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新中国外交谈判
12237700000055

第55章 田中角荣冒着生命危险直飞北京(6)

竹入说已看过这则报道。日本外务省次官法眼近日在讲话中有“日蒋条约已经解决了结束战争问题”的说法。他不知道法眼的这个讲话,是其个人的意见还是田中、大平授意说的;至少反映出自民党内的“台湾帮”是不可忽视的。这是中方最敏感的问题。

周恩来指出:“竹入先生是知道的,缔结日蒋条约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了。这个条约根本无视中国的存在,同一个逃到台湾的蒋政权缔结结束战争状态,当然是非法的、无效的,是应当废除的。”

竹入听了,心头的忧虑更重了。

周恩来说着,拿出了一份中方方案《中日联合声明要点(草案)》,这是用铅字打印好的纸页。周恩来强调说:“中方的方案已经经过毛主席批准。”

竹入看到了在页眉上有毛泽东用毛笔所书的那个签名。周恩来对竹入说:“这份我方的草案,我念,你记吧。”

周总理首先表明说:“中方坚持把结束战争状态和‘复交三原则’两个问题写入联合声明的立场。”

接着,周恩来一字一句地宣布这份联合声明。

竹入拼命地往笔记本上记录,其主要内容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的战争状态,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结束。

(2)日本政府充分理解中国政府提出的恢复中日邦交三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在此基础上两国建交,互派大使。

(3)中日两国建交,既符合两国人民的长期愿望,也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

(4)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处理两国关系,中日两国间的争端,通过和平协商加以解决,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5)两国任何一方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也反对任何一方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企图。

(6)两国复交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缔结和平友好条约。

(7)中国政府对日本放弃战争赔偿权。

(8)双方在必要时签订通商、航海、航空、邮政、渔业等协定。

周恩来接着说:“另外还有三点口头默认,不写进联合声明中。”

周恩来继续念着:“三点口头默认是--”

(1)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

(2)联合声明公布后,日本政府将从台湾撤出其“使馆”,并采取有效措施使蒋介石集团的“使领馆”从日本撤走。

(3)对日本的团体和个人在台湾的投资和经营的企业,在台湾解放时,当予以适当照顾。

竹入所记的中方关于联合声明要点及三点口头默认,加上整理的周恩来谈话,这就是后来日本政界流传的“竹入笔记”。因为中方的草案考虑了日方的立场,对日本政府的意见给予了照顾,随着边听边记,竹入两三天来的忧虑,顿然消失!

竹入后来在回忆文章中披露当时的感受:

“写着写着,我感到吃惊,握笔的手都发颤了,心想复交可以实现了,高兴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这个中方草案,除了“宣告战争状态结束”和具体实施“复交三原则”之外,与后来田中访华与周恩来签订的联合声明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正式的中日联合声明是以中方草案为蓝本的。

8月3日夜里,竹入回到东京,在与大平通电话时,大平问:“怎么样?”

竹入答:“比我预料的好。”

8月5日上午,田中与大平一早就来到首相府,等候与竹入见面。竹入向田中递交了“竹入笔记”,并传达了中国政府对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基本态度。田中当场迅速看了一遍,不禁喜形于色,叹说:“周总理这个人,真是通情达理。”

平时满脸严肃的大平,阅后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连声对竹入说:“竹入君,你辛苦了,辛苦了!一俟定夺,我这个外务大臣就要排除万难去干,我发誓!”

为此,大平曾对田中说:“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中国方面的真实意图,就看首相决断了。今后就让我们同心同德去做吧。”

田中即说:“明白了。人生一次,花开一度,那就干吧。”

大平将这本笔记本装进口袋里,就要走。田中又对其补充说:“具体的谈判全交给你了。党内的事情,由我负责。”

大平就出了首相府,奔外务省而去。

8月7日,心中有了底的田中这天会见记者时,对自民党内的“台湾帮”做了牵制,他说:“我认为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时机正在迅速成熟,也形成了相应的舆论。在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中,没有一个同国府原封不动地保持着关系,日本也不可能例外。”

这是田中首相首次明确地表明解除日蒋关系。

卷三十九 闪电般的访华准备工作

绝妙的外交默契:上海舞剧团为田中专机直飞试航/ 赴北京的单程机票拿到手了/ 东京闪电般派出三个代表团(之一):专机临时登上了古井特使/ 东京闪电般派出三个代表团(之二):亲台派也到北京来了

[1972年8月15日-9月18日,东京-北京]

绝妙的外交默契:上海舞剧团为田中专机直飞试航

田中会见中国代表选择在帝国饭店举行。日本现任首相正式会见中国在日本的代表,还是战后历届内阁的第一次,这是一次破例会见,是轰动一时的新闻。

帝国饭店的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在高楼上的会见厅能凭窗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一收眼底。田中当选首相以后,喜欢选择在这个饭店举行外事活动。

