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正说东西六宫:大故宫2
12670700000004

第4章 坤宁大婚(1)

现代许多青年结婚叫“大婚”,结婚典礼时,主持人常说:“今天某某先生与某某小姐举行大婚!”在古代,“大婚”一词,不能随便使用。《中文大辞典》解释:“天子、诸侯之婚礼,谓之大婚。”明清只有天子结婚才可以称“大婚”,亲王、郡王结婚都不可以称“大婚”。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在坤宁宫举行大婚的天子,简直没有几位。

坤宁宫是明清皇后的正宫,是皇帝和皇后大婚的喜房,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新婚洞房。

一、大婚皇帝

坤宁宫是皇后的正宫,坐北面南,正面九个开间,算上两侧的小间,现在看到的是11个开间。坤宁宫与交泰殿、乾清宫坐落在同一高台上,平面呈长方形,两层屋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在建筑结构上,后庭大院的门比较多:东西庑墙各有五座门,其中乾清宫各两座门,交泰殿各一座门,坤宁宫各两座门——主要是为帝后、妃嫔、宫女、太监等出入内廷方便。

实际上,皇后并不都住坤宁宫。明代皇后住在坤宁宫,清代皇后大多住在东西六宫,但坤宁宫作为皇后正宫的地位始终没变,所以清代皇帝大婚的洞房,还是在坤宁宫。正如东西六宫虽为妃嫔所居,但皇太后、皇帝、皇后也有居住的;同样,坤宁宫为皇后寝兴之所,但妃嫔也有在此居住的。黄宗羲《枣林杂俎》记载:汤溪(今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戴氏选侍,曾住坤宁宫,三次被御幸。弘治十年(1497年),太监宁某来县,宫人手书寄问母、弟安否,离别思忆之情凄然满纸。

游客到故宫坤宁宫参观,导游会指给大家看:这里是坤宁宫东暖阁,就是皇帝皇后大婚的喜房。于是,一般游客都认为,明清北京皇宫二十四位皇帝结婚的洞房都是在这里,其实不然,为什么呢?

先说“大婚”。现代许多青年结婚叫“大婚”,结婚典礼时,主持人常说:“今天某某先生与某某小姐举行大婚!”在古代,“大婚”一词不能随便使用。《中文大辞典》解释:“天子、诸侯之婚礼,谓之大婚。”明清只有天子结婚才可以称“大婚”,亲王、郡王结婚都不可以称“大婚”。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在坤宁宫举行大婚的天子,简直没有几位。明朝十六位皇帝,在南京登极的洪武帝和建文帝,他们登极之前已经结婚,没有举行“大婚”之典。明朝在北京的十四位皇帝,算来算去,只有两位皇帝在紫禁城举行大婚典礼——一位是明英宗正统皇帝,九岁继承皇位,他结婚时已经是“天子”,可以称作“大婚”;另一位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十岁继承皇位,他结婚时也已经是“天子”,也可以称作“大婚”。

清朝呢?清朝十二位皇帝,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和光绪四位君主,是当皇帝后才结婚的,他们结婚可以称作“大婚”。至于溥仪,结婚时已经退位,所以他和婉容的结婚,只能算平民的婚礼,从礼制上说,不能称作“大婚”。然而,清朝四位“大婚”皇帝,顺治帝大婚在位育宫(保和殿),不在坤宁宫。因此,在坤宁宫举行“大婚”的皇帝,明朝两位、清朝三位,共有五位,约占明清二十八位皇帝的18%。

皇帝大婚同民间结婚有相似之处,沿袭《仪礼·士昏礼》中的“六礼”,就是成婚的六道手续,或六个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迎娶,但没有亲迎礼。“六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1)纳采,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

(2)问名,男家请媒人到女家,问女子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时(生辰八字)。

(3)纳吉,男家将女方情况进行占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同意缔结婚姻。后来民间请人看皇历、算八字。现代已经不怎么用这一套了,但年龄、生日还是要看的,好比现在有些人看“星座”。

(4)纳征,也称“纳币”,就是男家以聘礼(彩礼)送给女家。女家接受聘礼,就是订婚。

(5)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家,求其同意,定下婚期。

(6)迎娶,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也就是结婚。

皇帝大婚同民间虽有相似之处,同样要经过六个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迎娶,但有不同之处,如皇帝不亲自到皇后家迎娶新娘,而是派正使、副使代表皇帝前去迎娶。

