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步之遥--中国皇太子政治
12903200000013

第13章 江山未动名已成——南梁昭明太子萧统(2)

梁武帝萧衍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做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也有许多匪夷所思的举动。如果仅仅从才能上来说,萧衍无愧是南朝诸帝中的翘楚。他多才多艺、学识广博、文武全才,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即使是在繁忙的政治生涯中,萧衍依然能够“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两点。第一,萧衍本人才智超常,绝非泛泛而谈的庸君;第二,萧统或多或少继承了父亲聪明勤奋的特点,有其父必有其子。

萧衍文才出众,但同时也是一个“狠角色”。我们不能忘了,他是王朝的开国皇帝。开国皇帝可不是多愁善感优柔寡断的文人骚客可以胜任的。萧衍就是靠赫赫战功和凶狠的政治手腕逐步坐上皇位的,对待政敌从不留情。

登基后,萧衍和多数皇帝一样,疑心很重。他害怕他人染指手中的权杖,时刻紧盯着身边重臣的言行举止。长期居于相位的沈约是谋划、辅佐萧衍登上了皇帝宝座的大功臣,同时又是太子少傅。但是萧衍并不完全信任沈约,始终架空沈约的权力。沈约的权力有名无实,处境既尴尬又危险,最后抑郁得病。天监十二年(513年),病中的沈约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有人说是前朝南齐的皇帝变成厉鬼来找他报仇),让道士给上天写了一封“奏折”说自己推翻齐朝、参与禅代等事并不是出于本意——言下之意是说这一切都是萧衍干的,沈约自己只是个从犯。沈约想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病情,谁知他的所作所为早就被梁武帝萧衍安插的密探给泄露了。萧衍龙颜大怒,数次命人谴责沈约的所作所为。沈约重病加上害怕,没几天就死了。有关部门按照惯例给沈约上谥号为“文”,萧衍亲自改谥为“隐”。“隐”是个恶谥,是评价一个人道德低劣、言行不一的意思。打小就和沈约认识并且接受沈约督导的萧统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猛然发现,自己和父亲有着重要的差别。那就是父亲坚决捍卫权力,不惜对任何潜在威胁采取强硬措施,其中包括血腥镇压。

萧统可能非常重视仁孝、清修,但对于父皇萧衍来说,这些东西是虚的,权力才是实的。

没有经历过权力争夺和铁血战争,一生下来就被立为太子的萧统很难明白这一点。

目睹了越多政治变故,萧统想不通的地方就越多。临川王萧宏曾经是萧统的太子太傅。这位王爷打仗是个外行,损兵折将,丧权辱国;贪婪敛财却是行家,把家中的房间都装满了金银珠宝,而且吝啬到不让他人观看的地步。萧衍对兄弟的这些缺点都忍受了。但当听说萧宏牵涉到一起刺杀自己的案子时候,萧衍就翻脸不认人了。萧宏最后惊惧而亡。萧综是萧衍的次子,萧统的弟弟。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南齐东昏侯的妃子,成为萧衍妃子七个月后就生下了萧综。尽管萧综极可能是东昏侯的遗腹子,萧衍依然封他为王,还授予军权。萧综长大后老觉得自己不是萧衍的儿子,不仅和萧衍感情疏远,而且还在前线领兵作战的时候,公开投奔了北魏。萧衍闻讯,剥夺了萧综的封号,还将吴淑媛废成庶人。后来出于招降萧综的需要,萧衍又恢复了他的封号。这些事情,在太子萧统的世界观中可能都是惊天动地、无法理解的。萧统能够做的,只是继续孝顺仁恕的老路。在宫中,他发现饭菜里有蝇虫也不指出,以免厨师受罚;对于赌博嬉戏的下人们,他也只是简单训诫而已(按照南梁律法应当流配)。

