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说过:“国家衰弱就是一种罪恶,不承认衰弱而又横挑强敌,更是不能原谅的罪恶。”尽管,成吉思汗的政治理想豪气冲天,但是,还必须有一段亦步亦趋的谨慎过程。北方看似广袤,实则经不起飞马铁蹄的争夺,同样是靠大漠生存,蒙古长期受到金朝的压迫,对金恨之入骨。成吉思汗虽然准备与金决一死战,但又惧怕实力不够,而且担心一旦发起进攻,会受到称藩于金的西夏的牵制,于是决定先拿西夏开刀。
蒙古当时影响力之不足,从花剌子模王国给成吉思汗的羞辱可窥一斑。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原本没有侵略的企图,只是希望能够自由贸易。可是花剌子模王国边境大将却把铁木真派去的蒙古商队屠杀。成吉思汗再派一个使节团前往,要求道歉并保证不再发生第二次事件,结果被国王杀了一半,另一半被剃掉胡子逐回。
除了军事实力上的考虑之外,西夏对于蒙古也有着相当大的利益诱惑。游牧民族的最大特点是“居无常所,逐水草而居”,这种不定居的概念,使他们没有故乡的意识,哪里有肥美的草原和河流,哪里就是他们的家乡。他们从来就没有,也不需要祖祖辈辈死守着一块土地。
只要有土地,只要能够把土地变成美丽的草原,只要能够劫掠到女人和财产,哪怕是远征奔袭,他们也决不放弃。
虽然西夏与宋王朝相比,是一个荒凉而贫穷的地方,但对蒙古人来说,却依然是一个可以劫掠的富饶之地。中国历史上就有一句俗话叫“黄河富一套”,就是富了河套平原,而河套平原正是在西夏的统治之下。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河套平原大大小小的绿洲简直是一些出人意料的乐土和富庶之地。西夏的都城银川,就位于黄河畔上,不仅是农业中心,还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旅集散地,马可·波罗曾盛赞过这里的驼毛和毛织品的出口情况。
勃兴的蒙古贵族渴望占有大量财富,这些财富不仅包括马牛羊和金银珠宝,更包括女人。成吉思汗于公元1205年、1207年和1209年先后三次率兵蹂躏西夏。
西夏王曾向金朝求援,金帝回之:“敌人相攻,我乐得坐山观虎斗。”拒不出兵。加上与宋朝连年战争,西夏人早已精疲力竭。像从中国到伊朗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业城市一样,西夏人几乎全靠经商为生。战争阻碍了商业往来,他们纷纷破产。在这种情况下,西夏王决定同意蒙古人充当西夏的宗主国,西夏甘愿为蒙古的藩属。公元1209年,西夏王襄宗把一个亲生爱女献给了成吉思汗,同时献上大批贡品。蒙古军才暂时退兵。
但是,成吉思汗并没有因为西夏的投降,停止他的侵略战争。1226年11月,他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率领大军南下,围攻灵武。灵武离都城银川约30公里,两城分处黄河两岸。西夏王从银川派来一支援军,企图为灵武解围,两军相遇,经过一场血腥厮杀,西夏援军被击溃,蒙古人进而攻陷并洗劫了灵武。屠城是成吉思汗作战的一贯手段,每下一城,除了一小部分工匠外,一切男人都在屠杀之列,黄金、白银和年轻妇女永远是他的战利品。
1227年春,成吉思汗留下一支军队围攻银川,自己则率领大军前去征服黄河上游各地。2月初,他首先进攻位于兰州西南约100公里处的河州,河州往西是西宁,西宁是通向青藏高原和拉萨商路的咽喉之地。3月,成吉思汗进兵攻陷了西宁。他要求他的将领们赶快攻下银川。这时银川守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6月,西夏末主李睍被迫投降。他带着丰盛的礼物来到蒙古军营,礼物有光彩夺目的金佛像、金银器皿、童男童女以及马匹骆驼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按蒙古的礼仪规定,以“九九”为数。但是,尽管献上了这么丰厚的礼物,尽管保证屈服称臣,李睍仍没能如愿得到成吉思汗的接见,因为成吉思汗早已下令处死这个末代西夏王。
