说她所行之事对人类来说大都意味着灾难。

在近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对示巴女王的想象与描写,又同样是褒贬不一。19世纪法国小说家福楼拜的笔下,示巴女王是诱惑隐士的邪欲的化身。而在20世纪著名诗人叶兹的诗中,女王的才智和品德又成了被赞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