萧衍对太子的所作所为虽然找不到可以教训或者警告的地方,但从心底是不认同的。萧统和父亲心目中的帝王形象有相当的距离——尽管臣民们都称赞太子。太子料理生母丧事的时候,孝行太过。萧衍曾经委婉地给儿子点了一下,还要求儿子多看看自己的言行,可惜萧统没有读懂父皇的话。

儒家的道德要求也好,臣子们的认同与赞誉也好,这些虽然是影响太子能够顺利继位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帝本人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做太子的人,符合儒家和舆论的要求固然重要,但最要紧的还是与皇帝保持高度一致。这种一致不仅是个人能力上的一致,更是性格秉性和执政思路的一致。萧统虽然表面上做得尽善尽美,盛名在外,但并没有与父亲萧衍保持真正的、深度的一致。萧衍并没有从内心深处认同太子。这就为父子之间可能的分歧和决裂埋下了伏笔。

蜡鹅事件

大通三年(529年),梁武帝萧衍和太子萧统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出来。

当年发生了一件让萧统“惭愤终身”的蜡鹅事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

生母丁贵嫔死的时候,萧统派人给母亲找了一块好墓地,当时都已经开始除草和平整土地了。有一个卖地的人想把自己的土地卖给朝廷作为丁贵嫔的墓地,可以从中获利。因此他就去找了太监俞三副,说只要俞三副能把自己的土地“忽悠”给朝廷,就可以从地价中拿走三分之一的提成。卖地人的报价是三百万。俞三副心动了,秘密启奏萧衍说太子找到的土地并不如自己知道的一块土地风水好。他着重向皇帝介绍了那块地是如何的有利于皇家的运气。萧衍的疑心本来就重,俞三副的话很自然牵动了他头脑深处那根对太子不满意的神经,马上下令重新买地预备丁贵嫔的葬事。萧统没有办法,只好买了俞三副推荐的土地安葬母亲。俞三副也就轻易获得了一百万的好处。

葬事完毕后,有个真正懂风水的道士就对萧统说,丁贵嫔的墓地风水其实并不好。萧统忙问怎么个不好法。那个道士说这块地不利于长子,也就是不利于太子萧统的运道,如果用东西厌伏也许可以克制。萧统就按照道士的解释,备齐蜡鹅 等东西埋在墓侧的长子位上。

东宫有两个宫监鲍邈之、魏雅,都是萧统的亲信。慢慢的,魏雅在萧统跟前更加得宠,鲍邈之则被疏远了。鲍邈之心中愤恨,就向梁武帝诬告说魏雅勾结道士,以压魔术诅咒萧衍,盼着萧衍早点死了好让太子萧统早登帝位。为了证明诬告的真实性,鲍邈之就说魏雅和太子在丁贵嫔的墓侧埋下蜡鹅等物诅咒皇帝。在墓地一事上,萧衍原本就对太子有所怀疑,接到举报后忙秘密派人挖开墓地查看,果然发现了蜡鹅等东西。萧衍瞬间就相信了鲍邈之的告发,之前儿子萧统建立起来的美好形象顷刻倒塌。南北朝是一个政治道德败坏的时代,父子兄弟相残的事情频频发生,难道这样的悲剧要发生在我萧衍身上了吗?即位前矫揉造作、沽名钓誉的太子很多,难道我的儿子萧统也是那样内外不一的人吗?萧衍震惊、愤怒,要深入追究这件事情。事情牵涉到太子,追究下去势必动摇萧统的政治地位。一些同情太子的大臣(徐勉等)慌忙坚决劝谏萧衍,反对将此事发展成血腥大案。萧衍不愧为开国君主,很快就平息了冲动,最后只杀掉那个风水道士。

事情虽然化解了,但是萧衍对萧统积累的不满第一次表现了出来,冲塌了父子信任的堤防。

萧统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幼稚的政治素质。对整件事情,他选择了沉默,没有辩白,也没有补救措施。萧统就好像此事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过着先前仁孝文雅的生活,继续和文人学士们选文。在内心,他知道自己的太子地位开始动摇了,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办。忧郁的萧统对于“蜡鹅事件”终生“不能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