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这样的事情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们或许有一点价值,但如果我们毫无节制地沉溺于此,我们就是在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比如,我们吃完饭就坐下来看电视,却常常不知道想看什么和后面要播什么,只是被动地接受电视发出的信息。往往在看完电视后觉得不如去读几本书,甚至不如去跑跑健身车,那么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浪费时间。其实你要注意的话,很多时候我们花在电视上的时间都是被浪费掉了。
面对这四个层次的事情,我们要先处理哪个层次的事情呢?当然最重要的“大石块”一定要排在第一位,是的,我们永远都要记住:把重要事情摆在第一位。做事是要有章法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达到良好效果。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之间,你首先去办哪一个?面对这个问题你或许会很为难。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是这样,这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
在确定了应该做哪几件事情之后,你必须按它们的轻重缓急开始行动。大部分人是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不是事情的优先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些人的做法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
真正的高效能人士都是明白轻重缓急的道理的,他们在处理一年或一个月、一天的事情之前,总是按分清主次的方法来安排自己的时间。
智者顺时而动,愚者逆风而行。依照事务的先后顺序,尊重自然规律,人才可以取得胜算。
2.以退为进
有一位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临摹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他已修改多次,却总认为其中动态不足。这时,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鉴一下。
无德禅师看后说:“龙和虎的外形画得很好,但龙与虎的特性你又知道多少?现在应该要明白的是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向下压低。龙颈向后的屈度越大,虎头越贴近地面,它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非常欢喜地说道:“师傅真是一语道破,我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虎头也太高了,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呢。”
无德禅师借机说教道:“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
学僧不明白,又问:“师傅,退步的人怎能向前?”
无德禅师严肃地说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学僧至此才醒悟。
禅者乃人中之贤,以退为进,以谦为尚,所以他们看似不争、不进,实则是大争、大进。无论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情况,都必须考虑周密,该退时则退,该进时则进,如果逆时而动,结果只会是失败。必要时能够以退为进,则人生大事可成矣。
曾几何时,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为了确保汽车在日本的销售市场,深谋远虑,从解决城市的汽车与道路的矛盾入手,先后成立了“丰田交通环境保护委员会”,在东京车站和品川车站首次修建“人行道天桥”;还投资3亿日元在东京设立了120处电子计算机交通信号系统,使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另外还投资创立了汽车学校培养更多人学会开车;还为儿童修建了汽车游戏场,从小培养他们学会驾驶本领。良苦用心最终如愿以偿,汽车销量日益增多,公司效益也相当可观。
丰田缘何营销成功?一言以蔽之:采取“以退为进”的营销策略。此招,乍一看,他们所做的种种事似乎与汽车销售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此乃“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是一种迂回战术。现实生活中,有时走迂回道路,反而比走直路更易达到目的地。试想想,假如丰田公司一味从正面宣传自己产品如何好,结果很可能是多花了冤枉钱,销路依然不畅。采取“退”,表面上看似离开了汽车销售这一主题,事实上达到了占领市场增加销路的目的。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面对一座极为陡峭的高山险峰,我们不要冒险去攀援直壁而上,应绕着山路环行,以便安全到达山顶。我们捕鱼时,要用渔竿、渔网,而不是要跳到水中乱抓乱搅,因为那样恐怕一条鱼都不会捞到;一截钢条,我们要想将它弄弯,直接用力去折,恐怕会将其折成两半,但若先用火烧红,再用锤头敲打,则可使其成为我们想要的形状。
美国有一家经营新型剃须刀公司,原公司负责人曾答应经营客户通过新闻等媒体为新剃须刀大力促销。然而,后来这家公司由于内部亏损即将倒闭而被另一公司买下,由于当时审查广告的机构对剃须刀是否是医疗用品争论不休,宣传活动被迫取消。为此客户声明要退回剃须刀。收回剃须刀,对一个刚刚收买来的毫无经济实力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意味着将危害到公司的贷款合约,被银行抽回资金;然而不收回剃须刀,则与客户建立的关系将毁于一旦。在进退两难之际,公司新的负责人为了不失掉最大潜在客户,只好采取“退”的决策,同意收回剃须刀,同时积极与银行交涉,力争把损失减到最低限度。按正常发展速度估计,同意退回后,还需经过大致两个月的文书往返,到那时回来的退货已经少了很多,再加上退货之后,还有一个月才需要退还货款,到3个月后,公司一切都已走了正轨,有能力消化这些损失。和银行方面达成协议之后,结果如预料的那样。3年后,公司业务蒸蒸日上,良好的信誉使这家客户占公司业务的50%,而不是原来的20%。???就是退一步虽失小利,终获大利。
“先予后取,以退为进”的要领在于不计当前利益,着重长远利益,吃小亏,占大便宜。所有的退却都是为将来更大的发展做铺垫。生活中有些人只顾眼前收获而没有长远打算,这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有时,一些退路是必走的,迂回而行比盲目向前要可靠得多。
退亦是进,进亦是退,进退成败,皆须因时而动。
3.人生要随缘而定
一个和尚因为耐不住佛家的寂寞下山还俗去了。
不到一个月,因为耐不得尘世的口舌,又上山了。
不到一个月,又因不耐寂寞还俗去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对他说:“你干脆不必信佛,脱去袈裟;也不必认真去做俗人,就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设一个去处,卖茶如何?”
