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
12729600000081

第81章 偏安皇帝卖国奸相(2)

为了避免抗战派干扰和议,秦桧复相不久,即面奏宋高宗:“臣僚畏首尾,多持两端,此不足与断大事。若陛下欲讲和,乞专与臣议,勿许群臣商量。”宋高宗心领神会,忙说:“爱卿之见可行,朕独委卿。”秦桧怕宋高宗会在抗战派的压力下把他拉出来作替罪羊,又生变故,便狡猾地劝高宗再思考三天。三天后,秦桧见高宗,高宗说:“朕欲和之意甚坚。”秦桧还不放心,让高宗再考虑三天。高宗又过了三天,表示坚决和谈。秦桧便拿出草拟好的求和书给高宗过目。自此,秦桧把持了南宋朝纲,“专与金人解仇议和”。

宋使王伦和金使往返于宋、金之间,引起了主战派的警惕,他们坚决反对议和。秦桧拜相后,吏部侍郎晏敦复就摇头叹息说:“奸人相矣!”后来吏部侍郎魏げ辉覆斡胍楹椭事。秦桧便找他问:“公何以不主张议和?”魏し治龅星椋认为和议不可行。秦桧却说:“公以智料敌,桧以诚待敌。”完全是一副投降嘴脸。枢密院编修胡铨激烈反对议和,请斩秦桧、王伦等人以谢天下。宋高宗怒黜胡铨。枢密副使王庶上书反对议和并面斥秦桧,也被宋高宗罢官。

抗战派将领张浚、韩世忠、岳飞、李纲等自夏至冬,屡次上书,反对和谈。宋高宗不敢罢免他们,但执意要议和。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十二月,金诏谕使来宋,达成了《绍兴和议》,但金朝提出宋高宗作为金朝的属国之主,要举行拜接金国诏书仪式。三衙帅杨沂中等人面告秦桧:“军民群情激愤,万一闹事起来怎么办?岳飞、韩世忠等在外的大将责问起来,如何回答?”秦桧便再次试探高宗意向,故意提出辞职。求和心切的宋高宗说:“以前逃到明州时,朕虽百拜千金,也没有什么!”秦桧心中有了底,为了进一步取得宋高宗对他的倚重,秦桧向金使提出由他代表高宗跪拜在金使面前来代接金国诏书。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正月,宋金签订和议,其条款规定: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金朝归还河南、陕西之地。根据这一耻辱的和约,宋高宗成了金朝的儿皇帝,宋朝变成了金朝的属国。

当南宋军民遭此奇耻大辱而痛心疾首,咬牙切齿痛骂秦桧之时,宋高宗和秦桧却寡廉鲜耻地大庆其投降之功,命百官进奉贺表,大赦天下。

残害忠良自毁长城一纸和约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南宋朝廷庆祝和约的欢呼声还未息,金朝内部主战派首领兀さ热酥卣剖等āI苄耸年(公元1140年)五月,金朝撕毁和约,兵分四路,大举南侵。

金兵的各路进攻,遭到南宋抗战派将领的英勇抗击。

在西路,宋将吴ご虬芙鸨,收复了扶风(今陕西扶风)。在东路,宋将刘е富涌菇鹨灞在顺昌(今安徽阜阳)击溃金兀ご领的最精锐部队“长胜军”10多万人,取得了大捷,金兀け黄韧耸乜封。顺昌之役,宋军以少胜多,震动了金朝。接着,淮东韩世忠部北上克服了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淮西张浚、王德等先后进入淮河以北的宿州(今安徽宿县)、镏荩ń癜不正锵兀。东西各路的胜利,为中路岳飞部队的北伐创造了条件。六月二十二日,岳飞军在德安府(今湖北安陆)誓师,准备北伐。但宋高宗担心进一步的胜利会破坏和约,急令各军取守势。派往岳飞军中的朝使李若虚传达了高宗令其退回鄂州的旨意。岳飞不愿意。李若虚来到军中,当看到高涨的士气和杀敌报国的情绪,不自觉受到感染,慷慨地对岳飞说:“大军既已出发就不能后退,朝廷如果追究,由我一人来承担!”

