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2岁育儿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14466200000018

第18章 1岁9个月(1)

育儿要点

1.合理选择零食。

2.练习奔跑、自己上、下楼梯。

3.用笔连线作画。

4.理解对应关系。

5.学数1~5。

6.背1~2句儿歌。

7.看图书进故事。

8.过家家。

9.让宝宝自己吃饭。

生理发育

1.体重增加约0.18千克。

2.身高增加约0.9厘米。

3.会跑、但自己停不下来。

4.自己上下矮床。

5.扶墙上楼(3~5级)。

6.会背一两句儿歌。

7.开始表达个人需要。

心理特点

喜欢:

1.跑。

2.模仿成人做事。

3.学说儿歌

4.指认书中物品。

5.拼接物体、玩橡皮泥。

6.在纸上划记号。

7.回答简单问题。专家建议

对孩子吮手指、尿床、口吃等毛病要找出心理根源。

1.孩子心理不健康是父母教育失误的结果。

2.重视孩子的人格教育。

3.孩子撒谎、沉默、多动症等障碍时,要及时在专家指导下引导孩子克服

4.可通过动画和图书扩大孩子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

5.丰富孩于的生活,使他们有模仿的机会。

6.通过游戏学习行为规范。

7.父母要注意示范作用。

智力开发

幼儿巧妙的记忆

成人有成人的记忆方法,孩子也有孩子的办法。别看小幼儿,记忆能力更高超,成人记不住的,他们毫不费力都能记进大脑贮存起来。

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用此法获得了大量的识记材料。比如在看电视、听收音机的同时,便将其中的插曲贮进大脑细胞里。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他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记录成人的语言、故事、儿歌、歌曲,在与成人交往中记忆大量的词汇。有些妈妈很奇怪:我这孩子不到3岁,怎么竟说大人话?他们把画报上的、影片中的、美术展览以及年画、生活用品中的图形,反映到自己的意愿画中来,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儿童作品。不会写字,也不认字,却会到广播电台熟练而生动地讲故事、唱歌、表演儿歌……往往只用一次录成。

然而这高超的记忆,功劳在于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培养。在家里,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无意记忆特点,使用大量的直观而形象的教具,吸引他的注意,加强他的记忆。讲故事前要制作些图片。生动活泼地使孩子们入迷地听讲,讲不到3遍,孩子就能记住了。还可以教孩子们做各种科学小实验,让他在亲自动手的实验活动过程中,观察千变万化的现象,在富于趣味性的学习中,把各种自然现象记进脑海里。每学一首歌,不仅教唱,还要学跳,在各种舞蹈动作配合下,以动作助唱,在活动中记忆歌词。学计算中,家长要准备各种绒布图片、实物,教会孩子用实物运算,然后给他一个计算袋,伸手一摸,里面装着全是孩子喜欢的小石头、小瓶盖、小木块……动手摆弄摆弄,3个小石头加2个小石头。是几个?很快就记住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在有计划的教育下,幼儿的有意记忆不断得到发展。使记忆和智力发生了初步质变。有意记忆的发展,也标志着言语系统的调节机能出现了新水平,内抑制得到了新发展。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向幼儿不断提出专门识记任务。比如:故事里都有谁?他们都说什么了?你好好看看,水变成什么了?你知道它是什么变的吗?在问题的启发下,使记忆更有目的性。又如在游戏中,其家长不断提出要求,增强活动动机,小明你是售货员吗?你都卖些什么呀?玩具小狗多少钱?这样,在角色的要求下,孩子们很准确而牢固地记住任务中规定的内容。

从记忆中的方法看,幼儿的意义识记好于机械识记。有人认为小孩子死记硬背能力强,他们全靠机械记忆。不,实验证明,还是意义识记效果好于机械识记。

在理解过程中,有很多实际经验参加,使各种神经联系之间形成连锁式反应,并且进行了概括。这样的记忆要比孤立的联系更牢固,所以首先要幼儿理解,然后教他记住。比如教儿歌之前要讲明内容含意,联系幼儿实际经验,要他说说、想想,母子共同议论,很快就记住了主题,然后再一句一句教原句、孩子很快就会生动地朗诵。又如教数字,也无需机械记忆。可利用形象记忆:1字像小棍,2字像小鸭,3字像耳朵,4字像小旗,5字像称勾,6字像豆芽,7字像镰刀,8字像麻花,9字像小勺,10字一根油条一个烧饼。这样几遭就掌握了数字的字形和写法。

幼儿记忆的另一个特点是形象记忆好于词的记忆。

生后6个月开始形象记忆,先认母亲面容,周岁会根据面容特点区别男女老少,确定称呼。而且同是男的,面老者叫爷爷,面少者喊叔叔。同是女的,年轻的叫阿姨,年老些叫奶奶。使人听起来很高兴。

