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萧劲光回忆录
13835000000029

第29章 娄山关阻敌

遵义会议刚开完,还没有来得及传达,红军便离开遵义继续北上。中央确定向四川进军,预定的渡江地点是在重庆上游的宜宾到沪州一线。到达土城附近时,干部团协同三军团、九军团,同蒋介石派来堵截的川军郭勋祺师,打了一场恶仗。

干部团参战的主力是几个步兵营和特种营的迫击炮连、重机枪连。我们上干队的学员武器少,加上上级为了保存中、高级干部,不轻易把他们当普通战斗员使用,只是让他们担任一些次要的任务。记得那天从拂晓到黄昏,我们荫蔽在半山腰上,用火力支援主力部队向敌人发动一次又一次进攻。战斗开始很顺利,干部团那批基层干部学员打得勇猛顽强。敌人眼看坚持不住了,突然有几个旅增援上来,把我干部团的火力压了下来。我参战部队遭受严重损失。军委于是下令退出战斗,第一次渡过赤水,向古蔺开进,随后又改道到威信(扎西)、镇雄一带休整。

离开古蔺时,余泽鸿被调离了上干队,留在川黔滇边境地区做地方工作,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他从上干队带走一些干部和部分枪支。他们的工作开展得怎样,不得而知,只是后来才听说,他在斗争中牺牲了。上干队抵达威信时,上级又派莫文骅来担任政委。在这之前,莫文骅在八军团政治部任宣传部长。

红军在二渡赤水后,一、三军团迅速东进,再次占领了桐梓城和娄山关。敌军纷纷溃逃,一、三军团并肩向遵义方向展开了追击战。参加追击的还有干部团的一、二、三营和特科营。随后,中央军委纵队也向遵义方向开进,唯有上干队被留在桐梓县城。这是长征以来,上干队第一次离开干部团单独执行任务。这时已是1935年的2月底了。我们留在桐梓的任务是担任警戒,等九军团来换防以后,即向遵义归队。前头部队留下了一个警备连归我指挥。我们迅速布置好岗哨,在桐梓城过了一夜。第二天下午,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带着电台和警卫连进了城。他的几个主力战斗团还没有来到。我向罗炳辉报告了桐梓周围的情况,他听完以后说,你们走吧,这里由我们来守卫。这样,我和莫文骅便率领上干队奔向娄山关。

桐梓离娄山关30多里,由于前头部队已经击溃了敌人,一路上没遇上什么险情。没料到,在快接近娄山关时,我们的后面,即桐梓方向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警惕起来,回头一看,罗炳辉仍然只带着电台和一个连,气喘吁吁地赶来,大队敌人在他们后面紧紧追赶。罗炳辉身体较胖,又穿一双布鞋,走起路来比较吃力。敌人一边口出污言秽语,大声喊叫着要抓住他,别让他跑了!我指挥上干队的学员迅速占领阵地,阻击敌人,把罗炳辉和他带领的人员接了过来。

事后才知道,原来罗炳辉领导的几个主力团队已经绕过娄山关向遵义方向开进了。他到达桐梓不久,又接到通知,要他也撤出桐梓,赶到遵义。在接近娄山关的路上,四川军阀刘湘的教导师从旁边插了过来,咬住他们紧追不放。

这时太阳已经落山。上干队总共只有一百四五十人,几十条枪。离开桐梓时,那个警备连又因事耽搁没有赶上来。情况万分危急,我只得把有枪的同志组织起来,并把罗炳辉带的那个连要了过来,在第一线迅速展开,充分利用有利地形,继续阻击来势汹汹的敌人。没有枪的同志也都找好了石头、棍棒,拉开架势,准备敌人一旦冲过来时,同敌人进行搏斗。双方乒乒乓乓地对打了一阵。我们的枪虽少,但许多同志都经过多次战斗锻炼,枪法很准,打死打伤了不少敌人。我们且战且退,终于把敌人阻止在娄山关脚下。在夜色的掩护下,敌人胡乱地放了一阵枪,停止了追击。

这股敌人的出现,事先谁也没有料到。敌情既然有了变化,我们是否还按照原先上级的交代,越过娄山关向遵义归队?当我向罗炳辉提出这个问题时,他说:“最好还是一起走吧。”娄山关是从川南通向遵义的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娄山关若是让敌人占领了,就要严重威胁已经到达遵义的军委首长、领导机关和数万大军,我把这个意见说了,罗炳辉也认为是个问题,但又觉得上干队兵力单薄,担心我们寡不敌众。我们上干队也有个别同志感到自己人少枪少,难以担负起这样繁重的守关任务。敌人已经到了山下,附近又没有别的兄弟部队,情况紧急,不容许我们再犹豫了。我对罗炳辉说:“这样吧,把你的那个连留给我,我们一定把娄山关守住,你放心先走吧!”于是,罗炳辉便只带着电台和少数随从人员,越过娄山关奔遵义方向走了。

我们迅速占领了娄山关的主要山头。透过迷蒙的夜色,但见关口周围群峰陡峭,到处是奇岩怪石,草深林密,关下是蜿蜒曲折的川黔公路。居高临下守住关口,就掐断了这贯通南北的唯一通道,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看到这样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大家满怀胜利信心,积极做好各项战斗准备。一路上,我们收容了先头部队一些掉队的战士。他们大都有枪,有两个战士还扛着挺机枪,我们就动员他们留下来一起参加战斗。想继续赶队的,就让他们把枪留给我们。这样一来,战斗力又有所增加,击退敌人进攻的信心就更足了。

