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说心得
14253500000006

第6章 悟苦悟乐:做苦海中一个快乐的人(2)

有一个人出门办事,跋山涉水,非常辛苦。有一次他经过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跌到深谷里去了。眼看生命危在旦夕,他的双手便在空中攀抓,刚好抓住悬崖壁上枯树的老枝,总算保住了性命;但是人悬荡在半空中,上下不得,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他忽然看到慈悲的佛陀站在悬崖上,正慈祥地看着自己。

此人如见救星般赶快求佛陀:“佛陀!求求您慈悲,救我吧!”

“我救你可以,但是你要听我的话,我才有办法救你上来。”佛陀慈祥地说。

“佛陀!到了这种地步,我怎敢不听您的话呢?随您说什么,我全都听您的。”

“好吧!那么请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

此人一听,心想:“把手一放,势必掉到万丈深渊,跌得粉身碎骨,哪里还保得住性命?”

因此他更是抓紧树枝不放。佛陀看到此人执迷不悟,只好离去。

“放下”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有了权势,就对权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

因为放不下,所以会经常被这些外物牵绊,因为太在意,所以,终日忧愁挂怀,难以超然洒脱,愉快地享受生活中的每一次欣喜。如果说当一个人得不到他所求的东西时,他难以快乐。那么,得到了就该快乐了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一个人用尽全力,甚至不惜倾尽所有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时,他会失望地发现原来梦想和现实,追求与获得之间的差距竟然如此巨大。他依然是不快乐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总是不快乐?因为我们总是放不下,不能够超脱,不能够不在意,禅境中所讲的随意、随性、随缘,我们做不到。其实,所有的事你何必去在意结果?放下心里的那些重担、尽自己所能,将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好,并在做的过程中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这已足够。反之,如果你总是刻意追求一种结果,那么,你永远都无法快乐。因为,人的贪欲永远都无法填平。而且,你很可能因为贪欲太盛而扭曲自己的人性。

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在树林里散步,突然看到有个乞丐慌慌张张地从丛林中跑出来,便问道:“什么事让你这么惊慌失措?”

乞丐说:“太可怕了,我在树林里挖到一堆金子!”

两个人心里一惊:“这个人真是傻瓜!挖到黄金,这么好的事情居然觉得害怕!”于是他们问道:“你在哪里挖到的?能告诉我们吗?”

乞丐问:“这么厉害的东西,你们不怕吗?它会吃人的!”

那两个人不以为然地说:“我们不怕,请你告诉我们在哪儿吧!”

乞丐说:“就在森林最东边的那棵树下面。”

两个朋友立刻找到那个地方,果然发现了很多金子。

于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这个乞丐真是愚蠢,有这些金子他根本用不着再讨饭了,而且人人渴望的金子在他眼里却成了吃人的东西!真是个傻瓜,难怪要一辈子饭。”

另一个人也随声附和地点头称是。

他们于是讨论怎么处置这些金子,其中一人说:“白天拿回去不太安全,还是晚上再拿回去吧。我在这儿看着,你回去拿些饭菜,我们等到天黑再把金子拿回去吧。”

另外一个人就照他说的去做了。留下的那个想:“如果这些金子都归我一个人多好呀。等他回来,我就用棍子打死他,这些金子就都属于我了。”他开心地笑了。

回去拿饭的那个也在想,独占这些金子该多好呀,于是就在饭菜里下了毒,要毒死自己的朋友。

可他刚回到树下,他的朋友就用木棍将他打死,然后说道:“亲爱的朋友,我本不想杀你的,可是这堆金子逼迫我这样做呀。”

之后,他拿起朋友送来的饭菜,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没过多久,他就觉得肚子里如火烧一样,他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前他无限感叹地说:“乞丐说的话真是一点都不错呀!”

这就是人性中最黑暗的那一面的真实写照。死亡皆因贪欲而起,朋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在瞬间土崩瓦解。受功名利禄的诱惑,我们连生命都难以保证,何谈快乐?佛陀说:放下,旨在告诉我们放下贪欲就是放下危险,放下忧愁。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快乐。

放下才能得到,如果总是难以割舍,你只会抓着忧愁越走越累。

6.苦恼的小和尚

有一位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打扫寺院里的落叶。一大清早就起来扫落叶,对小和尚来说实在是件苦差事,尤其是秋冬时节,每一次起风时,就有大片落叶飘下。

小和尚每天都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把树叶扫清,并且今天扫完,明天还要扫;一想到以后天天都要扫落叶,小和尚就头痛不已,所以他一直都想找个办法让自己轻松一点。

有个小和尚看到他整天郁郁寡欢的样子,就帮他出主意,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晃树干,把树叶全部摇下来,以后你就可以不用天天扫落叶了。这样岂不是省事很多了?”