于是,岳家军大举北伐,先后收复了蔡州(今河南汝南)、颍昌(今许昌)、淮宁(今淮阳)、郑州、洛阳,并取得郾城大捷,金兵遭受重创。岳家军士气高昂,英勇顽强,每次都以少胜多,有进无退。金兵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他们把岳飞称为“岳爷爷”,闻之名而胆寒。岳飞兵锋直抵离宋旧都开封只有45里的朱仙镇,准备收复开封。岳飞满怀豪情壮志,对部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面对中原战场的大好形势,宋高宗和秦桧却担心因此会破坏他们偏安南方的长期图谋,竟下令班师。秦桧还串通张俊,令他不等朝廷命令便先将部队撤回,使岳飞军孤立。在严令之下,刘堋⒘豕馐馈⒀钜手械纫脖黄瘸纷撸退回江南。岳飞收到圣旨,愤慨上书力争说:“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但他把抗金形势说得越有利,宋高宗、秦桧退兵的愿望越强烈,眼看宋军一支支后撤,岳飞心急如焚。谁知朝廷使者又到,这回带来的是特急金字牌,称“孤军不可久留”,严令撤军。接着,第二道金牌已到,随着又是第三道、第四道,一天之内接连十二道金牌连下,岳飞悲愤地说:“十年之功,毁于一旦!”被迫退兵。大好的抗金形势付之东流,所收复的失地又落入金兵之手。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四月,秦桧等为了瓦解对他不利的抗金力量,拔去眼中钉,秘奏宋高宗将韩世忠、岳飞、张俊等召至临安,借口论功行赏,任命韩世忠、张浚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实际上是解除其兵权。秦桧因主和议“有功”,封庆国公,后又加封少保、冀国公。颍昌之败后,金兀ば葱旁鹇钋罔恚骸澳愠夕请议和,而岳飞却正在图河北,必杀岳飞,始可和!”秦桧与宋高宗为了进一步扫除投降道路上的障碍,决定按金兀术的意旨,设计陷害岳飞。这年七月,秦桧指使其走卒万俟袍雷嘣婪伞白枘庸事”。八月,他又指使何铸等人上疏论岳飞的所谓破坏议和之罪。宋高宗竟以此罢免岳飞的枢密副使之职。九月,秦桧等为杀岳飞,首先唆使张俊诬陷岳飞的部将张宪谋反,并收买张宪部将王俊,唆其伪造谋反的证据。岳飞、岳云父子及张宪都被送到大理寺狱中审讯。岳飞面对审讯,袒露其背上所刻“精忠报国”四个字,然后不发一言。由于实在查不出岳飞谋反的证据,审讯官何铸判岳飞等无辜。秦桧大怒,改命万俟派罄怼M蛸过盼芟菟担涸婪尚葱鸥张宪,要张宪谎报军情以扰乱朝廷视听,而且岳云写信给张宪,要张宪采取措施救岳飞回到军中。这些信已被焚毁。但直到年底,足够的证据怎么也伪造不出来,此案仍无法成立。秦桧便亲手写了一张小纸条交给狱官,密令杀岳飞,然后上奏说岳飞已死。接着,岳云、张宪被斩于市。岳飞家产被没收,全家流徙岭南,岳飞的幕僚于鹏等6人也被牵连获罪。岳飞被害时,年仅39岁。其死讯传出后,天下人无不流涕。

当初岳飞在狱,不少大臣特别是办案的大理寺官员都说岳飞无罪,但都遭到万俟诺劾而被罢免。有的官员以家口担保岳飞不反,竟被宋高宗下诏流放而死。平民刘允升上书为岳飞申冤,也被关进大理寺狱害死。凡是参与迫害岳飞的人,都升了官职。韩世忠愤愤不平地责问秦桧害死岳飞有何凭据?秦桧意无赖地说:“岳飞之子岳云给张宪写信串通这件事虽没有实据,但这件事莫须有。”所谓莫须有即或许有,韩世忠当即斥责道:“‘莫须有’三个字,怎能使天下人信服?”由于韩世忠的公正态度,宋高宗、秦桧又罢去其枢密使职。十一月,宋高宗、秦桧再度向金求和,再订和约: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宋割地予金;宋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宋进誓表于金。金遣使册封赵构为宋帝。宋朝的属国地位和宋高宗儿皇帝的地位再度得到金朝的确认。

