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商平叛姜子牙深知日短,急欲施展才干,以报“伯乐”识才之恩。来到周都的第二天,他即趁早朝之机,向文王上了一道长长的奏折,其中写道:“纣王耗费巨资,修宫建殿,酒池肉林,无所不为;但对一个四方宾服、八方朝贡的大国来说,这些耗费终究有限,国库尚未空虚;今纣王宫中,奸佞得势,朝纲废弛,但隐退之忠良,去之贤臣,终究屈指可数,而感念汤王遗德、拯救商国基业的冒死进谏者,还屡屡不断;今四海荒荒,朝贡日缺,天下诸侯,皆有叛离之心。周国运亨通,如日初升,然避处西岐,国力终究有限。此时东进,前有崇国(今河南嵩县北)之隔,后有戎人之患,若再遇商国大军,胜败难卜。以臣之见,主公宜继续普施恩德,惜臣爱民,顺天应时,敬武重文,教民演兵习武,耕耘充实仓廪;届时朝拜纣王,祭祀商国先祖,消除其疑虑;借白旄、黄钺之威,进军西戎(今陕西凤翔以西),攻灭密须(今甘肃灵台西),以建立稳固基地;往商国派遣工匠,助兴土木;贡献美女,再充宫室,助纣王淫乐,促忠良离心;往东方暗派使臣,鼓动夷人反叛,怂恿商军东进,形成后方空虚。此时再进军朝歌,将一举成功。”文王看完奏折,激动不已。当众宣读了一遍,文武大臣交口称赞,都认为姜子牙才智不凡,分析合情合理,办法切实可行。于是,文王当场封他为师(宰相的别称),并兼三军最高统帅之职,同时命大家按照姜子牙计划,积攒粮草,整修武备,出使离间,伺机进军朝歌。一时间,周国上下,热火朝天。
与之相比,殷商更加暮气沉沉,暴政更加严重。除比干等极少数大臣外,都不敢进谏纣王,劝其改掉恶习,施仁政,振兴国家。然而,纣王不听,继续宠幸妲己,干伤天害理的事,于是,民怨载道。不久,东夷反商,派兵杀进商国,商纣王命太师闻仲率20万大军东征,不仅如此,他还被姜子牙的韬晦之计所惑,对周文王放松警惕,甚至认为“西伯改过易行,吾无忧矣”。
探得商国实情,姜子牙认为机不可失,急报文王:“商军大部到了东方,朝歌所剩无几,正可对商用兵。”文王深以为然。遂对一些敌对的方国部落发动一系列战争。周文王利用纣王给予的“得专征伐”的大权,首先派姜子牙率领军队征服了西北方的西戎和泾水上游的密须等国,扫除东进的后顾之忧,然后才回兵东进。按照姜子牙的计划,东进攻打的第一个是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从黎国翻过太行山,就可到达朝歌。文王感到忧虑,问道:“太师,我们在东方还没有立足之地,就把大军开到商国门口,岂不太危险?”姜子牙从容答道:“攻打黎国,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若商国救援,我即收兵,此谓攻商为虚;若商国坐视不理,我即回兵灭崇,断商之咽喉,此谓攻商为实。”消除了文王的顾虑后,姜子牙率军来到黎国城下,黎国君自知难以抵挡,立即投降。纣王不知祸灾已到门口,坐视不救。姜子牙见机会难得,又灭了邗国(今河南沁阳西北),隔断了崇国与商朝的联系,灭崇的时机终于成熟。
崇国是商朝西边的门户,也是从岐山到朝歌的重要通道。由于崇国占据着关中平原最肥美的土地,有一定的实力,加之崇侯虎又是纣王心腹,如先攻打,纣王必定会救援。所以,姜子牙绕过这个强敌,灭掉黎、邗两国,并断其与纣王联系后,经过半年的充分准备,才率领大军杀向崇国。崇侯虎自恃国力强盛,匆忙应战,拼死抵抗,鏖战了两天,崇城仍未攻下。姜子牙见此,命令大军只围不攻,想困死崇侯。数天以后,崇城粮草日益短缺,士气愈加低落,加之突围失败,外无救兵,一些兵忍无可忍,悄悄打开城门,周军蜂拥而入,一场混战,全歼崇军,生擒崇侯虎。文王、姜子牙率领周军,浩浩荡荡开进崇城,安抚百姓。第二天,姜子牙命卫士押上崇侯虎,怒道:“你身为侯王,却不干好事,只知谗言媚上,诬陷忠臣;助纣为虐,荼毒百姓。多年来,你积恶如渊海,垒罪似山岳,贪财犹虎豹,伤人胜豺狼。普天之下,虽三尺之童,恨不得生食你肉。我主遵天意,将你砍头,使民怨得以慰藉,生民得以安居。”说罢,刀斧手手起刀落,将崇侯虎头颅砍下,悬挂城头。随后,文王将丰邑作为国都。这时,周族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商朝西方最强大的奴隶制诸侯国,逐渐改变了商周的力量对比。在战争中,周的奴隶制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正当文王踌躇满志、大展宏图之时,由于操劳过度,年纪过大,文王病倒在床。他自知难过这一关,叫来姜子牙、姬发、周公,他希望姜子牙继续尽心辅佐姬发,并命令姬发当场拜姜子牙为尚父,叮嘱完毕,溘然长逝。公元前1038年,姬发即位,是为周武王,继续用姜子牙为师,兼任三军最高统帅,一面发展经济,一面扩充军队,准备进攻朝歌。
而此时的纣王,昏庸、暴虐已到极点,不仅成天饮酒作乐,还成了一个杀人狂,视杀人为乐事。一次,厨师为他烹调的熊掌稍硬了点,他一发怒,就命令武士砍去厨师的双脚,扔进了油锅。又一天早晨,纣王正在鹿台上观赏风景,凉风吹拂,格外舒畅。这时,他突然看到一个老人赤着脚在淇水边徘徊,便问左右:“这老东西徘徊在河边,欲渡又止,是何缘故?”
