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黄骅将军
12157900000066

第66章

边区的王卓如、刘贤权、李启华、张晔等领导同志也来吊唁了。王毅一见他们不由得又抽搐着想哭。首长们都和她握手,她感到了一种力量和安慰,终于还是强咬着牙忍住了眼泪。他去接过孩子,擦去孩子的眼泪,说:“咱不哭,咱不哭。快长大,去打鬼子!打叛徒!”

王毅来时,坟旁边还有两个人,王毅刚才只顾痛哭了没有顾上看。这时,她才注意到,是他们原来的老房东回民老表王全林和他的小儿子铁柱。她过去同王全林握手,带着哭音说:“王大哥,你们也来了?”

王全林紧紧握着王毅的手说:“王同志,俺爷俩来拜拜黄司令。还有,原来就跟黄司令说过,俺家铁柱也要参军,他答应过。现在他走了,你跟首长们说说吧,俺家铁柱也要参军。这些狗娘养的,他们杀了黄司令,可是杀不完要抗日要革命的人。我要让铁柱给黄司令报仇!”

王卓如在旁听了,过来也同王全林握手,说:“老乡,孩子参军的事,回去找我。黄骅同志的仇,我们一起给他报!”

惨案发生不久,周贯五受命又从鲁南回到了边区,同王卓如一起处理邢仁甫叛变事件,安排边区诸般事务。待处理妥善后,这一天,在叶尚志的陪同下他来到了黄骅墓前。时届中秋,天已渐渐凉爽。坟丘上的草已是很深,在风中起伏着。墓前不知谁又来上坟烧了很多烧纸,周围有很多纸灰,一阵风来,将那纸灰卷起,如同无数的蝴蝶一样飞向天空。警卫员奉命向空中鸣枪九响,又噼噼啪啪地放了几挂鞭。周贯五摘下帽子,在坟前默哀了好一会子。他戴上帽子后声调沉痛地喊了一声:“老黄……”再也没有说出话来,少顷,他低低诵道:

冀鲁烟尘劲,悲歌伴海风。

吊民岂曰苦,驱虏敢夸功?

纵马轻生死,挥戈重别逢。

乘槎君自去,何日尽余盅!

接着,他又声音高一些,却愈为悲痛地诵读了一遍,都带出了哭音。过了一会儿,叶尚志在旁小声问道:“周政委,这是你写给黄司令的诗吗?”

周贯五缓缓地摇了摇头,说:“这是黄骅同志写给我的。上一次他为我送行时给我的。想不到这竟是永诀!当时,我看了这首诗就觉得有些不祥,好像再也见不着面似的。谁知竟真是永诀!竟像是写给他自己的一样。黄骅,黄骅,我的好同志,好兄弟,你就这么走了!”

这时,叶尚志刚要说什么,突然传来一声佛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诸位施主都给亡者祭灵来了。阿弥陀佛。”周贯五和警卫员都认识,是山上望海寺的方丈空玄大师,忙都行礼。空玄大师来到坟前,一稽首,双掌合十,念道:“生来死还,皆是因缘。死去何苦,生来何欢?将军壮怀,救苦救难,为民而化,德行圆满。善哉!”念完以后,又转身从他身旁的小沙弥手里拿过一桶茶叶,将那桶茶叶躬身祭在黄骅的坟前;又接过一个小型精致的宜兴茶壶和一个精致的茶杯来,恭敬地倒了茶水祭在墓前。一稽首说道:“上次说将这桶将军家乡的茶叶送给将军,将军竟忘记带了。今天特意用这香茶祭奠将军。请将军细细品味家乡的茶叶吧。善哉,阿弥陀佛。”说毕一打躬,又诵道:

神骏一骑遍九州,北水南山任意游;

长风嘶啸千万里,此处天涯即尽头。

“善哉!”唱诵完毕以后,嘴里又喃喃地念了些什么,然后又开口诵道:

北驰有骝,南骋有骅,

骅骝并辔,衔我莲花。

周贯五和叶尚志见他祭拜黄骅,也都很恭敬地陪伴着,对于他念诵的诗句和偈语也并不明白,只见空玄大师念完之后转身施了一礼,又念了一声佛号,再没有说什么便飘然而去了。

周贯五望着空玄大师的后影久久未语。叶尚志上前问道:“政委,黄司令员原来跟这位大和尚熟啊?”

周贯五说:“没听他说过。佛家都讲机缘,或许有什么机缘吧。刚才也听这和尚念了什么诗,可惜我不会写诗。我真想也给黄骅写首诗。”

叶尚志说:“黄骅司令员牺牲了,我原就想写首诗来祭奠。昨晚你说今天来上坟,便连夜填了一首小词。刚才听你读的那首诗里面有一句‘何日尽余盅’。我的词里也有这么一句。有一次他到新海来检查工作,吃饭时,我好不容易给他弄了点儿酒来,他说什么也不喝,说是胃不好,只沾了沾嘴唇,说是以后好了再喝。”

“周政委,今天我也带酒来了,咱们就一起祭奠一下吧。”

周贯五说:“好。你把那首‘小词’读来听听。”

