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不可不知的健康常识
12486900000035

第35章 合理用药是健康快车(1)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许多人患一般常见病时都自己买药服用。但往往很多人对一些药物的“关键”又不甚清楚,造成了许多无效用药甚至产生抗药性,为此,应当引起重视。下面几种情况属于无效用药,应当避免。

1.非感染性腹泻使用抗生素属无效治疗

非感染性腹泻是腹泻的一种,另一种是感染性腹泻。对于感染性腹泻应首选抗生素。而非感染性腹泻可由饮食不当、食物过敏(对牛奶、鱼虾过敏等)、生活规律的改变、外界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此类腹泻使用抗生素均无效,正确方法应当采用饮食疗法,或服用一些助消化药物。

2.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目前,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很普遍,不仅多见于个人自用,就是一些医生治疗流感也常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对流感治疗是无效的,只有当并发细菌感染时,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3.丙种球蛋白预防某些传染病属无效用药

丙种球蛋白对部分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如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风疹等。对与上述病人有接触者使用丙种球蛋白亦有效。但丙种球蛋白对乙型肝炎、流感、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则无效。

4.皮炎、瘙痒症用激素医治无效

对于皮炎、瘙痒症,很多人习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去医治。但若长期或经常使用此药,可能诱发患处感染,影响皮肤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溃疡或不愈。因此,皮肤病、瘙痒症的患者不要首先选用激素或激素制成的外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温馨小贴士

家庭存药应该将内服药与外用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药品与保健品分开放置。

服药也有时间限制

很多人以为只要服用的药物正确,至于服药时间并不重要。但事实上,服药的时间对于药物的疗效至关重要,如若服药时间科学,则既能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又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否则,不但延误疾病的康复,还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现将常用的药物服用时间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滋补类药应清晨空腹服用

适宜清晨空腹服用的药物多为滋补类药,如人参、蜂乳等。清晨空腹服用以利人体迅速吸收和充分利用。

2.有些药物应半空腹服

应半空腹服用的药物多为驱虫药,如驱蛔灵等。可于两餐之间,或刚进早餐后服用,这样使药能迅速进入肠道,保持较高浓度发挥作用,又不致刺激胃肠引起恶心呕吐或者因肠道吸收快而中毒。

3.饭前(饭前30~60分钟)服的药

一些健胃药、收敛药、止胃痛药、肠道消炎药,如多酶片、乳酶生、胃舒平、三硅酸镁、阿托品、四环素等均适宜饭前半小时至l小时服用。这些药物依其各自的作用特点,饭前服用能达到最佳效果。此外,中成药丸剂,为使其较陕通过胃进入肠道,不为食物所阻,也宜饭前服。

4.饭时服的药

多数消化药,如稀盐酸、胃蛋白酶等,饭时服能及时发挥作用。

5.饭后(饭后15~30分钟)服的药

绝大部分药物都应该在饭后服,尤其是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水杨酸钠、保泰松、消炎痛、硫酸亚铁、黄连素等宜饭后服,以便药物被胃内食物稀释而减少其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

6.睡前(睡前15~30分钟)服的药

睡前服用的多为催眠药,如鲁米那、安定、朱砂安神丸等。泻药如双醋汾汀、酚酞、果导等,服后8~12小时见效,故睡前服用在次日清晨可望排便。

7.定时服(间隔一定时间用药)

适宜定时服的药多为一些吸收快、排泄快的抗菌消炎药,如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等最好是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时服用。因排泄或流失较快,为维持有效浓度,必须每隔一定时间服用一次。

8.病发时服

有些药物是在病发时才服用。例如颠茄、阿托品、普鲁本辛等解痉止痛药应在胃肠痉挛、疼痛时服用;感冒发烧时服APC、阿苯片;头痛时服用去痛片;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化速效硝酸甘油片,等等。

温馨小贴士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药物应该时刻带在身上,换衣服时不要忘记将药物装上。药物要装在取出方便而固定的衣服口袋里,对这个装药的口袋,家人也要熟悉。夜间睡觉时亦要放在床头等容易随手拿到的地方。应定期检查所带的药物是否过期,并及时更换。

服中药勿忽视忌口

中医有“五禁”之说:“肝病禁辛、肾病禁甘、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因此,服用中药一定要依据辨证理论的服药原则,这样方可使药物最大化地发挥它的作用。

中药与食物虽同出一源,但它们所含成分不同,其性味与药理作用也就各异。若药食配合不当,则会降低疗效或失去疗效,甚至还会增加中药的毒副作用。

例如,辣椒属于热性,不宜与清热凉血药(如银花、连翘、山栀、生地、丹皮、石膏等)及滋阴药(如石斛、沙参、麦冬、知母、玄参等)合用,否则会影响疗效。

服用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治疗“寒症”时,忌食生冷食物。

又如大便秘结、容易兴奋、急躁或血压偏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跳过快者,就应忌辛辣刺激食物及浓茶、咖啡等饮料;反之,有畏寒、手足冰凉、大便溏薄或血压偏低、心跳过缓者,应忌生冷、滋腻、黏滑等食物。