实验证明,幼儿期仍然是形象识记效果好于词的记忆。具体形象鲜明,直接感知,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而词比较抽象,属第二信号系统,在幼儿期还不能起主要支配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展,词的记忆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旁观游戏

这一阶段的孩子,喜欢站在一边看大孩子们的游戏。在家长看来,孩子并没有玩儿,可是他却说:“我在玩儿哪。”家长感到这是很奇怪的现象。

在孩子自己看来,他在享受“旁观游戏”的乐趣,的确也是在玩儿。当他专心致志地观察着别的孩子做沙坑游戏的时候,自己也沉浸在沙坑游戏里了。

这是由于同龄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还没有形成,孩子的心理还处于不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孩子的游戏的状态。儿童心中,似乎有一种看不见的心理障壁还不能打破,暂时只能看到别人玩儿,即处于“旁观游戏”阶段。

在家里只和母亲打交道的孩子,还不可能马上与外边的孩子建立起朋友关系。这种旁观游戏不是由于他胆怯或懦弱,应该把这看成是正在培育着人际关系的抵抗力。

当孩子处在这种阶段的时候,绝对不许催促他。最好的教育秘诀是等待他自然地习惯起来。比如,母亲可以把他带到公园之类的地方去,然后自己尽管读书或织毛衣。把孩子放开,不要管他,任他自由行动。

孩子暂时会处于旁观状态,这是儿童游戏的一个发展阶段,必须让他充分地体验这个阶段的生活。儿童的智力发育是不能越过任何一个阶段的。

等到儿童的心理抵抗力培植起来以后,会很自然地跳进沙坑里去玩,并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平行游戏”阶段。亲子游戏

训练观察力

限于生活条件,孩子不能事事观察实物,或者虽然看了实物,但没有条件看得很仔细,观察图片将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另外,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教材,图片有其独特的作用。例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比如虎与豹、狼与狗),观察它们的异同,这在动物园里不容易办到,而使用图片则很容易办到。观察图片还可以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如在一个时间里就可以将描绘一年四季情景的图片都给孩子看了,并让孩子做比较,以巩固他们在自然观察中得到的体验。这种比较性的观察也是在自然界中不容易办到的。另外,图片观察可以有意地为孩子提供观察对象的各部分细节,这在自然观察中,有时也不容易办到。比如观察虎、豹等猛兽的尖齿、利爪就有困难,观察鲸的细微结构也不容易。

专门设计的图片、对培养孩子精细的观察力,有独特的作用。

模仿操

妈妈与孩子面对面站好,然后边说儿歌边做操。

儿歌:早早起。

动作:两臂经胸前斜上举。

儿歌:做早操。

动作:原地踏步,两臂前后自然摆动。

儿歌:伸伸腿。

动作:两手叉腰,左(右)脚向前伸出。

儿歌:弯弯腰。

动作:腰部向前弯。

儿歌:两手向上举。

动作:伸直身体,两臂上举。

儿歌:两脚跳一跳。

动作:两脚同时向上跳。

学儿歌

学数数

汽车汽车嘀嘀叫,许多汽车开来了。

一二三四五六七,快来数呀真不少。

讲故事

乌鸦和罐子

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一只水罐,可是里面只有半罐水。它把头伸进去,还是够不着。它想把水罐掀翻,但水罐很重,撞不倒。这时,它看见水罐边有一些小石子,于是它把小石子一个个叼起来,扔到罐子里,水面逐渐上升。这样,乌鸦终于喝到了清凉的水。

合理营养

挑食、偏食是坏习惯

小儿偏食、挑食原因很多,比如,有的家长本身就挑食,吃饭时又不注意,边吃边评论这个不好吃,那个味道差,无形之中就会影响孩子。另外,饭菜太单调,总不变换花样,也容易使孩子厌食、偏食。当孩子挑食时,家长不要训斥孩子,不要强迫他吃,这样做会使他产生厌恶感。家长在做菜时要注意翻新花样,同样的菜这样做孩子不爱吃,换个方法他就爱吃,要使孩子感到新鲜,增进食欲。比如,孩子不吃煮鸡蛋可以炒,可以蒸,可以炖,还可以做成荷包蛋,摊成鸡蛋饼或做成鸡蛋糕等,不能一下就下结论说孩子不爱吃鸡蛋。另外,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提高孩子兴趣,比如孩子不爱吃萝卜,可以给他讲讲拔萝卜的故事,玩拔萝卜的游戏,让他进入角色,使他对平时根本不看一眼的萝卜产生兴趣,慢慢就会喜欢吃了。

总之,要纠正孩子偏食,家长既要有耐心,又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效果。

孩子要少吃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