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宫秘史
12116000000022

第22章 皇家儿女终有恨——皇子公主篇(5)

因为当时隋炀帝还没封太子,于是杨谏从这里就开始认为隋炀帝就应该立他为太子。又因为元德太子有三子,杨谏心中常常不安,暗中使用一些旁门左道之术来危害别的竞争者。就因为这样,不久后他东窗事发,炀帝大怒,下令斩杀乔令则等人,妃姊赐死,杨谏府中大臣都被发配到了边远地区。当时赵王杨杲还是一个非常小的孩子,炀帝对左右说:“唉!我只有杨谏这一个儿子成人,不然的话,一定要临街杀死他,以明国法!”杨谏从此没有了炀帝恩宠,更不让他干预朝事。炀帝常常担心杨谏因此而发动叛乱,所以派给他的人也都是些老弱病残,没有任何野心和作为的人。

之后,宇文化及作乱,兵将来到了炀帝车驾旁,炀帝听到有动静,回头对萧后说:“该不会是阿孩吧?”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隋炀帝对杨谏猜忌已经非常重了。宇文化及等人随后去捕捉杨谏,当时杨谏还没有起床,那些士兵进去以后,杨谏惊讶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但是,没有人应答他,杨谏以为炀帝派人来抓他,又说:“请你们暂且慢些下手,我一定不负父皇的重望。”但是,没有人去听他的话,那些士兵把他拉到大街上给斩杀了。临死杨谏还不知道杀他的人是谁呢。真是悲哀!

兰陵公主之死

隋朝的桂州,也就是现在的桂林,曾经与当时的京城洛阳一起,共同发生了一件感天动地的故事。这故事和兰陵公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隋文帝杨坚不仅有五个儿子,而且还有好几个女儿,其中第五个女儿小名叫阿五,长得非常漂亮而且贤淑。隋文帝在众多的女儿之中,最喜欢的就是阿五,并封她为兰陵公主。兰陵公主十八岁的时候,嫁给了朝中大臣河东柳机的儿子柳述,二人的感情非常相投,也算是当时的模范夫妻。

一般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子女都非常的骄横,不讲理,兰陵公主的其他姐妹也是如此,他们在丈夫的家中颐指气使,连长辈的老人也要按君臣之礼早晚跪拜。但只有兰陵公主却是例外。她在柳家十分孝敬柳述的父母,一点儿也没有公主的架子。每当老人们有病的时候,兰陵公主总是亲自端茶递水,侍奉汤药,隋文帝知道之后,心中十分欣慰,更为自己有这样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儿而感到骄傲。由于这个原因,本来职位并不显赫的柳述,也因此而受到文帝的重用,逐渐成了隋朝的重臣。可见,兰陵公主在隋文帝心中的地位非常地高,而且得到了隋文帝的万般宠爱。

在兰陵公主还没有嫁给柳述以前,兰陵公主的哥哥晋王杨广曾经向文帝请求将兰陵嫁给晋王妃萧氏的弟弟萧俺,文帝也曾经表示同意,但后来兰陵公主却不肯,最后还是依照了她的意愿而下嫁了柳述,为此,杨广一直怀恨在心,总想找个机会报复一下,以挽回自己当初的面子。

柳述借兰陵公主的光成了朝廷的重臣后,因为有一些事情与杨广意见不合,更使杨广常常气愤万分。但由于当时杨广为了打击他的哥哥太子杨勇,要尽力在父亲隋文帝面前表现出温良恭俭让的假象以谋取太子的职位,于是只好对柳述隐忍而不发。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谋害柳述的意图。

就这样,几年后隋文帝病重,而原来的太子杨勇也在杨广的阴谋策划下失去了太子的身份并成了囚徒。到了这个时候,杨广才腾出时间来对付其他的人,于是他的本来面目也真正暴露了,他迫不及待地用毒药毒死了他的父亲,以极卑鄙无耻的手段登上了皇位,他就是历史上以荒淫著称的隋炀帝。虽然很多人对他登基表示不满,但是也没有办法,只好接受这个事实。

当上了皇帝的杨广,就可以很轻易地把打击老对头柳述作为一件大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此后,他找了一个借口,利用柳述的一些错误罢了他的官,将他流放于岭南,先安置于粤东的龙川,后来又迁徙粤西的桂州,也就是今天的桂林。当时桂林还是蛮荒之地,经济十分落后,交通相当闭塞,而此时仍然住在洛阳的兰陵公主,却下定决心要随丈夫关山万里前往谪居之所。并请求自己的哥哥隋炀帝同意她的打算。

然而,狠毒的隋炀帝却另有打算,他要兰陵公主与柳述离婚,然后再嫁给萧俺,但兰陵公主拒绝他说:“当年嫁与柳述而不嫁萧俺,这是先帝的最后决定。现在柳述有罪流放岭南,作为他的妻子,按照国法理应与丈夫同坐,一同前往谪所待罪。”隋炀帝听后勃然大怒说:“难道天下就没有了男子,你非得与姓柳的一同流放岭南吗?”

