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外交内方外圆
14297800000013

第13章 古代商业(三)

杭州最繁华的商业区是御街附近。贯穿杭州南北的御街,长27里多,两边店铺林立,这里有最豪华的商店,最大的饭店,以及最时尚的茶肆。

杭州城内,据《马可·波罗游记》载,还有10个大的方形市场。市场的每一边长半英里,它的前面是大街,宽40步,成直线形,连接城两端,路上有许多较低的桥梁。市场彼此相距各4英里,市场的对面,有一条大运河,与大街平行,近岸处有许多石头建筑的大货栈,这是为贮存来自全国各地及印度等外国进口货物使用的。市场的位置十分便利。

市场上货物非常丰富,出卖各种肉、鱼、蔬菜、水果和酒以及其他商品。

和方形市场相连的街道为数甚多。有许多妓女、医生、星相家聚居在方形市场附近,并到杭州各地去活动。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政府机关,里面住有管理市场的官吏。大群的人为着各种职业,时常在市场上来来往往。每到开市之日,市场上到处是商人,他们用车和船运来各种货物,铺满地上,而且这些商品很快销售一空。

元代,北京积水潭东面的钟鼓楼地区是繁华的商业区。这里有缎子市、帽子市、珠子市、羊角巾、铁器市,米市、面市、鹅鸭市等。许多进口的货物也在这里出售。明代北京的商业区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的钟鼓楼地区商业区,由于通惠河失修,积水潭淤积、缩小以及京城南移等原因,已不如昔日繁荣。而正阳门外一带,则由于从南方运河上来的船只和从广安门来的车马的集中而成了北京的一个商贸中心。正阳门大街以东有果子市、鲜鱼口、瓜子店,以西有珠宝市、粮食店、煤市街等;东四牌楼附近有猪市大街、小羊市、礼士胡同(驴市胡同);西四牌楼附近有马市大街、羊市大街、粉子胡同等。清代前三门(正阳、崇文、宣武),尤其是正阳门外一带商业最为繁荣。正阳门外大街一带,店铺林立,许多有名的店堂铺设在这里。

明清时,据《儒林外史》描写,南京的聚宝门、南门、虎邱路等处都是繁华的商业区,聚宝门货物不计其数。

清代前门大街

这聚宝门,当年说,每月进来有百牛千猪万担粮;到这时候,何止一千头牛,一万头猪,粮食更无其数。

那南门热闹轰轰,真是车如游龙,马如流水!

(虎邱路一带)只见一路卖的腐乳、席子、耍货,还有那四时的花卉,极其热闹,也有卖酒饭的,也有卖点心的。

首都以外,许多城市里都有自然形成的商业区。如苏州,商贾多聚于西城。金〔门〕、阊“门”一带,比户贸易,自吴阎到枫桥,列肆20里,四方商人成群结队到这里购办货物。这里是苏州贸易中心。

边远的城市也有繁华的商业区。如地处西北的银川城东西大街市肆稠密,百货俱集,是该城最为繁华的商业区。

宋以后,城市市场的位置有很大变化,以都城为例,以前,市场一般设于宫室的北部,而宋以后,一些繁华的商业区往往出现在宫城的东西南三面,尤其是南面。宋都开封,皇城东南角一带(东角楼街巷)是最繁华的商业区。明清时的北京,宫城南面的前三门地区,尤其前门一带成为最热闹的商业区。市场位置的变迁是由各种原因促成的。如北京商贸中心从钟鼓楼一带移至前门外大街,除了受自然、交通因素影响外,还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清代旗人居住内城,为了到外城买货,川流不息出入前三门,当时士子常出入宣武门,商人常出入崇文门,官员多出人正阳门。这些也都促使前三门商业繁荣。

