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精忠报国
13717500000010

第10章 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1785—1850),是福建侯官人,自幼仰慕岳飞、文天祥、于谦、郑成功等英雄人物,立志为国为民忠心效力。

他生活的年代是清代末年,当时朝廷腐败,贿赂风行。一些外国不法商人买通清朝水师官员,大肆走私鸦片。鸦片又叫“阿芙蓉”、“大烟”或“烟土”,是用罂粟果实中乳状汁液制成的一种有强烈麻醉性的毒品。少量服用,能镇静、止泻。如果多用,就很容易上瘾,每天不吸不行。慢慢地,吸食者会变得面黄肌瘦,萎靡不振。至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估计,当时中国已有两百万人吸食鸦片,每年白银外流四百二十五万两。因此,鸦片既毒害了中国人,又给清朝的财政造成很大损失。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道光帝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主持禁烟事宜。因为林则徐在任湖广总督时就采取严厉的措施禁止鸦片,后来又直接上书,力陈利害,其陈词之慷慨,打动皇帝下决心禁烟。林则徐到广州后,先微服私访,查清了走私鸦片的情况,严惩了一批违法官兵和烟贩子,然后直捣外国鸦片商人的老巢。3月18日,林则徐坐堂传讯了垄断对外贸易的十三家洋行商人,要求他们三日之内如实上交所藏鸦片,并要同时写出“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的书面保证。林则徐向他们明确表示:“只要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将这件事坚决办到底,绝不中途而废!”

当时,英国驻中国的商务监督义律自以为有英国军舰撑腰,煽动英国商人交出极少一点鸦片想蒙混过关。但他的密谋被发觉了,林则徐派水师截住了想暂时躲避的英国鸦片船,抓住了企图化装逃跑的鸦片商人颠地,并派兵包围了洋馆。被困在洋馆里的义律再也无计可施,无可奈何地交出所有两万多箱、两百三十七万斤鸦片。禁烟终于取得了重大胜利。

林则徐决定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些鸦片。他事先命人在海滩上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池子,叫销烟池。池的前边挖有涵洞,后边通水沟。销烟前,先把水从沟里引进池里,再撒盐成卤水。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率领广东各级军政官员,登上礼台,亲自指挥和监督销毁鸦片。他一声令下,工人和士兵把切成碎块的鸦片投入蓄有卤水的硝烟池里,当鸦片被盐卤泡透后,再抛下石灰。鸦片与石灰发生化学反应,在池子里翻腾,滚滚浓烟腾空而起。鸦片连续焚烧了二十多天。在这二十多天里,虎门滩上天天像过节一样热闹,许多赶来观看销烟盛况的老百姓欢天喜地,赞不绝口,都说林则徐为国为民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林则徐心里很清楚,义律和英国鸦片商人是不会甘心失败的,因此销烟一结束,立即着手增强防卫,加紧操练军队,并且添置了两百多门大炮。他还把当地渔民、水上居民、盐民组织起来。

果然不出林则徐的意料,义律和他的堂兄鼓动英国政府先派出海陆军四千多人,攻打广州。他们没有料到还没登陆,就遭到中国军民的痛击,不得不到处流窜,请求英政府增派援军六千人,从而揭开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序幕。贪生怕死的清朝皇帝,想讨好英国人,竟下令撤了林则徐的官职,将他发配到新疆伊犁戍边。

林则徐虽被贬谪,仍挥笔写下了“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爱国之志犹存,报国之情难消的心情。

名师点评:

暴挽救腐败的清政府,救黎民于水火之中,这是林则徐一生的志向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虽被贬谪,仍挥笔写下了“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爱国之志犹存,报国之情难消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