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
12729600000002

第2章 文治武功流芳百世(1)

文治武功流芳百世——西周宰辅姜子牙。

姜子牙是西周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春秋战国齐国的始祖。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80岁前处处失意,“山穷水尽疑无路”,80岁后大展宏图,“柳暗花明又一村”。其一生功勋,名垂青史。毛泽东十分欣赏他的“三件法宝”。

【毛泽东评点西周宰辅姜子牙】

1939年7月7日,华北联合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校长成仿吾请毛泽东给师生作报告。

当时,经中央决定,华北联大即将迁到抗日根据地去办校。因此,毛泽东讲话的主要内容就是号召大家“深入敌后,动员群众,坚持抗战到底”。毛泽东在演讲中引用了《封神演义》里的一段故事,他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像和打神鞭三样法宝。

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给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摘自海鲁德等的《生活中的毛泽东》第66页,华龄出版社1989年出版。

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摘自《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5页。

【姜子牙传】

历经磨难姜子牙,名尚,字子牙,出生于东吕乡(今山东日照市东)。因文王曾对他说过“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的话,故又号太公望。文王临终前令武王姬发拜姜子牙为尚父,所以又号师尚父。相传姜子牙是炎帝后裔,先祖曾经做过四岳,因当年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河南吕地(今河南南阳市附近)。从封地改姓,因此他又名吕尚、吕望、吕子牙、吕太公等。据说他寿长120岁(约公元前1118年——前998年)。

姜子牙自幼天资聪颖,志向远大,勤奋好学。相传他少年时,曾拜名师学习治国之道、强国之术。因此,到了青年时期,年轻的姜子牙已满腹经纶,博古通今,能文能武,智谋超群,享有“天下奇才”之美誉。不过,他有个缺点:虽胸怀治世韬略,却无养家窨谥能——不善操持家务,所以坐吃山空,弄得家徒四壁,时常忍饥挨饿,实在无法忍受时,他就只好到处借贷。周围人见其如此,以为他没有出息,都不肯将钱、粮借给他。由于贫穷,姜子牙一直没有成家。到30岁时,家里只剩下他一人。有一天傍晚,姜子牙躺在床上长吁短叹,到了这个地步,姜子牙这才感到,长此下去,不仅对不起恩师,也对不起自己的一身才学,将永无出头之日。壮志难酬,不如出去闯闯,寻找发展机会。说走就走,第二天一早,饥肠辘辘的姜子牙背起行囊,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乡,一直向西奔行。

由于身无一文,姜子牙一路上过着流浪的生活,饥寒交迫,苦不堪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好不容易度过了三十多年,转眼,他已是60多岁、头发花白的老人了。一天,他来到商朝首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饥饿难忍的他拖着疲劳的身子到处找活干,不知碰了多少次壁后,终于找到一个屠宰的工作。本来,杀牛卖肉是极赚钱的生意,哪知姜子牙不会经营,一月下来,不仅一文没赚,反而把老板的本钱也赔了进去。老板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大门。

风风雨雨,一晃七八年过去了,子牙仍在朝歌为温饱奔波。一日,他在朝歌闲逛,突遇好友宋异人。此人是姜子牙青年时的朋友,他非常佩服姜子牙的才学,早年与姜子牙分手后,不知姜的去向,不想却在这里与他相见。极重义气的宋异人欣喜异常,立即拉着姜子牙上马车,来到离朝歌35里的家中。宋异人家道殷实,仆人成群。一到家,宋异人即吩咐仆人摆宴,端上酒菜。两人一边吃喝,一边叙旧,姜子牙说到伤心处,忍不住感慨万千。宋异人深表同情,见他孤身一人,有心为他成家,在宋异人的撮合下,姜子牙娶妻马氏,这一年,姜子牙已72岁,马氏也有68岁了。