明清时期在北京坤宁宫举行“大婚”典礼的五位皇帝中,以同治帝和光绪帝大婚的文献和档案记载比较详细,特别是光绪皇帝,《大婚典礼红档》有完整系统记载,《光绪帝大婚图》有细腻精彩描绘,还有德国皇帝恭贺大婚典礼国书,所以我讲坤宁大婚,以光绪帝大婚为例。

若想了解光绪帝大婚实录,就得翻阅这本《大婚典礼红档》

光绪帝(1871—1908年),名载湉,四岁进宫,做了皇帝。光绪帝结婚的年龄,按照清廷的家法和惯例,应当在虚岁十四岁,因为顺治帝是十四岁大婚的,康熙帝也是十四岁大婚的,所以光绪帝理应是十四岁大婚。但慈禧太后不同意,一年一年地拖,一直拖到不能再拖,才懿旨准许载湉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二十七日大婚。这一年,光绪帝十九岁,皇后二十二岁。先看光绪帝大婚是如何准备的。

二、大婚准备

光绪皇帝大婚,着手进行准备,实际过程,分为三步:

第一,纳采、问名。上年(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初二日,纳采,皇家不是派媒人,而是派正使、副使到未来皇后家提亲、问名。光绪帝未来皇后是慈禧太后侄女,胞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静芬。使臣宣诏:“兹选某官某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问名礼。”女方家接旨后说:“臣女今年若干(岁),谨具奏闻。”纳彩礼物:马4匹(带鞍辔)、甲胄10副、缎100匹、布200匹、饽饽100桌、酒宴100席、酒100瓶等。

第二,纳吉、纳征。上年(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初四日,大征,就是派正、副使前去订婚事、送彩礼并告知迎娶日期。其中大征礼物如黄金200两、白银10000两、金茶筒一具、缎1000匹、马60匹等。

但是,光绪这个皇帝,命运太不好了!本来,大婚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都做了,婚期也定了,就等举行大婚典礼,迎娶新娘皇后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偏偏在十二月十五日夜,太和门大火,门全被烧毁。清代规定:皇帝大婚,皇后必须经由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的中门进宫。没有太和门怎么行呢?皇帝的大婚,已诏告天下,怎能改期呢?火灾离大婚吉日,只有四十二天,光是清理现场,也要十天半月,重建太和门,根本来不及,又不能改期,这如何是好?急中生智,清廷下令由北京棚匠扎彩工,夜以继日,加紧搭建,竟然搭建成一座逼真的彩棚太和门,供大婚时使用。

突如其来的大火,催生了《光绪大婚图》中以假乱真的彩棚太和门

工匠技艺,巧夺天工!我们看《光绪皇帝大婚图》上的太和门,原来是临时搭建的一座彩门。这座临时扎建的太和门,完全可以乱真,就是内廷宦官,也不能辨其真伪,原来光绪帝大婚时喜轿穿过的太和门竟然是纸扎的!

第三,告期、奉迎。确定大婚日期后,到吉日良辰,将新娘(皇后)迎接到新郎(皇帝)家。但皇帝不亲自到未来皇后家迎娶,而是在午门迎接新娘(皇后)。

皇帝大婚的喜房,也就是大婚的洞房,在坤宁宫。

前一天,正月二十六日,主要做三件事:

第一,授受册宝。册,是金册,就是册封皇后的正式文书,用黄金529两制成;宝,是宝玺,就是印章,用黄金550两制成。同日,未时(未正14时),光绪帝到慈宁宫向慈禧皇太后前行礼,再到太和殿,阅视册、宝,派遣使臣前往册立和奉迎皇后。

第二,准备轿亭。一早,銮仪卫首领带人,恭请皇后凤舆,放在太和门石阶下面。届时,总管内务府大臣从乾清门接捧龙字金如意,请到凤舆里安放。同时,两座龙亭——一座抬金册,一座抬宝玺,已在太和殿阶下陈设,正使礼部尚书李鸿藻持节前行,副使总管内务府大臣续昌持册、宝分别放置在龙亭内,校尉抬亭,仪驾前导,凤舆随行,由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各中门出大清门,到皇后邸第(副都统、护军统领、承恩公桂祥邸,位置在朝阳门内南小街今芳嘉园胡同)。工部预先设节案于前堂阶下正中,设册、宝案各一于前堂左右。正使持节陈于正中案上,副使捧册、宝陈于左右案上。

第三,进行告祭。派遣官员报告,祭祀天地、太庙、奉先殿。

里外准备,已经就绪。吉日时辰一到,举行大婚典礼。

三、大婚典礼

光绪帝大婚典礼——大婚日,二十七日,主要做八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