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
12729600000066

第66章 佞谀邪巧笑里藏刀(2)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有位洛州女子淳于氏,因奸情败露而被关押在大理寺狱中。李义府听说她长得很美,便嘱托大理寺丞毕正义为她开脱罪名,将她放出来,想将她纳为妾侍。

大理寺卿段宝玄知道后,便奏闻皇上。高宗命有关部门审理此事。李义府为了自我开脱,便逼令毕正义在狱中自缢以灭口。侍御史王义方在殿廷当面指责李义府“擅杀六品寺丞”。李义府非但不引咎自责,反而连声喝斥王义方。高宗让李义府先下去,李义府不听,在其他大臣指责下才退出去。但高宗念其在立武后时的功劳,没有处置李义府,还为他压制王义方,说王义方“毁辱大臣,言辞不逊”,贬其为菜州司户。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及武则天在亲信的支持下,扳倒了韩瑗等宰相后,进一步报答拥武功臣,又任命李义府为中书令、检校御史大夫,加太子宾客,还赐其爵河间郡公,命官府为他建造宅第。唐高宗觉得这还不足以报偿他的功劳,又命追赠其父为魏州刺史,就连他的孩子们,包括还在襁袍中的婴儿,也都封了官爵。对于李义府的上升,一些正直官员看不惯。宰相杜正伦就是其中的一个。杜正伦在任门下待郎时,李义府刚刚考上进士担任门下省的典仪,杜对李义府以前就看不惯,现在同为宰相,一起执掌政事,杜认为自己是前辈,且经验丰富,因而朝上朝下不肯谦让李义府。对此李义府非常不满。一次,杜正伦图谋除掉李义府,向皇上奏告其骄横不法。不想,李义府闻知,反过来也说杜正伦的不法行为。两人便在高宗面前争论起来。高宗在无奈之下,以大臣不和为理由,将他们都贬出朝廷任地方刺史。但只过去了九个月,高宗就又召回李义府,官复原职并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知选举事。而杜正伦至死也没有回朝廷。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冬,高宗李治开始生病,头痛目眩,难以主持日常政务,因此除了例行上朝之外,百司奏事皆委托武则天处理。武则天的权势更加扩大。而李义府因立后有功,依仗武则天的权势,其地位和荣耀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李义府的母亲去世,按例应离职服丧。但武则天以忠孝不能两全为由,夺丧复其职。这种待遇只有在国家有重大事情时德高望重的大臣才能得到。

李义府既获荣宠,又进一步勾起了他光宗耀祖的念头。他请求朝廷,要改葬他曾任县丞的祖父,获得恩准。李义府便在永康陵(唐高祖陵)旁边择地营造坟墓,其钱财用度全部取之于当地。三原县令李孝节畏于其权势,私自谋征壮丁及百姓的牛车等用具,拉土筑坟,昼夜不停。周围七个县的县令也怕得罪李义府,全都课征人力物力去为李义府效忠。高陵的县令张敬业日夜操劳,又整日惴惴不安怕有不周,以至于当场累死。同时,王公以下官员,都争着赠送器物钱财。迁葬用的各种物器礼仪都极尽奢华。迁葬这天,所用的车马供帐,自灞桥一直到三原县(今陕西三原),七十多里的路上,相继不绝。从唐高祖武德年以来,王公们都没有举办过如此盛大的送葬仪式。

李义府觉得这种荣耀还不够,毕竟自己出身寒门,还是会被别人瞧不起。因此,他便伪造其族史,吹嘘说他的家族是著名的山东李姓家族,想把自己寒酸的门第扯成世家大族。当时给事中李崇德趁机巴结他,把李义府家族拉入自己的族谱内。当李义府因事被贬后,李崇德势利,赶紧又把李义府家族从族谱内删除,气得李义府恼羞成怒,设法罗织罪名将他逼死狱中。李义府又想与山东士族家的人联姻,没有成功。他一气之下,上奏高宗,禁止山东崔、卢、李、郑等大姓以后不得互为婚姻,被称为“禁婚家”。唐太宗在位时,曾令高士廉等人撰写《氏族志》,依照皇族第一、外戚次之,其余世家大族依门第高下而编成书,以表示族姓等第,并将此书颁发各州保存。李义府为了打击那些傲气的世家大族,以武则天的武姓后族榜上无名为由,上奏请改编为《姓氏录》。武则天便命礼部侍郎孔志约等人负责编写。结果,皇朝中凡五品官以上者皆纳入书内,升入士流。此举令那些以门望高为荣的世家大姓非常尴尬,对《姓氏录》大加讽刺,称其为“勋格”。李义府当然在此书中赫然有名,他终于为其整个家族争得了一席之地,由庶门上升为士族。

