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毛泽东瞩目的著名战役
12732000000018

第18章 四面楚歌:垓下之战(公元前202年)(2)

掩埋虞美人的尸体之后,当天晚上,项羽骑上战马,率领800余骑兵突围成功,向南奔去。

天亮后,刘邦才得知项羽已经逃走的消息,马上命令大将灌婴:

“命你率领五千精兵追赶项羽,如果项羽再度逃脱,拿你是问!”

灌婴领兵,狂风般追去,马蹄激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项羽已渡过淮河,身边的骑兵只有一百余人。

说来也怪,项羽来到阴陵(今安徽定远县西北),竟不辨东南西北。他看见前面似有一个老农,便走过去问路。

那位老农用手向左一指,欺骗项羽说:

“向左走就可以了。”

于是,项羽策马向左急行,不料身陷一大片沼泽地相传今安徽省全椒县东南30里的迷沟,就是当年项羽所陷的沼泽地。。项羽大叫:

“此乃天绝我也!”

由于项羽在沼泽地挣扎了很久,所以灌婴的追兵这才追上了他。

项羽见追兵赶到,又率领余部向东突围。来到东城(今安徽远东南),项羽身边只剩下28名骑兵,而追来的汉军却有数千骑。

项羽对身边的人说:

“我项羽自从起兵反秦,到今天已经八年了。我经历了七十多场战役,抵抗我的人被我打破,我想攻克的地方都被我攻占,没有打过败仗,这才当上了天下的霸王。可是,我今天却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我呀!这不是战争的罪过呀!”

手下的骑兵都劝项羽坚持下去。看着这些面带倦容、衣衫不整的勇敢骑士,项羽决意率他们杀出重围。

项羽大喝一声:

“弟兄们,生死在此一决,跟我冲啊!”

这28名骑兵宛如天兵天将,跟随项羽竟然在数千敌军的包围之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灌婴被项羽的英勇气概所折服,对手下的人说:

“此非常人所能为也!”

他迅速带领骑兵,朝着项羽突围的方向追杀过去。

项羽来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身边的28名骑兵已经英勇战死。望着滔滔的江水,项羽心灰意冷,这时灌婴的追兵已从前方向他扑来。

项羽看着奔驰而来的敌兵,眼前却幻化出了虞姬起舞的轻盈身影,幻化出了虞姬自刎的凄美场面。虞姬拔剑、起舞、自刎,复又自刎、起舞、拔剑,这些景象在项羽的眼前反复闪回、幻灭、闪回、幻灭……

在离项羽百米远的地方,灌婴下令追兵停止前进。

双方对视良久,不发一语。只有惊涛拍岸的巨响,只有苍鹰在头顶上盘旋时发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声。

突然,项羽拔剑自刎。在魂归九天的那一瞬间,他又看见心爱的虞美人拔剑、起舞、自刎……

这一年,刘邦正式称帝,史称汉高祖。

【作者点评】

垓下之战,项羽全军覆没,为刘邦正式登基扫清了障碍。

垓下之战,演绎了英雄美人的凄美爱情故事,成为千古绝唱。

垓下之战,使中国的历史变迁少了一种霸气,多了一种阴柔。

垓下之战,受到世纪伟人毛泽东的关注。

1939年4月8日在延安“抗大”演讲时,毛泽东说:

“参加共产党,我们就要为抗日干到底,不管多大的困难都要干下去,为共产主义奋斗要一直达到共产主义的胜利,每个人在政治上不要开小差,将来在其他地方见面的时候,可以见得面,就是可以见得江东父老。……楚霸王项羽在中国是一个有名的英雄,他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自杀,这比汪精卫、张国焘好得多。但项羽尚有一个缺点,从前有一个人在他自杀的地方做了一首诗,问他你为什么要自杀,可以到江东去再召八千兵来打天下。我们不学汪精卫、张国焘,要学项羽的英雄气节,但不自杀,要干到底……”

毛泽东提及一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803—852年)的《题乌江亭》。诗曰: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的诗才诗名,与李商隐比肩而立,以故人称“小李杜”。建国后,毛泽东曾让工作人员为他找来杜牧的《樊川文集》阅读,表明毛泽东对杜牧的诗歌是喜爱的。建国前的1939年,毛泽东就提到了杜牧的《题乌江亭》,说明他对这首咏史诗非常熟悉。显然,毛泽东同意杜牧的观点。胜败乃兵家常事,能够忍辱负重才能卷土重来,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加上江东的英雄豪杰多的是,完全可以整合人马,收纳才俊,吸取教训,从头开始,为什么非要自杀呢?