攻陷银川时,成吉思汗的病情开始恶化。弥留之际,他下令,一定要将银川的军民,不分男女,自父母至其子孙之子孙,全部斩尽杀绝。他指示部下说,他死后,作为献于他遗体前的祭品,必须是西夏王的头颅和西夏人的生命。以屠杀整整一个民族的代价,作为自己死后的葬礼。这可真是世界上最豪华的葬礼。许多史书都认为西夏人已经被成吉思汗赶尽杀绝了。但是经专家考证,西夏党项人遗民仍有相当的数量。关于其去向,史家认为大概有三种:一是投降入元为官;一是外迁另谋生路;一是投奔金朝继续抗蒙。
蒙古的武功自然了得,但是,西夏的灭亡,并不能完全归功于此,也与西西夏自身的腐败与政策失误有关。造成西夏衰败与迅速灭亡的原因,有学者作了如下总结:
其一,皇室王位之争与权力之争不断。夏仁宗时是西夏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但在政治上却潜伏着深刻的危机。1170年五月,汉族权臣外戚任得敬篡权阴谋分国,几乎使西夏遭到覆亡。在金朝的支持和援助下粉碎了分国的阴谋。仁宗受制于汉人军阀,暴露了西夏党项皇室军事权力的削弱,西夏开始走向由盛而衰时期。仁宗之后皇室争夺王位的斗争十分激烈,1119年桓宗李纯祐即位,到1206年被宗室越王李仁友子李安全与李纯祐母罗氏合谋废黜,立李安全为帝,是为襄宗。1211年,西夏宗室齐王李遵顼又发动宫廷政变,废李安全自立为帝,是为神宗。皇位的频繁更迭,西夏统治者为了各自的利益,面对金朝与蒙古两大强敌,不但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反而被其互相利用,致使西夏本身更加削弱,难以自保。
其二,对外政策上的错误。西夏统治者多奉行这样的政治方针和对外政策:对内安国养民,对外附金和宋。北方蒙古兴起并日渐强大,成为对西夏的严重威胁,要使西夏继续生存下去,其国策应是安定国内,联合宋、金,共同抗拒蒙古。襄宗依附于新兴的蒙古后,与金朝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使夏、金双方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受到严重挫伤,进一步促进了蒙古的迅速崛起。神宗时而联金抗蒙,时而联宋侵金,时而又被蒙古役使侵金。附蒙侵金引起西夏统治集团内部与广大人民的不满。成吉思汗进攻西夏,神宗附和蒙古侵金的政策彻底失败。神宗次子李德旺即位后立即改变国策,宣布和金抗蒙,但这时蒙古大军已兵临金都,金朝自顾不暇,已无力援助西夏。
其三,统治腐败不堪。党项贵族在日趋封建化和接受汉族文化的同时,也过起了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宗室晋王察哥当权,“贿货公行,威福自用”,强占民室数处;年已70余,还姬妾成群。党项贵族世家,也都以奢侈相尚。1142年西夏发生饥荒,民间一升米涨到百钱。1143年三至七月,国都兴庆府、夏州等地连续发生强烈地震与严重饥荒,党项人民无法生活下去,起而反抗朝廷。由汉族将领任得敬镇压下去。献宗李德旺时殿中御史上疏中说:“国经兵燹,民不聊生,耕织无时,财用并乏。”1226年蒙古军攻破应里(今宁夏中卫),见夏国“仓库无斗粟尺帛之储”。西夏劳动人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甚至出现“饥民相食”的悲惨局面。但是党项贵族依然挥霍无度,“清歌夜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对国家危亡置若罔闻,也提不出任何拯救的办法。统治集团彻底腐朽,西夏灭亡已成定局。
