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说戏讲茶唱门歌
1388200000039

第39章 老瘪子的烧饼人生 (2)

跳“忠字舞”,就是一边唱着革命歌曲一边跳舞,革命歌曲是满怀激情歌颂伟大领袖和用伟大领袖诗词谱写的歌曲,如:《大海航行靠舵手》、《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北京的金山上》等。这是一种狂热的向伟大领袖献忠心、表忠诚的集体舞蹈。那时出外走在路上,看到一群人在不停跳动,不管认识不认识你都得赶快加入其中,否则弄不好会有大麻烦;即使乘车,有时车会突然停下,全体下车跳“忠字舞”。 当时电影《新闻简报》有个专辑,是纪录片,每个人都必须看,说的是一家四代十多口人自发组成一支家庭“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走街串巷跳“忠字舞”的先进事迹。学生们到校上课,也首先要跳上一段“忠字舞”,才能开始一天的课程。其实,说是跳舞,也就是几个简单划动,不过是摇摇胳膊踢踢腿,动作有点像广播体操,僵直,生硬。更有街头上一些年纪大、反应慢毫无乐感的老头老太,平时走路尚且不稳,如何能跳舞?人家抬手他们抬腿,人家向前他们向后,踉踉跄跄醉酒一般胡挥乱划,知道的是在跳“忠字舞”,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跳大神。

“四把桨”赵宗和的努力方向,就是要让革命群众跳“忠字舞”跳出革命性、战斗性来,动作幅度大,节奏快,有力量,手要挥得有力,脚要踏出大声。跳的时候,不管老嫩皆卖力,每一个人都要感觉自己是在“挥臂斩浪,脚踏风雷”,把力量充分表现出来。为此,他召选了二十多个年轻男女,采用了“宣传队”的形式在街头巷尾教学。总结出几个基本动作分别是:挺胸架拳提筋式、托塔顶天立地式、扬臂挥手前进式、握拳曲肘紧跟式、双手高举颂扬式、双手捧心陶醉式、弓步前跨冲锋式、跺脚踢腿登踹式。这“八个基本动作”一时声名大噪,轰动周边地区,好多地方都赶来取经。

后来,身着草绿军装,腰扎武装带,斜背一个红布缝的“宝书袋”的赵芙蓉也赶过来协助领跳,这就使得“忠字舞”里有了抒情的味道。“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您讲——”两口子双手按着自己胸部;“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双手就放到腮帮,仰头望,手指呈放射状地一闪一闪;“千万颗红心在激烈地跳动,千万张笑脸迎着红太阳——”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并,画成一个心的形状比在胸前,同时,单腿的脚尖跳跃着,另一条腿不断后踢,双手把那一个心形向右上方一下一下地送上去……两口子领舞时,手里挥动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看得出来,他们情绪激荡,全身心充溢着朝圣般的庄严感。

1969年春夏之间,党的“九大”即将开幕的时候,“四把桨”赵宗和与赵芙蓉带着人更是废寝忘食地抓紧练习,筹备庆祝。“长江滚滚向东方,葵花朵朵向太阳,满怀激情迎九大,我们放声来歌唱——”大会胜利闭幕的消息,在一个多月后传达下来,丁向东立刻组织了几万人的大游行。“忠字舞”方阵载歌载舞行进,逶迤数里,人们跳一会儿,步行休息一会儿,交替行进,最后在万年台大会场集中。一面面红旗,一张张标语牌,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其场面、规模之庞大,气势之磅礴,真是史无前例!大会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姓赵的两口子带着人上台跳“忠字舞”。大约是特别亢奋,二十多人的动作整齐划一,在台上跺得响声骇人,却不想因为力度过大,哗一下尘土扬起,台上人一下都不见了,台给跺塌了……那场事故,造成跳“忠字舞”的一个年轻女孩死亡,五人骨折,另外,台倒下来还压死在下面背角处撒尿的一个老头。

若干年过去,“文革”结束。同赵芙蓉离了婚的赵宗和,重拾旧业,从家里阁楼上找出戏橱和戏柜,扫净灰尘,该补处补,该修处修,前后花三天工夫收拾好,用一根扁担挑了出去……那以后,再也没人喊过他“四把桨”的绰号了。