就这样,我们扼守在娄山关左右的山上。炊事员埋锅做饭,大家吃饱了,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警惕地守卫着。敌人从正面是难以攻上来的,我们主要担心敌人从两侧迂回上来。但部队就那么多,不能再分散使用。当时我们做了最坏的思想准备:万一被敌人把我们同主力部队隔开,我们只好在黔北一带打游击了。

敌人发现我们已经凭险固守,加上在夜间,一时又摸不清我们的虚实,在山下打了一阵枪,却不敢冒险过关。我们沉着应战,拿定主意:你不到跟前,我不开火。持续了一阵,最后终于听不到枪声了。周围万籁俱寂,只有冷飕飕的寒风在刮着。快到半夜了,根据各种迹象判断,敌人已经走远,再来进攻的可能性不大了。当我们正准备往山下撤的时候,罗炳辉派骑兵通信员送信来了。信上说,我军在遵义附近打了大胜仗,并嘱咐我们在娄山关坚守到天明,由五军团派部队来换防。大家听说打了大胜仗,精神一振,顿时睡意全消。第二天拂晓,五军团的一个营准时来换防,我们交接后即向遵义前进。

娄山关到遵义九十里。傍晚,我们便赶到了遵义城。当天晚上,周恩来同志接见了我。一见面,他就关切地问:“上干队的同志都到了吗?住下没有?有没有伤亡?”我回答说,都住下了,没有伤亡。他听了很高兴,赞扬我们在娄山关这一仗打得好,保卫了遵义,保卫了党中央。随后他对我讲了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的主要精神,说会议开得很好,批判了错误路线,毛泽东同志又回到了党中央和军委的领导岗位上。他还告诉我:会议认为,你的问题过去搞错了,取消了对你的处分,决定恢复你的党籍、军籍,中央还考虑要重新安排你的工作。他说话时态度非常诚恳,使我听了很受感动。最后,他还给上干队布置了一项战斗任务:立即做好准备,并带上工兵,首先把敌人占领的仁怀县城拿下来,随即到茅台,在赤水河上把浮桥架起来。事后才知道,执行这项任务,是为红军三渡赤水提前做好准备。

当我听到周恩来同志讲遵义会议精神的时候,激动得差点掉下泪来。王明“左”倾路线受到了批判,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取得了胜利,我盼望已久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这次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成为我党历史上由失败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还纠正了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同志的冤案,摘掉了我头上那顶“罪犯”的帽子。我的党籍虽然在过金沙江以后,通过组织手续才得到恢复,但是,压在我心上的那块沉重的石头被搬掉了,我怎能不激动,怎能不深深地感谢党呢!从此以后,我的精神更加振奋,在漫漫长征路上,步子也迈得更大、更坚定了。

紧接着,上干队的同志也都在遵义城的天主教堂内,听了遵义会议精神的正式传达。大家的心情都很兴奋,一致拥护结束王明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我和莫文骅带领上干队和一个工兵连,还有一个步兵连,悄悄地离开遵义,直奔仁怀。遵义到仁怀,约八九十里,出发前得知,我军的通信部门从窃听敌人的电话中获得情报:守卫仁怀的敌军只有一个连,而且是地方部队,战斗力不强。我们携带攻城的梯子和一些必需的架桥器材,沿着一条狭窄的小路,在高山深谷间穿行。走了一段,突然下起倾盆大雨,虽然披着油布,大家的衣服还是湿透了。夜很黑,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又不能点火把,大家只得摸索着前进。不少同志摔倒了,磕破了腿,扭伤了脚,周士第脚上扎进一根很粗的尖刺,淌着血,为了不影响赶路,他硬是咬牙忍痛,一颠一拐地前进,到达目的地后,才把刺挑出来,包扎了一下。经过整整一个晚上的跋涉,终于在拂晓时到达了仁怀。我带领尖刀班跑步前进,后续部队紧紧跟上。接近城边时,大家选择有利地形,向城内猛烈射击。敌人遭到突然袭击,惊慌失措,纷纷逃跑出城,窜进丛林中逃命去了。这样,没费多大力气,我们就拿下了仁怀。

茅台距仁怀约30里。我们留下步兵连守卫仁怀县城,带领工兵连迅速赶到了茅台。在上干队的掩护下,工兵连迅速把浮桥架了起来。直到红军大队人马三渡赤水以后,我们才回到了干部团的战斗序列。

茅台镇很小,茅台酒却驰名中外。我们在茅台驻扎了三天,我和一些同志去参观了一家酒厂。有很大的酒池,还有一排排的酒桶。我们品尝了这种名酒,芳香甘甜,沁人心肺,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有些同志还买了些用水壶装着,留着在路上擦脚解乏。有的同志打趣说,要不是长征来到这里,这辈子哪能喝上茅台酒呢!如果单凭这点,还得好好“谢谢”蒋介石呢!的确,我们一路上吃尽千辛万苦,但也品尝过一些稀奇和有名的东西。路过湘南、广西,我们吃过猫肉,有的同志还吃过猴子肉。以后路过云南时,还吃过有名的宣威火腿。

三渡赤水后,向古蔺方向走了不远,部队又突然掉头向东,于3月中旬四渡赤水,随后又迅速南下,渡过乌江,到贵阳附近突然转向西南,大踏步地向云南境内前进,把尾追的敌人甩得远远的。

四渡赤水之战,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灵活地调动敌人,实行机动作战,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和领导才能。这同红军在通过敌人第一、二、三、四道封锁线时,李德等人只知道命令部队死打硬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部队虽然多走了一些路,但是取得了主动,还消灭了不少敌人,而红军却损失不多。我和许多同志都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庆贺红军有了可以充分信赖的领导人。

在这期间,莫文骅又被调往干部团团部任政治处主任。接替他任上干队第三任政委的是周桓。他原先也在八军团工作,辽宁人,在上干队一直工作到一、四方面军会合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