婚后不久,夫妻二人商量,靠朋友也不是办法,自己应该想法赚些钱才是。于是,姜子牙找来一些竹子,编成笊篱拿到朝歌去卖,哪知一天下来没有卖出一把,白跑了一趟不说,还累得腰酸背痛。马氏一见,不但不安慰几句,反而埋怨丈夫无用。宋异人闻知,让姜子牙从他家里拿些麦子磨成面粉去卖。第二天,姜子牙挑着一担面粉来到朝歌,从早上到下午,满城走遍了,也没有卖出一斤一两。休息时,两箩面粉不幸被惊马拖出五六丈远,面粉撒得满地都是。姜子牙一肚子怨气无处发泄,只好收拾空箩回家,马氏莫名其妙:“面粉卖完了,怎么还生气?”姜子牙更加恼怒:“没卖一文钱。”马氏还没明白过来,尽往好处想:“都赊给别人了?”姜子牙这才把经过告诉了马氏。马氏一听,啐了姜子牙一脸口水,骂道:“都是你无用,真是一个废物!”姜子牙恼羞成怒,冲上前与马氏扭作一团,宋异人赶来劝解,并让姜子牙帮他管理一家酒店。

第二天,姜子牙来到酒店。此店在教场旁边,商朝大将黄飞虎常率军在教场操练,因此,酒店生意红火。宋异人有心助姜子牙成功,就让他管理这家只赚钱不亏本的酒店。姜子牙也满心高兴,吩咐伙计多准备酒菜,多蒸点心。姜子牙也忙前忙后,到处张罗,准备就绪。姜子牙掌柜,坐在里面,准备收钱。谁知天公不作美,上午九时左右,暴雨倾盆而下,黄飞虎不来操练,从早晨到下午,没有一个客人上门。由于天气闷热,酒发酸,菜变味,点心发馊,姜子牙只好让伙计们饱餐一顿。

宋异人知道后,怕马氏又辱骂姜子牙,给他50两银子,让两个仆人帮助姜子牙做买卖牲口的生意。姜子牙心想:酒菜会臭,难道活东西也会臭了?贩卖活东西,即使不赚钱,相信也不会亏本。第二天,姜子牙振作精神,与两位帮手到处收购猪羊牛马,不久,收到一些牲口,随即赶往朝歌,准备卖个好价钱。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朝歌久旱无雨,商纣王命令举国上下祈祷,为表虔诚之心,禁止买卖屠宰牲口。姜子牙一则不知,二来失于打点,没有贿赂守门将官,结果,牲口在城门口全被没收。姜子牙空手而归,本钱全无。宋异人不愧是姜子牙的好朋友,不仅没有责怪,反而酒肉招待,多方宽慰。其后几天,姜子牙无事可做,呆在家里,马氏见他事事不顺心,如废人一个,便每天与他吵闹。宋异人过意不去,心想:姜子牙做买卖不行,不如让他去做官,或许有出头之日。于是,他送了不少银两,打通关节,为姜子牙在商王宫谋到一个下大夫的职位。

姜子牙在王宫,虽然职低位卑,却处处留心国事。同时,他对纣王本人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纣王身材魁梧,勇武绝伦,能徒手和猛兽搏斗;他聪明过人,滔滔雄辩,能把毫无道理的事情说得头头是道。但他的这些才干并不用在正道上,反而用来胡作非为,恣意享乐。他挥霍享乐的点子多得惊人,想尽办法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他好酒,就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彻夜吃喝;他喜欢音乐,招来各种乐师,日夜演奏;为了满足自己的兽欲,从全国强选美女,自得妲己后,被弄得神魂颠倒,不理朝政,对其言听计从;他亲近小人费仲、恶来,疏远贤人,滥杀无辜。大臣商容、梅伯进谏,一个被纣王逼得自杀,一个遭受“炮烙之刑”(先在一个空心的铜柱中点着火,待铜柱被烧得发红时,再把受刑人的衣服剥光,绑在铜柱上烫烙)。他杀人的鬼点子非常多,除了沿用过去的刑罚外,还新设了一些更为残酷的刑罚如“炮烙之刑”等。