但是兰陵公主对自己的丈夫还是不离不弃,终于还是拒绝了她哥哥将其留在京城洛阳改嫁萧俺的安排,跟着柳述毅然南下,成为桂林历史上以帝女身份而居于岭南的第一人。她的故事在当时感动了隋朝上上下下很多人。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个忠贞不渝,善良宽厚的公主因忧愤过度和水土不服而患重病,桂林的医疗条件又相当的差,所以始终无法治愈。她在危亡之际上表于隋炀帝,请求死后从葬于柳家河东的祖坟之中,以表达她对爱情始终如一和对帝王权势的蔑视。这个帝王的公主却没有要求将自己安葬在自己尊贵的帝王子女的坟墓之中。

但是,即使对于这个临死的人,对于自己的亲妹妹,隋炀帝也毫不留情。他非常明白兰陵公主的意图,为了达到最后置柳述于死地的目的,他没有满足她的临终要求,不但把她葬在远离柳家祖坟的地方,而且陪葬的物品也特别菲薄,根本不像是一个公主应得的待遇。兰陵公主就这样凄凉地、愤愤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兰陵公主的死在朝廷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很多大臣都为其惋惜,对隋炀帝的凶狠做法而感到愤恨,但是为了不引火烧身,人们在这个皇帝的淫威面前只好保持沉默。可怜年轻的兰陵公主离世的时候只有二十五岁。

为何说千金公主是最

悲惨的和亲公主

宇文氏取代西魏并于公元557年建立北周政权,与北齐为争夺黄河流域的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在这样战乱的国情下千金公主出生了,她是北周武帝的侄女,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幼时的千金公主生活是富贵安逸的,宇文招喜欢写诗作文,公主自小聪明机敏,受父亲的影响,也博览群书,写得一手好诗和好字,是当时名副其实的才女。

北周武帝在南北朝众多的君主中算是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即位不久,就集中精力攘外安内,打算平定江南,一统华夏。经过一系列战争,北周终于在公元577年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公元578年,武帝出兵攻打突厥,但是因为劳累过度,不幸病死。武帝的死,使北周由盛转衰,千金公主的命运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且直接导致了她悲惨的一生。

公元579年,突厥他钵可汗派使节向北周求婚,宣帝是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他根本不懂带兵打仗,当然求之不得,于是很快就选中堂妹千金公主,让她下嫁突厥。千金公主没有想到她一个弱女子,居然要承受这么大的苦难,真是祸从天降,她十万分的不情愿,但是君命难违,她只得含泪接受。

但是,谁也没想到,不久后,一个好消息传来:他钵可汗病死了。这样千金公主下嫁的事也就暂时被搁置起来,然而没等公主一家高兴多长时间。公元580年,新即位的沙钵略可汗派使节前来迎亲,这一次千金公主只能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家乡,泪流满面地踏上了北去的茫茫之路,由此她的悲剧也开始正式上演。

幸运的是,沙钵略可汗很宠爱这位娇弱美丽的小妻子,于是在丈夫的帮助下,公主的心情平静下来,并慢慢适应了新环境。与可汗的生活也算幸福美满。但是,就在千金公主下嫁的第二年,宣帝病死,辅政大臣、国丈杨坚以“禅让”的形式废掉并毒死了年仅七岁的北周静帝,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北周的宗室诸王被斩杀殆尽,千金公主的父亲赵王宇文招起兵反对杨坚,被诛灭九族。而这对于远在他乡的千金公主将是一个怎样的打击谁也不得而知。

这一天也如期而至,噩耗传到千金公主的耳朵里,她为此悲痛欲绝,并发誓要为父母报仇。而此时的杨坚因忙于内战,忽略了与突厥的往来,双方关系也开始日益紧张,沙钵略可汗还为此愤恨地对隋朝使节说:“我本是北周家的亲戚,如今杨坚灭了北周,自己当上皇帝,如果我袖手旁观,不是太无能了么?让我以后有何脸面再见我的王后?”于是,在公元582年,突厥正式向隋朝宣战,四十万大军势如破竹,先后攻下延安、天水等六个城市,长安也由此被震动。杨坚积极迎战,他还采取长孙晟的建议,以离间计挑动突厥各部落。隋朝的离间计取得了圆满成功,沙钵略可汗的叔侄纷纷反叛,沙钵略腹背受敌,陷入重重困境之中,无法解脱。

