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新中国外交谈判
12237700000054

第54章 田中角荣冒着生命危险直飞北京(5)

次日,即7月8日会议上,他批评了新华社说:“新华社昨天送来的关于日本新内阁组成的稿子写得太简单,既不写新内阁怎么产生的,也没有摘引他(田中)外交政策方面的言论。”

他在作出新部署时强调说:“我们对日本,过去只搞民间往来,不搞官方往来。今后当然主要搞人民外交,但同官方也要往来。形势变了,日本政府的政策也不能不变。现在情况变了,我们要积极工作,在宣传报道上要反映这一精神。”

他特地对即将随农业代表团赴日访问的亚洲司陈抗处长指示,让其捎话给在日本的孙平化:争取向田中首相当面传达周总理的邀请和传话,推动田中实现访华。

7月9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为民主也门领导人伊斯梅尔率领的政府代表团举行的宴会上讲话时,加上了这样一段话:

“长期以来敌视中国的佐藤政府终于被迫提前下台。田中内阁7日成立,在外交方面,声明要加紧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值得欢迎的。”

当晚,电波即将周恩来讲话传到日本。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当夜奉田中授意,即发表谈话:“三木先生和大平先生进入田中内阁,就可以说明田中内阁希望恢复日中邦交的态度。今后,大平外相将负责推进恢复邦交的进程,能否加快速度,全凭外务大臣了。周总理的这番讲话是恢复邦交的东风。”

两国政府最高首脑这一呼一应,预示着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即将实现突破。

卷三十八 田中:人生一世,花开一时,干吧

周恩来说:北京机场为恢复中日邦交开放/ 日本也有个“基辛格”(之一):竹入的秘密使命/ 日本也有个“基辛格”(之二):竹入握笔的手都打战了

[1972年7月11日-8月5日,东京-北京]

周恩来说:北京机场为恢复中日邦交开放

7月11日夜里,一辆铁灰色小车悄然无声地驶近东京目白台的一处私邸。大门悄然无声地开了,小车进入后,大门很快就关上了。

小楼前的灯光尽管不是很亮,从小车上下来的老人仍然可以认出面前是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在迎候。这位年过七十的老人就是前任社会党委员长佐佐木更三,为了避开记者及别的耳目,佐佐木更三应约在夜里来到田中的私宅,与首相及外相见面。面谈的题目,就是日中邦交正常化。

这年佐佐木73岁,田中54岁,大平61岁,田中与大平都属于晚辈;因此,田中抱歉地说:“本来该我们晚辈去登门拜访,为保密不得已才劳您老先生前来会晤,请谅解。”

前一天即7月10日,社会党现任委员长成田知已发表声明:如果田中内阁根据“复交三原则”努力促进邦交正常化,那么社会党将给予全面合作。成田并告诉了大平,该党老委员长佐佐木将于7月12日动身访问中国,这是6月间中日友好协会就邀请定下来的事,并问有什么事要老先生做吗。大平很高兴。佐佐木是烧炭工苦出身,多年从事工人运动,三次被捕入狱,创建了社会党,并连续当选了11次众议员,德高望重,在日本及中国都有很高的威信,是在访华时有数的见过毛泽东的日本人;佐佐木此次访华,肯定能直接见到周恩来。大平觉得这是一个在两国政府首脑间递话的机会,于是在与田中商量之后,即安排了这个夜里的秘密见面。也可以说是内阁首脑,与在野的社会党元老为实现日中邦交的秘密会晤。

佐佐木也乐于进行这次会面,可以借此掌握新内阁的基本政策与态度。进屋在客厅坐定之后,佐佐木首先对首相的坦率和解决核心问题的坚定决心,表示了敬佩。然后,就接触到实质性问题。

佐佐木问:“日中关系问题不能回避过去的战争,对过去军国主义侵略中国,首相有什么看法?”

田中慨然说:“战争罪过就是罪过,作为内阁首相,鄙人准备去中国谢罪的。”

佐佐木又问:“在复交三原则中,如何处理日蒋条约是最重要的,你准备怎么办呢?”

田中果断地说:“那是理所当然的。我承认‘三原则’。因此,对处理台湾问题抱有坚定的信心。”

佐佐木便问:“你说这些话,是很有决心的。要是周总理问到,就照这样转达可以吗?”