田中预定会见的时间是8月15日下午4时30分,会见的是中国政府在东京的两个官员:一个是正在日本访问演出的上海舞剧团团长孙平化,另一个是中国备忘录贸易办事处驻东京联络处首席代表肖向前。

时间尚未到,从饭店大门口到高楼上的会见厅,长长的通道两侧已经站满了人。这些人分两类:一类是日本及各国记者,另一类就是穿便衣或者制服的警卫人员。由于日本右翼势力反对抛弃台湾,田中事前不止一次地叮嘱过警视厅及保安部门,千万不能让他第一次公开会见中国人就出了意外。

田中当选之后才知道,拥有208个团员这样大规模的上海舞剧团是周恩来专门派来的,目的是在首相选举期间造成中日友好的热烈气氛,这当然有助于田中竞选。在田中当选首相之后,大平告诉他,孙平化团长还捎来了周总理请田中首相访华的正式邀请。

孙平化长期以来跟着廖承志从事中日民间贸易,是个“日本通”,在“文化大革命”前被任命为中国备忘录贸易办事处驻东京联络处第一任首席代表。“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即被召回国,下放至“五七干校”劳动“接受再教育”。1972年5月间,中日邦交正常化提到了议事日程,周总理询问起孙平化的下落,使他于5月下旬突然被从“五七干校”召回北京,到中日友协报到上班。上班没几天,就被指派为访日的中国上海舞剧团团长,率团赴日访问和公演。他自己风趣地回忆说:“对于芭蕾舞,我一窍不通,由于在乡下的干校,连革命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都从来没有看过,就成为芭蕾舞剧团团长了。团员们很尊敬我这个熟悉日本情况的团长,经常善意地拿我这个‘舞盲团长’开玩笑。”

后来他才知道这个芭蕾舞剧团访问日本,是周总理利用中日关系非常有利的高涨形势派出的,要推动形势的发展。当时中日两国虽然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但是没有直航,从北京与东京间往返,要拐远道经过香港。7月4日,他们在佐藤内阁时期从北京出发,乘火车到广州,再出境经香港,于7月9日到达东京的时候,田中已经就任首相第三天了。孙平化就戏说,剧团在旅途中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内阁。为此,周总理曾经不止一次地对日本朋友说:“我们这个团赶上了好运气!”

舞剧团到东京没几天,随农业代表团访日的外交部陈抗处长捎来了周总理的指示。舞剧团此次访问日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孙平化一出饭店房间,就会有守候已久的日本记者追上来访问,似乎中方官员一举手一投足都有新闻价值。日本报纸形容当时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政治气氛高涨之流行语是刮起了“旋风”,1971年王国权来参加松村葬礼被说成“王旋风”,这次舞剧团来访问演出又被说成“孙旋风”。孙平化说得好:“当时出现的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强烈‘旋风’不是某一个人刮起来的,而是中日两国人民和日本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的朋友们几十年来努力的结果。” 而田中首相下决心接受中国方面提出的“复交三原则”,周总理及时响应,共同推进这一事业才出现了新形势、新局面。

在田中会见孙平化、肖向前之前,大平外相已经与孙、肖见过4次面了。

8月5日,田中阅了“竹入笔记”之后,心中有了底,就加快了访华的步子,安排了这次帝国饭店的会见。

会见厅被一道屏风隔成两厢,一边是供记者照相用的,另一边用来会见、谈话。在众多记者的不断要求下,田中与孙平化、肖向前一次又一次地握手,摆好姿势拍照。记者退席之后,会见与谈话就热烈而友好地开始了。孙平化正式转达了周总理的邀请。田中感谢周总理的厚意,表示已经决定访问中国。田中说:“解决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但需要处理好党内各种意见,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暂不过早公布访华具体时间。我希望通过访华,一举建交,达到有终之美。”

田中又笑着问:“北京天气什么时候最好?”

孙平化说:“北京九十月间,秋高气爽,最为宜人。”

田中还表示说:“在我访华之前,将派遣自民党日中邦交正常化协议会代表团先去访问,其中也可能有对日中复交持反对意见的人,请中国方面不要介意,予以谅解。这对统一党内意见是有作用的。”

孙、肖表示理解,希望有更多政治家,不同派系、不同观点的人多去中国看看,百闻不如一见嘛。

笔者采访日中邦交正常化往事,访问过这次会见的见证人、曾担任外交部长的唐家璇。他当时在访日的上海舞剧团中做外事干部,具体联系与参加了这次会见。

中国上海舞剧团访日公演,在田中首相8月15日会见形成的高潮中圆满谢幕。第二天,整个剧团208个成员当时并不知晓,剧团乘飞机“直航归国”之事,成了中日复交的一道序幕,一则佳话,一次试航。就是连孙平化团长,也是返回到北京后才知道的。