叶尚志让警卫员从褡裢中掏出一瓶酒和三只粗瓷碗,他倒上酒后恭敬地祭在墓前;接着,又拿出一杆缠着烟荷包的烟袋,那是叶尚志在清理烈士牺牲现场时收拾起来的,正是黄骅平时用的烟袋。他装上烟点着后,吸了一口,吐出一口烟,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在坟前,那青烟在墓前缭绕着飘向空际。此时,他已是泪流满面,随即从口袋掏出一张纸来,很郑重地诵读起来:

我送将军君慢走,且饮前番、未尽余盅酒。

此意绵绵如缕柳,随君直上重霄九。

壮志未酬情莫疚,万里征途,自有来人后。

斩尽熊罴驱贼寇,凯歌再向英魂奏。

周贯五听罢,说:“这好像也是替我写的呢。叶尚志同志,咱们记着这句话,‘斩尽熊罴驱贼寇,凯歌再向英魂奏’。等到打败日寇,新中国建立了,咱不管到哪里,都相约再来祭拜黄骅,祭拜所有为民族解放、为人民翻身而牺牲的同志。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说完,上前端起那酒往前一敬,随即一一洒在墓前。

二人又默立片刻,一起郑重地向黄骅的坟墓敬了一个军礼。

秋阳熙熙,金风徐徐,田野里青纱帐蹿得正高,草树葱茏,马骝山上一片苍翠,望海寺传来低沉的钟声。

尾声

浓重的黑云笼罩在冀鲁边区的上空,低垂着压向这片苦难的土地。黄骅等重要军事将领牺牲,抗日力量大损。日寇与国民党顽军和叛徒勾结趁机围攻,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遭到空前的打击,损失惨重。但是,这里的人民很快就擦干了眼泪,拭干了鲜血,英勇奋起,抗击日伪,沉重地回击了邢仁甫叛徒势力。边区区委根据山东分局的指示,及时揭露了叛贼的阴谋,对不明真相的驻在望子岛的特务团指战员做了大量的艰苦工作。他们明辨了是非,认清了叛徒的嘴脸,绝大多数都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再加以冯鼎平和孙长江等都反戈一击,使得邢仁甫的美梦化为泡影。

在邢仁甫带上宋英茹惶惶赴津同日本人联系之际,那个荒岛上只剩下二十多人了。杨铮侯见邢仁甫去后迟迟没有消息,岛上的官兵又陆续散去,局面难以收拾,知道大势去矣,便带着邢朝兴、潘特、刘永生、杨铁珊、解玉山以及陈二虎等二十余人,就近投向国民党张子良部。此前,为了接应他们的叛变行动,他早已同张子良私下联系,张子良却也不忘“旧情”,收留了杨铮侯等昔日兄弟。

原来,王卓如、周贯五等趁邢仁甫不在,曾派遣崔益民等人先后去望子岛,做受蒙蔽的指战员工作回归部队,当场巧妙地揭露了冯冠魁是暗杀黄骅的直接凶手。众多指战员知道真相后大怒,立即当场抓捕了冯冠魁,要弄死他,为黄骅报仇;其中陈二虎表现的尤其激烈。当时,杨铮侯等人大为慌张,一面继续蒙蔽众人,一面解救下冯冠魁来,并急忙送他下了岛。陈二虎开始有所醒悟,但认为自己这么长时间同邢仁甫摽在一起,已经很难洗清自己,难以回头。后来,在崔益民拉他回去时,他糊涂了起来,摇摆不定,只是私下大发牢骚。杨铮侯等得知后,又怕又恨,为免除后患,便勾结张子良将陈二虎及其部下全部除掉。可叹,陈二虎虽有改邪归正之心,却由于上错贼船又不知及时改正,终于落了一个悲惨下场。

杨铮侯等几个人跟着张子良一直为非作歹。抗战胜利后,继续与人民为敌,在解放战争胜利后,树倒猢狲散,分别逃亡各地,被分别缉拿归案后,均处以极刑。

杨铮侯与邢朝兴在无棣解放时被捕,刘永生则在广西遭擒。

解玉民作为作战参谋,在惨案那天上午参加了大赵村侦通会议,在得知了会议确切地点后,即借故逃离会场,骑骡子驰往望子岛向邢仁甫报告。邢仁甫即命冯冠魁率十余枪手前往大赵村行凶,遂造成惨案。山东全境解放后,他与杨铁珊逃到沧州,落网。

潘特归案颇有戏剧性。他于解放后逃到北京,在前门一带当起了香烟小贩,混迹多时。有一天,肖华将军坐着吉普车从那儿路过,见一人背影和他在冀鲁边区工作时非常稔熟的潘特相似,下车一看果然是他。该贼一见肖华,当即吓得瘫倒在地,束手就擒。

冯冠魁行凶得逞后,先逃回望子岛,但是既没有得到邢仁甫许诺的银元,也没有被封为团长。他满腹怨恨,到处散布邢司令言而无信的不满言论。宋英茹听后,咬着牙出主意让邢仁甫除了他,以绝后患。邢仁甫以为当时杀之会动摇军心,便派人百般安抚,许以后报。后来他逃离望子岛,又左右无奈,便逃往盐山,直接扑入日本人怀抱。谁知日本人也厌其无常、惧其反复,用药酒将之毒毙,又装入麻袋,弃之沟渠。

