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后梁太祖、五代时梁朝立国者,曾参加黄巢义军,后举兵降唐,被赐名全忠。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正月,时任唐宣武节度使的朱温率军攻晋,打响河东之战,晋王李克用辖下的晋州、绛州、河中诸地相继失守。四月,朱温令汴军、魏博军、定州军等六路人马会攻晋阳,李克用许多部将阻敌不住,纷纷投降。忽然天降大雨,李克用抓住战机,派大将李嗣昭、李嗣源率军连夜袭击朱温军,并遣军追击朱温溃军。翌年二月,朱温卷土重来,率大军进攻晋阳,晋军众志成城,驻守晋阳,并经常夜袭朱温军,朱温不能支,遂撤军。毛泽东评点此役云:“沙陀最危急之秋,亦即转守为攻之会”,“不可不察也”。
【毛泽东评点河东之战】
沙陀最危急之秋,亦即转守为攻之会,世态每每如此,不可不察也。
——摘自毛泽东读《旧五代史》卷26《唐书·武皇本纪》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5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河东之战概要】
这是唐朝末年藩镇之间争夺河东的一场战役,事载《旧五代史》卷26《唐书·武皇本纪》。
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正月,宣武节度使朱温率军进攻晋王李克用,打响了河东之战。朱温和李克用,是当时唐朝势力中最大的两个地方军阀。此前,也就是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朱温已控制了整个河北诸镇,他对晋王所占据的河东(今山西一带)垂涎已久。
这个朱温,即后梁太祖,是五代梁朝的立国者,宋州砀山(今属安徽省)人。其少时贫孤,受尽磨难。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他参加黄巢起义军,成为一员骁勇的义军将领。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他投降唐军,被赐名全忠。翌年,任宣武节度使,驻守汴州(治今河南省开封),率领军队进剿黄巢义军。其后,朱温在与各路藩镇长期混战中,不断扩大地盘。
朱温进攻的晋王李克用,是唐末晋阳军事集团的首领,出生于少数民族,属沙陀部,别号李鸦儿,因为有一只眼睛失明,又被称为“独眼龙”。李克用自15岁起就跟随父亲朱邪赤心南征北战,为沙陀副兵马使。此人极有胆量,武功高强,骁勇无比,曾一箭射下双雕,在沙陀军中有“飞虎子”之称。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李克用杀死大同军防御使段文楚,占据云州(今山西省大同),不久,败于唐军,与其父逃入鞑靼。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今陕西省西安)。李克用受诏为代州刺史,率沙陀骑兵镇压黄巢义军。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李克用率兵攻克长安,因功迁河东节度使。这一年,李克用年仅28岁。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李克用追剿黄巢义军,路过汴州。宣武节度使朱温认为李克用是自己最大的对手,便心生一计,邀请李克用进城赴宴。宴会上,朱温将李克用一行人灌醉。晚上,朱温派精兵围攻李克用下榻的上源驿,并放了一把大火。李克用的监军陈景思、大将史敬思,以及数百名士兵被杀害。在一片呐喊声中,李克用突然惊醒,见身边已是火光冲天。他大叫一声:
“不好!弟兄们,随我杀将出去。”
只见李克用手舞双刀,率几名贴身勇士,向外杀去。朱温的人马完全抵挡不住李克用等人的攻势,连连败退,使他们得以逃脱。
从此以后,李克用与朱温就结下了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不久,李克用重振军伍,大治兵甲,形成与朱温汴州军事集团对峙的格局。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其部将李存孝叛变,归附朱温,被李克用擒杀,但军事实力受到削弱。此后的三年,为了争取对唐政权的威慑力,李克用率领大军进抵京畿,打败李茂贞、王行瑜等部,进封晋王。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李克用打败王行瑜部,多亏了一员小将。此人名叫李存审,本名符存,又名符存审,字德祥,陈州宛丘(今河南省淮阳)人,早年跟随唐节度使李罕之,李罕之转归李克用。李克用一眼看中了这员小虎将,将其收为养子,并成为晋阳军事集团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多次跟随李克用作战,大破幽州(治今北京),又南下京畿,大败宁节度使王行瑜的军队。河东战役中,李存审率领军队击败晋军叛将李瑭、王敬晖及契让,后因军功迁至安国、横海、卢龙节度使,兼中书令。后唐立国初期,李存扁遭排挤,赴幽州镇守,卒于任上。