1948年10月31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一篇述评,题为《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文中说:“蒋介石不是项羽,并无‘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那种羞耻心理。他还想活下去,还想弄一点花样去刺激一下已经离散的军心和民心。亏他挖空心思,想出了偷袭石家庄这一条妙计。”

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杀,毛泽东对此的看法是复杂的。一方面,毛泽东赞赏项羽的英雄气概,说“楚霸王项羽在中国是一个有名的英雄”,借此批判汪精卫卖国求荣、张国焘叛党投敌的可耻行为,激励全党同志坚持抗战,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他还借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乡亲,来讥讽蒋介石的没有廉耻。另一方面,毛泽东又不欣赏项羽自杀的做法。毛泽东指出“我们不学汪精卫、张国焘,要学项羽的英雄气节,但不自杀,要干到底”。

作为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军事战略家,毛泽东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值得认真计较。眼前的暂时失败或失利,不能左右整个大局。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应该有宏阔的战略眼光,善于从各种挫折中吸取教训,振奋精神,以图再起,最终战胜敌人。中国革命正是在不断的挫折和胜利中向前发展的,走的是一种螺旋式的前进道路。这种观点富于历史的辩证法。

想当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最低潮。共产党人开始明白,必须组建自己的革命武装。于是,“八七”会议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策略。这才有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和“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军受挫,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加之后来的朱毛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由于错误的军事斗争路线的干扰,中共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革命事业趋于式微。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我党我军中的统帅地位。中国革命这才转危为安,直至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复杂多变的斗争环境中,在战火硝烟弥漫的恶劣条件下,毛泽东从未有过自杀的念头。在毛泽东的头脑中,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总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对项羽最终败于刘邦之手,毛泽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项羽在军事上骄傲轻敌,好大喜功,追逐空洞的名利。“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句,出现在毛泽东1949年4月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不是偶然的。这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攻占蒋介石的老巢南京。但国民党残余部队仍在负隅顽抗,毛泽东要求解放军指战员们乘胜追击,把敌人彻底歼灭。

毛泽东还从项羽兵败自刎的悲剧中,进一步分析楚灭汉兴的深层原因。早在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授课时,就说过:“秦朝末年,陈胜吴广不堪其苦,遂辍耕而叹,揭起义旗,他们纯粹代表农民利益者。同时有汉高祖项羽等皆起兵讨秦,结果汉高祖胜,项羽等失败。高祖虽为地主阶级,但他胜利的原因在于,初入秦时,即与父老约法三章,得一般人之信仰,故秦人大悦。项羽入关,粗恶无比,不得一般人之信仰,又一至咸阳便大焚秦之故宫,遂大失地主阶级之信仰,此其失败之主要原因也。”

后来,他对比项羽和刘邦,指出:“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这是毛泽东读《史记》卷8《高祖本纪》的批语。毛泽东又说:

“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然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这是毛泽东1962年1月30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还说:“有这样的情况:一切事情,第一书记一个人说了就算数。这是很错误的。哪有一个人说了就算数的道理呢?我这是指的大事,不是指有了决议之后的日常工作。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认真地对于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加以分析。要想到事情的几种可能性,估计情况的几个方面,好的和坏的,顺利的和困难的,可能办到的和不可能办到的。尽可能地慎重一些,周到一些。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个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做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从前有个项羽,叫做西楚霸王,他就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我们现在有些第一书记,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像项羽。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台的。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笑声)我为什么要讲得这样厉害呢?是想讲得挖苦一点,对一些同志戳得痛一点,让这些同志好好地想一想,最好有两天睡不着觉。他们如果睡得着觉,我就不高兴,因为他们还没有被戳痛。”

显然,毛泽东认为垓下之战项羽的失败看似偶然,实际上有其必然性。这就是项羽在军事决策上独断专行,作风霸道,使原先归附他的许多杰出的军事家纷纷远离他,去投奔刘邦。

1963年1月3日毛泽东有一个批示,说“《项羽本纪》,送各同志一阅,几天还我不迟。这个新版《史记》,标点及注解,都很醒目,好看”。1964年1月7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再次提及项羽的失败,总结道:“项羽有三个错误,如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跑了刘邦;(楚汉订立的)鸿沟协定,他认真了,建都徐州,那时叫彭城。”在毛泽东看来,项羽没有民主作风,不善于纳谏,不能尊重人才、重用人才,而是一味地独断专行,最终导致失败。

因此,毛泽东专门将《项羽本纪》送给一些中央领导传阅,以引为警戒。由于毛泽东的反复强调,“西楚霸王”成为中共党内专断和不民主的代名词参见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上册第740—741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相比之下,刘邦的政治智慧明显高于项羽,此人虽然没有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概,却有虚心纳谏的胸怀。那些不被项羽重用的人才,在刘邦这里都委以重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称赞刘邦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是一位“英雄人物”。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这句诗词里,正可看出毛泽东评判古今历史的胜利者的豪迈情怀。在毛泽东的眼里,楚霸王和汉高祖都是风流人物,尽管一个兵败自杀,一个夺得天下,因为毛泽东从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的英雄气概和刘邦的建功立业,都是毛泽东所希望拥有,而且也最终拥有的东西。与项羽和刘邦相比,毛泽东的政治智慧和军事谋略实非前者所能比拟。

历史早已证明,毛泽东不愧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杜七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