板二爷六十岁上下的年纪,一张黑黪黪的脸板板正正的,他是个只给人家架梁做屋的木匠,即俗称的“大木”。都说“木匠斧子一面砍”,板二爷熟识各种木料的纹路和特性,使斧子砍木料时,都是顺茬砍,有时还要在前段先轻轻砍几斧,以防劈裂过深过长,损伤木料。一般情况下,板二爷很少亲自动手了,砍砍刨刨的事都由三个徒弟去做。他的三个徒弟,分别是福喜、二来和江小进。耿二爷说,师祖鲁班也有三个徒弟:大徒弟叫张大,是个用红漆画记号的石匠,被称为“红线上的”;二徒弟叫陈齐,是拉墨斗弹黑线的木匠,被称为“黑线上的”;三徒弟叫李春,是撒石灰印子的瓦匠,被称为“白线上的”……这就是俗话说的“鲁班管三线”,过去做手艺的人一见面,就会问对方是哪道线上的,答对了就知道你是行家。

想跟板二爷学徒并不是容易的事,那得要提鸡提酒托人介绍,还得当面考察一番,通过了,才可以办一桌拜师酒,算是正式收在板二爷名下。师傅带着徒弟,徒弟自然要受师傅的责骂,棍棒下面出高徒。板二爷家里供着鲁班的牌位,门上的对联是:曲尺能成方圆器,直线调就栋梁材。板二爷对徒弟一向严厉,师徒之间必须讲行话,比如锯子叫“洒子”,刨子叫“光子”,凿子叫“出壳”,而“百宝斤头”则是斧子,“铁钉子”是钻子……做门窗叫“穿墙”,锯木料叫“洒一洒”,将木料锯斜了,或砍斜了、刨歪了,都叫“飘”了。常看到板二爷背手站在徒弟身后,给他们“上规矩”。

凿眼不得歪扭,凿出的直眼要像铸的一样方正。“前打后跟,越淘越深”——是说掏眼,要先从怀里掏起,慢慢往外掏,掏两三凿,叫“前打”,再拐过来往前斜打一下叫“跟”;这样越往外越深,到头几乎掏透,一个眼正好掏一半,翻过来再掏过去,仍“前打”后“跟”掏另一半。推刨子时,大刨刮平,小刨净面。刮刨时眼睛要往前看,刨几刨瞄一瞄,达到平光为准。刮平的标准是放料板时落地不响,特别是刮平的板料面贴面放不许有声音,这既需要有臂力又需要很好的眼力。板二爷说自己年轻时握凿的左胳膊上站个人,那是抖都不抖……左手握紧握牢掌得正,右手落斧砸凿才不会斜。

造房子的木匠,都是在户外干活。天气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暖和了,青杏和毛桃正在成长,墙角边开出星星点点的一丛一丛的细小黄花,一派蒸蒸日上。接近中午时,板二爷就在自己的无檐呢帽下衬一张伸出的硬纸,遮挡刺眼的阳光。在我们那里,板二爷的名头是很响的,无人能盖过。某一户人家要起新屋了,就拎上见面礼去板二爷家,把大致的框架一说,后面一切就全听板二爷的吩咐了。

板二爷做事,一切依着老规矩,尤其最是看重上梁的礼仪,这和屋主正不谋而合。上梁放爆竹前,板二爷要亲自爬上高高的屋梁,贴上“上梁大吉”红纸符,再把五尺红布和一副小弓箭挂在梁上。下来后,点燃香火,并向上作拜,转身朝前门一揖,在大门前插一炷香,瓦刀底下插一炷香,开始封梁。然后祭酒,板二爷双手高高举起酒壶道:“一请天地水府,二请日月三光,三请开夯老祖,四请紫薇中央,五请老君先师,六请风伯雨师,七请玄老师尊,八请蒋太真人,九请九天玄女,十请玉皇大帝……有请众神仙众师尊一齐享用!”做一回屋,板二爷可以得到屋主送的一把伞,家里的雨伞堆了半间屋,那是他一生的政绩也是一生的骄傲。

离镇上十余里处的回龙湾有一檀木匠,十分忌妒板二爷,有一次乘着夜色将板二爷次日一早就要架上屋的中梁偷偷锯短了五寸。上梁之前,板二爷眼睛一测,已瞧出端倪,遂不露声色唤过大徒福喜与二徒二来,一番耳语之后,命吊起大梁。板二爷自站一头,将大梁往怀里拉过数寸,两个徒弟在那一头失声惊叫:“梁短了!梁短了!”下面的人仰头望去,果真是差了一截……这是十分忌讳的事,屋主脸上勃然变色。却听板二爷一声大吼:“蠢货!短了何不拉长?”两个徒弟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傻头巴脑地默然猛拉……梁果真一点点地延长,终于嵌入屋架上的卯榫。众人惊愕莫名,风传板二爷有拉梁之术。疑惑不已的檀木匠,对此百思不解,只有登门求教。板二爷黑着一张脸训其曰:“短铁匠长木匠,打铁要短,锯木留长……害人之心不可有,量过还要放一截,不到最后不可锯掉啊……”檀木匠满脸惶愧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