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大文学课
12393400000008

第8章 唐宋风情(2)

[6]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7]“去国”句: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去:离开。国:京都。

[8]“上下”句: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9]“沙鸥”句: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

[10]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11]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12]“不以物喜”句: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13]“居庙堂”句: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4]“其必曰”句: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

[15]“微斯人”句: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微,非,如果没有。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环滁[1]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2]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3]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4]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5]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6]开,云归而岩穴暝[7],晦[8]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9],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10],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11],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12]白发,颓然[13]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说文】

欧阳修因政治原因被贬任滁州太守,《醉翁亭记》就作于这段时间内。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百姓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加之当地风景秀丽,这让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国家的积弊深重,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忧虑和痛苦。这两方面的情感都融合在了这篇文章中。

【解字】

[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在今安徽省东部。

[2]琅琊:山名,在滁州西南十里。

[3]酿泉:水清可酿酒。

[4]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形容亭子四角向上翘起。

[5]智仙:琅琊山琅琊寺僧。

[6]林霏:树林里的雾气。霏,雾气。

[7]云归:烟云聚拢。暝:昏暗。

[8]晦:阴暗。

[9]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代老年人;提携: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10]野蔌:野菜。蔌:菜蔬。

[1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12]苍颜:容颜苍老。

[13]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醺醺的样子。

伶官传序(节选)

北宋·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1]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2]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3],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说文】

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由北宋欧阳修编撰完成,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本文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以此来告诫当时的北宋统治者。

【解字】

[1]原:通“源”,推本求源,推究。

[2]逸豫:逍遥游乐。

[3]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4]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六国论(节选)

北宋·苏洵

呜呼!以[1]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2]秦之心礼[3]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4]。悲夫!有如此之势,而[5]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6],以趋于亡。为[7]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8]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9]秦,而犹有可以[10]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1],是又在六国下矣。

【说文】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

【解字】

[1]以:用。

[2]事:侍奉。

[3]礼:以礼对待。

[4]下:吞下。咽:咽喉。

[5]而:却,表转折。

[6]日:每天。

[7]为:治理。

[8]劫:胁迫、挟制。

[9]于:比。

[10]可以:可以凭借。

[11]以:凭着。故事:旧例。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2]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3]而不妖[4],中通外直[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亭亭净植[8],可远观而不可亵[9]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10]!菊之爱[11],陶后鲜[12]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4]。

【说文】

说,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他一生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曾这样赞誉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

【解字】

[1]蕃:很多。

[2]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3]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澈的水。

[4]妖:漂亮而不庄重。

[5]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6]不蔓不枝: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

[7]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清芬。

[8]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9]亵:亲近而不庄重。

[10]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1]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2]鲜:很少。

[13]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14]宜乎众矣:应该是非常多了。

资治通鉴(节选)

北宋·司马光

才德全尽谓之[1]“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2]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夫德者,人之所严[3];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4]。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说文】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组织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解字】

[1]谓之:称之为。

[2]苟:如果

[3]严:敬。

[4]蔽:蒙蔽。

游褒禅山记(节选)

北宋·王安石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1]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2]也!

【说文】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官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在同年七月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解字】

[1]至于:抵达、到达。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相:帮助、辅助。

[2]得:心得、收获。

读孟尝君传

北宋·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1]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2]。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3],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4],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5],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说文】

《读孟尝君传》作者王安石,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篇驳论文。王安石指出孟尝君并不是“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他认为贤明之士是指治国安邦的人,正因为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文章的观点非常有新意,和之前的评论大相径庭,但是又很有说服力。现在看来,只是对人才标准的不同看法而已。

【解字】

[1]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的贵族。他养士数千人,成为齐国的重要政治力量,后担任了齐相。

[2]卒:终于。其:指门下士。虎豹之秦: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这里指的是“鸡鸣狗盗”的故事。

[3]特:只、仅仅。雄:首领。

[4]擅齐之强:拥有齐国的强大国力。擅,拥有。

[5]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古代君臣相见,帝王坐北面南,臣在对面朝见。制,制服。

梦溪笔谈(节选)

北宋·沈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1],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3]之。欲印,则以一铁范[4]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5],药[6]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7]。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8]有奇字[9]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10],用讫[11]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说文】

《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解字】

[1]钱唇:铜钱的边缘。

[2]印:印模。令坚:使坚硬。

[3]冒:蒙、盖。

[4]范:框子。

[5]持就火炀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6]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7]字平如砥: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8]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

[9]奇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10]燔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11]讫:终了、完毕。

前赤壁赋

北宋·苏轼

壬戌[1]之秋,七月既望[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3]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5]之间。白露横江[6],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7],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8],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9]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10],击空明兮溯流光[1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1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1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14],泣孤舟之嫠妇[15]。

【说文】

《前赤壁赋》写于苏轼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此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本文充分体现了苏轼散文自然本色、平易明畅的特色,那种纯真自然之美给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带来了非常难忘的艺术享受。

【解字】

[1]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

[2]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3]属:通“嘱”,引申为劝酒。

[4]少焉:不一会儿。

[5]斗牛:斗、牛,星宿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6]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气。横江:笼罩江面。

[7]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

[8]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御。

[9]羽化:道教把成仙叫做“羽化”。

[10]桂棹兮兰桨:用桂树木做的棹、用木兰做的船桨。棹,一种划船的工具,形似桨。

[11]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

[12]倚:依、按。和:同声相应。

[1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慕,眷恋。

[14]舞幽壑之潜蛟: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15]泣孤舟之嫠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石钟山记(节选)

北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1]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2]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3]浪,水石相搏[4],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5]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6]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7],北音清越[8],桴止响腾[9],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10]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11]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12]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3],自以为得其实[14]。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说文】

《石钟山记》是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发,夹叙、夹议,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是因事说理的千古名篇。

【解字】

[1]彭蠡:鄱阳湖的别称。

[2]郦元:即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著有《水经注》。

[3]鼓:振动。

[4]搏:击,拍。

[5]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6]李渤:唐朝洛阳人,著有《辨石钟山记》。

[7]南声函胡: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函胡:同“含糊”。

[8]北音清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越:高扬。

[9]桴止响腾: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腾:传播。

[10]铿然:形容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声音。

[11]殆:大概。

[12]陋者:浅陋的人。

[13]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14]实:指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