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2岁育儿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14466200000017

第17章 1岁8个月(2)

自己吃饭是良好饮食习惯中重要的一项内容。1~2岁是培养儿童自己吃饭能力的最佳时机,尤其是1岁半以后。父母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使他尽快掌握这项生活自理技能,也可以为人幼儿园做准备。当孩子成功地学会自己吃饭之后,自主意识也随之增强了,他会把吃饭当做自己的事,愉快地体会自主的乐趣,即由自己掌握进食的节奏,而不再被动地让别人喂,这种成就感也使孩子更愿意学习新的本领。

有些父母嫌孩子自己吃东西太麻烦,不仅又笨又慢,还得收拾撒的到处都是的饭菜,不如大人喂饭那么省时省力,于是轻率地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己吃饭的机会,这是很不适宜的。作为父母要明白每一个孩子在最初自己吃饭的时候,由于不具备足够的协调能力,必然会弄得满手满脸脏兮兮,饭菜到处撒,还不时把碗扣过来,而且这种现象会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面对此情此景,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宽容和耐心,要鼓励孩子学习吃饭的积极性,就不能发火、训斥或数落一番,甚至抢过孩子手中的勺子,剥夺孩子自己动手吃饭的权利,使得孩子吃饭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如果孩子被一次次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笼罩,他就难以有饱满的热情,难以品尝成功的体验,这对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进食行为习惯是无益的。

另外,家长要允许孩子用手拿饭。尽管孩子已经学习拿勺,甚至会使用勺子了,他有时还是愿意用手直接拿饭,好像这样吃起来更香。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用手抓取食物,并且提供一定的手抓食品,如小包子、馒头、花卷、面包、肉块、黄瓜条等,提高孩子自己吃饭的兴趣。

虽然家长为孩子准备了吃饭的小饭桌,但是他通常是不能坐在那里老老实实吃完一顿饭的,特别是他刚学习自己吃饭的时候,常会离开饭桌一会儿。这当然不是好习惯,不过对于1岁多的孩子来说,不宜过分强求,不要为此造成很大的不愉快,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告诉他应该如何做。

正确对待孩子偏食

1岁以后,随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和味觉辨别能力的提高,他开始对每天的食物有所观察和注意了,他不再是喂什么就吃什么了,而是会对食物表示自己的看法,琢磨一下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不好吃,甚至示意父母做自己想吃的东西,似乎表现出来的就是对食物有了偏爱和挑剔。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即使表现出对某些食物的偏爱.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有时候爱吃这种食物,过一阵又会变得爱吃另外一种食物。因此。有时孩子偏爱某些食物不等于孩子就是有了偏食的嗜好。

但是,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喜好过于敏感,当发觉孩子在某次吃饭时吃鸡肉比鱼肉多,就可能由此得出结论:孩子不爱吃鱼。为了投其所好,就不再做鱼给孩子吃,而是总绐孩子做他曾经喜欢吃的某种食品。长此以往,会强化孩子不良的饮食偏见,诱导他“偏食”,有些食物很有营养,价钱也不低,父母非常希望孩子能够多吃一些。但孩子往往不能理会父母的苦心,并不因为这种东西贵就感兴趣。于是,有些家长“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常会强迫孩子多吃一口是一口,拼命往孩子嘴里塞。这样几次下来,孩子见到这种食物就怕,拒绝再吃它,也会造成“偏食”。

1岁以后的孩子逐渐喜欢吃较硬的食物,如果大人烹调不当,还是把主、副食混在一起煮,又煮得过烂,他就不爱吃。有时饭菜的品种及其色、香、味、形变化不大,或许这会使孩子感到吃饭单调乏味,同样会使孩子对吃饭的兴趣不高,父母又一定要他吃,他只得挑三拣四地吃,促使孩子出现偏食行为。

有些父母自己有偏食的饮食习惯,经常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对待孩子的饮食,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爱吃的东西孩子也爱吃,或出于身体方面的原因忌食某些食物,使家中食物品种有很大的局限性,某些食物经常吃,而另一些食物却很少出现在餐桌上。长此下去,孩子受父母偏食的影响,只习惯于吃某些食物,就造成了偏食。

理解上述种种可能性之后,父母就容易找到纠正或预防孩子偏食的诀窍了。国外的研究发现,从长远来看,孩子有良好的自身调节能力,他会选择自己需要的食品来吃,只要孩子在一周的范围内能达到饮食平衡即可。所以,疼爱孩子的父母们,对孩子偏食问题要全面分析,合理调节做好防范为宜。

