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充满波折,你要学会淡定
12119500000003

第3章 面对阻碍,你要淡定(3)

蓬莱城里爱吃凉皮的人没有不知道“凉皮张”的。很多人知道他是做凉皮的,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凉皮张”是个双眼失明的残疾人,更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业余诗人,一个健壮英俊的36岁小伙子。

“凉皮张”一生多困苦,可谓命运多舛,还是少年的时候就遭遇过腿骨骨折、煤气中毒等事故。中考前又得了视神经萎缩,视力左眼0.01、右眼0.1,一下子从阳光世界跌入混沌的深渊,这对他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尽管他学习成绩优异,但是这样的视力使他不得不放弃学业而四处求医。就这样折腾了将近一年,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但最终医生也无力回天。为了生存和报答父母,“凉皮张”卖过冰棍、糖葫芦和鸡肝,种过葡萄,干过装卸工,后来接替父亲干起了凉皮生意。

“凉皮张”从阴影中走出来写的第一句话就是:“战胜自我并且超越自我,你就是一个强者,强者永远是那些多次跌倒但能爬起来的人。”他以常人难以理解的勇气和毅力坦然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

“凉皮张”的凉皮之所以远近闻名,是因为他在做的时候把握住了关键的一步——洗面。夏天的时候,他每天要洗3袋面粉,几乎要花七八个钟头的时间。另外还要做馄饨、炒面的配料,整天忙得团团转。在外人看来,他的工作繁重而简单,但就是每天在重复这些繁重而简单劳作的同时,他的大脑还沉醉于有激情的思索之中,于是,一句句、一首首凝聚着辛酸汗水和闪烁着人生哲理火花的格言、诗歌喷涌而出。因为眼睛的原因,他在写下这些名言、警句的时候不得不借助两个最大倍数的放大镜。

就这样,6000多句格言、诗歌作品从他的生活中诞生了,其中一部分发表在《青年科学》《青春岁月》《女友》等刊物上,并入选《中国当代超短文学作品精选》等多种文集。如今的“凉皮张”是烟台市楹联家协会理事,已拥有190多平方米的住房和一个凉皮快餐店,有勤劳贤惠的爱人和活泼可爱的儿子,且已开通了个人网站。

俗话说:“逆境是检验强者和弱者的试金石,也是造就英雄和豪杰的先决条件。”这句话是要告诉那些处在逆境中的人,如果他们能从逆境中脱颖而出,就必然会取得卓越的成就。正如“凉皮张”在逆境中不怕不舍,奋勇前进,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一样。遭遇逆境要如“凉皮张”一样乐观,要存一份淡定和洒脱。

拿破仑16岁的时候只是一名陆军少尉,始终得不到提拔的机会,但是他没有被命运的逆境阻挠,多少年来一直坚信: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之后,他在针对英军的土伦战役中发迹,平息王党暴乱、率军远征意大利、重创反法同盟中的奥地利帝国。拿破仑不断奋斗着,从一个无名小卒晋升为一名声名显赫的将军。终于,在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推翻了“督政府”,于1804年12月2日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世间万物都处在竞争中,人们能够在逆境中成为强者。强者在逆境中找到自信,弱者在自卑中迷失自己。如果一个人战胜了逆境,那么他就是一个强者;如果一个人战胜了顺境,那么他就是一个理智的强者。

顺境容易使一个成功者萎靡,使其过分地享受顺境所带来的安逸,而逐步对外界放松警惕,轻视敌人,从而为曾在逆境中击败过的人所击败。逆境则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对于强者来说,却是迈向高一级台阶的垫脚石,是驶向万里征途的加油站。

§§§第七节 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

经常听到有人慨叹:“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现实生活中,遇见不如意的事情很正常,但真的能达到十之八九吗?研究发现,发出这种慨叹之人的表现几乎都差不多,如目标不明确、态度不认真、心态不稳定、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等。但是研究一下那些成功的人就会发现一个现象:他们的表现恰恰与那些慨叹者相反,成功的人基本上不存在所谓的“不如意之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很显然,上天不会眷顾某一部分人,成功没有捷径,而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而已。

