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脸谱:我们时代的集体记忆
12902900000067

第67章 2006年:非传统事件

人物一:历史不容抹煞——夏淑琴

夏淑琴1929年5月5日出生,一家九口人生活在南京。可是八年后,侵华日军血洗南京城,大屠杀惨绝人寰,早上10点多,一群日军冲进小院。夏淑琴的父亲、小妹妹被杀害,她自己被刺了三 刀,妈妈和两个姐姐都被蹂躏而死。不到一天的时间,家破人亡,幸存下来的两姐妹忍着伤痛苦熬了十四天,终于被救出。

美国牧师约翰?马吉记录下了夏家人遇害的情景。《拉贝日记》中也有对夏家的记载。在德国、美国的档案馆中,保存有关夏家灭门惨剧的档案证据。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拥有这么多证明的人 实在不多。日本人就是要湮灭证据、篡改历史。东京审判他们就借证据不足为由屡屡得逞,六十年后,又有人故技重施。不是夏淑琴证据充足吗,那么就先驳倒她。日本展转社1998年出版了 日本亚细亚大学教授东中野修道所著的《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一书。东中野修道在书中说夏淑琴是“假证人”,说她故意“编造”事实。“一个女孩被刺了3刀,怎么可能坚持14天?史料 中‘八岁的少女’不是夏淑琴,这是个‘假证人’,故意编造事实,欺世盗名……”

夏淑琴老人听说这个事情,心情不能平静。一家人的血海深仇怎么就成了假的了?自己身上的刀伤至今犹在,怎么就是编造?日本人怎么能睁着烟说瞎话?老人要为自己一家人讨回公道,更 要为无数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讨回公道。血淋淋的事实岂容他随意侮辱。2000年11月27日,夏淑琴以日本作者侵害名誉权为由,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成为大屠杀幸存者在国内起诉 日本右翼分子的第一人。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南京玄武区人民法院审理此案。经过多方、全面、严格的取证,“最终形成了五组31份证据材料,可以证明夏老的幸存者身份。”律师谈臻 还找到了一位重要证人,他就是当时夏家房东的侄子哈梦鹤。当年他的叔叔也遇害了,他去收尸时,亲眼目睹了夏家人被害后的现场。

2006年8月23日,玄武区法院一审判决夏淑琴胜诉。东中野修道和展转出版社不敢来中国应诉,反而在日本对夏淑琴提出起诉。夏淑琴老人接到日本法院传票后亲赴日本,有理走遍天下,要让 日本人认罪,历史真相不容篡改。东中野修道和展转出版社没想到夏淑琴会来日本应诉,见老人真的来了,在开庭前慌忙撤诉。夏淑琴老人随即在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出反诉。在日本律师团 的协助下,2007年11月2日,夏淑琴反诉案一审胜诉,东京地方法院判决东中野修道和展转出版社赔偿原告400万日元。2008年5月21日,东京高等法院二审维持一审原判。2009年2月5日,日本 最高法院做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原判。

跨过官司打了九年,这一年,夏淑琴老人已年近八旬,终于看到了日本低头。还有多少蒙冤受难者看不到这一天……

人物二:“学术超男”——易中天

套用“超级女声”的说法,易中天就是2006年夏天的“学术超男”。他在2006年的中国文化界和图书行业掀起了旋风,先是在央视“百家讲坛”上指点江山,然后是凭《品三国》一书横扫图 书市场。和易中天一起窜红的,还有经历相似的于丹。

易中天出生于40年代,在2006年主要还是学术圈人士,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后来到了厦门大学,成了教授、博士生导师。

易中天教授2005年起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里讲解历史,因为用通俗幽默的白话分析解读中国古代历史,受到追捧。他的《易中天品三国》节目,收视率不让热播的电视连续剧 。易中天火了!2006年5月22日,他将节目讲稿整理成书稿在北京举行了“无底价竞标”,以这种出版界头一遭的方式杀入图书市场。书稿以《品三国》为名出版后,迅速冲上百万销售量,傲 视图书市场。之后和他经历相似的北师大教授于丹的《〈论语〉心得》也轻松冲上了百万销售量。

2006年,易中天是中国最著名的作家和最著名的教授,可能也是赚钱最多的作家和教授了。易中天的节目和图书为什么能火呢?