姜子牙越了解纣王,就越为商王朝的前途担心,几次想冒死进谏,但又觉得这样死不值得,就想另投明君。当他看到周文王被迫食长子伯夷考肉而无怨言时,知其必怀灭商大志。纣王放走周文王后,姜子牙就想去投奔文王。恰好纣王命他监造鹿台,姜子牙认为此举有害无益,徒耗人力物力财力,就悄悄溜回家,请马氏一同西去。哪知马氏与他恩义已绝,见他辞官不做,不但不肯前去,还要求离婚,姜子牙苦劝不住,只好同意。姜子牙与宋异人互道珍重,随即西行。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周都附近的渭水之滨。他有心投靠,但又不愿屈尊,就在此隐居。他探听到文王常到渭水河畔游猎,便整日坐在这条河岸的一块大石头上垂钓,盼着一条“大鱼”上钩。

渭水垂钓姜子牙企盼钓的这条“大鱼”就是周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纣王时封为西伯,故名伯昌,是周族(传说周族的始祖弃在尧时被举为农师,并担任过舜的后稷之职,负责掌管农事)首领季历(弃的十世孙)的第三子,在弃时代,即活动于泾渭平原之间,并由西而东,沿渭河步步东迁。周文王祖父古公ジ甘比值蚁蚨迁移。为避戎狄的侵袭,古公带着家族和奴隶迁居到岐山脚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岐山一带为古代渭河河谷最丰饶的地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非常适于耕耘。周围的地理形势也相当优越:四面有崤函、秦岭、黄河、北坂诸险,东向以对中原,呈高屋建瓴之势,实为早期氏族时代兴王建业之地。古公是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被后人尊为太王。为使家族壮大,古公改风移俗,发展生产,建立城邑,设立官司,把各部人分别安置于“邑”中,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国家,开始实行维护私有制的阶级统治,完成了周人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的过渡,周族王业从此开始。这时它与东方的商朝发生关系。

古公死后,子季历继任,又娶商贵族任氏女子为妻,积极吸收商朝先进文化。在商王朝支持下,他先后打败了西北的鬼戎、翳戎,巩固了周族在渭水中游的统治,军事实力不断扩大,商王文丁封他为“牧师”,职掌畜牧,成为西部诸侯之长。后来文丁见周族势力日益增长,怕日后被周所灭,便用诱骗手段将季历召到商都殷,然后派人将他杀害,从此周与商结下不解之仇。季历被杀后,姬昌继位。商王为讨好周人,将莘君之女太姒嫁给姬昌为妻,从此姬昌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商文化。

姬昌雄才大略,善良仁慈,被誉为“圣人”。他继承祖先的事业,继续以农为本,发展生产,施行裕民政策,并加强军队建设,组织虎贲(勇士),用战车大规模装备军队,同时,他敬老爱幼,礼贤下士。一次,文王在野外行走,见路上枯骨累累,心里很难过,马上吩咐把枯骨好好掩埋。随从告诉他:“这些都是无主的尸骨。”文王说:“统治天下的就是天下之主,治理国家的就是一国之主。我就是主,怎能说这些尸骨无主呢?”这件事传出去后,各地的人都称赞道:“西伯对枯骨尚且这样爱护,何况是对人呢!”于是,一大批人才如散宜生、闳夭等都来投奔他。在散宜生、南宫适等大臣和儿子武王、周公的辅佐下,文王将周族的势力进一步向东发展。

商纣王为此深感忧虑,在宠臣崇侯虎的煽动下,就把文王召到朝歌,关进监狱,将其子伯夷考醢尸,强迫文王吃下。散宜生等人为救文王,除贿赂纣王宠臣外,还送给纣王大量珍宝、美女,纣王被这些礼物弄得眼花缭乱,加上已收周贿赂的宠臣恶来等人为文王说情,纣王不仅消除了对文王的疑虑,把他放了回去,而且,封他为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其掌有征伐之权。这一抓一放,再一次暴露了纣王的昏庸腐败,更加坚定了文王讨伐商朝、取而代之的信心。回国后,他更加积极发展经济,训练军队,更加注意搜罗人才。一旦发现,就想法罗致,予以重用。

