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自吟自悟话古诗
12762400000010

第10章 感悟之情(2)

导读:

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本诗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世界最伟大的爱——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阳光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了众多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智慧小语:

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她既有来自血液中的先天的本性,又有来自后天的社会性。家庭中母亲的形态,经常性地体现在有意无意当中。沐浴在母爱中的孩子,有时不一定会感到母爱的存在,然而一旦离开母亲的呵护时,才倍加感受到妈妈平时的细微照顾。对于父母的付出,尤其是做娘的花在孩子身上的心血和担忧,做孩子的长大后无论报答,也不为过。

对待爱情应该真诚忠贞

——李商隐《无题》读解

原文: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释:

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分曹:分组。

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鼓:指更鼓。

应官:还要上班。

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导读: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已。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智慧小语:

读了此诗,对比当下的生活,真是感慨万千。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是如此之快,就连爱情都成为速食爱情。在今天,除了那青涩的初恋,我们还有如此强烈的爱情吗?爱,不单单是一种可以随意追寻的感觉,一种心灵刹那间的悸动,更应该是一种真诚忠贞的态度和那“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读解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辅:护卫。

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宦游:在外地作官。

导读: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智慧小语:

友情是人类情感中不可缺少的情感,一个没有朋友的人是一个不完整的人。但是人的相知,不是建立在相互厮守、行为目的都一致的基础上,也不是必得相报相酬、一唱一合。真正的知己,就是诗中所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即只要能理解对方的行为、思想(而不在乎一致否),从感情和其他方面给以支持,就是知己。你我都是宦海游人,毕竟会有各自的去处和归宿,何必强求一致呢?只要相互理解双方的心境,远在天涯和近在眼前,没有什么区别。每个人都要走自己的路。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相逢了,但也要分离。只要在相逢这一刹那获得的相知之情不灭,那么这样的分别就不必悲伤。这种知己观才对双方有帮助(不会成为束缚),有价值,也更合理。

友情需要你的用心呵护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读解

原文: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释:

大荒:旷远的广野。

惊风:狂风。

飐:吹动。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纹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导读: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思念之苦,无法自抑。诗的首联先写柳州,再总写四人分处之地都是边荒。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报告当地气候。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勤,思念之苦,融情入景。尾联写五人际遇,天各一方,音书久滞。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智慧小语:

友情,是人生失意时一个支持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友情,是风雨行程中一把共撑的伞、一双相互扶持的手。友情,是人生一份可遇而不可求的心灵财富。如果我们拥有了这样的一份友情,我们应该努力地珍惜它。珍惜与友人的每一刻相聚,珍惜每一次心灵的沟通,珍惜每一句安慰与鼓励,让友情永远温暖我们的心田。

惟有经历才有真切体验

——张华《情诗》读解

原文: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

注释:

游目:随意观看。

逍遥:自在地。

延伫:久久站立。

兰蕙:指香草,古人有持兰蕙以赠所爱的风俗。

缘:沿着。

繁华:即繁花。

渚:水边小洲。

佳人:此指妻子。

谁与:与谁,意为与谁共赏。

巢居:筑巢而居,谓鸟。下句”穴处”同此,指蚁。

俦侣:伴侣。

导读:

诗歌以“游目”开篇,领起开头四句是对四野景物的描写。“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是在“游目”、“逍遥”这随意浏览之中所见的景物。这是一种春天将逝而未逝的繁盛景象,表面的繁荣隐藏着凋零与衰败的危机,这种暮春之象最能引起游子心中难以排解的相思之情:“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据说古人有摘兰蕙以赠所爱之人的习俗,这句诗就是依此而言。所爱的人不在身边,摘之而给谁呢?句面平淡,句意则深沉。唐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诗有“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句,是说纪叟命归黄泉,而夜台之下,没有了李白,所酿好酒还待何人品尝呢?句意与此句有同工之妙,但李白写友情,意偏于怀念、纪念,此句写爱情,意则在相思,情感的性质与程度是不尽相同的。结尾四句抒写即景而生的感慨,诗句亦不直言,而是以“巢居”、“穴处”的生灵作类比,说鸟儿巢居树上而先知风寒,虫蚁穴处洞中而预识阴雨。这种人人能明的自然物理,很容易让人生出这样的联想: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最真切地认识某种特定的事物,体验某种特殊的情感。诗句进而以“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作结,引出没有亲历别离的人,又怎能真切地体会相思之苦这样既富理性特征又含深挚情思的慨叹来,令人读之难忘。

智慧小语:

这首诗写相思之苦,却能展示一种富含哲理的人生体验,无疑为诗歌增添了除“情爱”之外的更深意蕴,它告诉我们:人们对于某种情感的深刻而真切的体验,都是在亲身经历之后才能真正获得的,正像经历过别离的人,才最懂得思念之苦一样。实践出真知,只有行动了,才会了解一切。只说不做是不能深刻认识的。