作为沙钵略可汗王后的千金公主此时还不到二十岁,然而自身的悲惨经历早已经使她认识到命运的残酷与无奈,她也就过早地成熟了。她明白杨坚最希望看到突厥内部自相残杀,万般无奈下,千金公主决定暂时将自己的国恨家仇放在一边,先把帮助丈夫走出绝境作为当务之急。

于是,她以公主的身份,给杨坚写去亲笔信,表示自己虽是北周公主,却十分钦佩杨坚的圣明,请求做大隋皇帝的女儿。杨坚此时也没有足够精力打败突厥,于是顺水推舟,赐公主杨姓,收为养女,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希望她深明大义,为隋和突厥安定作出贡献。由此,沙钵略可汗也从困境中解脱了出来,两国开始来往不断,取得暂时的安宁与稳定。

“暂时”的含义也就是无法长久,只能艰难地维持一段时间,虽然杨坚表面上对千金公主恩宠有加,但是他心中对她却无法信任。尽管千金公主忍辱负重,为两国的友好交往也确实做了一些事,但对杨坚灭其宗族的仇恨始终无法忘记,双方都只是利用对方,各藏心机,只要有机会必将对方一口咬死。这一点,他们双方其实也是心知肚明的。

不幸再次降临到了这个年轻的公主头上,公元587年,沙钵略病死,他的儿子即位。大义公主按照突厥的风俗,又嫁给沙钵略的儿子都蓝可汗。公元589年,杨坚灭掉南朝陈国,为表示恩宠,将后主陈叔宝的一面华贵屏风赐给大义公主。公主久居塞外,许久没有见过如此华丽的东西了,睹物思人,国恨家仇一起涌上大义公主的心头,激愤之余,她没有忍下自己的悲愤,挥笔在屏风上题诗一首:

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

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

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

唯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由于千金公主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她不仅吟得一手好诗,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所以这首诗笔力不俗,也就流传了下来。诗中有一句“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不知道公主诗中的“虏廷”指的是突厥还是隋朝,或者两个都指,但杨坚却认为指的是隋朝。大义公主居然敢把隋朝形容得如此不堪,她的国恨家仇是如此强烈。杨坚为此义愤填膺,他怀疑千金公主随时都有可能挑动都蓝可汗与隋朝宣战,于是他决定除掉这个隐患,以得安心。

公元593年,有个流浪到突厥的汉人杨钦张扬地说自己是千金公主的姑母西河公主派来的心腹,西河公主与丈夫打算与突厥联合发兵,灭隋复国。报仇心切的千金公主信以为真,并说服都蓝可汗同意发兵。其实杨钦很可能是隋朝派出的间谍,因为杨坚不久便得知此事,并派长孙晟前往突厥捉拿杨钦,虽然都蓝可汗拒不承认,千金公主也怒骂隋使,但杨坚还是借机下诏废除了千金公主的公主封号。失去了封号的千金公主犹如断了线的风筝陷入困境,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

与此同时,统治突厥北方的突利可汗为争取隋朝的支持,偷偷向隋求婚。隋文帝派人告诉来使说:“如果你们能够杀死千金公主。隋朝就立即许婚。”但是,千金公主毕竟在突厥生活了很多年,即使没了公主的身份,却依然是都蓝可汗的王后。她既然有能力挑动都蓝可汗与隋朝开战,说明她和都蓝可汗关系还是很好的,在突厥军国大事中也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人物,所以,要让都蓝可汗杀掉她,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但是,所谓的“事在人为”,一个弱女子怎么也无法抗拒命运对她的安排。千金公主在突厥虽然贵为王后又先后有两位丈夫,但都是利益关系,很难说有爱情与幸福,在极度的苦闷与寂寞中,她与一个叫安遂家的小官慢慢有了很深厚的感情。突利可汗买通千金公主手下的人,知道此事后,他非常高兴,因为他终于抓到了千金公主的把柄。于是,他派人四处散布千金公主与安遂家私通的谣言,国人得知后非常地惊讶,因为突厥一向禁止通奸,公主所为已经构成了死罪。之后,都蓝可汗知道了,他为此大为恼怒,也得到安遂家的供词,再加上突利可汗等人的挑唆和鼓噪,他就变得几近疯狂,于是他冲入牙帐,一剑将公主刺死。千金公主这时也只有三十三岁。

在历史上,被送去和亲的公主有很多个,但是千金公主是命运最为悲惨者之一。其他的公主,虽然有离开家乡与父母的不幸,但背后至少还有个国家在支撑着,保证了她们在域外的地位,但是千金公主不仅国破而且家亡,一桩桩的遭遇都降临到了她柔弱的肩膀上。虽然她聪明机智,性格坚毅,还颇有谋略,她的个人能力在浩浩荡荡的和亲公主队伍中,也是非常出色的,但是她仍然逃脱不了凄惨的命运。后世人一提起她,就会不断地惋惜和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