说话姜子牙在渭水之滨,虽天天到⑾钓鱼,但钓鱼的方式独特。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鱼钩离水面三尺多高,过往行人见此,或感到奇怪,或嘲笑他。姜子牙不以为意,口中念念有词:“短竿长线守⑾,这个机关哪个知?只钓当朝君与臣,何尝意在水中鱼?”他一面耐心等待,一面把自己的志向和对形势的分析编成歌谣,教渔人、樵夫等传唱,以期引起文王的注意。冬去春来,花红柳绿,春草萌生,景色宜人,正是游玩的好时节。一天,文王带着散宜生、南宫适等人来到渭水之滨游玩,君臣游兴正浓时,一伙渔民高歌而来。这伙人唱道:忆昔成汤扫桀时,十一征战自葛始。今经六百有余年,祝网恩波将歇息。悬肉为林酒作池,鹿台积血高千尺。内荒于色外荒禽,可叹四海沸呻吟。我曹本是沧海客,洗耳不听亡国音。日逐洪涛歌浩浩,夜观星斗垂孤钓。

听那歌词,饱含着商朝将要灭亡、乾坤必定更替和隐者避世逍遥之意,文王大为惊奇,命南宫适叫来这伙渔民,问道:“请问,这歌是你们编的?”一个渔民答道:“我们是打渔的,不识字,哪会编歌呢?这是一个叫姜子牙的老翁在⑾垂竿钓鱼时唱的一首歌,他每天都唱歌,还教我们唱,我们听久了,也便学会了,其实并不解歌中之意。”文王听了,当即前往⑾,寻找姜子牙。

临近⑾时,一樵夫挑着柴唱着歌,迎面而来: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鱼未遇隐ハ。世人不识高贤志,只作溪边老钓矶。文王一问,才知此歌也是姜子牙所作。于是,文王迫不及待,拍马快奔,大臣们紧随其后。来到⑾边,只见一棵柳树下,有一块光滑平整的大石头,石头旁边鱼竿飘在水面上,姜子牙却无踪迹。求才心切的文王耐心地等到夜幕降临,仍不见人影。散宜生一语提醒文王:“求贤聘杰,应当虔诚,今天突然闯入,说明心意不诚,行为不恭,因此,贤人才故意避开,我们应当另择吉日专程拜访才是。”文王认为言之有理,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⑾。回宫后,文王命令文武大臣不得回家,都住在宫里,斋戒三日。第四天,大家沐浴整衣,抬着礼品,前往⑾。沿途惊动了无数百姓,扶老携幼,观看迎贤盛况。队伍行至树林边,文王命令队伍停下,不准喧哗。文王下马,同散宜生步行入林,只见一老翁背坐溪边,文王猜想此人一定是姜子牙。其实,姜子牙早已发现了他们,而且,前几天他也是故意躲开的,他想考察文王,看看他是否是真正的明君,是否真正求才若渴。今天,他还想考察一番。他明知文王已站在身后,却假装没有看见,自言自语道:“世人垂钓以诱饵,老夫泪眼视空钩;王公卿士无人识,面对流水度春秋。”又故意叫道:“快上钩呀!愿上钩的快上来呀!不要命的上钩来吧!”

文王听罢,更觉得姜子牙是个奇人,再定睛一看,又发现了奇怪的事:姜子牙的鱼钩不在水中,而是高出水面三尺多,钩是直的且无鱼饵。文王忍不住,低声问道:“先生可就是隐士姜子牙?”姜子牙假装不认识文王,慢慢扭过头来说道:“小民确为姜子牙,但不过是一村野匹夫,并非隐士。”

文王想了一下,又问道:“别人垂钓均有诱饵,钩入水中。先生如此钓法,能钓得住鱼吗?

”姜子牙借题发挥:“休道钩离奇,自有负命者。世人皆知纣王无道,可是,伯邑考就甘愿上钩;纣王自称才智高超,能识破一切谎言,可硬是让散宜生的奇钩钩住,放跑了有取而代之之心的文王。”

文王听了,更加敬佩,诚恳地说:“不瞒先生,我就是您说的文王。祖父老太公生前就盼望我得到一个协助我兴邦立国的贤臣,现在我得到了,您就叫太公望吧。请先生收拾行装,随我进宫。”

姜子牙见文王确实是谦虚待人、礼贤下士的君王,也就没有推辞。文王非常高兴,立即将他迎上马车,姜子牙于是永远离开了⑾。功夫不负有心人,姜子牙终于钓到了“大鱼”,等到了赏识自己的明君,从此走上了成功的平坦大道。这一年,姜子牙已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