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
12729600000072

第72章 不抓政治亡国亡家(1)

不抓政治亡国亡家——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字重光,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词人。他工书善画,擅长诗词文章,洞悉音律,但他不善治国治军,他继位作南唐皇帝后,不爱江山爱美人,终被宋所灭,李煜也沦为阶下囚,亡国亡家。毛泽东称他是没有出息的皇帝,不抓政治,终于亡国。

【毛泽东评点南唐后主李煜】

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

——引自《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档案出版社1997年出版。

历史上当皇帝,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出有出息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会做文章、诗词的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能诗能赋的人。

——引自《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档案出版社1997年出版。

【李煜传】

国运维艰不思进取李煜,南唐割据政权的第三个皇帝。其祖父李悖原姓徐名知诰,为南唐开国之君,即唐烈祖。其父李模原姓名为徐景通,继李阒位为帝,即唐元宗。

五代时期,军阀割据,全国四分五裂。在南方,更是小政权并立,而建在东南地区的政权主要有吴国(都扬州)和吴越国(都扬州)。吴国的开创者是唐朝末年淮南镇帅杨行密。唐天夏二年(公元902年),唐昭宗希望杨行密牵制朱温,封其为吴王。杨行密所统治的吴国,由于采取了“休兵休民”、发展生产的政策,在割据政权中成为较强的一个。金陵是吴国的重镇,杨吴政权的实权人物徐温曾任升州刺史,其养子徐知诰治升州。当时诸州长官多是武夫,专管军务,不理民事,徐知诰改变旧习,选用廉吏,修明政教,逐渐自成势力。徐温死后,徐知诰执掌了吴国大政。公元937年,徐知诰夺杨吴帝位,自立为帝,定都金陵,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徐知诰自称为唐室后裔,恢复李姓,更名为李恪@铨阍谖皇逼冢面对纷乱政局,内政外交勤勉小心,如履薄冰。他对内重文轻武,重用儒臣,修明吏治,繁荣经济,对外采取善睦邻邦、不轻率用兵的保境安民政策,积蓄实力以观时变。由于他稳重持国,南唐势力反而逐步扩展,统治范围扩大到今江苏、安徽淮河以南以及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境内部分地区,国力强盛。李闳ナ篮螅其子李募涛弧@铨母谋淦涓干平涣诎畹恼策,重视武力,急功近利,出兵攻闽、楚。虽然将原来的28州之地扩大为30多个州,但却从此国无宁日。后来,又碰到北方雄才大略的周世宗,东都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和江北土地尽为北周占领。李闹坏枚灾苌媳沓瞥迹削去帝号,自称国主,划江为界,国势已经破败衰弱,政治上沦为中原的附属国。北宋建立后,宋军在江北虎视眈眈,南唐又不得不向北宋称臣。在国运危难之时,公元961年,李乃廊ァF渥永铎霞坛辛苏飧雎姨子。

李煜只是李牡牡诹子,但除长兄李弘冀外,其他兄长均未成年而夭亡。李煜自幼酷爱诗词,文才出众,工书善画,尤长于诗词歌赋,有志于“思追巢许,远慕夷齐”。巢父、许由、伯夷、叔齐,个个都是上古时期远国事、避纷争、逃避政治与现实的隐士。其父李囊彩侵名的一代词人,父子俩情趣相投,不免引起已立为皇太子的李弘冀之忌恨。李煜生性忠厚孝顺,为人懦弱,为避免兄长的猜疑,他更是不问政事,专心赋诗填词作画。然而,天不遂人愿,一心想当皇帝的李弘冀死于非命,而无心当皇帝的李煜却成了皇位继承人。李煜继位时,南唐已是财力枯竭,兵力衰弱,外有强国在北,内无贤臣良将。但李煜执政后,置忧患于度外,听天由命,不思进取。并留意于声色,生活奢侈,朝政混乱。他兴建宫室,其豪华奢丽不亚于六朝。“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当他建成百尺楼后,曾召群臣观看,众臣谄谀叹羡,唯有萧俨讥讽后主说:“恨楼下无井耳!”后主不解,萧俨更直接地说:“以此不及景阳楼。”李后主这才明白,萧俨是借南朝陈后主之灭亡来劝谏他。当年陈后主纵情诗酒,大兴楼台,建景阳楼,隋兵攻下金陵后,陈后主携妃躲进景阳殿的景阳井中,后被隋兵所擒。但李后主听了萧俨的劝谏后,不仅不思悔改,还迁怒于他,将其贬出金陵。