左右答道:“人到老年,骨髓不实,血脉不旺,难以御寒,所以在那冰冷的水边犹豫徘徊。”纣王听了,顿生好奇之心,哈哈大笑道:“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把那老东西捉来,砍断双腿,看看他的骨髓到底是怎么个不实。”他一声令下,两个武士立即跑到河边,惨无人道地砍断老人的双腿,呈送给纣王检查。可怜老人流血不止,一会儿就气绝身亡。还有一次,纣王到郊外游玩,半路遇到一个年轻孕妇。纣王下令停车,两眼直盯着孕妇,问随从:“你们说,这妇人腹中究竟是男是女?”随从为难地说:“不生下来,怎知男女。”纣王笑道:“我马上就想弄清楚。”说完,命令武士把孕妇剖腹,取出胎儿。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朝歌城的百姓把纣王视为魔鬼,唯恐遇上他丧命,纷纷逃出城去。大臣们能逃则逃,留下的提心吊胆过日子,不知道哪天会飞来杀身之祸。
姜子牙收到上述情报之后,立即报告武王。为了观察诸侯在文王死后的政治态度,检查灭殷的准备情况,掌握发动战争的最佳时机,约公元前1029年夏天,武王和姜子牙、周公载文王木主(灵位)率兵东进,在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观兵。据史料记载,当时不期而会者有800个诸侯,皆认为“纣可伐矣”。武王经过这次观兵,得知大多数诸侯已归附于他,但顾虑殷商势强,伐纣时机尚未成熟,所以便以各诸侯“未知天命”为辞,下令还师。此后,在姜子牙的辅佐下,武王一面继续整军备战,一面加紧对殷商的谋略进攻。一是收买内奸,分化殷朝内部的团结,并促其腐化,从内部瓦解殷朝;二是煽动中原各部族反殷向周,从外部孤立殷朝;三是争取边远民族的支持与拥护,扩大反殷的势力。
公元前1027年,帝纣淫纵暴虐,毫无悔改。纣王的哥哥微子启、纣王的叔父比干和箕子眼看着纣王荼毒百姓,败坏朝纲,无比心痛,自恃是纣王的亲族,不顾一切劝谏纣王。
微子启多次进谏,纣王不仅不听,反而破口大骂:“念你我骨肉之情,特免你一死。但从今以后,不许再进王宫!否则,别怪我无情!”微子启一见纣王无可救药,便出奔避祸,后来投降了周文王。比干说:“作为臣子,我不能不以死相谏。”纣王听了大怒:“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什么样子。”就把比干剖腹剜心,残酷杀害。箕子劝说不成,又气又怕,假装疯癫,在街头鼓琴悲歌,纣王没有放过他,把他囚禁起来。纣王终于把自己推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
武王问姜子牙:“商朝的仁者和贤者都已经跑了,可以起兵讨伐它了吗?”姜子牙说:“时难得而易失。”武王于是立即呼吁诸侯会师孟津,同力讨伐。
同年一月二十八日,武王正式发动了对商纣王的讨伐战争,因周武王是吊民伐罪,史称“武王伐纣”。这次战争,姜子牙为统帅,调动战车300辆、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万人,并联合了庸、蜀、羌等8个小国部落。行前,武王想图个吉兆,以鼓舞士气,就让太史卜了一卦,不料得到的兆象却是大凶。文武百官大惊失色,只见姜子牙突然站起,把那些占卜用的龟壳等物拂下神案,说道:“枯骨死草,知道什么吉凶!不要因为这些鬼东西,误了我们的大事,请主公快出兵!”他的话正合武王心意,故未再占卜,大军立即出发。
当时正值严冬,寒风凛冽,白雪皑皑,举着红色旗帜、身着红色军装的东征军在原野上蜿蜒行进,红白交映,分外壮观。正行间,突然狂风大作,中军旗拦腰而断,引来一阵议论。姜子牙站在战车上大声说道:“大家不要恐慌,只不过是大风把旗杆折断而已,放心前进!”大军沿着上次观兵路线来到黄河边,东渡黄河,会师盟津。过河后,姜子牙令将渡船一律沉毁,断了归路,然后鼓励将士说:“周武王是替民伐罪,只有前进,宁死无回。”这种渡河沉舟的决策,是军事史上的一大创举。各地诸侯闻讯,亦纷纷率师来会。武王传檄,备述帝纣罪状,号召从征诸侯同仇敌忾。并向百姓们宣告,此次起兵乃是因为“殷有重罪,不可不伐”,不是以百姓为敌,表明自己是“吊民伐罪”的正义之师。这不仅坚定了将士胜利的信心,也争取了商地军民的同情和支持。
行军途中,遇暴风雨,将帅旗折为三段,大雨三日未停,武王面带愁容。姜子牙鼓励说:“杆折三段,启示我们应把大军分为三队;大雨不停,这是‘天洗兵’,上天帮我们洗去浊尘,更可轻装前进。”二月四日,西周大军到达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为了统一作战行动,规定了纪律和对待俘虏的政策,武王宣布了《牧誓》,严申作战纪律,激励将士杀敌立功。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