其四,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

城市中,同类和性质相近的店铺相对集中在一起,形成了许多专业性市场。北宋开封马行街铺席绝大多数都是出卖食品的,可称为“食品街”。

马行北去……至门约十余里……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北食则楼前李四家,段家火鹿炉物,石逢巴子;南食则寺桥金家,九由子周家;最为屈指。(《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马行街北是医药铺比较集中的地区,可称“医药街”,其中有口腔、小儿、产科医药等。

杜金钩家,曹家独胜允,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石鱼儿班防御,银孩儿栖郎中家医小儿,大鞋任家产科。其余香药铺席……不欲遍记。(《东京梦华录·马行街北诸医铺》)

还有许多小商品市场。如在潘楼下,丽景门外,朱雀门内外,相国寺东廊外等处的鼓扇市场,就是这类性质的。

杭州也有同类商品集中在一处贸易,从而形成专业市场的,如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南街,两行多是金银盐钞引交易;自融和坊北至市南坊,叫做珠子市,是珠宝集中交易的地方。杭州所需为数甚巨的大米,从外地运来后,首先汇集在米市桥、黑桥,那里“俱是米行”,然后再卖给全城各米铺。坝北修义坊,名叫“肉市”,巷内两街,皆是屠宰之家,每日宰数百口猪,供给城内外诸面店、分茶店,酒店等。杭州所食的鱼鲞,产于温台、四明等郡。先集中到城南浑水闸,然后分发给城内外一二百家鲞铺。杭州有“东菜、西水、南柴、北米”的谚语,说明菜、水、柴、米等农副产品先分别集中于东、西、南、北门市场,然后销售给全市居民。上述有些是批发市场,有些是零售市场。

北京也有许多专业市场。

花市明清时期,丰台区黄土岗就设有所谓“白货场”,专门出售白色的玉兰、茉莉等花卉。北京市花农集中在丰台十八村。北京的花厂子多集中在隆福寺、护国寺及崇文门一带。崇文门处有花市大街,分两部分。西花市是鲜花市,花红叶绿,香气袭人,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东花市是“假花市”,出卖人们以各种原料(彩纸、彩绢、通草)制成的假花。这些花栩栩如生,巧夺天工,驰誉国内外。

果子市位于前门外珠市口东大街路北的第二条胡同内,由南向北直到大江胡同,市两侧有40余家经营水果的店铺。每年3月至11月营业最为繁忙,果子市内车水马龙,摩肩接踵。装载瓜果的大小车辆,挑担和驮筐牲口排满了果子市及其附近的小蒋家胡同、布巷子等,喧闹之声,甚嚣尘上。西瓜上市时,来自北京西北地区运西瓜的车辆、牲口,挑担的人群,从正阳门一直排到果子市北口,进北口,出南口,络绎不绝。

粮市北京的粮店遍布大街小巷。来自北京附近房山、大兴等地的粮食运到广渠门、朝阳门等处,来自西北、东北和山西、河南等地的粮食,到京后存放在西直门和广安门外粮栈。经批发市场分售给全市各粮店。批发市场集中在关厢斗局、珠市口、教子胡同等处。

文物市场清末,经营文物业的同类铺户逐渐集中在琉璃厂这条街上,形成古玩街、玉器街、绣花街,以卖金石陶瓷、古今字画为主的“古玩街”。

其五,日益发展的城外市镇。

宋以后,郊区贸易市场有显著发展。北宋时期,有些城市狭小,居民多住城外。往来于城内外做生意。

〔元七年〕宿州,自唐以来,罗城狭小,居民多在城外。本朝承平百余年,人户安堵,不以城小为病。兼诸处似此城小人多,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苏轼《东坡全集》卷三十五《乞罢宿州修城状》)

王麻子刀剪铺

京城门外草市百姓……多是城里居民逐利去来。(张礼《游城南记》)

南宋时期,杭州城郊日益繁荣,屋宇连接,不减城中。沿钱塘江的南郊和运河两岸的北郊区,形成了15个市镇。

杭州有县者九,独钱塘、仁和附郭,名曰赤县,而赤县所管镇市者一十有五……今诸镇市,盖因南渡以来,杭为行都二百余年,户口蕃盛,商贾买卖者十倍于昔,往来辐凑,非他郡比也。(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两赤县市镇》)