田中答得很爽快:“可以。我说了一定实行。”

佐佐木抵达北京之后,很快就在7月16日、19日两次得到周总理的接见。16日是在晚上见面谈话,19日是周总理设晚宴款待。

佐佐木与周恩来见面,谈到了尼克松总统访华、中国重返联合国等问题。佐佐木谈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意义时,说:“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参加联合国,这件事意味着两个超级大国统治世界的局面打破了。今后亚洲地区要以中国为中心。”

周恩来说:“不对。以中国为中心,我不同意。我们在中美‘上海公报’上说了,我们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不谋求霸权,同时反对任何国家谋求霸权。”

佐佐木谈到了自民党改选总裁及国会选首相时的情况,并向周恩来透露了其离开东京之前,与田中谈话的内容,说:“首相对我说,打算来中国谢罪。”

周恩来即说:“不要讲什么谢罪的话了。现在日本新政府离过去发动侵略的日本军国主义已经相当远了。现在我们应该向前看,而不应该向后看,要解决今后的问题嘛。恢复中日邦交,是两国人民长期的愿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佐佐木为田中“保证”说:“我想田中君是靠得住的,我了解他,他不是耍嘴皮子的人,是讲信誉的政治家,他是为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而来的。”

周恩来就说:“我看要趁热打铁,那是否就请田中首相到北京来吧。我们欢迎。”接着,又补充说:“田中访华时的接待规格不能超过尼克松,将和尼克松总统一样。”

佐佐木说:“让我国的首相绕道香港,很不方便的。”

周恩来爽快地说:“你说绕道香港不方便,所以,首相来的时候,就请直飞北京。只要来谈恢复中日邦交问题,北京机场准备为日本现任首相、外相或其他大臣开放的。”

7月19日,双方会谈结束,佐佐木感谢周总理对日本国民和政府的关照。周恩来立即说:“哪里,哪里,不要太重视这一点,也不要太拘泥于过去的事情,还是谈未来吧。中日两国的邦交正常化,是七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和一亿两千万日本人民携起手来,建立将来永久的和平关系。”

后来,在中日建交之后,佐佐木写了一篇回忆录,题目是《从烧炭工到“架桥人”》。佐佐木在回忆录中写道--

这样,便打开了走向邦交正常化的第一道关口。……通过我回国后的汇报,田中首相知道了中国方面的态度;便下定了访华的决心。

就在7月19日,周总理宴请佐佐木的这天,田中在东京帝国饭店正式举行就任首相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由于预料首相将谈到敏感的日中邦交问题,日本及世界各国记者蜂拥而至,会场爆满。田中在谈到日中关系时明确表示:

中国问题是最大的外交问题。中国是日本的邻国,有两千多年的悠久的交往关系。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哺育,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事实。日中两国就是在这样一个共同的联系中生活过来的。我认为,最好是日中两国恢复正常的状态,我认为所有的日本人都这样想的。我认为时机已经十分成熟了。所有的话,用这一句话来表达就足够了。

……台湾问题应在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个问题解决时一并解决。

周总理于19日宴请之后,次日佐佐木即离开北京,经香港换日航班机,于21日晚间回到东京。22日上午就到首相府汇报。田中在获知中国表示首相专机可以直飞北京之后,很兴奋。据说,当天,田中在纸上用中文写下了周恩来说的四个字--“趁热打铁”。

田中感到,接下来就要进入实质性阶段了!

田中与大平都觉得,为谈判实质性问题进行准备有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日方必须迅速拿出日方对两国谈判的方案,大平直接领导下的外务省有关班子准备了日方谈判方案的20项内容;其二,中国会在复交谈判中提出什么具体条件呢?为了不使开始谈判时立场相距太远,需要摸清中方的具体观点。

大平对田中说:“首相,中美政府之间有在华沙的上百次大使级会谈,为了实现尼克松访华,美方还派出了总统密使基辛格;依我看,日中政府之间没有美中政府之间的直接交流渠道,更需要派出一个类似的‘密使’去北京。”

田中问:“让他拿我们方案的20条内容去摸底?”

大平点了点头。田中又问:“让谁去好?你先去北京一趟?

大平说:“目前阶段让内阁要员先去是不胜任的,挑选一个你和周总理都信得过的在野人物更合适。我看,竹入君是最合适的人选。‘复交三原则’,就是来自竹入君与周总理联合发表的‘复交五原则’。”

田中应允了:“他为了提出这个‘五原则’,去年曾经被暴徒刺伤,是周恩来信得过的人。”

日本也有个“基辛格”(之一):竹入的秘密使命

竹入义胜为了这次使命,后来被人们称为“日本的基辛格”。

他被日本右翼势力视作眼中钉,此次使命更需保密。7月23日夜里,为了避开耳目,他是在驻地的一家饭店里悄然钻进大平的小车,夜幕中,乘坐大平专车进入首相私邸的。此前的几天内,他已经与大平外相经过了数次秘密会晤,经过磋商,就结束战争状态、具体实施“复交三原则”,尤其是台湾问题、日美安全条约问题、条约形式等日中首脑会谈时的重要议题逐项加以确认,他将其归纳整理出一份包括20个项目的政府对日中复交观点的记录。这天夜里,他是临行前来与田中作会晤。

他这年只有45岁,比田中还要年轻8岁多,是在野党中近期升起的一颗新星。在他40岁那年,以高票当选了公明党中央执行委员长,指挥该党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即在众议院选举中一举获得了47个席位,从而确立了公明党在日本的第三大党的地位。

客厅里,望着田中、大平对谈判缺乏信心而露出的凝重神色,竹入反而显得举重若轻地说:“我上次在中国谈判,就经历过陷入僵局、甚至要打道回府的情况,豁然又柳暗花明了,就产生了那‘复交五原则’。”