邢仁甫开始与日本人谈判,宣称自己能带出独立团、特务团、手枪团和后勤、医院以及机关人员等四千多人,以便能讨价还价,但是,从天津归来一看手下已作鸟兽散,只剩一座空岛。他面对滔滔海浪,泪洒西风;哀叹之余不敢直面日本人,于是仓皇投向河南国民党军蒋鼎文怀抱。但是终究是手下无兵身价大跌,在那里不得待见,气不得顺,于是在同年八月携亲手拟定的《剿共灭匪计划》,公开投降日寇,被日军任命为沧县、乐陵、南皮、吴桥、宁津、东光等六县“剿共司令”,成为日寇“剿共”护路的鹰犬。日寇投降后,他又投入国民党军统营寨,任天津站少校组长。天津解放时被捕,于一九五○年秋押回盐山县,经公审后枪决。

一九四五年八月迎来了全国抗战胜利。望着万民齐欢、激泪飞扬的胜利情景,罗荣桓感慨万端地说:“胜利了,抗战终于胜利了。不易啊!我们不应该忘记为取得这个胜利而牺牲的千千万万的烈士,不应该忘记用自己的鲜血浇灌这块土地的黄骅同志。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活在一切有正义感的革命人民心中,而叛徒,那些中华民族的败类,将被历史永远钉在耻辱柱上!”在他的提议下,将原新海县改名为黄骅县以志纪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经国家民政部批准,黄骅县撤县设市,改称为黄骅市。如今黄骅市人民在渤海湾这块浇灌了革命烈士鲜血的土地上,正建设着一座百万人新城。在烈士牺牲的原址,以原貌建起一座黄骅烈士纪念馆。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矗立着聂荣臻元帅为黄骅将军的题词:

黄骅烈士永垂不朽

生活在黄骅市、生活在冀鲁边区、生活在冀鲁大地上的人民都不会忘记这位为了他们今天的幸福而牺牲的将军。每年都有络绎不绝的群众前来吊唁,还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全黄骅县的千万名青少年,用自己积攒下来的钱,在黄骅烈士陵园修筑了一座烈士纪念碑。由当年的红军“少共师”政委、少年将军肖华题词:

名垂千古

后来有诗人为此写道:

松柏丛中烈士碑,万花簇拥纸幡飞。

缩衣积得钱千百,碑在少年心里巍。

进入新世纪以后,迎着改革开放的强劲春风,渤海湾地方党政军机关组织广大干部群众,于清明节祭奠黄骅烈士,铭文祭曰:

炯炯群星,在天晶莹;仰而望之,目爽神明。浩浩神州,人杰地灵;五千余岁,亿万物英。迹遍九区,恒河沙数;忠贞烈士,擢发难名。为祖土也,捐躯者有之,前赴后继;为民众也,洒血者有之,此呼彼应;为光明理想也,焚身者有之,从容就义;为革命信仰也,肢解者有之,慷慨赴刑。此千千万者,乃赤县之脊梁,华夏之精灵!

将军伟也,烈士之烈;将军壮也,英豪之英。为工农翻身解放,不惜献身;为民族独立自由,何惧牺牲?履艰险仍奋进,知糜身更前行。终践誓言,竟逞胸膺。斯人也,惜之,师未报捷身先死;惧之,倭不驱除目曷瞑?将军之志,我待挥巨椽之笔,着之竹帛;将军之行,我待泼渤海之墨,书之汗青!

将军不幸:雨漏屋破,幼而失怙;母病兄弱,劣绅欺侮;嫂抚恶岁,糠菜果腹;至于成立,艰难玉汝。将军何幸:孩童而遇明师,举足即步正途;同志共效逐日之奔,坎坷岂辞茹血之苦?鄂南义旗飙举,赣北刀枪高翥;“围剿”何曾沮意?长征百炼钢铸。三晋伴黄河浪起,冀鲁共渤海潮怒。荦荦大端,累累功着。何曾自伐?桃李虽无言而有蹊;道在人心,硕德自有荫而可述。将军不幸,竟殒叛贼之手,至今思来泪洒燕天;将军何幸,且乘青史之载,而后英名誉冠此土。幸甚至哉,斯人斯土,交相声誉,斯土斯人,同伴共呼;虽痛说以往事,亦佳话而千古。

于此盛世清明之际,敢踊跃以告之于将军灵前而奠酒于斯土:斯世清明,努力朽株;斯官斯民,心力同戮;改革开放,浓彩蓝图;将军之碧血,昔日倾洒于此地;将军之鸿志,吾侪亦将践行于斯土。冲天之巨厦将同日月齐光,和谐之宏音待与霞云共逐。幸甚至哉,彼时乎来也,吾侪待与将军英灵于此共擎——呜呼,光耀四域之渤海明珠!

伏惟尚飨!

烈士的英魂永远激励着后来者。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初稿于知愚斋

二○一一年三月十五日四稿于知愚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