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2岁育儿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14466200000026

第26章 1岁12个月(2)

手帕是一种卫生用具,教孩子用手帕擦汗、擦鼻涕、擦眼睛、擦嘴上的食物残渣、擦手、擦衣服上的污物等。还要从小培养在咳嗽、喷嚏时用手帕捂住口、鼻的好习惯,以防止在咳嗽、喷嚏时将上呼吸道里的细菌或病毒随其唾沫飞散四方,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传播。这不仅是讲卫生的行为,也是文明的表现。但要注意手帕必须每天清洗。同时教育孩子手帕一旦接触过鼻涕、污物等东西后就不能再用来擦眼睛、擦手,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注意口腔卫生。

每日三餐后及吃点心、水果、零食后均应用温开水漱口,以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都必须刷牙。为培养刷牙的习惯,家长首先要树立榜样,每天带领孩子刷牙。其次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应当是顺着牙缝刷,牙齿的三个面都要刷到。为增加孩子刷牙的兴趣,家长可以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牙刷和牙膏,也可以在刷牙时和孩子比赛,看看谁刷得好,谁的刷牙方法正确。

(4)从小养成讲文明的卫生习惯。

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大小便,家长还要耐心纠正孩子吸吮手指,挖鼻孔,抠耳朵等坏习惯,这些坏习惯既不利健康,也不文明雅观。

为保证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和准备洗漱的环境和用品,每天坚持,从不间断,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要以身做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有利于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指导孩子使用餐具

经过日久天长的练习,孩子已经能够用小勺子盛食物,并能准确地将食物送到嘴里了。此时,正是指导孩子正确使用餐具和独立吃饭的好时机。

家长可以在孩子的饭碗中盛小半碗饭,上面放一些菜,放在宝宝的饭桌上,让宝宝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吃饭;告诉宝宝每次用勺取饭时盛得要少一些,这样才可以将盛到勺中的饭菜都吃进嘴里。经过反复地训练之后,大约到了2周岁时,他就可以学会自己扶碗吃饭了。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将饭菜洒在桌上,弄脏脸和衣服,但是,家长仍然不要包办代替,还是要尽量地鼓励孩子自己完成进餐。

在孩子已经初步掌握进餐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分别把饭盛在饭碗里,把菜盛在菜盘里,让宝宝练习吃一口饭,再吃一口菜的习惯。在进餐的过程中及进餐以后,要提醒宝宝用餐巾擦嘴、擦手的卫生习惯,还要不断向宝宝强化餐具的名称,如饭碗、盘、勺子等,以丰富宝宝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小儿一开始学习时吃得太慢,洒的太多,家长可以在孩子吃完碗中的饭后再喂一些,以免他自己吃不饱,慢慢地小儿就可以自己吃饱了。

在学习使用餐具的过程中,孩子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将饭菜洒得到处都是,把吃饭的时间拖得很长,家长应当理解这是很正常的。为了减少自己的负担,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使用围嘴孩子进餐前可先戴上围嘴,以减少弄脏衣服的机会。围嘴最好选用塑料或有塑料衬的布围嘴,可以防止菜汤渗透,同时清洁起来也较方便。

准备孩子专用的餐桌成人餐桌和椅子的高度不一定适用于孩子。不合适的高度使孩子坐着进餐时很费力,也容易泼洒饭莱。

准备孩子专用的餐具成人的碗筷对孩子来说过于沉重和巨大,应当准备适合孩子大小的餐具,不宜太重,可以用一些木制、竹制或塑料碗筷,又轻巧又不怕摔打,市场上也有些婴幼儿专用的碗,有的可以固定在桌面上,有的带有一些辅助功能,这些专门按照小儿特点设计的餐具,使用起来很方便,也减少家长的负担。

吃蔬菜的科学

蔬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仅次于粮食,它是我们每日必备的食品。蔬菜的品种很多,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含有极丰富的各类维生素,也包含一定数量的无机盐,纤维素较多。除了本身的营养价值外,还能促进机体吸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研究表明,仅吃动物蛋白在肠内吸收率为70%,若加吃蔬菜则可增加到90%左右。

