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1440500000033

第33章 排排队,分果果(3)

最令边缘化媒体哭笑不得的是,有时候,只剩下他一家举手,结果呢,发言人就像没看到一样,告诉大家,到此为止,然后就旁若无人地离去了。尴尬得那只手在空中游荡着不知如何着陆。

“安全”让你没话说

安全也是一个紧箍咒。

对美国媒体来说,“9?11”是一个特别的事件,因为它部分地改变了媒体与政府的力量平衡,从那以后,政府就多了一个针对媒体的紧箍咒。

让美国媒体多少有些失落的是,在“9?11”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媒体的声音虽然响亮但却单调,虽然表现积极但却缺乏足够的自由。

更重要的是,媒体与总统关系的平衡被“9?11”打破了。在这场世纪悲剧爆发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布什总统”及其一系列“爱国”行动成了媒体不敢碰的高压线。

在与媒体打交道方面,布什及其新闻团队也确实非常精明,他反复强调“爱国主义”和“恐怖威胁”,使媒体在报道战争时处于十分微妙的境地。

一方面,出于爱国主义的情结,媒体需要在报道时把美国的全球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政府在国内外所做的一些容易引起反感的事情做辩解和澄清;另一方面,由于恐怖威胁是真实的威胁,媒体需要时刻为国家的安全考虑,在信息发布等方面配合政府的工作,而这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中并不是媒体的主要工作。

更主要的是,为了配合政府的反恐行动,媒体有必要在一些问题上三缄其口,淡化一些原本看起来很严重的事情,这也是在此后几年里布什政府历经“安然门”、“预警门”、“夫人门”、“情报门”等却安然无恙的重要原因。

鉴于一些媒体和记者在安全方面的报道中“触电”被白宫踢出局,越来越多的媒体在涉及安全事务时,都变得小心翼翼,甚至于一些媒体还主动请政府把关。CNN就曾做出一项决定,即在播发有关本?拉登消息之前要“征求当局的意见”,亚特兰大电视联播网也有类似做法。

《爱国者法》中的关键条款永久化更是让媒体处于不利地位。“9?11”恐怖袭击后不久,美国国会通过《爱国者法》,作为反恐行动的法律依据,其中一些重要条款本应在2005年年底到期。可到了2006年3月,尽管批评声震天,《爱国者法》却不仅得以延长,而且其中14项条款将永久化。

这其实是副总统切尼的胜利。自从“9?11”事件发生后,切尼这个被称做“站在总统背后的人”,就在努力“重建行政部门权力”,而《爱国者法》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砝码。看上去,法案是关于国家安全的,但事实上对媒体有很大的约束力。

对媒体来说,该法是不折不扣的紧箍咒,使得媒体在事关国家安全或者说在白宫看来事关国家安全的事务上,要谨慎报道;必要的时候,还要和政府采取统一口径。不仅如此,法案还有助于政府从一些丑闻中脱身,而媒体在报道这些丑闻时,也要注意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