元代,北京近郊居民人数众多,有许多旅馆和市镇。据《马可·波罗游记》载,北京城近郊范围广大,居民人数超过城内。近郊距城约三四里之内的地方,建有许多旅馆,供国内外的商人居住和使用。附近还有许多市镇,这里的居民常到北京城内买卖货物。

清代,开封周围出现了不少市集。如近郊的西关牛马市、南门杂粮市、宋门棉花市、曹门花线市,远郊的埽头集、薄酒店集、杜家寨集等,都是货物集散中心。天津城外贸易更超过城内。据统计,道光时,天津城内外共有街巷500条,其中,城内街巷114条,约占23%。在9里13步的天津城内,分布着114条纵横的街巷,亦称繁盛,但与城外相比则大为逊色。城外街巷密度明显大于城里,仅北门外就有街巷162条,超过了城内。且著名的北门外大街、针市街、估衣街、锅店街、归贾胡同、金店胡同、侯家后等商业街。坐落在这里,形成“津门外第一繁华区”。天津城东北角为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交通便利,又有近百条街巷(98条),商贸亦很繁荣。东门外有近50条街巷,海河亘其中,运米盐的船舶聚集于此,一派繁忙景象。北门外大街东侧与东门外的宫南、宫北大街汇成一片,房屋林立,相连数里,成为天津繁华商贸中心。西北角为运河粮船北上的必经之地,夏秋间帆樯云集,贸易活跃。

近郊之外,尚有15个集镇,其中北仓、葛沽、大沽、杨柳青等已是万人大镇。

再向外,则是330余个附郭的农村。

市场由城内向城外扩展,促进了城郊市场的繁荣。市镇的出现,以及与市镇和城郊密切联系的农村商品贸易的活跃,增大了城市市场的容量。小的市镇可以发展成为大的城市,大城市又会派生出卫星市镇,这就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其六,热闹的夜市和晓市。

宋以后,贸易市场在空间上扩大的同时,贸易时间也延长了。贸易时间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严格限制,从宋初开始,弛夜禁,正式开放夜市,可以营业至三更。

太祖乾德三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更以来,不得禁止。(《宋会要辑稿,食货》)从此以后,出现了许多热闹的夜市和晓市。

北宋时,开封著名的夜市有以下几个:

州桥夜市。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卖水饭、鳌肉、干脯及各种各样的食品。每夜营业直至三更。

潘楼东街巷“夜市尤盛”。潘楼东旧曹门街,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间到这里游玩并吃茶。

马行街夜市灯火辉煌。天下苦蚊子叮咬,开封惟独马行街无蚊子。马行街是都城夜市酒楼极繁盛之地。蚊子恶油,马行街人物嘈杂,灯光照天,每晚至四更停止,故蚊子绝迹。上元五夜,马行街南北几十里,道路两边是药肆,多国医,咸巨富,声伎非常,烧灯尤壮观。因此诗人多描写马行街灯火。

马行街北去夜市,街道上车马阗塞,行人拥挤,停不住脚。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中心区域热闹地方,通晓不绝。

一般边沿和僻静地区,夜市亦卖饼、猪杂碎、鱼蟹以及水果、团子、汤之类,直到三更,还有提壶卖茶者,因为都城的公私人员,夜深才归。

杭州北关夜市

每逢正月十五、十六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灯赏月,歌舞百戏,夜市更加繁盛。

晓市。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敲木鱼,分赴各个地段,挨门报晓。入市之人听到这种声音就起床。各门桥市井已开。瓠羹店门口,坐一小儿,叫“饶骨头”。间有灌肺及炒肺。酒店多点灯烛卖酒。每份不过二十文钱。并且卖粥饭、点心,有时也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直到天明。杀猪羊作坊,每人担挑及用车子推猪羊上市,百十人一起。果木、纸画集于朱雀门外及州桥西果子行出卖。面粉用布袋盛装,用太平车或骡马驮着,从城门鱼贯而入,至天明络绎不绝。御街州桥至南内前,卖药和饮食者,吟叫百端。