再说河东之战,此战迟早要打,而且对于朱温实现称霸天下的梦想是非常关键的。
二月,朱温派大将张存敬率领精兵3万进攻晋州(今山西省临汾)和绛州(今山西省新绛),自己率领主力尾随其后。晋州和绛州的晋军毫无防备,先后投降朱温。于是,朱温派将领侯言驻守晋州,派将领何驻守绛州。为了阻挡李克用的援兵,朱温在绛州屯兵2万。一天,朱温骑在马上,巡视绛州的守军,见将士们个个斗志昂扬,不无感叹地说:
“这就是我朱全忠的希望所在、力量所在啊!打败独眼龙,就在此战。”
紧接着,朱温率领军队进攻河中(治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治)。河中节度使王珂惊慌失措,一连几天都从噩梦中惊醒。王珂的妻子是李克用的女儿,她连忙给父亲写信,要求派兵援助。
李克用收到女儿的来信,无可奈何地回了一封信。信中说:
“贼兵阻挡了道路,我军寡不敌众,我去救你,只会与你一起陷入敌手。你可与王郎放弃河中,回到我的身边。”
在这种情况下,王珂被迫投降了朱温。朱温身边的谋士劝朱温杀掉王珂,说:
“此人非比常人,他是李克用的女婿,此次投降并非情愿,是不得已而为之。留下此人,恐怕后患无穷。”
朱温觉得有理,便派人杀害了王珂。
河中失守,切割了李克用与京畿之间的联系,意味着一块战略要地沦入敌人手中,李克用为此懊恼不已。
四月,朱温命令汴军、魏博军、定州军等六路人马,一同对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展开进攻。
汴军大将氏叔琮率主力攻占泽、潞两州(今山西省晋城县、长治县),然后兵出石会关(今山西省榆社县西),前锋直指晋阳。
与此同时,朱温手下的大将张归厚率领劲旅由马岭(今山西省昔阳县东南)南下,扑向辽州(今山西省左权县),迫使晋军将领、辽州刺史张鄂投降。另一将领白奉国率领军队由井陉西进,攻占承天(今山西省平定县东)。
然后,各路大军会师于晋阳城下。
晋军在朱温军队的强大攻势面前,屡战屡败,诸多将领如李瑭、李审建、孟迁、张鄂等都投降了朱温。一时间,晋军人心浮动,士气受到极大的挫伤。
一天,李克用在帐中喝着闷酒,大叫:
“老天啊!你想灭绝我李克用吗?”
忽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使朱温的军需物质的运输受阻,而且许多士兵腹泻不止,军队中开始流行疟疾。因此,朱温军队的战斗力大受影响,李克用得以保住晋阳城。不仅如此,李克用还抓住战机,派大将李嗣昭、李嗣源每天晚上率领精兵偷袭朱温的阵营。
李嗣昭,本姓韩,幼年被李克用之弟李克柔领为养子,所以改姓李,名嗣昭。李嗣昭是汾州太谷(今属山西省)人,稍长,即跟随李克用父子作战,因军功迁至蕃汉马步都指挥使。后来,他升任昭义节度使,官至中书令。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他率领军队进攻镇州(今河北省石家庄东北),被暗箭射死。
与李嗣昭一同出兵的李嗣源,是沙陀部人。本名邈佶烈。被李克用收为养子,赐姓李,名嗣源,17岁即跟随李克用作战,勇不可挡,号为横冲都将,人称“李横冲”。在他的身上,李克用看到了自己少年时的英姿,对他格外器重。每次重大战役,李克用都让他为前锋将领。李嗣源后因军功迁至后唐中书令、蕃汉内外马步军都总管。后唐庄宗(即李存勖)被亲兵杀害后,他率兵攻入洛阳,称监国,不久称帝,是为后唐明宗,此是后话。
当时,朱温觉得形势于己不利,只好下令于五月撤兵。李克用见状,派大将周德威、李嗣昭率领5000精兵追击,重创汴军大将氏叔琮所部,杀敌万余。
翌年(公元902年)二月,朱温再次率领大军进攻晋阳。
三月,汴军大将氏叔琮率军与晋军大将周德威相遇,氏叔琮决心一雪兵败之恨,他纵兵杀向晋军,大败周德威部,乘胜围攻晋阳城。
周德威是五代后梁时晋的名将,字镇远,朔州马邑(今山西省朔县东)人。数十年间,他跟随李克用父子作战,是晋阳军事集团的主要战将之一。周德威的战败,使李克用大吃一惊,几乎丧失了坚守晋阳的信心。看见朱温的军队对晋阳的进攻越来越猛,李克用打算放弃晋阳,撤往云州。
当李克用将这一打算告诉周德威、李嗣昭、李存信等大将时,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众将领劝说李克用:
“大王!虽然军情危急,但我军尚有数万精兵,只要大王您一声令下,我等冲锋陷阵,万死不辞。为何此时要放弃晋阳呢?这是我军的心脏啊!晋阳失守,将前功尽弃,霸业难成。只有坚守晋阳,奋勇杀敌,才能转危为安。大王,千万不可退兵啊!”