研究表明,那些成功者至少有一点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即他们具有强烈的决心,从来不相信失败,他们的概念里没有“失败”这个字眼。

电灯泡的发明者托马斯·爱迪生,为了让灯泡的使用寿命更加长久,对灯丝的材料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爱迪生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心,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样的情形如果换成别人可能就放弃了,但是他并没有因为一次次的失败而退缩,也没有因为有些人的冷嘲热讽而心生放弃的念头。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他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最终取得了成功,从而使得电灯进入千家万户。

爱迪生的执著努力、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面对困难我们要不放弃、不气馁。试想如果爱迪生被连续的失败击倒,那么现在的我们就可能看不见灯光,或者说看见灯光的时间要晚一些,灯泡作为寻常之物被普遍推广的进程可能要大大延长,甚至他也不会有近2000项创造发明流传于世。决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成功不分年龄,即使是已经到了垂暮之年,只要还没到盖棺定论的那一刻,谁都不能说自己的一生是失败的,除非他现在已经开始放弃。

库特·德格曼是瑞典一个60岁的流浪汉。他日常的生活就是靠捡拾剩饭、剩菜来维持,尽管如此,他仍然每天都去图书馆阅读报纸的金融版面,这让人们觉得与他的身份很不相符,而且看似非常滑稽。但是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在他去世18个月以后(即2010年3月),人们才发现他原来是一个炒股高手。他将自己平时卖易拉罐的微薄收入用来投资股票,并在过去40年中积累了至少110万英镑的巨额财产。

库特·德格曼的流浪汉形象无法让人将他与成功联系在一起,没有人会想到这样的人竟是一个炒股高手,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失败的人,认为他一生碌碌无为。人们是在他去世18个月以后才发现他留下的巨额财富。从他坚持看金融方面的新闻、坚持炒股并大获成功等角度来说,他其实是一个成功的人。

由此可见,我们不应该轻易地给自己的生活下结论,也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对于我们来说,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暂时失败了,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要不是穷途末路,只要自己还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只要自己心理上没有完全被打败,自信心依然如初,斗志昂然不变,我们就完全有能力东山再起,成就一番伟业。著名的“身心灵培训先驱”威廉·沃克·阿特金森说:“失败只存在于坟墓中。人,只要活着,就没有失败。”成功人的字典中没有失败,只有坚持!

楚汉相争的过程中,刘邦和项羽力量相差悬殊,不管是地理优势,还是人心所属,项羽都占有绝对的优势。而汉王刘邦兵不如项羽多,将不如项羽勇,屡战屡败。尽管如此,他仍像打不烂、锤不碎的铜豌豆,一直屡败屡战。最后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击溃楚军,并逼项羽乌江自刎,打下了汉朝的江山社稷。

刘邦面对实力雄厚的项羽并没有临阵退缩,也没有因为连连战败而气馁。他相信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只是暂时的,成功会眷顾那些坚持而有勇气的人。他的坚持让他终于等到并抓住了有利的时机,打败了强敌项羽,统一了天下。

某公司有6个招聘名额,但是面试的人却成百上千。经过层层筛选,有11名应聘者进入最后一轮面试。可是,在面试时却出现了12名应聘者。

总裁说:“请问你们中间谁是没有被通知参加本场面试的人?”这时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名男子站起身:“先生,您好。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参加本次的面试。”在场的人都笑了,包括站在门口闲看的一个老人。

总裁饶有兴趣地问:“我想知道一个第一关都没有过的人,有什么理由来参加最后的面试?”这个男子说:“我本人就是财富。”众人再次都笑了,觉得他有些猖狂。他继续说:“我虽然只有本科学历,而且只是中级职称,但我有11年的工作经验,曾在18家公司任过职,这就是我的财富……”

总裁打断他:“依我看来,你的学历和职称都不算高,而且11年里先后跳槽18家公司,作为公司的执行人,我并不欣赏此种做法。”男子站起身,不卑不亢地说道:“先生,我说我经历了18家公司不错,但是我并没有说我跳槽,而是那18家公司先后倒闭了。”在场的人又笑了。