皇城东南角潘楼酒店下,每日自五更开始,买卖衣物书画,珍珠玉器等。至平明,卖羊头、肚肺,赤百腰子、鹌鹑、斑鸠、鸽子、兔子等野味,以及螃蟹、蛤蜊等各种水产品。然后厨师上市,买卖作料等。

十字街上,每天五更点灯交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叫作“鬼市子”。

杭州也有夜市和早市。其贸易活动,昼夜不绝。杭州夜市所卖者多为饮食、香茶异汤、海鲜、肉食、面食、水果之类。有的面食店及食面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公私营干,夜食于此。茶馆生意兴隆,三更以后,仍有提瓶卖茶者。冬天,还有担架子卖茶至深夜的。大街有夜市卖卦人,有叫“时运来时,买田庄,娶老婆”的卖卦者,还有叫“桃花三月放”卖卦的。严冬大雪天气,夜市仍照常。

杭州报晓的钟声来自诸山寺观。每日交四更,各庵舍行者头陀到指定的地方,打铁板或敲木鱼儿,沿街报晓。若晴,则叫“天色晴明”,或报“大参”,或报“四参”,或说“后殿坐”;若阴,则叫“天色阴晦”;若下雨,则叫“雨”。天天如此,风雨霜雪无阻。店铺主人闻钟声而起,开始卖早点、营业。早市所卖者,多为饮食,如煎白肠、糕粥、羊血粉羹、五味肉粥,以及烧饼、蒸饼之类。还有蔬菜、海鲜品、酒醋、果子等。和宁门外红权子,早市买卖最盛。宫廷派人到此收购“饮食珍昧”,“奇细蔬菜”,给宫娥下饭。夏初茄瓜刚下来,每对值十余贯,达官们争着购买,不问价钱贵贱。府宅贵家也常到这里的早市购买酒席菜肴。早市买卖物品甚多,不欲遍记。

元代,北京曾一度禁止夜间活动,夜市当然也随之取消。据《马可·波罗游记》载,北京中央有一个很高的建筑物,上悬一口大钟,每夜按时敲打,在第三次钟声之后,无论何人不得在街上行走。遇有紧急事情,如妇女生孩子,男人有病,可以外出,但必须提灯笼。

但这只是暂时逆转,后来,夜市和早市又恢复,且盛况空前。

明清时,南京晚间灯光明亮。

到晚来,两边酒楼上明角灯,每条街上足有数千盏,照耀如同白日,走路人并不带灯笼。(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

南京每天有许多卖鲜鱼的早市。玄武湖内72只打鱼船,打出的鱼,供南京城每天早市出卖。南京还有许多卖花的早市,五色鲜艳,映照市中。

清末,北京亦有夜市和晓市。其中有的夜市和晓市是在闹市。北京的果子市,每逢瓜果桃梨大量上市时,昼夜不断收货,通宵达旦营业。有的是在比较僻静的地方。德胜门晓市即是如此。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每天日出之前,这里的货摊就摆好了,城里做生意的人,亦聚集到这里,提着灯笼看货,交易开始。买卖的旧货,上至文物古玩、金银首饰、旧书古画、木器杂项,下至破衣、旧鞋、碎铜烂铁,应有尽有。这里有一个茶馆,是古玩玉器等商人与打鼓小贩交易的场所。交易方式是明看货,暗议价,讨价还价采用袖里拉手方式。有时,买主看到某种货物时问:“亮的开,亮不开?”意即这货来路明不明。因为可能有来路不明的“俏货”。所以这里的晓市又叫“鬼市”。晓市上,买卖旧货的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北京崇文门外及宣武门外,亦有晓市。