这个还俗的人就讨了媳妇,支起一个茶店。
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其实,人生中的前进与后退没有定势。假如,生活无法让你继续前进或者连退路都难以走通,那你不妨随缘而定。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持之以恒,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比如:“只要努力,再努力,就可以达到目的。”你如果按照这样的准则做事,你常常会不断地遇到挫折和产生负疚感。由于“不惜代价,坚持到底”这一教条的原因,那些中途放弃的人,就常常被认为“半途而废”,令周围的人失望。其实,人生有些事是强求不来的,实在做不到何不放弃,如果你死钻牛角尖不放,那么你就是放弃了在其他事情上成功的机会。
正是因为持之以恒这个害人的教条,使人们即使有捷径也不去走,而弃简就繁,并以此为美德,加以宣扬。美国前总统候选人巴布·杜尔(BobDole)在离开参议院时说:“我会不辞艰辛地去竞选,我曾经不畏艰辛地做好任何一件事,这种方式对我十分有益。”我们并不否认杜尔先生对国家的贡献和个人取得的成就,但很可能正是由于他不辞艰辛的做事方式,使他日见苍老、疲惫和心力交瘁。
人们应该调整思维,尽可能用简便的方式达成目标。如果你在与别人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躺在树荫下的吊床里,喝着柠檬汽水,打着手机,轻松自如地完成工作;而其他人则要急匆匆地赶公交车,拿着塞得满满的公文包,走在繁忙的街头,在接待室里挨着时间等待……二者相比,你当然应该得到更多的喝彩。
一个推销员被客户以“再说吧”这样的轻松方式逐渐毁掉前程。他在每一次与客户洽谈业务的时候都力图操纵局面,所以客户能给他的答案只有“再说吧”。而他办公桌上的档案大多也是“容后再议”。他日复一日地与这些客户满怀希望地联络,却毫无所获,仍以此为荣。
他的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没有实用价值。收入丰厚的推销员只是尽快行动,要求客户给出明确的“是”或“不是”的答案。这样他们就不必在已接触的客户身上再花费时间和精力,而及时投身到与下一个客户的业务上去。不论你把推销讲得多么复杂,它首先是一个数字游戏。你能很快了解谁对你说“不”,你就听到更多次的“是”。
这位勤奋、却自毁前程的推销员认为,只要他能坚持不懈地与这些客户一而再、再而三地联络,凭着他的执著,他的客户一定会与他达成交易。他认为自己的毅力一定会瓦解客户的拒绝。事实却不尽如人意。
《思考致富》一书的作者拿破仑·希尔曾经在爱迪生的实验室中访问他。爱迪生做了一万多次实验才发明了电灯。希尔问他:“如果第一万次实验失败了,你会怎么办?”
爱迪生回答:“我就不会在这儿与你谈话了,此刻我会把自己锁在实验室中,做第一万零一次实验。”
这个小故事被大多数谈到“进取”的演说家用作坚忍不拔的典型例证。他们会说:“每次你打开电灯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爱迪生是一个毅力非凡的人。”这是无稽之谈,我们应该感受到的是:爱迪生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发明创造的科学家。
希尔没有表达出来的、也许他认为人们可以自己领悟出来的是:爱迪生不是把同一个实验做了一万次。他做了一万个不同的实验,也就是做了一万次假设,而且——发现不对就马上放弃。他做了一万次的半途而废。
执著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但如果你坚持的东西本身有问题,那你的执著就该被称为固执,一个人想登月球,他的理想很伟大,但是能够登月的又有几人呢?如果他坚持他的选择至死不悔,那么我们会说他执著还是可笑呢?所以“半途而废”也是一种智慧。
自在随缘,“半途而废”又有何不可?