贪赃枉法盛极而衰李义府在权力和地位急剧上升的时候,他的贪欲也日益膨胀,并且越来越有恃无恐,连唐高宗他也敢得罪。

龙朔初年,李义府知选事。龙朔三年(公元663年),李义府再升右相,仍旧知选举事。官吏考核任免都要经他的手。李义府根本没有鉴别人材的能力,但贪婪却如同沟壑难以填满。于是,他唯以贿赂作为官吏升迁的标准。他的母亲、妻子、儿子、女婿都出卖官爵。这一家人还以钱定狱,扰乱司法。求情者门庭若市、车水马龙;蒙冤者怨声载道。朝廷官员也都议论纷纷。自从永徽年间开始,按规定御史多由皇帝亲自选任,吏部虽然有调离和铨注,但到门下省复察时都不接收。但李义府却敢自己铨选御史、员外、通事舍人,门下省也不敢退回。

对于李义府贿赂公行、贪赃枉法的行为,唐高宗屡有耳闻,但考虑到其已往的功劳,又是皇后的亲信,不便多说什么。有一天,高宗实在看不过去,就对李义府温和地说:“听说你的儿子、女婿干预司法而多有过失,朕都为你掩盖了,你也就克制一下。”李义府倚仗皇后撑腰,认为没有人敢揭发他的罪行,没料到皇上会知道,便勃然变色、脖子上的青筋都跳了起来,他慢言慢语地反问高宗说:“是谁告诉陛下的?”高宗发怒说:“我只是提醒你一下,何必非问我从哪里知道的?”李义府满脸的不高兴,更没有半点认错的意思,最后竟不顾君臣之礼,迈着缓缓的方步,不告而退。高宗看着他的背影,也无可奈何,但心里非常愤怒。这件事为李义府的倒台埋下了伏笔。

正巧有一个与李义府关系很密切的术士叫杜元纪的,望见李义府的宅第上方有牢狱之气,便对李义府说:“你的住宅上方有狱气,你如果拿出积存的钱两千万,就可以压住此气。”李义府相信了他的话。为了凑够这两千万,他更加放肆地勒索起来。一次,他派儿子李津把长孙延叫来,说:“我给你弄到一个官。”过了五天,长孙延就当上了司津监。事后,李义府索取谢金70万钱。此事被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告发。长孙延乃长孙无忌的孙子,而长孙无忌是以谋反罪名被流放迫害致死的。给长孙延谋官,是卖官鬻爵、与罪臣后代联络的行为。

于是,在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四月,忍无可忍的唐高宗及武则天便令拘捕李义府入狱,派司刑太常伯(即刑部尚书)刘祥道与御史、详刑等共同审理此案,司空李渭嗌蟆

没想到,又有人告状说,李义府在母丧期间,穿了便服同术士杜元纪登古墓望气色。痛恨李义府的官员认为李义府这是在窥看灾异,蓄有异图。在审理杜元纪时,杜元纪把说李义府宅第上“有狱气”的事和盘托出。这样,即便不是蓄有异图,也是窥看灾异。

案件澄清后,李义府被惩处。朝廷下诏将李义府除名,流放庵荩ń袼拇ㄎ鞑);其子李津被除名,流放振州;李义府的另两个儿子李洽、李洋及女婿柳元贞也都被除名,流放庭州。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朝野官僚士大夫都一片欢腾,如同过节一样互相祝贺。有人写了篇《河间道元帅刘祥道破铜山大贼李义府露布》的游戏笔墨,将宽大的绢布拉在通衢大道上,以隐喻方式将此事大加宣扬。李义府的三个儿子和女婿都凶暴贪婪无比,垮台以后,人们都叫做“诛四凶”,可谓大快人心。李义府垮台后,家人与奴婢都四散逃命,往日的荣耀富贵转瞬间便灰飞烟灭。

乾封元年唐高宗(公元666年),因封禅泰山,改元乾封,大赦天下。但此次大赦唯独长流之人不赦。李义府在流放地回想当年权威赫赫、呼风唤雨的情形,看如今流落异乡,好不容易盼到大赦,却又不能返还,东山再起已没有可能了。他带着满腔的绝望和对高宗、武则天的怨愤,一病不起,死在流放地。自从他被贬斥以后,朝野都一直担忧他会被重新起用,直到他死了,人们才安下心来。

【作者点评】

李义府有才学,以科举而入仕途,短短20年间,他从门下省典仪的小官而递升到宰相的高位,不能完全说是凭借狡诈奸谋。但如同他的同僚许敬宗一样,因为他们曾经拥立过武则天,而导致后来的武则天以周代唐,所以被后世维护皇道正统的史学家们所不耻,结果连同他们此前所走的道路都一概否定了。

李义府虽有才学却无德行。掌朝政以后,他借武则天之势,专以卖官为事,“入则谄言自媚,出则肆其奸宄,百僚畏之,无敢言其过”。加上他为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表面和顺,内心阴险歹毒,大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伎俩,所以深为朝廷百官所痛绝。而他还恃宠而骄,有恃无恐,发展到无君臣之礼,这就必然给自己带来覆灭的命运。

毛泽东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对这种人是极其鄙薄的,尤其反感那些耍两面派、玩弄阴谋的人,所以在读《旧唐书·李义府传》时,特意写上了“笑里藏刀李义府”这句批语,以示对这种人的厌恶和警惕。(刘连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