每日晨鸡初唱时,设摊者辄林立,名小市……又名黑市,以其不燃灯烛,凭暗中摸索也。物既合购者之意,可随意酬值。其物真者少,赝者多,优者少,劣者多,虽云贸易,实作伪耳。好小利者往往趋就之,稍不经意,率为伪物,所得不偿所失也。且也有以数百钱而得貂裘,以数十金而得恶衣者,则以穿窬之辈夜盗夜售,卖者买者,均未详审其物也。后由有司禁之,遂绝。(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

城市里,早晚还有沿街叫卖的。北京街头每天早晨都有许多小贩,或挑担,或提篮,沿街叫卖玉兰花,茉莉花;晚上叫卖晚香玉,夜来香,满城飘香,美化了城市生活。

清代,夜市已非常普遍。夜市多是小贩在马路街衢旁摆设摊点,影响市内交通,所以,清末民初,天津拟出整顿路政四条办法,规定夜市时限,为晚六点至十一点半钟止。晓市亦很多。

〔天津〕估衣街口一带,向有晓市,每日早晨黎明起至十点钟以前止,均是肩担摆摊贩卖干鲜糖豆零物等小民,贸易谋生,历经年久,贫民是赖……专恃此等晓市养生者为数不少。(《天津商会档案汇编》)

“向有晓市”、“专恃此等晓市养生者为数不少”,以及规定夜市时间,均说明晓市和夜市已不是偶发的,而是普遍现象,已成为“日市”的延长和必要的补充。城市市场的贸易时间,早已不是“日中为市”,也不只是日市,而是由日市、夜市和晓市组成的了。

不仅大城市,而且乡镇亦有晓市。嘉善县斜塘镇,“旭日满晴川,翩翩贾家船,千金呈百货,跬步塞齐肩。布褐解市语,童鸟识伪钱,参差鱼网集,华屋竞烹鲜”。

关市与边贸

关市,泛指设立在交通要道的集市。汉代以后,专指由官府管理,设在西部和北部边境,与那里的少数民族进行定期贸易的市场。汉代关市,位于边关附近,周围有篱垣、堑沟,并设有关市令等市吏管理,派专人把守市门。市场定期开放,市易之日,双方将货物、牲畜集中到市场,先由汉政府官吏与少数民族头领议定物价,然后开始贸易,故又称“会市”、“交市”、“互市”,因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蕃”,故又称“胡市”、“蕃市”。经官府允准,私商领取凭证,亦可参加贸易。西北地区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贸易源远流长。汉代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设关市,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贸易呈现出繁荣景象。汉魏主要与匈奴、乌桓(乌丸)、鲜卑等西北少数民族贸易。输出的货物大多是丝织品,输入的则为各族的土特产品。

夫中国一端之缦,得匈奴累金之物,而损敌国之用。是以骡驴驳驼衔尾入塞,驿暖騵马尽为我畜,鼠召狐貉采旃文充于内府,而璧玉珊瑚琉璃成为国之宝。是则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也。异物内流则国用饶,利不外泄则民用给矣。(桓宽《盐铁论·力耕》)

汉政府对于兵器、铁器等物品严加管制,不许参加交易,以防少数民族头领利用这些东西作武器,侵犯其边境。

关市贸易规模有时颇大。据《后汉书·南匈奴传》载,元和元年(84),北单于复愿与吏人合市,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交易。汉王大人前去欢迎,所在郡县设宫邸款待。但南单于遣轻骑,出上郡,劫掠牛马,驱还入塞,破坏了这次交易。又据《三国志》卷三十,公元222年,比能率部落大人小孩,代郡乌丸修武卢等3000余骑,驱牛马7万余口到关市贸易。