大小便的调教

孩子大约在1岁半到2岁的年龄阶段,就可以在白天需要大小便时,知道主动喊大人协助了。因为,这时孩子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的自主神经系统其功能已经相对成熟,大脑能够发出指令,提示他的排泄器官控制大小便。因此,家长可以对1岁半以上的小儿,通过训练他定时坐便盆,来培养他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首先,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便盆。有的便盆接触皮肤的地方是用木头做的,天冷的时候孩子坐在上面不会感觉多么凉;如果你家里的便盆是陶瓷制品或者塑料制品,在天冷时,孩子坐上去的时候会感觉到有些凉,你需要用布把周围包上即可,否则孩子感觉不舒服.容易影响孩子坐盆习惯的形成;市面上有一种专为幼儿制作的马头形扶手便盆,小儿自己蹲下去、坐起来都很方便,可以减少某些孩子对排便坐盆的反感。便盆是接收孩子排泄物的必备容器,家长应根据小儿需要选用,买时尽量考虑孩子的实际要求。

研究发现,孩子约束大小便的能力取决于他的听力和脑神经反射,当孩子听到自己排泄时的尿流声音,看到自己的粪便,明白这是他自己的排泄物时,才是训练约束大小便的最佳时机,是最容易获得训练成功的阶段。所以家长需要找到你家孩子排便的规律,因势利导,容易事半功倍。通常,孩子是在早饭以后排大便,在这个时间段里,家长就不要用其他事情去干扰孩子,按时鼓励他自己主动去坐便盆,既不要催他,也不要强迫他。每当孩子自己排便成功时,他会表现出成功后的轻松和自豪感,此时父母必须及时地予以肯定,加以表扬和鼓励。如果你对孩子的执拗缺乏耐心疏导,强迫孩子去排泄大小便,孩子会反抗、有抵触,随之而来的训练难免会出现问题。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反复。遇到孩子自己坐了一会儿便盆却又无功而返,或者在孩子无任何示意的情况下随意排泄,弄脏衣物环境时,家长不要惩罚或批评他,要一面及时给孩子换干净的衣裤,一面告诉他这样管不住大小便是很臭、很脏、很不卫生的,宝宝也是很不舒服的。如果宝宝把臭的大小便排泄到盆里,就不会这么不舒服了。总之,训练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允许孩子出现反复,遇到挫折不能心灰意冷,否则难免适得其反。

疾病防治

“O”形腿与“X”形腿

所谓“O”形腿指小孩站立时,两足跟靠拢,两膝关节不能靠拢;“扩形腿指小孩站立时,两膝关节靠拢,而两踝关节不能靠拢。一般而言,乳儿期都有生理性的“O”形和“X”形倾向。相反的一过了2~3岁以后,此现象即会逐渐消失,因此,不论“0”形或“x”形,只要症状轻微的话,皆可自然痊愈。

二岁之后,如果很明显的确认为“O”形或“x”形的状况已超过生理范围(双脚并立时,双膝的距离大于3cm以上)的话,则可认为异常。

“O”形腿步行时,脚尖朝内迈步。“X”形腿容易疼痛疲倦,以及跌倒。

若“O”形、“x”形的症状已超过生理界限的话,夜晚睡觉时可使用夜间矫正器。也可使用步行矫正器或矫正鞋。若持之以恒,一般只须一年即可矫正成功。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X”形腿的不定期疼痛。

不过,如果因骨骼疾病,使双脚高度变形的话,则须施行手术。

泌尿系统感染(胺尿症)

从肾盂到尿道部位的发炎称尿系统感染。由于尿液混浊,故又称为脓尿症。

乳幼儿发生原因不明的发烧时,首先可怀疑此病。2~3岁以下的乳幼儿最为多见,而且女孩多于男孩。

(1)原因

由细菌感染所引起,可分为大肠杆菌经由尿道入侵而发生感染。以及自血液进入肾脏等两种情形。女孩的肛门与尿道十分接近,故容易感染。

(2)症状

因发烧才被发觉。乳幼儿会食欲低落、精神不振。排尿时具有痛感,排尿次数多。不过,有时完全不会疼痛。此时若取尿检查的话,尿液混浊,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的白血球(脓球)。大点的幼儿会诉说尿频或排尿痛苦,因此而发觉病情。

(3)治疗与护理

抗生素十分有效。此外,须安静与保温,并大量饮水,以促进排尿。

泌尿系统感染(胺尿症)

从肾盂到尿道部位的发炎称尿系统感染。由于尿液混浊,故又称为脓尿症。

乳幼儿发生原因不明的发烧时,首先可怀疑此病。2~3岁以下的乳幼儿最为多见,而且女孩多于男孩。

(1)原因

由细菌感染所引起,可分为大肠杆菌经由尿道入侵而发生感染。以及自血液进入肾脏等两种情形。女孩的肛门与尿道十分接近,故容易感染。

(2)症状

因发烧才被发觉。乳幼儿会食欲低落、精神不振。排尿时具有痛感,排尿次数多。不过,有时完全不会疼痛。此时若取尿检查的话,尿液混浊,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的白血球(脓球)。大点的幼儿会诉说尿频或排尿痛苦,因此而发觉病情。

(3)治疗与护理

抗生素十分有效。此外,须安静与保温,并大量饮水,以促进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