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1440500000032

第32章 排排队,分果果(2)

白宫的强硬态度,也引起了福克斯方面的忧虑。尽管短期内福克斯的收视率会因对抗奥巴马而上升,但从长期的角度看,这却不利于其获取新闻资源。为此,福克斯新闻高级副总裁迈克尔?克莱门特不久便登门求和,与白宫发言人吉布斯在白宫会面释疑,表示福克斯并非故意与奥巴马政府过不去。此后一段时间,在对白宫的报道上,福克斯明显有所收敛。

福克斯服软,部分的原因是不希望重蹈此前一些媒体的覆辙,最典型的是不听话的“美国之音”受到的惩戒。

2001年9月25日,“美国之音”不顾国务院的警告,公开播放了对塔利班领袖奥马尔的专访,使得政府恼羞成怒,毫不手软地给予惩罚:“美国之音”电台台长惠特沃恩和主管“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自由欧洲电台的国际广播局局长康尼夫被撤职,“美国之音”在欧洲一个发射台的经费预算二百多万美元也被删除。

大的媒体公司尚且如此,在白宫面前,个人的力量就显得更为虚弱了。

对于那些“喜欢生事”的记者,白宫是或拉或打,一旦找到借口,便会借机打压,轻者给他的上司打电话说“你得管一管你的手下了”,重则让他丢饭碗。对此,前CNN军事分析员、退休陆军参谋长韦斯利?克拉克上将在2003年8月曾抱怨说,白宫此前向CNN施压逼其解雇自己,而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担心他会在撰写军事文章时揭露他们的战争丑行。

有的人还因为与白宫作对而丢掉了工作。“9?11”后,《得克萨斯城太阳报》的专栏作家汤姆?卡廷批评布什总统在袭击事件后没有立即返回华盛顿,俄勒冈州《每日信使报》的丹尼斯?马克也撰文指责布什在袭击事件后“仓皇逃跑”。结果是,这两家报纸因此受到来自白宫的巨大压力,并做出公开道歉,两位写文章的人则丢了饭碗。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温柔的惩戒。里根上台后,曾装修过一次新闻发布厅,将好莱坞的建筑方式带进了政治舞台。颇为微妙的是,记者的坐席,竟然成为了与白宫亲疏关系的晴雨表。

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本该坐在前排的自己却被奇怪地叫到后排就座,当然了,自问一下,就会意识到没什么可奇怪的,那多半是因为你做了什么让白宫不爽的事情。如果你“懂事”一点儿,在接下来的报道中尽可能配合一下白宫,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被请回前排落座的。

里根时期增加的另一个花样,是每人的座位都相对固定,并且要举手提问。看上去,这是为了使现场更有秩序,其实主要的,是为了让新闻发言人或总统有更多的选择权。而在选择之中,就有了奖惩的意味,有些媒体经常会被叫到,而有些媒体在某一段时间里却无论怎样举手都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