小和尚觉得这个办法很不错,于是第二天,他起了一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干,他想他以后就不用每天都扫落叶了;一想到这里,小和尚就乐得眉开眼笑。

可是第三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常一样,铺满了落叶。小和尚的心情也像那落叶一样,无奈而沉郁。

寺庙的住持走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样用力摇,明天的落叶还是会照样落下来的。”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是无法提前发生的,惟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害怕明天的落叶,而葬送了今天的幸福,这是愚蠢的行为。此后,小和尚每天都开心地扫起落叶来。

世界上的事情是可以提前打算的,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提前做完的。许多人喜欢预支明天的烦恼,想要早一步解决掉明天的烦恼;但是明天如果真有烦恼,今天也是无法解决的。而且未来的烦恼常常是不存在的,它们只是我们的一种预设而已。

有一句话说得好:“因为没有拥有现在,所以连未来都失去了。”珍惜并过好现在的一刻,可不是要你去糟蹋生活。有一个故事,是说人世间行善的人越来越多,上天堂的人增加,下地狱的人就减少。这原本是好事,但地狱的老板(阎罗王)却开始担心业务减少,将造成???业量的相对降低。

他赶快召开紧急会议,将公司干部(鬼差)召集起来,商量如何增加客户。聪明的干部想出一个方法:“没有天堂”。他们将公司的业务员都派出,大力散播这个消息(广告)给阳间的人,期待能有更多的人因此堕落。

可是这个消息散播出去后,地狱的人更少了。“怎么会这样?”阎罗王疑惑不已。

“报告老板,因为人世间的人一听说没有天堂之后,反而更怕下地狱,所以更努力修善,所以业务量就更少了。”干部报告说。后来,他们又想出另一个方法:“没有地狱”。阎罗王一听,大叫:“真是妙,这样他们一定会没有防备,玩乐造罪,如此一来,客户也就多了。”

业务员又到处去散播这个消息。只是没想到,客户却更少了。“怎么会这样?”阎罗王百思不得其解。干部又报告:“情形是这样的:人世间的人一听到没有地狱,都深信自己可以修得上天堂,所以就更加上进,客户当然就又少了。”阎罗王为此头痛不已,但是聪明的干部又想出一个好办法。这次成功了,地狱大爆满,甚至还要增建,因为客户实在太多了。

聪明的你,想到了吗?这次鬼差想到的办法是什么?散播怎样的消息可以让人们做恶事?

答案是:“没有明天”。

每个人一听没有明天了,都在今天快乐地玩乐,做了许多颠倒错乱的事,一做恶,地狱就在眼前。

很多人是活在明天的。所有的一切,是为了明天会更好,所以把现在牺牲了,而且要到很久之后才知道:因为没有拥有现在,所以连未来都失去了。

人们习惯于自寻烦恼,总在担心明天的某种不如意、不顺利。然而,明天的烦恼和不如意是否会发生?即使发生了,你是否有扭转乾坤之力?这些也许都是未知数。而今天的一切才是真正发生了的,如果你忽视了今天的快乐,而去想明天的忧愁,那么你失去了本来可以享有的快乐。如果你感觉到今天的忧愁,还要去想明天的忧愁,岂不是没有了一丝快乐的余地?所以,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享受今天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未来的,它只属于未来,而不属于现在。现在的,它也只属于现在,不能等同于未来,所以,抓住现在的你才可以拥有最真实的快乐。

7.知足常乐

从前,菩萨是一个大国的国王,名叫察微。有一次,在空闲的日子里,察微王穿着粗布衣服,去巡视民情。他看到一个老头正在愁眉苦脸地补鞋,就开玩笑地问他说:“天下的人,你认为谁是最快乐的?”

老头儿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国王最快乐了,难道是我这老头儿呀?”

察微王问:“他怎么快乐呢?”

老头儿回答道:“百官尊奉,万民贡献,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这当然很快乐了。哪像我整天要为别人补鞋子这么辛苦。”

察微王说:“那倒如你讲的。”

他便请老头儿喝葡萄酒,老头儿醉得毫无知觉。察微王让人把他扛进宫中,对宫中的人说:“这个补鞋的老头儿说做国王最快乐。我今天和他开个玩笑,让他穿上国王的衣服,听理政事,你们配合点。”

宫中的人说:“好!”

老头儿酒醒过来,侍候的宫女假意上前说道:“大王醉酒,各种事情积压下许多,应该去理政事了。”

众人把老头儿带到百官面前,宰相催促他处理政事,他懵懵懂懂,东西不分。史官记下他的过失,大臣又提出意见。他整日坐着,身体酸痛,连吃饭都觉得没味道,也就一天天瘦了下来。

宫女假意地问道:“大王为什么不高兴呀?”