竹入介绍了那次会谈的情况:“去年6月间,我率领公明党第一次访华团去到北京,和中国方面的谈判拖拖拉拉,进行了10天,还一直没有进展。面对僵局,无可奈何,只好指示代表团打点行装,准备回国。行李都装箱了,也转告了中国方面。这时,却接到中国方面通知,说周总理要会见代表团。28日深夜,周总理和我们会谈了两个半钟头。我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向周总理坦率地提出了所有疑问。这天晚上,双方就日中邦交正常化的‘五原则’取得了一致意见。白天,就发布了联合公报。”

田中、大平都十分注意地倾听着。大平说:“但愿我们也会有‘柳暗花明’的时候。”

次日(7月24日)一早,竹入乘“全日空”班机启程赶往香港。25日,他是最早从罗湖海关进入深圳那批人中的一个,乘车于中午到广州,赶上了国内民航飞北京的班机。

从7月27日开始,周恩来与竹入义胜进行了三轮会谈,共20多个小时。

27日下午4时,周总理在廖承志陪同下就与竹入举行了第一轮会谈。一见面,竹入就代田中、大平问候周总理。寒暄过后,竹入就拿出了记录日本政府20条观点的两三张纸,说:“日本政府、自民党既然下决心要与中国谈判实现邦交正常化,但是,客观地说,对田中首相与大平外相来说,有的事情能办到,有的办不到,他们希望中方对日方有所让步。”

周恩来望着竹入,说:“田中想同中国建立邦交,我完全赞同。中日间缔结和平条约是可能的,我希望能够缔结,可以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进去,使美国与苏联都不能反对。”

竹入看了一下手中的纸页,说:“中方如果提出签订‘和平条约’问题,日方就会困惑。因为日本与台湾50年代缔有一个条约,再签一个和平条约,就证明日本战后的对华政策基础全部是虚构的,这就要遭到自民党内和外务省的强烈反对。因此,日方主张,条约以友好为主体,以条约继承的形式比较合适。”

竹入又说:“日方也很关心中方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态度。”

周恩来说:“复交谈判可以不涉及日美安全条约,不必涉及1969年佐藤与尼克松的联合声明。”

竹入又说:“田中、大平还很关心中方对于战争赔偿问题的态度。还有,日中建交之后,日本多年来在台湾所形成的经济利益,这是指企业或者个人在台湾地区的投资、贸易,也是田中内阁与日本各界所关心的。”

周恩来注意地倾听着。

竹入按照记录念出:“田中内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正统政府。”

周恩来即表示:“我们对日方所说的‘正统’二字不太理解。”

竹入说:“‘正统’就是你们说的‘合法’。”

周恩来说:“中国有这样一种解释,‘合法’的反义词是‘非法’。蒋介石政权被推翻了,所以它是非法的;去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所以蒋介石政权也是非法的。”

竹入说:“我们也是这样解释。”

周恩来说:“公明党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问题,我不知道田中的法律专家说‘正统’二字是否有别的意思。汉语中有‘正统’就有‘偏安’。”周总理从中国历史举例来说明,然后说:“这是一个名称问题,如果正统与合法意思一个样,我们也可以同意。”

竹入说:“我回去以后,一定建议田中,今后讲话要用‘合法’政府这个词。”

7月28日晚7时,周恩来宴请竹入义胜,双方并举行第二轮会谈。周恩来告诉竹入,“复交谈判可以不涉及有争议的钓鱼岛问题;并认为,尼克松访华在前,中美尚未建交。此次中日建交将先于中美建交,美国会扯一下后腿的,要做说服工作;但是,并不是中日两国先搞的,而是步他们后尘,是能够让他们接受的”。

在此第二轮会谈中,竹入感到周恩来显得胸有成竹,但在缔结和平条约、结束战争状态等双方分歧较大的问题上没有什么新表示,他这就感到很担心了。他联想到,要是中方观点不作一些松动的话,自民党内的反对派将会给田中造成很大困难。日中两国政府之间要是为此陷入僵局,复交就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

分手时,周总理说,明晚举行第三轮会谈时,中方也将拿出一个草案。中方草案是什么?周总理没有作任何透露。

竹入回到住处,越想越觉得心里沉重,整个晚上都没睡好,要是中方不给田中有所照顾,田中访华就难以实现了。

竹入当然不知道,在昨晚(27日),第一轮会谈之后,周恩来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报告了同竹入义胜会谈情况,介绍了日方的观点;经过讨论,会议通过了中方起草的《中日联合声明要点(草案)》和“三点口头默认”。28日这天,这些“要点”和“口头默认”送由毛泽东最后拍板。

竹入觉得7月29日白天特别漫长,忧心忡忡地等候晚上会谈的到来。

日本也有个“基辛格”(之二):竹入握笔的手都打战了

7月29日晚7时30分,双方举行第三轮会谈。一开始,周总理先问:“竹入先生,不知你看了《东京新闻》有关日本外务省次官法眼讲话的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