首先是他对历史的个性解读。而由于种种原因,大众读者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把握是不全面的、断续的。之前的历史教育和历史书籍,缺乏个性分析。作者几乎都是科班出身的历史工作者, 不仅历史观点雷同,方法近似,而且语言严肃。而易中天的节目和图书使读者在得到文化娱悦的同时,得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并增加了阅读的趣味和方便。它的出现适应了在忙碌的现实生活 中普通读者雅俗共赏、劳逸结合的阅读需要。比如易中天有以下“语录”:

“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曹操身材短小,估计也就和我差不多吧。跟1米84的诸葛亮比起来,只能算是不合格的残次品。 ”“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已经把洛阳烧掉了,还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为恐怖组织了。’”“所谓的空城计也是编出来的……诸葛亮搬个琴,摆 个香炉,召两个小孩子,在城楼上唱卡拉OK……”

其次是易中天很好地衔接了学术成果和通俗文艺。学术和通俗并不是对立的两岸,二者之间应该有一个桥梁。过去的电视专题或者图书绝大多数是学术、资料性质的。这就造成大量的历史研 究成果只能在象牙塔中束之高阁。事实上,大量的科研成果是有现实意义的,也是普通读者希望了解的。易中天他们将象牙塔中积压的历史成果搬运了出来,以通俗生趣的语言介绍给了读者 。比如李亚平的《帝国政界往事》系列,就是典型。其宋朝部分,许多观点在邓广铭先生1984年发表的有关岳飞的一系列著作中都已经得到了体现。学术与通俗间的巨大落差产生了强大的动 能,推动了易中天等人的走红。而易中天在90年代就活跃在图书市场,曾经出版《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等书,可惜没有畅销。

工人日报以《“草根学术”异军突起》概括《品三国》等书的畅销。文章说:“让传统文化从象牙塔里走出来,走进广大读者的心中,这在中国这个受教育程度还普遍较低的国家,是一件很 难的事。2006年,在学者和媒体的努力下,这件事终于变得不那么难了。”

年度人物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宽容,近年来各方面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多。一些批评者习惯于将复杂的社会问题、热点事件都归咎于制度问题,抨击传统制度的弊端。事实上,这样的批评不仅对传统制度 不公平,而且将问题简单化了。新千年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诸多问题,并非全是制度性因素造成的,而是在“发展中产生的”。 比如农民潮,比如超负荷的交通,比如超级女声和易中天的 走红,比如网络的普及引起的信息混乱,比如大学生的高录取率和低就业率,比如节节攀升的房价和始终坚持高价的医疗,比如本年度央视黄健翔的激情解说引发争议……

许多事情不可能传统社会中出现,另外那些事情看似“传统”其实内中包含了新式元素,统统属于“非传统事件”。

社会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各方面的背景。信息革命和新一代突破传统的渴望,让易中天等人在2006年兴起,由于同样的原因,易中天等人在红火几年后如今已经渐渐消沉。《百 家讲坛》栏目的收视率也逐步下跌。

2006年网络力量的强盛,可以为“问发展别找制度”的观点提供些许佐证。2005年末,耗费多年制作和期待的国产大票《无极》上映,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却在网络上输得一塌糊涂。许多人 反映看不懂《无极》,默默无闻的百姓胡戈借用《无极》的部分镜头制作了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20分钟不到的视频短片,对《无极》和若干社会问题极尽嘲讽。《一个馒头引发的 血案》立刻通过网络红遍全国,而《无极》则成为笑料。《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网络下载率远远超过了《无极》。2月15日的国家版权局新闻发布会成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提问专场 。此事开启了网络“恶搞”风潮。之后,借网络视频、音频甚至文字图像,讥讽鞭挞社会问题的网络现象层出不穷。

2006年,网络力量的爆炸力也呈现出若干令人警惕的倾向。一只小猫被一个穿高跟鞋的女子虐杀,视频出现在网络后,“虐猫事件”的女主角很快遭到“人肉搜索”,最后不得不公开认错。 而在有一个网友上网哭诉妻子和一名名叫“铜须”的网友婚外情,引发了“铜须门事件”。“铜须”很快在网络力量面前丧失一切隐私,他和亲友的现实生活被彻底打乱。尽管后人当事人出 面澄清这只是一个杜撰的故事,依然有网友固执地认为这件所谓的道德丑闻是真的。

如何引导网络的力量,是社会面临的新问题。而这仅仅是飞速发展的中国面临的众多新问题中的一个而已。

大史记

本年度,世界最大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世界最大、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中国跑得最快的刘翔在瑞士洛桑以12秒88打破了110米跨栏世界纪录。当刘翔赛后兴奋地奔跑庆祝时,电视 机前的中国人也在高调庆祝。

本年度,几位家产数以亿计甚至十亿计的富豪在媒体刊登征婚广告,并且聘请律师挑选。富豪们对女方的要求基本相同:漂亮、年轻、白、乖、处女。这些富豪们征婚都是真诚的,他们的确 想结婚,想有个家。相反,应征的女孩们大多生于1980年代,都希望嫁入豪门,尽管对征婚的富豪们没有喜爱之情,但听到“未录取”的消息仍然非常失望。不知道富豪征婚事件算是“传统 事件”还是“非传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