其中的一个面试官说:“你太倒霉了!”男子笑着说:“不,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是我的财富。”

此时,站在门口的老人走进来给总裁倒茶。男子继续说:“我很了解那18家公司,我在任职期间曾与我的伙伴努力挽救它们。虽然结果都是失败,但是这期间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与其他人只是追求成功的经验相比,我更注重避免错误和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大抵相似,很难模仿,而失败的原因却各有不同。与其用11年的时间学习成功经验,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研究错误和失败。别人的成功我无法复制,也无法成为我的财富,但是别人的失败却可以变成我们的财富。我11年中经历的18家公司,培养、锻炼了我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例如,本次面试的真正考官不是您,而是这位倒茶的老人。”

其他的人发出惊讶的声音,而这时候那位老人却笑着说:“恭喜你,你第一个被录取了。”

故事中的男子并没有因为每次经历的公司都倒闭了而绝望,反而从中攫取经验。而且这个男子想到这家公司工作的决心非常之大,虽然第一轮面试就被刷下去,但他却为自己创造了被录用的机会。

其实,暂时不成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因此而消沉、彷徨、迷惘。更多的时候,人们把所谓的“失败”当成拦路虎,而成功只需要把“失败”从我们的人生字典里彻底删除,选择用“淡定”来代替就可以了。

§§§第八节 困苦中别有洞天

美国《幸福》杂志曾刊登过一个选择性的题目:如果人生能够重新选择,那么现在的你会选择做什么?不久之后的调查显示,一位军界要人的选择是去乡间开一个杂货铺,一位优秀的部长选择到一个海滨城市经营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旅馆,一位成绩斐然的市长选择去做摄影记者,一位上市公司的老板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女人……众人的答案千奇百怪,更有甚者,想退出人的世界,化为植物、动物。而一般百姓的回答大都是想做总统、外交官、面包师、建筑师等。总之,很少有人想做现在的自己。

人,通常情况下会感到很矛盾。生活中是一个样子,但想的却是另外一个样子。本来活得好好的,各方面都不错,然而当事者却常常心存厌倦。对人类这种因生命的平淡和缺少激情而苦恼的心态,有时是不能简单地用“不知足”来解释的。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羡慕自己的生活,羡慕自己的工作氛围,但是身处其中的人却早已习以为常了。假如你对住在森林公园里的一对夫妻羡慕不已,那是因为公园里有清新的空气,大片的杉树、竹林,有幽静的林间小道,有鸟语和花香。然而,当这对夫妻知道有人羡慕他们的住所时,通常会感到很惊讶,因为他们认为这儿没有多少值得观光和留恋的景致,远不如城市丰富、有趣。

这对夫妻对自己生活的地方太熟悉了,花草树木、清风明月,在他们漫长的日子里,已不再有风景的含义,而是成为习以为常的东西。同样的道理,人们常常觉得自己的生活环境或是工作了无生趣,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以为常,风景已不再成其为风景了。

有人说人生最糟糕的境遇莫过于贫困、厄运和挫折,其实不然,真正糟糕的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很多人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已不再有激情和感动,生活得波澜不惊,这时,就需要寻找另一片风景。俗话说:“人挪死,树挪活。”人在一个环境中待久了,只有动起来才能找到新的机遇。

一个贫困的东北人和一个潦倒的南方人为了生存,同到外地去打工,在火车上相遇了。因为怕对方小瞧自己,他们都绝口不提自己目前面临的生存困境,而是拼命地吹嘘自己的家乡如何好,家乡的人如何和睦、生活得如何快乐。

东北人说:“我的家在长白山脚下,是我们当地最富裕的村子!别说关东三宝,就是细辛、五味子之类的药材,也是漫山遍野都是,足够养活我们几辈人。”

南方人说:“我们住在黄山旁边,黄山是天下闻名的风景区,单是灵芝、黄山茶,就可以保证我们衣食无忧。”

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两人聊完,就各自走了。不过他们没有去自己曾经向往的大城市,而是分别去了对方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