有所给予才能有所获取

——高适《别董大》读解

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善弹琴。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曛:昏黄。太阳落山时的余光。

知己:知心朋友。

识:赏识。

君:您。这里指董大。

导读: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写此诗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作者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语铿镪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智慧小语:

千金易买,知己难求。假如你想“莫愁前路无知己”,广交天下朋友,那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计较个人得失,就像老子所讲:“即己予人,己愈多。”

“莫愁前路无知己”,必须从修正自我做起。朋友越多越好,你待朋友怎么样,朋友也待你怎么样。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许多知己。

别为得失而喜怒

——崔护《题都城南庄》读解

原文: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

相映红:红色互相映衬。

笑春风:在春风里开得很欢。

笑:形容桃花开得很欢。

导读:

这首诗通过人面和桃花的互相映衬赞颂了女子的美丽,又通过物在人去,抒写了对去年所见女子的思慕和今年不得见的怅惘心情。“人面桃花”后被独立为成语,用以说明重临旧地,而故人已不能见到的意思。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穿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智慧小语: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的后两句向人们揭示了这样的哲理:人生在不断地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岁岁年年人不同”;而事物却生生不已,“岁岁年年花相似”,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没有经历,何谓人生

——苏轼《庐山烟雨》读解

原文: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注释:

庐山烟雨浙江潮:二者传皆为天下奇观。

恨不消:指一种恨不能身临其境的感觉萦绕在心中。

及至:待到,等到。

导读:

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是:庐山的烟雨和浙江钱塘的潮水都是非常壮美的人间胜景,在没有亲临其景观赏评品之前,胸中有着巨大的企盼。但是,等到亲自目睹耳闻之后,体会到的却往往是与原有期盼,有着一定程度差别的遗憾。在这首诗里,作者好像犯了诗家的大忌,短短的28个字,就有14个字完全相同。但细分析起来,两句字面完全相同的句子,意境截然相反,意义完全不同。首句“庐山烟雨浙江潮”,讲的是作者尚未见到,但是却完完全全存在的人间圣景,是澎湃于作者心间,产生着巨大诱惑的神圣。末句“庐山烟雨浙江潮”,讲的却是作者观赏评品归来,对事物感知之后,在心中产生的认识。这种手法,非大手笔不能如此炉火纯青。

智慧小语:

无论事物什么结局,要想对事物有所感知,必须有感知事物的经历。有了经历,才能有所感受,有了感受,才能发出感叹,这感叹,或慷慨,或委婉,或荡气回肠,或婉转凄楚,都是立于经历的基础之上。假如,作者只对庐山烟雨的迷梦缥缈、对钱塘潮水的波澜壮阔如雷贯耳,而没有亲自去观看体会,那他的胸臆就只能存储在“未到千般恨不消”的意境中,没有体会的快乐,没有感受的遗憾,只在原地停留,永远不能升华到一个新的企盼中去。

其实,人生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升华不断的企盼中,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构筑着自己一生全部的可能幸福。“幼年时父母的慈爱;童年时好奇心的满足;少年时荣誉心的树立;青年时爱情的热恋;壮年时奋斗的激情;中年时成功的喜悦,老年时受到晚辈敬重的尊严;以及暮年时回顾全部人生毫无悔恨羞愧安详满意的心情,”都是从一个企盼到另一个企盼,行进着,经历着。人类世界就是在这种企盼、努力、实现、感叹道再企盼、再努力、再实现、再感叹中,循着一条探索的道路一步步走向未来的。

真确对待人生的各自位置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读解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吟鞭:作者在途中,一边策马行进,一边吟诗,故言。

天涯:原意是天边,此指遥远的地方。

落红:落花,作者自况。龚自珍因被迫辞官回乡,故自比为落花。后一“花”字,当指一代新人。

导读:

本诗前两句写作者出都南归的怨仇情怀,后二句表现作者不畏挫折,不甘沉沦的坚强性格与献身精神。这首诗正是飞花的独白,所蕴涵的道理,很多人都懂,只是每当落花时还是难免会失落、伤感。感叹“人时事”的无情,因此这样的落花倾注了很多作者的爱恨离愁,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花,在作者的笔下浅吟低唱,用花传递着大千世界的趣味,也用花来传递着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你会感受到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以及语言的魅力。

智慧小语:

世上的人们各自走着不同的路,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遂原的叱咤风云,不如意的也未必没有价值,默默地扶掖、培育他人也是一种贡献。人生各有各的位置,得意不能忘乎所以,失意不必垂头丧气。花有盛开之日,也有陨落之时,这是常规,落红化作春泥的那种忘我奉献精神也显出人的价值。

大自然中,优、劣、强、弱并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比照,花的艳丽固然使人称羡,但人们的称羡不能带来花的艳丽,真正使花艳丽的是泥土的奉献。对于这一点,许多人还难以认识清楚,这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