众将领说完,一起跪在了李克用的面前。面对这群忠心耿耿的将领,李克用不禁眼眶有些湿润起来。他走上前去,一个一个地扶起他们,坚定地说:
“众将有如此信心,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共同杀敌,保住晋阳,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责任啊!”
由于晋阳守军斗志高昂,朱温攻城受阻,而且损兵折将。不久,晋军中原被打散的许多将士陆续回到晋阳城,增强了晋阳的军事力量,晋阳终于转危为安了。两军相峙时,李克用决定用偷袭之计,派大将李嗣昭、李嗣源率领精兵,在夜晚出城偷袭朱温的军队。朱温往往被打得晕头转向,不辨东西。最后,朱温无计可施,被迫退兵。
见朱温解除了晋阳之围,李克用下令追击敌军。汴军大将朱友宁所率部队遭到晋军重创,晋军乘胜追击,收复了慈州、汾州等被朱温攻占的要地。至此,河东战役以李克用的胜利而告终。
五年后,即唐天四年(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是为梁太祖。翌年,李克用因郁闷生疾,头长恶疮而死,其子李克勖继为晋王。经过多年奋战,李存勖于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正式称帝,建立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同年,李存勖率后唐军在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大破梁军,灭掉后梁,了却了其父的宿愿。
【作者点评】
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在读《旧五代史》卷26《唐书·武皇本纪》时,写下了“沙陀最危急之秋,亦即转守为攻之会,世态每每如此,不可不察也”的批语。这里所说的“武皇”,就是李克用。
河东战役开始之后,形势对李克用一直不利。先是河中失守,女婿降敌,对李克用的军队士气打击很大。其后,朱温率六路大军围攻晋阳,兵临城下,敌众我寡,加上不少将领纷纷投敌,军心动摇,这一切对李克用军事集团而言,可谓凶多吉少。所以,毛泽东写下了这是“沙陀最危急之秋”的断语。李克用是沙陀部,故以沙陀称之。
然而,李克用并未退却,他果敢地抓住天降大雨、敌军后勤运输受阻,且朱温军队发生流行病的有利战机,派大将李嗣昭、李嗣源乘夜骚扰敌军,使敌军不得安宁,处于惊恐的状态之中。当朱温决定撤兵时,李克用乘胜追击,重创敌军。所以,毛泽东又说:军事最危急之际,往往又是“转守为攻之会”,关键在于军事指挥员能否审时度势,抓住有利的战机,转危为安,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李克用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毛泽东对他十分赞赏。
第二年,朱温不甘心失败,再次率领大军围攻晋阳。梁军再次兵临城下,又是晋军寡不敌众,损失惨重。这时,李克用产生了退却的思想,但遭到将领们的一致反对,李克用被将领们视死如归的决心所感动,他放弃了退却的打算,重新恢复了一个杰出军事家应有的气度。他临危不乱,再次成功地实施了夜袭敌人的战术,取得了可喜的战绩。等敌人撤退之时,李克用下令出击,再次重创敌军。
毛泽东对李克用屡次受困,屡次反败为胜的军事奇迹感叹不已,说“世态每每如此,不可不察也”。对李克用在河东之战中的杰出表现,毛泽东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因为,在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每每遇到“最危急之秋”,但毛泽东以他过人的军事谋略和领导艺术,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无论是他亲自指挥的中央苏区的三次反“围剿”斗争,还是长征途中所创造的多次军事奇迹,以及后来的许多辉煌的战役,皆是如此。只有联系到毛泽东的革命军事生涯,我们才能深切领会毛泽东所说“沙陀最危急之秋,亦即转守为攻之会,世态每每如此,不可不察也”的军事真谛。
(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