作为农业文明与游牧民族的第一次交锋,西夏的失利,无疑滋长了蒙古的野心。
3、大迂回战术下的宋金命运
成吉思汗临终前也没有忘记对金王朝的战争,这是他一生尚未完成的统一大业。他向幼子拖雷等人密授了攻取开封的战略,他说:“女真人的精兵屯聚潼关,由此进兵,难以取胜,应该假道于南宋,南宋与金王朝是世仇,必能借道给我们。由南宋出兵河南南部,由河南南部直取开封。届时女真人必然征调屯聚于潼关的精兵驰援,但是,千里援兵赶到,必定人困马乏不能作战。如此,开封一定能够攻下。”6年后,正是在这一大迂回战术的指导下,拖雷与南宋联合,消灭了女真人统治了一百多年的金王朝。在南宋帝国的幻想中,撕毁了政治信义,掉头灭掉它。
成吉思汗西征过程中,就曾经派骑兵骚扰金境,虽不至于造成灭顶之灾,但是仿佛钝刀割肉一般令其阵痛不断。金朝财政收入因此枯竭,经济崩溃。一直蒙耻的南宋看到金无力侵犯,趁机切断了对金的岁贡。进一步恶化了金朝经济状况。此时金做了一个极为愚蠢的决定,试图进攻南宋逼迫南宋恢复进贡。可南宋军事实力早已大大增强,击败了金军进攻,使得金腹背受敌。后来金哀宗执政,遣派使节去南宋解释蒙古政权残暴性质,试图和南宋结盟对抗蒙古,可是再也无法得到南宋信任。反而使得南宋觉得找到了落井下石,联合蒙古灭亡金朝、雪耻旧恨的好机会。
公元1229年8月,窝阔台即蒙古大汗位,成为蒙古人们心目中的新领袖。他的继位宣言明确了要完成先父的遗愿,尽快扫平金国。于是,公元1229年底,窝阔台与拖雷率军渡过大漠南进。次年率军攻金。
一路由窝阔台率领军队在潼关佯攻,吸引金国主力。另一路由托雷带领从汉中经过宋境绕道一下子出现在中原汴梁,受到了南宋的粮草接济。
在这场大决战中,金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气令蒙古将士们钦佩。金都开封军民奋力抗战,用震天雷、飞火枪(在枪内注入火药,点火后火焰喷射可达十余步远)等火药武器打击蒙古军。而金哀宗却遣使议和,开封城内一片混乱。金最后还出现了叛将,元帅崔立杀死留守完颜奴申、完颜习捏阿布,献城投降,并将两位王后、两位宗王及500名宗室贵族带至蒙古军营。
在开封城被陷之前,金哀宗已逃出城,企图在开封城外的其他地区组织抵抗。最初,他逃至归德(今河南省商丘)避难,后又逃到小城蔡州(汝宁)。当蒙古人发动最后的攻击时(1234年2~3月),他在蔡州城内自杀。
在金抵抗蒙古入侵的最后阶段,金政权已经完全是一个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女真和汉人在蒙古野蛮的屠杀和掠夺中共同受到了巨大苦难,使他们肩并肩地像兄弟一样保卫自己的家园。失败以后也一起惨遭毒手,是真正的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然而南宋政权没有认识到金政权从野蛮的掠夺者已转变成一个文明的保卫者,而联合蒙古帝国消灭了他们,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蒙古表面看起来对金苦大仇深,所以灭金是夙愿。其实,战争的纠葛最根源在于利益。金和中原的宋王朝比起来,宋的财富诱惑性明显要更大。因此,宋的危险性始终大于金。只是宋帝国对于草原民族的生活习性与武力实际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为报答宋朝在攻金的最后战斗中的援助,窝阔台允许宋朝收复今河南东南部的一些地区。这是一种欺骗性和迷惑性的报答。然而,南宋的统治者对这一报酬并没有领会其深层次的含义。