关市是独特的。关市设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开市,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是服从于政治目的。关市是不平静的,往往伴有政治军事行动。有时,少数民族首领出兵劫掠货物。上述南单于掠牛马之事,是一例。另据《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载,顺帝阳嘉四年(135)冬,乌桓侵犯云中,遮截道上商贾车牛千余。汉出兵击退乌桓。有时,汉朝将领利用关市贸易的机会,设圈套擒杀少数民族头领。据《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载,建安十八年(213),梁习·统属冀州,鲜卑头领育延率其部落5000余骑到梁习处,要求互市。梁习暗想,若不答应,恐怕育延怨恨;若答应他带人马到州城下,又恐他借机抢掠,于是乃允许育延往一座空城中交市。然后,梁率军前往。市上交易正在进行时,汉官吏把育延领来的一个胡人绑了起来。育延酌人马皆大惊,上马弯弓,把梁习重重包围起来。市上的官民都惶恐不知所措。梁习乃从容不迫地呼唤市吏,问他为什么将胡人绑起来。市吏说,因为胡人侵犯他人。梁习乃派人叫来育延,责备说:你的人自己犯法,官吏没有侵犯你,你为何使诸骑惊骇呢?于是把育延斩首。他所部的人都吓破了胆,不敢动。

由于关市贸易有利于中原地区与沿边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故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关市有时虽被迫关闭,官方边贸中断,但民间贸易仍存在,且随后关市又恢复,边贸仍继续。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中原地区商业衰败,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贸易陷入低潮,但并未完全断绝。

隋唐时,与边境突厥、吐谷浑、回纥等少数民族的贸易往来,再度繁荣。

与突厥互市。据《旧唐书·刘文静传附赵文恰传》载,唐武德二年(619),与突厥“蕃市牛马,以资国用”。

与吐谷浑互市。据《旧唐书·王忠嗣传》载,开元天宝间,朔方节度使王忠嗣每当互市寸,就高估马价,利诱少数民族前来贸易。各少数民族听到这个消息后,竞相来关市卖马。凡来者,王忠嗣即买下,作为汉军战马。

与回纥互市。《旧唐书·回纥传》载,回纥屡遣使与唐互市,以马交换缯帛等,每匹马可换40匹绸。回纥往往一次赶来几万匹马。唐朝为购买马匹需支付大量丝绸,且买马过多,亦没有什么用处,感到苦恼。有时唐政府限制购马数量。例如大历八年(773)十一月,回纥派赤心赶马1万匹来唐出卖,唐代宗只批准买6000匹。

隋唐与西北少数民族的贸易主要仍是丝绸与马牛贸易。唐初曾一度废弃金银绫绢等物不得参与关市贸易,不许出边关的禁令,但开元时,又重严关令,禁止锦、绫、罗、毂、绸绵、绢丝、布、牦牛尾、珍珠、金、银、铁等与少数民族贸易和输出边关以外。

宋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宋与西北地区的党项、回纥等少数民族的贸易频繁。双方贸易仍采取互市等方式。宋以茶和丝绸等物品交换少数民族的马匹及其他土特产品。西北少数民族的货物没有什么变化,仍是马等畜产,而宋朝的货物结构则有较大变化,从唐朝开始参与边贸的茶叶,这时成了主要的贸易商品。这种茶马贸易在北方游牧民族——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一度衰落,明朝又得以恢复,并进一步发展,明政府在西北的兰州、宁夏等地建立马市,作为双方贸易场所。清代,由于茶叶产量增加及对于马匹需要的增长,茶马贸易更加兴盛。

宫市

宫市有两种。

王宫或皇宫中设立的市肆,叫宫市。春秋时,齐桓公宫中有七市。东汉灵帝、南齐东昏侯、唐中宗都在宫中设市。

清代,圆明园内设市,有商店。

一日,上〔乾隆皇帝〕携公主游买卖街。买卖街者,设于圆明园福海之东,大小商店莫不具备,且有携小筐售瓜子者,肆主人皆内监。上步行周衢间,顾以为乐,茶馆有哗笑声,饭肆有高呼点肴声,上至前不避也。时售估衣者,有大红呢夹衣一领,公主悦之,适和〔〕入直,上因语公主曰:“可索之于汝丈人。”和亟以二十八金买而进之。(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

