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自吟自悟话古诗
12762400000009

第9章 感悟之情(1)

世间既有温暖也有凄凉

——萧纲《夜望单雁飞》读解

原文:

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

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

注释:

河:指天河、银河。

声嘶:声音喊哑,形容叫得厉害。

应:应该、应当。

导读:

古人写了不少咏孤雁诗,其中最有名的是晚唐的崔涂和北宋的鲍当。萧纲的这首《夜望单雁飞》也写得相当不错,感情深沉真挚,风格清新自然,在他的众多作品中独具特色。尤其是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更是耐人寻味,颇有启迪。

开篇伊始,作者极力描写景物,引出孤雁,点明诗题,创造出一种十分凄清的环境:“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在一个秋凉的夜晚,天空澄碧,月色如霜,那耿耿的银河,泛着清冷的白光;那静静的苍穹,闪着稀疏的小星。夜色朦胧,一片寂静。忽然间,一只孤雁飞过,在寻找失去的伙伴。它扇动着翅膀,惊恐不安,发出一连串嘶哑叫声,令人痛彻心脾。然而,夜凉如水,天宇迷茫,这失群的孤雁渐渐飞远,销声敛迹,也不知归向何方?看,这是一幅多么有声有色的孤雁夜飞图啊!

诗的后两句,由写景转向议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作者静夜遥望,看到单雁孤苦零丁,阵阵嘶鸣,不知所归,于是大生同情之心,十分感慨地代雁写道:若是早知道中途会与同伴失散,只剩下自己形孤影单,倒不如开始就独自飞翔,说不定还会减少一些苦痛呢!联系到萧纲被侯景立为傀儡皇帝,又囚禁牢中,处境艰难、孤苦无依的实际情况,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狱中所作,借雁抒慨,一片悲凉之情。

智慧小语: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还是在于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只有享受过集体温暖的人,才会深刻体会失去同伴的孤独凄凉。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对立统一的,有双也有单,有幸福也有痛苦,二者既相互依存,有相互转化。雁如此,人更不例外。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解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登高:九月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习俗。

茱萸:药性植物。重阳节的风俗是以结子茱萸枝插头。

导读:

本诗写游子思乡怀亲。作者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乡的名言,不知打动了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智慧小语:

团聚群居,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嘛。远古的人类正是靠群居生活来抵抗个人难以对付的困难与危险。随着岁月的变迁,这种需要成为一种人类共同的情感。中国有句古话叫“落叶归根”,是说不管你在天涯海角,到了老的时候还是要回家乡与亲人团聚的。人是害怕孤独与寂寞的动物,独自漂流在外,没有归属感与安全感,没有了熟悉的面孔和可口的家乡饭菜,自然会思念家乡和家乡的亲人。每逢人们共同庆祝的节日,这种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就会变得更加浓厚。

平平淡淡才是真

——王维《相思》读解

原文: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采撷:采摘。

导读:

有一种爱叫做“相思”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合乎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智慧小语:

此诗的最突出之处,恰在其看似的不经意之处,娓娓叙来,轻轻发问满含深情的期望,就在这样的笔墨中,蕴藏着无限深情。宋代有人言,“看似寻常最奇崛”,王维的这首五绝可以使我们感悟到“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你我皆凡人,那种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爱情可能只会发生在小说或电影视作品中。即使爱情来时轰轰烈烈,然而最终还会趋于平淡。不要有失落的感觉,最为平凡的,才会更为隽永。

珍惜现在最重要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读解

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朋友。二,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使:奉命出使。

安西:当时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渭城:地名,在今西安西北,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此送别。

浥: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既是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又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更:再。

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位于玉门关之南而名阳关。

导读: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作者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作者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作者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智慧小语:

人生自古伤离别。当朋友或亲人要离开时,总会让人感伤。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即使朋友远离,我们依然会相聚。就让我们珍惜现在吧,劝君更尽一杯酒,愿你在远方一切安康。

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宽容

——杜甫《月夜》读解

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州:现陕西省富县。

云鬟:妇女的鬓发。

清辉:指月光。

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双照:月光照着作者和妻子。

导读: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这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鄜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是作者在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作者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智慧小语:

父母、儿女、朋友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始终相伴在我们身边的就是我们的另一半。古语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如果年轻时夫妻就不好好珍惜,就没有老来伴的幸福了。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宽容,我们年老时才能像杜甫与他的妻子一样“画纸为棋局”,相伴相随,自得其乐,这就是幸福。

珍惜今天已有的幸福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解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却看:回看。

愁何在:不再愁。

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青春作伴好还乡:意思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即从:想象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襄阳:今属湖北。

导读: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这一年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掩饰,情真意切。读罢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智慧小语:

这首诗歌可看出杜甫平常沉重的笔调,特别轻松。因为杜甫最大的快乐就是回家乡,这是我们今天过着和平的人无法想象的。因为我们没有失去过这种快乐,这是我们的幸运。所以我们更加要珍惜今天的幸福日子,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每一刻。虽然生活需要我们去奔波,但家仍然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珍惜,不要等到受了伤才想起家。因为有些东西,不是我们个人能左右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然后才能有时间、有心情去珍惜一些东西。

幸福是自己的一种感觉

——元稹《遣悲怀》读解

原文: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释:

施:施舍与人。

行看尽:眼看不多了。行:快要。

怜婢仆:引申为“旧情”。

导读:

这首诗主要写身后的纪念伤怀,起笔自然,毫不做作。接着写人亡物存,触目生悲。反复吟诵贫贱相交,情真意切。

智慧小语:

在平凡的生活里,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爱人,也许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不能给我们以富贵的生活,但只要两个人能够心心相印,相爱的相守,欢乐之处互相分享,困难之中彼此扶持,那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贫贱夫妻未必真的百事哀,富贵的生活也未必就能使爱情天长地久。其实幸福只是内心的一种感觉。当你与爱人一同在傍晚的喧嚣中穿越闹市,买上一篮普通的菜,携手回家;当你与爱人在灯下沏上一杯浓茶,共话往事;或者于茶余饭后手牵着手在黄昏里漫步,也许你会感到这就是幸福。你不用怕每晚守着一盏孤灯在寂寞中苦苦等候,不用怕他因为商场应酬而沉醉不归。风雨之中,会有一把伞为你撑起,暗夜之中,会有一盏灯为你燃亮。虽然只是如此之爱,也定会让你感到无怨无悔,宁愿忍受各种困难和艰苦,为爱人构筑一方宁静和温馨。有人说,选择了什么样的爱人,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那么,如果我们爱上了一个并不富有的平凡普通的人,我们就应安于一种平凡淡泊的生活,并珍视这份生活中的每一分快乐,世间的财富有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如浮云散去,而真正的爱情却能穿越时空而在我们心中化成一道永恒的靓丽彩虹。

见识源于丰富的经历

——元稹《离思》读解

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曾经:经历过。

沧海:大海。

难为水:难以算得上水。

除却:除了。

缘:因为。

修道:修身养性。

君:所爱的人,这里指亡妻韦从。

导读:

传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所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挚诚的情感,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亡妻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致的比喻写尽怀念悼亡之情,“沧海”、“巫云”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两句的“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全篇张弛自如、变化有秩,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

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尤其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巅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又少。

智慧小语:

这里,诗人把他们夫妻之间倾心相爱的感情,比作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最深沉,最美丽,因而,除了他的亡妻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女人能使他动情了。前后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于它反映了人们感知事物的一种辨证心理,即经历丰富的人,由于见识广,眼界自然高远,因而对一般寻常的事物,也就不以为奇了,其哲理意味十分明显。

君子之交淡如水

——张谓《题长安主人壁》读解

原文: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注释:

长安主人:不详,或疑指作者所寓居的长安一旅店之主人。

世人:指世俗之人。

然诺:即“相许”,指答应做朋友。

悠悠:淡薄貌。

行路心:路上行人的心理 ---碰着熟人打个招呼,过后就了了。

导读:

这首诗,作者用精警的语言,揭露了中唐以后世风日下的情形。世俗社会的“友谊宝塔”完全建筑在黄金的基地上,没有黄金这块奠基石,马上就会垮台。黄金成为衡量世人结交的砝码:这边黄金不多,那边交情跟着不深。两者恰好构成正比例。诗的开头两句就是揭露出金钱对人情世态的“污染”。

诗的后两句:“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形象地勾画出长安壁主人虚情假意的笑脸和冷漠无情的心。别看他口头上暂时相许(“然诺”),只不过是表面上的敷衍应酬,根本谈不上什么友谊,他的心,像路人般冷淡。“悠悠”两字,形容“行路心”,看似平淡,实很传神,刻画世情,入木三分。

文学是社会的一画镜子。这首诗,反映了中唐社会世态人情的一个侧面。

智慧小语:

“君子之交淡如水”,则友谊可以长久。而世俗之人却靠金钱维系友情,将友谊之塔建筑在钞票的多寡之上,有钱就是哥们、好朋友,一旦钱袋空了,友情也就完蛋了;“朋友”视同路人,甚至反目成仇,如此交友,何友之有?

母爱是伟大的

——孟郊《游子吟》读解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寸草:小草。喻子女。

三春:指春天三个月。

晖:阳光。喻慈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