大约过了两年,蒙古军队决定进攻南宋。他们开始在四川、湖南、安徽等都做了试探性的进攻。南宋这个被当今人们视作“扶不起的阿斗”的王朝,却在和“上帝之鞭”的战斗中表现出了最为勇猛和智慧的一面。以至于在蒙古帝国众多的对手中,南宋成了最难战胜的“巨人”。虽然南宋在这个时期内有“蟋蟀宰相”贾似道这样的奸臣当权,但在蒙古数十万大军日夜进犯的情况下,依然表现出了少有的抵抗能力,让蒙古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直到窝阔台死,也没有实现成吉思汗夙愿。经过内斗,托雷的儿子蒙哥继承大汗之位。蒙哥采用蒙古惯用的迂回包抄的故伎,派弟弟忽必烈率5万人、20万匹马绕道南下,征服大理。大理亡国后,用其做跳板,在背后攻击南宋。可是此战略并不成功。
围歼四川时,南宋军民英勇不屈,大将王坚指挥军民坚守合州,誓死不降,蒙哥下令强攻,结果在指挥的时候,被抛石机抛来的乱石砸伤。在蒙哥身受重伤后,王坚从山上的天池内钓起一条三十余斤的大鱼,做成鲜鱼面饼,并附上一封书信投到蒙古御营,上书:“英雄的蒙兀儿!请你尝尝我们的鲜鱼面饼吧!如果您愿意,我们再战十年,如何?”蒙哥看完信,从病床上负痛而起,对侍从说:“如果攻下城池,杀尽全城军民,为我雪恨!”言罢便气绝身亡。
蒙哥死后,其亲属纷纷回蒙古争夺汗位。忽必烈因害怕汗位被夺,正要回师。南宋奸臣贾似道此时出场了,他和所有历史上的奸臣一样,在战士士气正高的情况下,背着手走了出来。
贾似道前来求和,希望划长江为界。正中忽必烈下怀。双方签订和约。趁蒙古内乱和贾似道营造的“太平气氛”,秉性难移的杭州君臣又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而忽必烈则加紧时间继汗位、平内乱,之后立即着手整顿军队,督造战船,组训水军,进行灭宋准备。
贾似道处于自身地位的考虑,趁机迫害几乎是所有在抗蒙战争中立功的将领,把他们撤职、查办,甚至杀害。其中有一个比较能干的将领刘整,投奔了蒙古人。
本来蒙古人进攻南宋的困难是因为南宋被一个水网保护层围住。他们的骑兵不能绕到后方抢劫,破坏后勤。刘整投奔蒙古人后,被委以重任。他制定了一个在长江流域建立水军,抢先修筑堡垒的计划,被忽必烈采纳,并让他指挥完成。刘整用堡垒封锁了襄阳的水路后勤补给线。造成襄阳几年后失守,水网被打开缺口。蒙古人就可以用骑兵长驱直入。南宋很快彻底灭亡。
4、西征的世界性意义及其后患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当中,大概只有成吉思汗是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物。中国人对于元朝的思恋,也是因为它的世界性让我们自豪。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征服的地区横跨欧亚,世界历史里还没有第二个如此大的帝国足以望其项背。
成吉思汗和他子孙们,共发动了三次西征。蒙古大军进入了******世界,进入了欧洲的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
在******世界,他们建立了以伊朗为中心的伊儿汗国。蒙古军队于公元1219年在阿尔泰山南坡、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之发源地附近,集中了大约有15万至20万人的军队,开始发动对******世界的征服战争。
花剌子模帝国苏丹穆罕默德,将军队分散部署在位于锡尔河一线和费尔干纳附近的主要城市。他之所以如此部署,是因为他不知道蒙古军队将从何处发起进攻。他把其余的军队分别调去驻守蒙古军队可能进入的要塞。这种分兵御敌的战略,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尽管花剌子模军队总人数多于蒙古军队,处于优势,但每一个要塞守军的人数却又少于进攻的蒙古军队,处于局部劣势。这使得成吉思汗大军能够以少胜多。战争的结果是,花剌子模王国首都在铁木真围攻下陷落,国王逃到里海一个荒岛上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