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容保健实用偏方
12369100000010

第10章 痤疮

第五节 痤疮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颜面及背部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或见黑头,能挤出粉渣样物。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皮脂的瘀积,毛囊内的细菌、螨虫等微生物感染,内分泌因素是主要的。中医认为素体血热偏盛是痤疮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条件,血瘀痰结使病情复杂深重,故可分为血分实热型、肺胃积热型。

一、血分实热型

病人典型症状表现:颜面及背部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皮疹色紫或黑,舌质深绛或紫,脉细数或弦数。

偏方1

【组成】金银花15克,茵陈15克,牡丹皮15克,黄柏10克,半夏10克,薏苡仁30克,甘草6克。

【功效】凉血活血,化痰散结。适用于血热痰结者。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疗程】7剂为1个疗程。

【来源】来自民间。

偏方2

【组成】金银花2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牡丹皮10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适用于血热毒盛者。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疗程】15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血寒者不用。

【来源】《医宗金鉴》

偏方3

【组成】月季花12克,丹参12克,白芷12克,黄芪15克,山楂10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凉血,化瘀去痘。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疗程】15剂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血虚者慎用。

【来源】《医学美容》

偏方4

【组成】苦参12克,黄芩12克,金银花12克,生地黄12克,当归9克,苍术9克,甘草3克。

【功效】凉血解毒,清热祛湿。

【制法】将上药细锉,水煎取汁500毫升。

【服法】每次饭后服用,每日2次。

【疗程】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偏方5

【组成】丹参50克,白芷20克,野菊花20克,金银花20克,月季花20克,大黄10克。

【功效】清热活血,解毒祛痘。

【制法】上药煎水去渣备用。

【用法】以药汁热敷面部。

【疗程】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医学美容》

偏方6

【组成】麻黄15克,杏仁15克,石膏50克,薏苡仁50克,甘草10克。

【功效】凉血燥湿解毒。适用于湿热毒盛者。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隔日1剂,早晚分2次服。

【疗程】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杂志》

偏方7

【组成】麻黄15克,杏仁15克,防风15克,石膏50克,薏苡仁50克,甘草10克,当归20克,川芎20克,生地黄20克,赤芍20克。

【功效】凉血活血,祛风燥湿。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隔日1剂,早晚分2次服。

【疗程】7天为1个疗程。

【来源】来自民间。

偏方8

【组成】梨花30克,李花30克,杏花30克,木瓜花30克,樱桃花30克。

【功效】芳香走窜,辟秽开窍。

【制法】上药阴干,磨成细末。

【用法】入面脂中调匀,涂于颜面。

【疗程】5天为1个疗程。

【来源】《花卉的美容与食疗》

二、肺胃积热型

病人典型症状表现:患处皮疹色红,偶见脓疱,局部疼痛,纳呆、便秘,苔黄腻或黄燥,脉数。

偏方1

【组成】石膏20克,野菊花15克,黄芩15克,牛膝10克,甘草3克。

【功效】清泻肺胃,降火解毒。适用于肺胃热盛者。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饭后30分钟左右服用。

【疗程】3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酒等刺激食品。

【来源】《景岳全书》

偏方2

【组成】枇杷叶15克,桑白皮15克,连翘15克,黄柏10克,黄连10克,甘草5克。

【功效】清肺热,泻胃火,凉血解毒。适用于肺胃热盛者。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

【疗程】连续服用4~6周。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辛辣、糖类、油腻饮食,不化妆,每日用温水及香皂清洗面部。

【来源】《医宗金鉴》

偏方3

【组成】柏子仁(研)150克,冬瓜子(炒)150克,冬葵果(炒)150克,茯苓(去黑皮)150克。

【功效】清肺胃热,化痰祛痘。适用于肺胃热盛者。

【制法】将上药捣为细末为散。

【服法】每次服8克,以温酒调服,早餐后、午后及临卧时各服1次。

【疗程】7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肺阴虚热者忌用。

【来源】《圣济总录》

偏方4

【组成】连翘2克,川芎2克,白芷2克,黄芩2克,黄连2克,川贝母2克,甘草2克。

【功效】清肺胃热,祛痘止痒。适用于肺热者。

【制法】上药研细末,水煎取汁500毫升。

【服法】每日1剂,每次饭后服用,每日2次。

【疗程】15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肺阴虚者不用。

【来源】《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偏方5

【组成】枇杷叶(去毛刺)250克,黄芩(酒炒)125克,甘草30克,天花粉100克。

【功效】清热止痒解毒。适用于风热毒盛者。

【制法】将上药研为细末,用酒做丸,如梧桐子大小。

【服法】每次服用5克,食后或临睡前,白开水送下,每日2次。

【疗程】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外科正宗》

偏方6

【组成】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虎杖12克,山楂12克,大黄10克。

【功效】清脏腑热,解毒止痒。

【制法】以水500毫升煎煮,煎取300毫升。

【服法】每日1剂,分3次服用。

【疗程】1个月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皮肤科诊疗学》

偏方7

【组成】野菊花20克,金银花2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紫花地丁10克,生地黄30克,丹参30克,赤芍30克。

【功效】清肺胃热,凉血活血。适用于肺胃热盛者。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

【疗程】1个月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来源】来自民间。

偏方8

【组成】杏仁(去皮尖,用水1碗,于银铫子内熬,候水减一半,取出,用炭火烧存性,于湿纸上令冷)120克,桦皮(烧成炭)120克,甘草15克。

【功效】清热利湿,疏风祛痰,消肿解毒。

【制法】上药除杏仁以外,余药捣碎,杏仁另研面。

【服法】每服7克,饭后温酒调下,日进3服。疮疥甚者,每日频服。

【疗程】7天为1个疗程。

【来源】来自民间。

偏方9

【组成】苦参12克,黄芩12克,金银花12克,生地黄12克,黄柏12克,天花粉12克,当归9克,白芷9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祛瘀,燥湿止痒。

【制法】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

【疗程】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验方秘方汇集》

偏方10

【组成】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虎杖12克,山楂12克,枳壳10克,大黄10克。

【功效】清热解毒通腑。

【制法】以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

【服法】每日1剂,分3次服。

【疗程】1个月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皮肤科诊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