田中访华与尼克松访华一样,遇到两国之间没有直达航线的问题。尼克松决定访华之后,预定航线为经夏威夷、关岛、上海至北京,并让基辛格乘坐“空军一号”总统专机按此航线试航。日本与中国一水之隔,田中访华当然不能按东京经香港转飞北京的航线。周总理也捎话来说了,田中访华按尼克松访华的待遇。这就包括东京至北京的直航。

上海舞剧团在东京公演期间的一天,日中友好人士藤山爱一郎老先生找孙平化、肖向前,商量剧团返程的交通工具问题。孙平化告诉说,来日本之前剧团就预订好了返程机票。藤山说:“208名成员的大型艺术团,加上服装、道具,远道绕香港太不方便了。我们考虑,用日本包机将大家直接送回上海如何?如果中国方面愿意,日本方面没问题。”藤山谈得很具体,“日本有两家航空公司,‘日航’和‘全日空’,两家航空公司各提供一架飞机就够了。”

孙平化听了暗暗考虑,这样一个民间艺术团,有必要大事张扬专门包机吗?于是就说:“感谢先生好意,此事需要向国内报告,看国内有什么意见。”

当晚,孙平化就用电话向国内作了报告,并谈了个人想法:“上海舞剧团回国的交通工具问题,早就安排好了,是否还要包机直飞国内,兴师动众,我个人看似乎无此必要。”

岂料,两天之后,传来了国内明确指示:接受藤山的好意和安排,乘日本包机由东京直飞上海;如需两架飞机,可包“日航”、“全日空”各一架;上海国际机场临时为日本客机开放。由于中日间航线早已断锁,正式飞行之前需要试航,需中国民航派人到东京商谈有关导航、试飞等技术事宜。两国有关部门很快就接触、商谈,做好了一切准备。

实际上,孙平化率团飞回国,是田中内阁包的飞机,且有中岛健藏、冈崎嘉平太和日本两个航空公司(会社)的社长陪同至上海。在机场受到了数千群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迎。孙平化感到这盛大欢迎场面的含意不一般,绝不会是为出国演出的普通艺术团组织的。次日,孙平化奉命赶回北京,刚下飞机舷梯,就接到来接的同事通知:

“把行李交给家人,你马上乘车去大会堂,周总理正在等你汇报呢。”

回国之后,孙平化这才知道:周总理在他那份“直飞似无必要”的电话报告记录上,写了批语:不对,很有必要!这是政治。周总理还专门指示上海:为此做好准备,对孙平化率上海舞剧团回国做盛大欢迎;对日方机组的招待不能次于对美机组。

实际上,上海舞剧团归国是为田中首相访华的专机试航。

赴北京的单程机票拿到手了

8月31日,大平陪同田中乘坐首相专机从羽田机场起飞,朝东南方向飞往夏威夷。他俩前往夏威夷,将在瓦胡岛上与美国政府首脑会晤。田中政府要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不能不考虑华盛顿的态度。早在1953年间,艾森豪威尔政府与池田内阁就签订了《日美共同防御条约》;1961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又与岸信介内阁谈判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全称是《日美共同合作与安全保障条约》);尼克松出任总统后,又于1969年11月与佐藤首相会谈,就新的共同安全体制达成协议。

田中与大平,不能不考虑这里包括的两个问题:其一,是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反对日美安全条约,在复交谈判涉及这个问题时,中国将会采取什么态度呢?其二,美国作为安全条约的当事国,对日中复交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对中方的摸底已经一步一步扎实地在进行,对美方的态度也必须做充分的试探。尽管有尼克松“越顶外交”造成对日本的冲击,但是,日美两国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很深厚的。

田中内阁一成立,日方就向美国提出:希望举行日美首脑会谈。7月24日,双方同意9月初在夏威夷进行会谈。在拟定会谈议题时,美方不知道日中复交的秘密活动已经在进行,因此,美方仍然提出把解决日美贸易摩擦作为会谈的中心议题,美国期望日本新首相能够给两国首脑带来某些“礼物”。其实,田中、大平却是对借这次会谈摸美国对日中复交的底更为看重,期望美方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

大平曾经寓意很深地对秘书说:“我们不能直接去北京,要经过夏威夷才行。”这就表明了这样一种立场,即要同美国总统直接会谈,得到美方的理解之后,才可能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

在动身的10天前,8月18日,尼克松总统的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从西贡回来路经东京。他与田中、大平会谈时,听了大平所作的日中邦交正常化事宜的说明,意识到田中首相将准备访问北京。对此,这位已经数次访问过北京的博士,丝毫没有表态,既不反对,也没有赞同。

基辛格不表态,这就给田中、大平留下了悬念,要是美方在夏威夷会谈中对日中先于美中建交表示反对的话,无疑会给日中复交造成相当的麻烦。

这次飞赴夏威夷,是田中作为首相首次出国。在太平洋上做漫长的飞行,这才使执政不到两个月的田中与大平,在紧张中稍有闲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