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权力玩家赵匡胤
13783800000011

第11章 高平之战(2)

白起面对年轻的赵括,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的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八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以奇兵挟制赵军。赵军乘胜追击,很快进入秦军埋伏,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到了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的赵军开始自相杀食。走投无路的赵括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士兵投降。白起使诈,将赵军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小兵回赵国报信。赵国举国震惊,哀声四起,设国家哀悼日,禁止一切娱乐活动三天——从此赵一蹶不振。

熟读兵书的柴荣想必已经看过这段故事,心中也一定知道此时若是被汉军围困的后果:那样不但自己的万余大军将全军覆没,而且周朝的子民也将遭受灭顶之灾,说不定还会被刘崇和他的四万军队拉到山西的黑煤窑里面干苦力,日日皮鞭伺候,一反抗就打,就和一千多年后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一样。——这话很熟悉么?没错,战前设想的刘崇的命运就是这样。

没有太多的时间拿来犹豫,柴荣已经做好了战斗部署,将周军分成三路:白重赞、李重进率左军居西;樊爱能、何徽率右军居东;向训、史彦超领精骑居中,柴荣自领禁军临阵督战,与北汉军对峙。禁军将领在殿前都指挥使、郭威女婿张永德指挥下,担负着保卫柴荣的重任。这时,手下有人问道:陛下,是否等刘词的后续部队到了之后再开打?柴荣心中暗自苦笑:如果在现在的形势下坐等刘词,恐怕到他率军赶来的时候,只能为咱们收拾收拾战场,整理整理遗物,然后洗洗睡了。啥也别说了,打吧!

刘崇的布阵速度不比柴荣慢,既然你出三个前锋,我就派三个后卫吧!他马上也将汉军分成三路:辽国杨衮部队居西翼为右军,先锋张元徽居东翼为左军,刘崇亲率三万大军为中军。

不过此时的刘崇开始萌生悔意,本来前面碰到的周军战斗力之弱已经让他感到失望,好比重拳出击,却打中一个烂柿子;如今再看柴荣的兵马竟如此之少,心中难免非常失落——他开始后悔向辽国请求那一万外援了,自己对这一万人马不但要包吃包住,预付工资,还要支付高额的出场费——如你所知,外援的出场费总是很贵的。

关于这个问题,本人略作补充,手边有现成的案例可供参考:2010年11月29日,NBA老球员弗朗西斯与CBA北京首钢俱乐部签约,12月28日解约,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一共上场4次,均场3分21秒,至解约时,他一共得到2分、挨过2次盖帽、摔过1个大跟头,拿到30万美元——2010年中国的人均工资不过29000元。

既然美国的外援弗朗西斯一个月能拿到一个中国人69年的工资,那么辽国的外援一万骑兵一个月应该拿到北汉人多少年的收入呢。刘崇的老师肯定教会他算过除法。

于是节俭的刘崇告诉杨衮:今天这仗好打,万把周军还不够我们收拾的,你们在旁边做做俯卧撑即可,还可以顺便欣赏一下我军杀敌的英雄气概。杨衮提醒道:陛下不可轻敌,我看周军阵容齐整,恐怕不是那么好对付!刘崇大手一挥:你不要说了,在旁边观战吧!《资治通鉴》传神地记载了杨衮的反应:“衮默然不悦。”于是不悦的杨衮很忠实地履行了刘崇分配给自己的做俯卧撑的工作,做到第二个的时候就率兵返辽了。

刘崇给杨衮分配完了工作,马鞭指向张元徽:出击!

从接下来张元徽的表现来看,他实在无愧于北汉第一勇士的称号,只见他连“敌将何人?速速报上姓名,老夫手下不斩无名之辈!”的例行台词都不喊了,直接率2000先锋奔周军右翼而来,坐骑下烟尘滚滚,端的是如长坂坡上赵子龙再世,池州城里常遇春复生——手下兵士见大将如此彪悍,无不深受鼓舞,高声呐喊,汹涌而上。

于是樊爱能、何徽率领的周军右部就遭殃了。

他们很快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绝不吃亏——好汉不吃眼前亏——由樊爱能、何徽带若干随从先行逃跑,其余一千余步兵全体高呼“万岁”,投降汉军。《资治通鉴》:“战未几,后周将樊爱能、何徽引骑先遁,右军阵溃,步卒干余人解甲降北汉。”

当刘崇看到士气高昂的军队如此干净利落地收拾掉周军的先锋时,他仿佛看到自己的子民从此再也不用在只产煤不产粮的土地上苦苦耕耘了,灿烂的笑容绽放在英俊的脸上,潇洒的胡须配上眼中对于未来的无限向往,构成了一副绝美的画图。他下令:重赏张元徽,继续出击,生擒柴荣,然后……收兵吃午饭!