4.向目标直行
一天,钓鱼人看见一个老和尚在凛冽的寒风中过河。老和尚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然后顶着衣服一步一步走下水去。
钓鱼人喊住老和尚说:“师傅,上游有桥。”
老和尚说:“知道。”
他说:“师傅,下游有渡。”
老和尚还说:“知道。”
但老和尚没有回来,他一步一步远去,在呼啸的寒风中走向对岸。
在老和尚之前和老和尚之后,有无数青年也要过河,但到河边他们就停下了。他们问钓鱼人附近有桥吗?钓鱼人说:“上游十里有桥,下游十里有渡。”
年轻人听了,立即离开河边,或上或下绕道而去。有一个人或许嫌路远,没走,他脱了鞋,一步一步走进水里。当冰冷的河水没过膝盖时,那人停住了,继而,又一步一步回到岸上,穿好鞋离开河边绕道而去。
也许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那么,你怎么办?选择绕道而行,还是直面困难,向目标的方向勇往直前,无论前面有多少荆棘。
佛说:“贤者能看破放下,不因为有人讥毁而伤心,不因为有人称誉而欢喜。贤者之心,有如石山,虽有大风,亦不动摇;亦即有讥毁贤者,有称誉贤者,贤者皆不动心。”
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坚忍、披荆斩棘、自强不息的历史强人。
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司马迁出生在一个仕宦家庭。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汉代的太史令,主要掌管天文星历、占卜祭祀、文书记载等事情,属于比较一般的职司。然而,司马谈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学、易学和黄老学,是一位著名的学问家。他写过《论六家要旨》的学术论文,将古代的学术思想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并对各家的优缺点进行过评论和总结,其中对道家思想尤其推崇。司马谈崇尚道家,与当时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显然是针锋相对,独树一帜。他是一位敢于坚持己见的思想家。司马迁在这种家学的熏陶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在他父亲死后的第三年,正式继任父职,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从此,他利用宫廷图书馆,搜集大量文献资料,为著述《史记》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以满腔热情,开始著述《史记》。他胸怀壮志,夜以继日,勤奋笔耕。但是,这种平静的著述生活,只过了短短五年,一场横祸突然袭来,使他陷入了绝境。这就是“李陵案”的发生。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汉武帝派宠妃李夫人的长兄李广利与名将李陵分兵出击匈奴。李陵率步卒五千人,出居延(今甘肃额济纳旗东)与匈奴三万骑兵相遇,杀敌数千人。匈奴单于大惊,立即调来八万骑兵,全力围攻李陵。在这种情况下,李陵转战千里,士卒死伤无数,最后箭尽道绝,救兵又不至,终于被俘投降。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引起朝中一片震动,大臣们都纷纷归罪李陵。当汉武帝问司马迁对这件事的看法时,他直言不讳,毫无顾忌地为李陵辩护。汉武帝立刻大怒,认为司马迁有意打击李广利,为李陵开脱罪责。结果,司马迁被下狱论罪。第二年,又以“诬罔主上”的罪名,将他判处死罪。根据汉代的刑法,死罪可以用钱赎罪,也可受“腐刑”(即宫刑,阉割男子生殖器的一种刑法)抵罪。司马迁家贫,没有钱赎罪,又得不到亲友的接济,终于受了腐刑。
司马迁蒙受奇耻大辱,精神受到沉重的打击。在他看来,一切耻辱,“腐刑极矣”!他痛不欲生,曾想自杀。但是,又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明不白地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想到“草创未就”的不朽事业,司马迁终于在冷酷现实面前,逐渐地冷静下来。于是,这位为流俗所鄙薄的史家,“隐忍苟活”,并以古代圣贤发奋著述的事例激励自己,用他“身残处秽”的生命去完成那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巨著——《史记》!
从司马迁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执著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心灵的需要。毕竟,人活着不能没有东西吸引你往前走,也不能不为追赶上这个东西而付出奔跑。或许,我们奔跑了仍然没有追上,但为了有所追求而执著,虽是艰辛的,但为之执著地付出了,也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不论你身居显位,还是身处平常街巷,无论你奔波于闹市通衢,还是栖身于田园山水,只有有所执著才能置常人眼中的得失、荣辱、毁誉于不顾,才能拥有笑傲人生的旷达与潇洒。执著是一场漫长的分期分批的投资,而成功是对这场投资的一次性回报。执著于自己所爱的事业,追求一份成功与收获,该是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只有坚守执著才可能有所收获。为了我们的事业与生活,我们应该永远坚守执著。在目标的引领下,不惧艰辛,不绕道而行。也许收获有迟有早,有大有小,但我们坚守执著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大收获。欣赏执著,品味人生。如果说软弱是生命的悲哀和无奈,逃避是意志的沉沦和丧失,那么执著则是理想的升华和永恒。
没有多少时间让我们绕道而行,既然选择了就该直面困境。
5.立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