老头儿回答道:“我梦见我是一个补鞋的老头儿,辛辛苦苦,想找碗饭吃,也很艰难,因此心中发愁。”

众人莫不暗暗好笑。夜里,老头儿翻来复去睡不着觉,说道:“我究竟是一个补鞋的老头呢?还是一个真正的国王?要真是国王,皮肤怎么这么粗?要是个补鞋的老头又怎么会在王宫里?是我的心在乱想,还是眼睛看错了?一身两处,不知哪处是真的?”

王后假意说道:“大王的心情不愉快。”便吩咐摆出音乐舞蹈,让老头儿喝葡萄酒。

老头儿又醉得不知人事。大家给他穿上原来的衣服,把他送回原来的破床上。老头儿酒醒过来,看见自己的破烂屋子,还有身上的破旧衣服,都和原来一样,全身关节疼痛,好像挨了打似的。

几天之后,察微王又去看老头儿。老头儿说:“上次喝了你的酒,就醉得不晓人事,到现在才醒过来。我梦见我做了国王,和大臣们一起商议政事。史官记下了我的过失,大臣们又批评我,我心里真是惊惶忧虑,全身关节疼痛,比挨了打还痛苦。做梦都如此,不知道真正做了国王会怎么样?上次说的那些话错了。”

因而菩萨说:“莫羡王孙乐,王孙苦难言;安贫以守道,知足即是福。”

故事中补鞋的老头儿羡慕国王的生活,以为锦衣玉食、万民朝拜就是一种快乐,岂不知国王也有国王的苦恼,补鞋也有补鞋的乐趣。

其实布衣茶饭,也可乐终身。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要有一颗豁达开朗平淡的心,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而人之所以有烦恼,就在于不知足,整天在欲望的驱使下,忙忙碌碌地为着自己所谓的“幸福”追逐、焦灼、勾心斗角……结果却并非所想。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过这种活生生的例子:

曾与“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一起同甘共苦过的范蠡,在越国最终击败吴国之后被任命为大将军。在世人看来,此时的范蠡本应享受富贵荣华风光无限,可他却偏偏辞去官职离开越国,彻底地销声匿迹了。据《史记》记载,范蠡先是去了齐国务农,后又移至陶地经商,并更名改姓陶朱公,安享余生,直至终老。

而与范蠡同样作为越国重臣的文种,却因为贪心不足,落得个完全不同的结局。

在越国击灭吴国后,曾经在沙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文种依然选择留在越王勾践的身边,完全不顾范蠡对他做出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的忠告。虽然文种最后也称病辞官,可他却因为不愿放弃家乡的良田美景而继续留在了越国国内。由于他的功劳和威名实在太大,所以当奸佞小人诬陷他有兴兵作乱的企图时,早就想要除掉这个心腹大患的越王勾践也就借着这个机会,以谋反罪将文种处死了。

同样是居功至伟的朝廷重臣,可范蠡和文种的最终结局却一生一死迥然有别。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他们在对待“名利”二字的态度和做法上存在着太多的不同。淡泊名利的得以快乐终老,而执著名利的却最终人财两空。

知足天地宽,贪则宇宙窄。放下肩头利欲的重担,拉住知足的手,珍惜所得到的所拥有的一切,在知足中进取,快乐将永远陪伴左右。

拥有花,就去深嗅花的芬芳,拥有草,就去欣赏草的青绿,怀有一颗知足心品尝已有果实和美味,才能获得真实的快乐。

8.有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

一次,景岑禅师出去布道。傍晚时分,他看到一位孕妇背着一只竹篓走过,她的衣服破旧,脚上落满尘土,竹篓似乎很重,压得她都直不起腰来。她的左手牵着一个小女孩,右臂抱着一个更小的孩子,匆忙地赶路。

景岑禅师以为,这样沉重的生活一定会让这位妇人不堪重负,可是她的脸上却明明有着像明月一样温婉的笑容。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为了生活辛苦地奔波。但是她自己有所追寻,所以不但没有觉得劳苦,反而感觉到十分充实而且快乐。能微笑着对待生活的艰辛,可见她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她的心境是平和的。

看到这些,景岑禅师非常感动,心想:“世人都能这样生活,哪还会有什么烦恼呀?也不需要佛祖来普度众生了。”

佛教讲“无常”,凡事可以变好,凡事也可以变坏。面对金黄的晚霞映红半边天的情景,有人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有人想到:“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满天。”面对半杯饮料,有人遗憾地说:“可惜只有半杯了。”有人庆幸地说:“尚好,还有半杯可饮。”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必然有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