柴荣亲眼见到自己的右翼千余兵从周军转眼就变成了汉军,大吃一惊,想不到这帮兄弟当着皇帝的面也叛变得如此干脆,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比腾讯还快——可是眼前的形势已经容不得他多加思考,于是柴荣大喊一声“兄弟们,跟我上!”便奋勇而出,目标竟是直接指向刘崇本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部队看到皇帝都拼命了,不把自己当皇帝反而当小兵使唤,难道大家还敢不把自己当小兵而当皇帝使唤?于是就跟几分钟前的张元徽军一样,柴荣的突击队杀气四起,迅速逼近刘崇。警卫队长赵匡胤见柴荣勇猛至此,赶紧组织部下:“看到没?皇上都如此卖力,咱们岂敢不拿命跟上!快跟我来!”又对张永德说:“兄弟,咱们联手保护皇帝!您率领您手下的射箭能手登上高处出击作为左翼,我领兵作为右翼攻击敌军,国家安危存亡,就在此一举!”张永德当即依计而行,与赵匡胤各自率领二千人加入战斗。士兵受到鼓舞,无不拼死战斗,以一当百。左军白重赞、李重进也奋勇杀上。

还记得当年明月对刚入郭子兴大营时朱元璋的评价吗?“他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很有计谋,处事冷静,思虑深远,又很讲义气,有危险的时候第一个上,这一切都让他有了崇高的威信。”于是众人此刻都看到一个勇敢冷静讲义气的赵匡胤与柴荣奋勇杀敌的身影渐合一处,为汉军送去他们三月十九号的下午茶,可怜他们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抽不出来。

刚刚得到嘉奖的张元徽第二次刚刚出战就乐极生悲,战马很快被绊倒(那一刻慕容彦超附体!),从马上掉下来的张元徽好比从战斗机里爬出来的飞行员,战斗指数骤减,旋即被周军俘杀。更要命的是,季风一向很规律的高平果然名不虚传,恰到好处地刮起南风,而且越刮越猛,吹得汉军眼睛都睁不开。

正在风中凌乱的北汉军队如何挡得住受到来自皇帝和风向双重鼓舞而越战越勇的周军的打击,于是迅速溃败。刚刚还笑容满面的刘崇想不到柴荣会如此勇猛,措手不及,紧急鸣金收军,军队又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刘崇心中黯然伤神,还是逃命要紧吧,于是亲举帅旗组织残兵一万余人退到安全地带,拼死抵御。远处的杨衮心里暗叫好险,于是俯卧撑也不做了,悄悄引兵返回辽国,倒是给刘崇省了不少出场费,日后做账,应付账款上少掉一大块数字。

不过此刻的刘崇显然没有精力考虑会计科目的编制问题,因为周朝的援军刘词马上就要赶到了。

刘词,字好谦,元城(今山西大名)人,以勇悍闻名,昔日随郭威平定李守贞叛乱时,李守贞曾命数千敢死士兵偷袭汉军,众将都不知所措,唯有刘词镇定自若,亲率兵马迎敌将李守贞击溃。

正率援军快马加鞭赶往高平的刘词半道上碰到带了一千多人夺路狂奔南逃的樊爱能、何徽,赶紧拦住,问:战场上情势如何?于是樊何向刘词描述了一幅凄惨的场景:投鞭断流、掷靴阻道的汉辽联军如同大山压碎鸡蛋般——不知道他们哪里听来的柴荣的原话——已将周军杀得溃不成军,咱们的兵马投降了大半,陛下不知所踪,我们是拼了命才逃出来的啊!末了,补充一句:刘将军,快跟我们一起逃吧,你这赶回去,简直是给汉军上菜……我们是为你好啊!

面对李守贞的偷袭都面不改色的刘词仔细地看了看樊爱能、何徽和手下将领因逃命和撒谎而显得异样的脸色,想了想还在苦海里挣扎的柴荣等人,略作迟疑,做出一个伟大决定:继续北上救主!——我想,刘词此时多半也和徒步一样,想到了多年以后的拿破仑,还有和本应和拿破仑在战场上并肩御敌的格鲁西。

目光定格到1815年6月18日的滑铁卢,当拿破仑皇帝的7.4万法军与威灵顿将军的6.7万联军在2.25公里的战线上进行一天的浴血鏖战,于战场上留下了2.7万具法军和2.2万具联军士兵的尸体时,率领3.4万兵力在距离战场仅4小时路程之遥的地方游荡的格鲁西,却死守着皇帝让其追击普鲁士军队的命令,任凭炮声隆隆而不回援,导致攻无不克的拿破仑迎来了生命中最为惨重的失败。此役败后,拿破仑在大西洋圣赫伦岛度过了他的余生,昔日那位骄傲的皇帝,慢慢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而墨守成规、不习惯独立行事的格鲁西元帅,在后人的评价中,也成为法国复辟王朝没落的一大罪人。

刘词当然不想成为周朝没落的罪人,所以别了樊爱能、何徽之后,他继续以70码急行军的速度迅速赶往高平。刘词赶到的时候已是黄昏,他看到南风已停,如血残阳照得整个战场满目萧然;他看到周汉两只疲惫之师似已无力再战,面有倦容;他看到柴荣眼神里的欣慰,还有刘崇眼神里的绝望。于是刘词抖擞精神,开始收拾残局。

后面的故事就很平淡了,引用《资治通鉴》原文至此:“薄暮,词至,复与诸军击之,北汉兵又败,杀王延嗣,追至高平,僵尸满山谷,委弃御物及辎重、器械、杂畜不可胜纪。”

至夜幕低垂,得胜的柴荣安排人收拾收拾战场,整理整理汉军遗物,然后就安排大家洗洗睡了。

战败的刘崇仅率一百多名随从由小道越雕窠岭(今山西高平西北),昼夜不息,逃归晋阳。值得一提的是,一向节俭的刘崇居然将此次归逃途中最大的功臣封为“自在将军”,不但为其盖了专门的府邸,而且以金银装饰(真是不计成本啊),享三品奉禄,实在是大手笔。

——这位功臣,就是他的坐骑黄骠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