败乱朝纲遗臭万年秦桧的求和换得了宋高宗的偏安局面,宋高宗对他也宠信有加。绍兴十一年六月,宋高宗拜秦桧为左相。次年加太师,进封魏国公。宋高宗对其物质赏赐更为优厚,金银宝货不可胜计,后来还把占田千顷、年收租可达3万石的永丰圩赐给了他。秦桧专制朝政,将忠臣良将诛锄殆尽,顽钝无耻之徒却为秦桧重用。见风使舵之徒便争相陷害良善,不以为耻,反以为功。秦桧网罗党羽,天天为秦桧歌功颂德,一时间乌烟瘴气。

但功过昭彰,忠奸自有公道。无边的吹嘘掩盖不住滔天的罪戾,泯灭不掉人们对秦桧的憎恨。绍兴十二年(公元1150年)正月,秦桧乘轿上朝时,殿前司后军小校施全持斩马刀埋伏在望仙桥下准备刺杀秦桧,可惜只砍断了一根桥柱,未能伤及秦桧。施全被斩首示众,临刑时,他怒斥秦桧:“举国与金为仇,只有你奴事金狗,我所要杀的正是你这条金狗!”秦桧作贼心虚,以后每逢外出,必带50名武装士兵,执长予以自卫。

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秦桧正忙于诬陷张浚这位抗金老英雄等人,不料自己已病入膏肓。一日,其属吏将此案奉上让秦桧签字,病重的秦桧双手颤抖不已,无法握笔。但他出于对张浚的仇视,仍竭尽全力落笔批示,终究双手不听使唤,竟致扑倒于茶几之上。宋高宗来探视时,他已说不出话。几天后,秦桧终于一命呜呼。至此,秦桧已专宰相职位十九年之久。对此奸臣,宋高宗念念不忘,为彰显他的这位忠实走卒,他特追封秦桧为申王,授以“忠献”称号。

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宋高宗禅位称太上皇,宋孝宗继位。孝宗追复岳飞原官。公元1206年,宋高宗这位奸忠不分、事敌如父的荒谬皇帝也一命呜呼。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秦桧才被夺王爵,改授“谬丑”称号。

人民的爱憎却很分明。对于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事迹,人们世代相传;对卖国投降、陷害忠良的秦桧,人们则尽情鞭挞;对荒谬的宋高宗,除了官修史书为他隐讳遮丑外,在民间,却都知道他是不知廉耻、昏庸偷安的皇帝。人们还以种种行动来抒发他们对秦桧的憎恨之情。

群众用面粉捏成秦桧之像,放在油锅中炸,后来简化制作过程,只剩下象征秦桧的两条长腿,变成了今天油条的样子,几百年来流传至今,人称“油炸桧”。元朝时,人们在秦桧墓前便溺,称其坟为“遗臭冢”。明朝时,有人在岳飞墓前种植桧树,举刀一劈为二,号为“分尸桧”;又铸秦桧及其妻王氏、参与陷害岳飞的张俊、万俟潘娜斯蛳裼谠婪赡骨埃让他们永远遭人唾骂,永远向民族英雄岳飞谢罪。

【作者点评】

秦桧这位大奸大恶之人能猖獗一时,离不开南宋最高统治者宋高宗的纵容和重用。但历来史书只讲秦桧卖国,却放弃对宋高宗的鞭挞,这是有失偏颇的。所以,毛泽东对旧史家的这种评价进行了批评,指出“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起决定作用的是宋高宗赵构”。在这里,毛泽东并不想为秦桧洗刷责任,而是对历史作实事求是的分析。从这段历史来看,的确,宋高宗是主和的幕后决策者,也是陷害忠良的最后决定者。因此,在今天鞭挞秦桧的千秋遗罪时,当然应把宋高宗揪出来,治其不知廉耻、甘当儿皇帝、残害忠良、昏庸偷安之罪。

(刘连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