再如对于温热性的羊肉、鹅肉、韭菜、姜、桂圆、辣椒等食物,热喘患者应竭力避免。对于容易诱使哮喘发作的黄鱼、带鱼、毛笋、菠菜等,也应少吃或不吃。哮喘发作时,还应禁食易胀气、难消化的食物,像豆类、芋艿、马铃薯等,以免加剧病情。

温馨小贴士

服用维生素时不要吃虾,因为虾中含有丰富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令其失效;同时虾中的五价砷成分还会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即砒霜)。

感觉病好了也不能停药

有些人在服药后感觉病好了,便立即停止吃药,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来说,不可随意停药。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及精神病等,目前没有特效药,只是用药物来控制病隋,使症状减轻,一旦停药,症状就会复发。因此,这类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甚至是终身服药,即使觉得病情好转,也不能随意停药。因为骤然停药会使症状反弹得比服药前更厉害。

有些疾病治愈后易复发,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结核病、类风湿关节炎和某些慢性疾病,这些疾病用药治愈后,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一般均需一段时间维持治疗。而对于抗癫痫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控制病情后,不仅需要一段时间的维持疗法,而且需用“逐渐递减”的方法停药,否则会使病情加重。

温馨小贴士

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如去痛片、退烧药等,可以在症状发作时服用,症状消失后就不要服用了。

不要用茶水服药

有些人习惯用茶水送服药物,这是不科学的做法。茶叶用水泡后,其中鞣酸、茶碱、咖啡因、可可碱等会溶于水中,用茶水送服某些口服药,会使这些成分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造成药物失效或难以吸收,达不到治疗作用。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硫酸亚铁、枸橼酸铁中所含的亚铁离子,可以与茶中的鞣酸反应产生沉淀,妨碍铁的吸收,并会引起腹痛和便秘。含生物碱的利血平、阿托品、麻黄碱等药物与茶中的鞣酸反应产生沉淀,会使药效降低。镇静药鲁米那、速可眠等和抗组织胺药,苯海拉明、扑尔敏以及镇咳药咳必清等与茶中的咖啡因有拮抗作用,会降低疗效。又如中药黄连、黄柏、麻黄等药在茶水作用下,效力也会降低。所以切记不要用茶水送服药物。即使用白开水服药,也要避免短时间内再喝茶,防止茶水在胃中与药物结合降低药效。

温馨小贴士

除了茶水之外,汽水、可乐、果汁、牛奶等不宜送服药物。汽水、可乐中含有钾、钠、钙、镁等多种电解质,这些物质与药物成分混合生成妨碍药物吸收的化合物,降低药效。用牛奶服药,会在药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阻碍药效的正常释放,影响药效。

不能用热水服用的三种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服药的时候往往随手拿起水或者饮料就喝,更不分凉水、热水。

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以下三种药物不宜用热水送服。

(1)助消化类药品,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这类药中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会凝固变性而失去催化剂作用,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

(2)维生素类药品。维生素类中的维生素C是水溶性制剂,不稳定,遇热后易被破坏而失去药效。

(3)止咳糖浆类药品。此类药为复方制剂(即将止咳药溶解在糖浆中),服用后药液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的薄膜,能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而缓解咳嗽。若用热水冲服此类药,则会稀释糖浆,降低黏稠度,不能形成保护性薄膜,也就不能减轻刺激缓解咳嗽。

温馨小贴士

药物的苦味、怪味,使许多人望而生畏,于是人们想到了用糖拌服。但是,并不是每一种药物都能用糖拌服的。一些苦味健胃药,如健胃散、龙胆大黄合剂等都是借助于药的苦味刺激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帮助消化,促进食欲。若用糖拌服,就会降低甚至丧失这类药物应有的治疗作用。另外异烟肼、扑热息痛、退热净等药物不能与糖同服,因糖能抑制这些药在体内的吸收、利用,使药效降低;考的松类药物能增高肝糖原,升高血糖,若同时服糖,会使肝糖原、血糖更高而致糖尿病。

腹痛吃止痛片会加重病情

有些人腹痛时会吃止痛片,以期缓解疼痛,殊不知,止痛片属于解热镇痛药,对于头痛、牙痛等有疗效,但对腹痛却有害无益。如果腹痛时服用,不但不止痛,反而会刺激胃肠道,出现反酸、心口痛等不良反应。解热镇痛药主要是通过阻断神经反射发挥止痛效应,其镇痛作用是外周性的,牙痛、神经痛和肌肉痛等都属于外周性的。但腹痛是炎症刺激胆碱能神经,导致胃肠道平滑肌强烈收缩。解热镇痛药没有抗胆碱作用,所以服用止痛片也无法止住腹痛,有时还会加重病情。

温馨小贴士

腹痛时最好服用颠茄等抗胆碱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达到止痛目的。

胶囊里的药不要倒出来吃

胶囊剂,是将药物装入胶囊中制成的药剂,根据囊壳的差别可以分为硬胶囊剂和软胶囊剂。洋参丸、速效伤风胶囊、先锋霉素等是硬胶囊剂;鱼肝油丸、维生素E胶丸、牡荆油胶丸等是软胶囊剂。

生活中有些人在服用胶囊药时,尤其是给小孩喂药时,认为胶囊壳会阻碍药物疗效的发挥,或者认为对人体有害,采取了弃囊取药的服法。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