圆明园是皇帝公主游玩之处,实与宫殿相同,且在园中做买卖者,皆内监,故这里的商店市场,可视为宫市。

唐德宗贞元间,宫廷差遣太监到京都廛肆买卖货物,亦叫作宫市。宦官不持文牒,口含敕命,并派数百人在长安东市和西市以及位于热闹地方的店肆,察看人们所卖物品,看中之后,便口称自己是宫中之人,卖者即拱手把货物付与他们,真伪不复可辨,无人敢问他们的来历,更不敢与他们争论,讨价还价。名为宫市,实是公开掠夺,闹得市面不安,人心惶惶。下面引两则关于宫市的记载,以窥其一斑。

贞元以后,京都多中官市物于廛肆,谓之宫市。不持文牒,口含敕命,皆以监估不中用衣服,绢帛杂红紫之物,倍高其估,尺寸裂以酬价。市之经商,皆匿名深居,陈列廛闸,惟粗弱苦窳。市后又强驱于禁中,倾车乘,馨辇驴,已而酬以丈尺帛绢,少不甘,殴致血流者。中人之出,虽沽浆卖饼之家,无不彻业塞门,以伺其去。苍头女奴,轻车名马,惴惴衢巷,得免捕为幸。(《唐会要》卷八六)

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生动描写了宫市的掠夺性。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宦者依势压价强买民物,有时也激起农民的反抗。

贞元末,以宦者为使,抑买人物……常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唐会要》卷八六)

此事发生后,朝廷虽罢免了这个宦官,赐给农夫绢十匹,但仍不听谏官御史们的劝告,继续实行宫市。到唐肃宗即位,才明令禁止宫市。

此外,还有官府向民间购物的“官市”,汉及三国时魏和吴国设立的买卖军用物资的“军市”,汉代在狱中设立的“狱市”,等等,不及备述。

至于庙会、货会、集会等特殊的市场,放到民间集市贸易中叙述。

民间贸易货物

古人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所谓“民”,是对官而言的,包括士、农、工、商在内。但绝大多数是农民和手工业者。而“货”,包括奢侈品和生产生活必需品。古代早期,奢侈品贸易发达,“奇怪时来,珍异物聚”,但这些珍宝是由大商人贩运到城市,卖给达官贵人享用的。粮、盐、布、铁、畜,特别是粮食,始终是古代民间贸易的主要货物,唐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更如此。

明清市镇墟集上,“众物杂陈”,“诸货悉备”。而粮、盐、布、铁、畜是主要货物。整个贸易是以粮食为基础进行的。

其一,卖粮交纳税银。

明代青州之民,“以粮易钱,以钱易银”,纳税于官府。古田县地瘠民贫,岁收米制曲,“易银完粮”。

其二,以粮易布帛、衣被鞋帽。

清康熙时,黎城县农民“以粟易衣”。乾隆时,大同“棉布亦以粟易”。五六斗、乃至八九斗谷值一匹布。

五台县农民担谷走数十里,“始易金钱,贸布絮焉”。

安定县农户,“每岁出数石粟,始成一件衣”。

中卫县“布帛所需,俱以粟易”。

兴平县“衣被冠屦,皆取给于外省,而卖谷以易之”。

其三,以粟易盐鱼。

清代,饶平县石溪头埠,“海外渔盐,小舟装运至此,三饶之民以粟易之,逐日市。”

定远小民,以米谷“兑盐而食”。

其四,以粮易器具。

清代,河南卢氏县,“家居器用,徒资粟易,赊诸坐商”。

广丰县乡民每遇一、四、七圩期,聚集于五都圩,用米麦贸易竹木器物等。

河间县城常集5处,四乡大集7处,小集27处,都是米麦农具贸易,不杂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