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精忠报国
13717500000011

第11章 战马哀鸣陈连升

陈连升是清朝末年驻守广东沙角炮台的老将。

沙角和大角炮台是扼守珠江人海口的两座要塞。1841年1月7曰凌晨,二十多艘英国炮舰向大角炮台发起进攻。他们先用重炮轰塌了大角炮台的山墙,乘混乱之机强行登陆,占领了大角炮台;然后集中兵力猛攻沙角炮台。

陈连升指挥六百多名守军向敌舰开炮回击,压住了英军的火力。英军见正面强攻不下,就派陆战队上岸从后山绕道偷袭炮台。当时清军的武器装备十分落后,炮台上的铁铸大炮被固定在一个方向上,不能转动,士兵手中只有弓箭、刀枪等原始的武器。面对拥有洋枪洋炮的英军,陈连升毫不畏惧,指挥将士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夜幕降临了,陈连升储备的火药和炮弹已用完,士兵伤亡严重,迟迟不见援兵的动静。敌兵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前后夹击沙角炮台。陈连升知道炮台已难以守住,决心与敌人决一死战。他骑上战马,拔出利剑高喊道:“将士们!为国尽忠的时刻到了!有骨气的跟我一起冲!”官兵们深受激励,一齐拔出大刀,齐声怒吼:“愿与将军同生死,誓与炮台共存亡!”

陈连升用力一蹬马鞍,战马腾空跃起,他的儿子陈长鹏和几百名官兵紧随其后,向敌人冲过去。敌军见势不妙,就用洋枪向清军猛射。陈连升胸部中弹,倒在坐骑旁边,剑被抛在一边。他忍着剧痛坐起来,慢慢地挪动身体,拾起宝剑,用尽全身最后一点力气,向一个英军士兵的胸前剌去。敌军士兵当即倒地身亡。陈连升也随之倒下,再也没有起来。

正在与敌人肉搏的陈长鹏,看到自己父亲为国壮烈捐躯的场面,更加愤怒地挥舞长戟,一口气刺死几个敌人。陈长鹏自己也身负重伤,被敌人抓住。但他宁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战斗结束后,高大雄壮、剽悍英武的黄骝战马竟低头站在陈连升的遗体旁,发出阵阵哀鸣,仿佛在凭吊烈士。英军把它强行捉住,当作战利品运到香港。但英国人喂它东西,它决不吃。中国人喂它东西,只有用手捧着才吃。英国人若要靠近,它就用蹄子猛踢;英国人要乘骑,它狂奔乱跳直到把骑手摔下来为止。英国人最后只好把它放了。在荒凉的山峦上,它天天向着虎门方向嘶叫悲鸣,不到半年,它就与主人陈连升一样,为国尽忠了。

名师点评

陈氏父子殉国,有历史记载。而“节马”的故事,虽有所根据,恐怕也免不了夸张的成分。牲畜是没有思想的,但是否连一点简单的意识、情感或条件反射都没有呢?这些留待动物行为学家去研究吧。毋庸置疑的是,赞美“节马”,也就是歌颂英烈,也就是艺术地弘扬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