白菜、黄瓜的主要成分是水,含水量达90%~96%,大多数蔬菜的含水量均在90%左右,当咀嚼蔬菜时,其内含的水分就可以稀释口腔里的糖质,使寄生在牙齿里的细菌不易生长繁殖,保护了牙齿。多纤维的蔬菜还能锻炼咀嚼肌及提高牙齿的坚固度。

在幼儿食谱中经常变换选用蔬菜,孩子就能从不同的蔬菜中得到不同的营养素,以利于生长发育。如白萝卜的营养很丰富,除含维生素C外,还含核黄素、钙、磷、铁,因为它不含草酸,所以萝卜里含有的钙元素的吸收率就会较高;胡萝卜所含的营养也很丰富,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钙、磷、铜、维生素D1(1为下标)、还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很多带有红颜色的蔬菜,也含有较多胡萝卜素,有助于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并可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可以提高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功能而改变贫血和出血倾向。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白菜、油菜、菠菜、香菜、西红柿等;鲜豌豆、西红柿、菜花、白菜和菠菜可提供维生素K;新鲜菜叶中含有维生素P;含钾较多的菜包括西红柿、茄子、菠菜、油菜、香菜、大葱、萝卜、黄瓜等;含铁较多的菜包括芹菜、香菜、油菜和菠菜等。总之,蔬菜对人体的健康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蔬菜除了提供大量营养物质外,还含有一种有用的物质——纤维素。纤维素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但它在肠道中可以促进肠蠕动,有助于排出粪便。但要注意的是,2岁左右的小儿消化能力还比较弱,过于粗大的长纤维可能会引起孩子消化不良。因此,此时吃蔬菜还是应当切得细一些,尤其是芹菜、韭菜等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

蔬菜在烹调时应先洗后切、现吃现做、急火快炒,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有些蔬菜烧熟了,孩子不爱吃,可以洗干净了生吃,如黄瓜、西红柿、生菜等。

幼儿要穿满裆裤

给婴儿穿开裆裤,是为了孩子大小便方便,以免弄湿裤子。但孩子会爬、会走以后,应当开始穿满裆裤。主要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减少感染机会:小儿活泼好动,不管干净不干净的地方都坐。穿开裆裤,使露在外面的外生殖器和臀部直接接触环境,容易受污染。特别是女孩,会弄脏会阴部。女孩的尿道短,当尿道口受到污染时细菌容易顺尿道进入泌尿系统,导致尿道炎、膀胱炎、肾炎等泌尿道感染。男孩子虽然尿道较长,但也常因包皮较长,局部积存污垢而导致泌尿系感染。同时,穿开裆裤可能给有意无意地玩弄生殖器创造了条件。

还有蛲虫病也是幼儿时期较常见的寄生虫病,虫子有在患儿肛门周围排卵的习性,引起患儿肛周和会阴奇痒,患儿用手搔痒可把虫卵转到手上,小儿如再拿食物或吸吮手指,可吞入虫卵,引起自身再次感染,使治疗失败,如配合穿满裆裤,可切断自身重感染的环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暖:幼儿时期,孩子的户外活动增多,冬季寒风从开裆处吹遍全身,容易使孩子感冒。

美观:较大的孩子穿开裆裤不雅观,同时也不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所以,孩子到了适当年龄应该穿满裆裤。通常孩子满周岁后,能用手势或简单的语言表达大小便,到了1岁半左右能自己坐盆排便,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此时,可改穿满裆裤。最好是从夏季开始,先穿死裆的短裤,逐渐适应在大小便时脱裤子,以后再穿长裤,到冬季时,可以在里边穿开裆棉毛裤,外面套一条死裆裤,大小便时只脱外面的裤子就行了。也可以把裤子的裤裆做成既可开而又能关(如用尼龙搭扣)的样式,既方便孩子大小便,又达到穿满裆裤的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适应过程,长到2岁以后,可以全穿死裆裤了。

疾病防治

防治宝宝尿床

1~2岁的婴幼儿夜间尿床是正常生理现象,为减少夜间尿床的次数,使孩子2岁以后不再尿床,可采用以下办法: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避免过度疲劳以致夜间睡得太死。