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容保健实用偏方
12369100000009

第9章 黄褐斑

第四节 黄褐斑

黄褐斑是指颜面出现黄褐色或淡黑色斑片,抚之不碍手的一种影响美容的皮肤病。本病常对称分布,多发于孕妇或经血不调的妇女,皮肤日晒后加重。西医认为本病与妊娠、内分泌失调有关。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而有情志不遂、劳伤脾土、肾精亏损、外受风邪等方面。

—、肾精亏损型

病人典型症状及表现:面部出现黄褐色或淡黑色斑片,患者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舌淡胖,苔白,脉沉弱。

偏方1

【组成】生地黄15克,墨旱莲15克,山茱萸10克,女贞子30克,丹参30克。

【功效】滋肾补肾,养阴祛斑。适用于肾精亏虚者。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时黄酒50毫升为引,分早晚2次口服。

【疗程】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4个疗程。

【来源】来自民间。

偏方2

【组成】当归12克,白芍12克,制何首乌12克,山药15克,黄芪9克,白术10克。

【功效】滋养肝肾,祛斑美容。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制法】用水约600毫升,文火煎取300毫升。

【服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

【疗程】1个月为1个疗程。

【来源】来自民间。

偏方3

【组成】熟地黄18克,山药2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枸杞子10克。

【功效】滋补肝肾,滋阴祛斑。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7~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社区医疗》

偏方4

【组成】菟丝子300克,女贞子300克,桑寄生300克,生地黄150克,当归120克,墨旱莲200克。

【功效】滋阴补肾,祛斑。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制法】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如梧桐子大小,装瓶备用。

【服法】每日3次,每次1丸。

【疗程】1个月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杂志》

偏方5

【组成】当归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熟地黄15克,黄芪15克。

【功效】补肾益血,活血祛斑。适用于肾虚血瘀者。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

【疗程】7天为1个疗程。

【来源】《医学发明》

偏方6

【组成】淫羊藿15克,菟丝子20克,生地黄15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芍药12克。

【功效】益肾化斑。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疗程】7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来源】《中医杂志》

偏方7

【组成】熟地黄12克,肉苁蓉10克,牛膝10克,巴戟天10克,甘草10克,韭菜子10克,干姜3克。

【功效】温阳补肾,润肤悦色。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疗程】7剂为1个疗程。

【来源】《徐宜厚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

偏方8

【组成】女贞子12克,墨旱莲12克,鸡血藤20克,熟地黄15克,黄精15克,丹参15克,黄芪15克。

【功效】滋阴补肾,调和气血,活血化瘀。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每日服2次。

【疗程】7剂为1个疗程。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偏方9

【组成】熟地黄15克,山茱萸10克,女贞子12克,枸杞子12克,墨旱莲12克,山药10克。

【功效】滋阴补肾。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疗程】7天为1个疗程。

【来源】《实用中医皮肤病学》

偏方10

【组成】菊花10克,枸杞子10克,生地黄10克,地骨皮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甘草5克。

【功效】滋肝养肾,和血脉。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疗程】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河北中医》

二、肝郁气滞型

病人典型症状表现:患者面部出现黄褐色斑片,生气时加重,或见少腹闷胀窜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舌暗苔白,脉弦。

偏方1

【组成】陈皮15克,香附15克,红花15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荆芥10克。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祛斑。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

【疗程】3个月为1个疗程。

【来源】来自民间。

偏方2

【组成】生地黄12克,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柴胡9克,白术9克,白鲜皮9克。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化瘀祛风。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疗程】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偏方3

【组成】合欢花15克,金银花15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月季花20瓣。

【功效】养血疏肝,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疗程】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河南中医》

偏方4

【组成】郁金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甘草6克。

【功效】疏肝解郁,调理冲任。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疗程】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验方》

偏方5

【组成】柴胡6克,薄荷6克,香附6克,甘草6克,白芍12克。

【功效】疏肝理气解郁。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疗程】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验方》

偏方6

【组成】陈皮30克,冬瓜子50克,桃花40克。

【功效】疏肝燥湿,活血养颜。

【制法】将药捣为细末,过筛即成。

【服法】每日三餐后,以酒服1克。

【疗程】1个月为1个疗程。

【来源】《医心方》

偏方7

【组成】香附10克,玫瑰花10克,泽兰10克,丹参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功效】理气活血化瘀。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疗程】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北京中医杂志》

偏方8

【组成】柴胡12克,枳壳6克,香附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茯苓12克,丹参10克。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通络。适用于肝气郁结者。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疗程】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实用中医皮肤病学》

偏方9

【组成】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生地黄12克,丹参20克,牡丹皮15克,白芷6克。

【功效】清肝理气活血。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服法】每次10克,每日2次。

【疗程】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杂志》

偏方10

【组成】丹参10克,益母草10克,泽兰10克,牛膝10克,柴胡10克,木香10克,枳壳10克。

【功效】理气活血,调理冲任,清解郁热。

【制法】先将各药用沙锅浸泡半小时,然后文火煎煮,第1次煎半小时,把药倒出,然后加温水继续煎煮40分钟左右,倒出药汁,两煎合在一起。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疗程】15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一般用于女性患者。

【来源】《刘奉五妇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