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1440500000025

第25章 “点菜”的人(2)

与时间赛跑,真的很需要耐性。

也正是由于来之不易,美国人也就特别珍惜他们的国际话语权甚至可以说是话语霸权。这是白宫执政的需要,也是华尔街致富的需要,更是媒体发展的需要。

意识到这些,里根以来的美国总统,以及他们的新闻班底,或者说公关团队,特别注意对“点菜权”的维护和经营,为的是有效施政,并将美国利益最大化。

克林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一次与助手们的交谈中,克林顿谈起了三类总统:一类是像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那样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的总统;一类是像柯立芝那样的守成总统;还有一类介于两者之间,像西奥多?罗斯福那样在转型时期为国家指明方向的总统。而克林顿渴望成为的是西奥多?罗斯福这样的人。

应该说,克林顿和老罗斯福还是有些相似之处:同样年轻有为,同样雄心勃勃,同样才华横溢,同样充满活力,也同样都有位漂亮、能干的太太。如果不是性丑闻的话,克林顿还真没准成为地位接近老罗斯福的总统。

在玩转媒体方面,克林顿也不弱于老罗斯福。在那次谈话之后,克林顿仿佛找到了方向,而他的助手们更是一有机会就强化罗斯福主题,而克林顿已不再是优柔寡断、喋喋不休的高峰婴儿,他负有着历史使命。

媒体也很配合白宫的形象塑造,不到两周,《纽约时报》就刊登了一系列将克林顿“刻画”成西奥多?罗斯福的照片。新闻秘书麦柯里告诉《纽约时报》:“克林顿的许多工作都是在利用施政论坛(意即政坛人物利用自己的名望和权利为公众谋福利)”。不久,《华尔街日报》也被告知了“克林顿要利用施政论坛”。

就这样,克林顿不知不觉地就站在了一个继往开来、指路明灯的历史高度上。而对于白宫来说,这是最有意义的议程设置。从那以后,克林顿不仅“新政”迭出,而且施政论坛的说法和向老罗斯福看齐的历史感,还巧妙地帮助他肃清了许多前进的障碍。

在国际舞台上,克林顿的这种议程设置也帮助美国占了很多便宜,因为克林顿政府十分善于将美国的利益诉求包藏在全球利益中,而人道主义、人权、民主和自由的许多说法,是很容易说服人,并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的。

利用普世价值说事,不是美国人的专利,但却是美国人的长项。在这方面,克林顿要比小布什做得巧妙、务实并且收效颇丰。

想控制开支,并让大家都满意,最终还达到了谈成大生意的目的吗?

那就和里根、克林顿这些美国总统学学“点菜”吧。当然了,最好别学小布什,点了一道伊拉克大餐,连累着无数人跟着上吐下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