李后主不懂政事,但在玩乐上却能别出心裁。他在宫中布置有销金红罗帐,镶饰白金、玳瑁,以珍奇宝物、奇花异草装饰殿庭,题名曰“锦洞天”。每当七夕,他命人用数百疋红白罗绢作成月宫天河,极为壮观。李煜宠爱的周皇后,名周娥皇,通书史,精通音律,尤工琵琶。李煜赏赐她的琵琶据说可与汉代蔡邕的“焦桐”琴相媲美。周后曾整理演奏盛唐时的“霓裳羽衣曲”,还作有“邀醉舞”、“恨来迟”等新歌舞曲。周后死后,李后主又嬖爱周后之妹,宫外盛传有这位女子“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去与李后主偷情的艳词。几年后,李煜娶小周后,规模隆重,全城争观,以至有人坠下房摔伤。李煜为小周后在万花丛中筑亭,上覆红罗,饰以玳瑁象牙,与小周后在里面寻欢作乐。李后主有一极宠爱的宫女叫娘,身材苗条轻盈,能歌善舞,用帛缠足,双足纤小弯曲似新月,著素袜,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上跳舞,飘飘然有水仙凌波之姿。相传,由于娘深受李后主的喜爱,宫女们便纷纷仿效其缠足献宠,形成缠足的风气。后世妇女缠足,以三寸金莲为美,大抵就源于此。

李煜还尊佛,在金陵以及皇宫内院,大造寺院佛塔,集僧尼数以万计。李煜日日诵经礼拜,供奉上香,头戴僧帽,身穿袈裟,跪拜不已,额头下磕出了血以示虔诚。

不修战备忍辱偷安李煜继位后,对北方强大的宋朝忍辱屈从,纳贡称藩,委曲图存。他对宋称臣,派户部尚书冯谧贡献金器2000两、银器20000两、纱罗缯彩30000匹。尽管府藏空竭,贡献的财物却不敢短缺。此外,以犒师、买宴、助祭、助葬等名目的奉献更多,借此表示臣事宋朝的诚心。他还自己改称号为江南国主,不敢称皇帝,甚至会见宋太祖的使者,他也要脱下黄袍,换上紫袍。他又贬损制度,改中书省与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公府,御史台为司宪台,翰林院为文馆,将诸王降为公爵,以表明他只是宋朝的藩属。明知宋朝早晚会渡江灭唐,但他也不做任何军事准备。大臣潘佑等人上书极谏,要李后主振兴国势,作好抵御北宋的准备。

但李煜却将潘佑等投入狱中,潘佑悲愤自缢死。李煜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忍辱偷安,与臣下日夜饮酒作文,排遣其悠悠愁思。

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宋太祖按先南后北的战略,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先灭亡了南平和楚国。次年(公元964年)又派大将王全斌、曹彬兵分两路,仅用一个月时间就灭亡了后蜀。就在这时,宋太祖放弃先南后北的策略,把矛头对准北汉,这使李煜的南唐政权多存在了几年。宋太祖移军北上,给南唐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利用这段时间厉兵秣马,训练水军,加强战备,发挥南唐水师的优势,依恃长江天险,或许在宋朝的统一战争中能抵抗一阵子。但书呆子气十足的李煜只想讨好或以情打动宋太祖,他天真地认为,只要事事恭顺,不出过错,宋太祖会碍于情理,不好意思以兵戎相见。他哪知道帝王夺取天下,是没有仁义人情可言的,这不是绘画绣花,也不是赋诗填词,不讲谋力和实力,弱小落后就只有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